交通、物流 殤痛如何變商機?
2010-10-29 16: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第一大道翡翠座一樓,一塊深藍色的招牌在整個雜亂的背景下尤為醒目,這是德邦物流多福路網點,該公司于今年7月6日正式進駐漢正街,也是目前漢正街唯一一家全國連鎖的物流公司。
一個約8平方米左右的空間,放了兩張辦公桌之后,基本上沒有座位了。對于漢正街這樣的物流量,顯然是小了點。
“我們也想做的大一點,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門店,所以打算先在這里做著再說。”德邦物流武漢漢口多福路營業部經理黃順平表示,在進駐漢正街之前,他們對漢正街的物流做過調研,當時感覺不太規范,在漢正街做了三個月之后,這種感覺愈加強烈。
與他持同樣觀點的,還有漢正街的眾多商戶。“就我們從了解的情況來看,交通和物流一直是大家最想解決的問題。” 漢正街市場總商會秘書長李傳華說,各商會會員一提“物流”就腦殼疼。
探訪
扁擔、手推車、摩的、小轎車、大貨車
多福路成了“搬運工具博物館”
在漢正街,李強的生意做的不算小,但他很“不敬業”,經常三天兩頭不來。因為“進來出不去,出去進不來。”
10月19日,他從利濟路口進去出來一趟,花了80分鐘,這讓他很抓狂。原位于漢正街沿河大道的5個客運站,近日將整體搬入位于古田一路的古田客運站。根據規劃,古田客運站占地2.8萬平米,由于該站尚未全部完工,漢正街客運站搬遷到這里后,目前只能作為臨時客運站使用。
此前,漢正街沿漢江貨物倉庫已搬遷完畢,主管部門將對困擾漢正街多年的頑疾下猛藥。
“交通越來越堵,生意越來越難做。”這是浙江商人程瑾眼下最直觀的感受。在武漢打拼十幾年,他幾乎在漢正街所有的服裝市場都做過。“眼睜睜看著一個商場起來,又衰落。”但眼下的品牌服飾廣場讓他最為安心,因為他覺得這里的物業是在真正做商業,而不是做房產。
“我一看到漢正街的路就怕,太堵了。”程瑾所在的多福路,是漢正街最為繁華也最為寬敞的道路之一,從剛開始的三四米寬,擴張到現在的10多米,但是路有多寬,車就有多堵。
連日的采訪中,記者看到多福路機動車道上,靠邊的兩個車道停滿了小轎車,在其余的車道和人行道上,扁擔、手推車、摩的、面包車以及大貨車,所有的運輸工具交錯行駛其中,形似漢正街流動的“搬運工具博物館”。
“現在正是漢正街一年最堵的時候。”在漢正街工作了二十五年的王珍如今已習慣了擁堵。據她描述“年年如此,每年入秋之后堵車會更嚴重,快過年的時候可能會好一點。但是過完年繼續堵,一直到夏天淡季的時候。”因此漢正街第一大道,被稱為第一堵道。晴川橋下的集家嘴一帶,堵是正常,不堵才稀奇。
令王珍郁悶的是,她家住在青山,每天在集家嘴坐車,等車都要等半個小時,回家又趕上最堵的時間和地點,每天回家路程中的顛簸比上班還累。至于未來道路是不是很通暢,她已經麻木了,因為早在她剛剛進入漢正街的上世紀80年代,只有一條漢正街正街,路上都是人,人擠人。二十年后,車更多了,人也更多了,期望不擠似乎是在奢望。
不過她還是寧愿堵一點,也希望生意好一些。“當然是希望漢正街的生意越來越好,堵點沒關系,要是不堵的話,可能就是心里有點堵了。”王珍笑著說。
解讀
三大原因帶來連環擁堵
從以前的三五米小巷,到如今的第一大道,道路擴展了好幾倍,但擁堵的問題并沒有絲毫緩解的跡象,反而越寬越堵,很多物流公司都將公司搬到大街上,為啥沒人來管?
“漢正街是一個巨大的交通吸引源。原本狹窄的街道拓寬后,不僅沒有緩解交通,反而更加擁堵,這在交通運輸學上稱為‘二次吸引’。”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副教授徐良杰解釋,因為道路狹窄時只能依靠人挑肩扛或手推車等慢型交通工具,而拓寬后卻將更多機動車輛吸引過來,從而形成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的局面,加劇擁堵。
在交通學里,因為一個交通需求而引發的再次交通需求,這種現象被稱為“二次吸引”。
徐良杰分析認為,交通硬件設施上的不足,是造成漢正街擁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配建的停車場不夠、存在多處交通瓶頸、交通標識不夠明確具體、慢型交通工具和快速交通工具銜接不好等等,其中有的是由于當初的規劃不科學造成的。這些問題,有的可以在短期內得到改善,但建設大型貨場和停車場、拓寬道路、完善路網等從根本上緩解擁堵的措施,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落實。
“漢正街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正規的倉庫,更沒有幾個大型的停車場,貨物不能集中吞吐,只能沿街哪里出來,哪里裝車。”一位商戶致電本報反映。
漢正街品牌服飾廣場總經理涂國喜說,以漢正街地下人防工程為例,12.6萬平方米的規劃范圍內絕大部分是商鋪,漢正街急需的停車場和倉庫卻不在規劃之列。
徐良杰認為,造成漢正街擁堵的原因有三。首先,交通硬件設施與發展要求不相匹配,如停車設施缺乏、道路狹窄、交通標識缺乏或者不明顯;其次,缺乏科學有效、嚴格的管理。如打貨車輛隨意停靠卸貨載貨,無證摩的非法營運、車輛隨意掉頭等問題;第三,漢正街傳統的現金現貨模式,人流和物流都涌入漢正街,加重了它的擁堵。
針對這三個問題,徐良杰給出的解決之策是:從管理上入手,加強對交通的引導,采取一些特殊的管理策略,如實行超時停車收費的制度,價格要適度;另外的一個關鍵是要實現業態的轉變,從現金現貨現場模式轉向電子商務的模式。
業內
混亂物流
“毀”了一條街
事實上,在本報走訪的過程中,所有的交通問題,最終基本上都指向物流。而漢正街也意識到這一點,從2005年開始,便逐步整治物流,但舊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新的問題接踵而至,物流這個老結癥,一直衍生著新問題。
“規模小、分散、不正規是漢正街物流最大的特點,從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漢正街這些年的發展痕跡。”業內人士說,放眼看浙江義烏、沈陽五愛等后起的新型批發市場,都有專門的物流園區,數百家物流公司集中在物流園區內,管理規范。園區進入門檻很高,必須三證齊全方能進入,還要繳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一旦造成物品損失、丟失等問題,賠償會有相關保障。
但在漢正街,一張桌子、一部電話、一個辦公室,一個托運公司就成立了。據不完全統計,漢正街托運公司多達500家,其中三證(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道路運輸許可證)齊全的不到150家,大部分都是馬路邊的小公司。“下半年,漢正街的服裝貨流量還是比較大的,所以生意還可以,但因為很多小公司的的存在,擠壓了相對比較正規物流公司的空間。”黃順平說。
而據業內人士介紹,因為冬季是物流旺季,所以漢正街物流都會不同程度漲價。“今年可能是是從11月份開始,大概會上漲30%左右。”上述人士表示,這對商戶而言,又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此外,小物流公司不具備規模經營能力,缺乏物流必需的倉儲、運輸方面的設施、設備,操作分散,流動性大,一般都是占道或擠占公共場所作業。推車四處橫行,面包車亂穿馬路,公共交通運行秩序大受影響,尤以沿河大道所受影響最為嚴重,市民對此反應強烈。
不過,漢正街中心商城的做法值得一提。“我們有一家專門的物流在這里,我們的供貨、接貨,往哪里送,都是有固定編號的‘扁擔’,我們與他們是有協議的,也不允許其他物流公司隨便進來,扁擔都是掛牌的,服裝上面都有印字,如中心商城幾號等等。而且這些人都是有相片登記的,身份證都有存根,可以保證貨物安全,這樣的話,中心商城周圍等貨搶貨的物流減少,周圍的交通狀況也會有所緩解。”漢正街中心商城總經理劉艷介紹。
“漢正街的物流就應該有門檻,對物流公司,就應該要求有規規矩矩的辦公室,有固定的經費,有固定的場所,你才能允許他辦公,把物流公司管理好了,物流公司一少,車子就理順了。”劉強調。但現狀是,誰都可以買輛二手車來拖貨,所有車輛把馬路當成停車場,當然堵。
回應
堵與疏遭遇兩難
漢正街交通成為眾矢之的,漢正街市場管委會書記姜文舫覺得有點冤:“漢正街的交通,你要從市場的角度看,要是把漢正街的交通拿到武漢市大交通網來看的話,從觀念上講,我認為是不妥的。”
在他看來,漢正街作為市場,永遠無法像中山大道那樣暢通,再加上武漢近年來的開發建設等諸多因素,擁堵不僅僅是漢正街的問題。“漢正街的交通,是物流和人流的集中體現,甚至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是一個市場繁榮的象征。因此,漢正街交通問題不僅僅與交通有關,更要從市場角度分析。”據姜文舫透露,目前有一個漢正街交通解決方案,但還在溝通洽談階段。
簡單地講,就是從利濟南路單向行駛到中山大道,再由中山大道轉向多福路,多福路上沿江大道,最后回到利濟南路,這是一個內循環,單循環,逆向禁行。
事實上,在此之前,漢正街為了解決擁堵,想過很多辦法。今年7月15日,按武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1號命令,位于漢江河道灘岸上的集家嘴、流通巷、鄂航等幾大客運站被關閉,貨物倉庫也已全部搬遷。
在更早的5月,為了整治擁堵而實施的停車收費在實施不久后夭折。今年初,硚口區政府召開協調會,啟動內循環通道的停車收費治理,管委會委托金漢正物業公司收費管理。
為整治交通秩序,漢正街商品市場的三曙街、漢正街兩條路與利濟南路、多福路交會的四個出口處,元旦前設置起欄桿、崗亭,今年春節后,開始試行打卡收費。
今年3月以來,相繼有媒體披露漢正街設卡收費。市物價局兩位部門負責人曾先后表態:“未獲批準,屬違規收費”。 硚口區物價局曾協助市物價稽查分局作了專項調查,并形成調查報告。
調查結論是:三曙街、漢正街屬城市公用道路,不經市物價局報批許可屬違規收費行為。此案夭折。對于上述溝通中的交通整治方案。姜文舫坦言,方案的實施還要進一步和交管部門溝通,這個方案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但也不失為一個緩解的辦法。
治堵
倉儲外遷,助推提檔升級
今年7月24日,據武漢市防汛指揮部1號命令,硚口區對漢正街堤外客運、貨運企業進行了強行遷移和拆除。據初步統計,共遷移了13家停車場、227戶物流托運部、4家客運企業和5個客運站點(日進出車輛400多臺次),共拆除了1.2萬方障礙物。
漢正街貨物市場整治開始,這意味著漢正街物流規范已經進入核心階段。硚口區交通運輸局局長陳志高介紹:明年年底,位于古田一路附近的“古田客運中心”將開門迎客;坐落在古田二路(張公堤與三環交界處)的物流中心,有望在2012年建成。陳志高說,古田客運中心每年客運量能達到3萬至5萬;物流中心占地500多畝,規劃、論證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與此同時,兩大中心與漢正街的對接方案也在醞釀之中。陳志高透露,將招標物流配送公司、客運中轉公司,在古田地區和漢正街開辟物流配送專車、客運專線。
屆時,“早上搬貨進漢正街,晚上搬貨出漢正街”的落后業態將改變。漢正街將成為商品展示中心,實現市場升級與業態的根本變化。
根據漢正街物流交通規劃,在貨運、客運和物流基地三個層次上有了明確的目標。首先,需改變漢正街市場現有的物流營運方式,將貨物從倉儲到運輸等物流環節由物流公司代辦,實現貨物流與資金流的分離。漢正街市場只保留批發業務的展示、營銷、結算環節和零售服務,所有貨物倉儲、集散、零擔、分揀、配送等功能全部集中在藍焰物流基地,配送則由大型物流公司組織。
在商戶終端環節,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交易方式和信息平臺,市場商戶通過電腦終端向物流公司發送收貨、發貨信息,大批量貨物直接通過物流公司發往外地,小批量貨物由基地配送中心直接送往市場內,兼顧大型批發和小型零售的需要,實現物流基地與漢正街市場的無縫對接。
在客運上,在古田或三環線附近區域,建設一個為漢正街市場乃至武漢市服務的一級客運總站,同時遷移水廠客運站等硚口區域內7個二、三級客運站,將客運功能集中到一個客運總站,以實現客運集團化、規模化發展和中心城區土地集約利用。
最為關鍵的是,打造藍焰物流基地,建設與漢正街市場對接的藍焰物流基地,規劃中的藍焰物流基地占地545畝,擬建設集電子商務、總部基地、配送中心、零擔中心、管理平臺、增值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可將漢正街區域內的物流企業遷入,助推漢正街市場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