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食品包裝機械企業風險的四大因素
2010-11-4 1: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隨著我國食品飲料行業的快速發展,與之配套的食品包裝機械業也以強勁的勢頭迅猛發展。然而,雖然該產品市場需求較大,但由于同一地區大量重復生產、技術水平低、產品質量差等原因,企業的利潤空間很小,特別是中小企業在低價競爭中岌岌可危。
我國食品包裝機械制造行業目前的產品水平呈寶塔狀。底部是大量的低水平重復生產的產品。高端產品比較少。數據顯示,全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生產企業有近6000家,其中2000多家不夠穩定,每年有近15%的企業轉產或倒閉。產值及銷售額超過億元的企業僅十幾家,年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的企業僅有50家,行業內75%的出口產品是由這50家企業生產的。業內人士認為,該行業重新洗牌不可避免,小型企業將在競爭中被逐步淘汰和合并。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產品品種及成套數量少。國內大多以生產單機為主,而國外大多為配套生產,很少單機銷售。一方面國產設備的品種無法滿足國內食品和包裝企業的需要,另一方面機械廠單機生產銷售上利潤微薄,無法獲得成套設備銷售的高效益。
2、技術水平低。主要表現在產品可靠性差,技術更新速度慢,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少。我國的食品和包裝機械單機多、成套少,通用機型多、滿足特殊要求、特殊物料的設備少。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多,高技術附加值、高生產率的產品少。智能化設備還處干研制階段。而國外已將很多先進技術應用在包裝機械上,如遠距離遙控技術(包括監控)、步進電機技術、自動柔性補償技術、激光切割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
3、產品質量差。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的質量差距主要表現在穩定性和可靠性差、造型落后,外觀粗糙、基礎件和配套件壽命短、無故障運行時間短、大修周期短,且絕大多數產品還沒有制定可靠性標準。國際包裝界十分重視提高包裝機械加工和整個包裝系統的通用能力,所以包裝機械零部件生產專業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很多零部件不再由包裝機械廠生產,而是由一些通用的標準件廠生產,某些特殊的零部件由高度專業化的生產廠家生產,真正有名的包裝機械廠將可能是組裝廠。產品向多功能與單一、高速兩極化發展。包裝機械的最終作用在干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多樣化。
4、開發能力不足。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主要還是仿制、測繪,稍加國產化改進,談不上開發研究。產品開發缺少創新,難上水平。生產手段落后,大部分還是用陳舊的通用設備加工。新產品開發不但數量少,而且開發周期長。在企業管理上,往往重生產加工、輕研究開發、創新不夠,不能緊跟市場需求及時提供產品。
銀聯信分析:
針對上述風險,銀聯信對該行業提出以下建議:
1、結合區域布局特點,促進整體協調發展
為了研究符合國情的食品和包裝機械發展戰略,有必要研究影響食品機械數量與品種發展的地域性差異,研究制定食品機械區劃。從數量上看,華北、長江下游除食糖以外,其它食品可調出;而華南恰相反,除食糖可調出以外,其它食品都需要調進、冷藏設備,牧區需要屠宰、運輸、冷藏、剪毛等機械設備。如何客觀描述食品和包裝機械遠景發展趨勢,估算需求數量與品種,合理進行食品加工與食品機械生產企業的布局,是值得認真研究的戰略性技術經濟課題,而研究食品機械區劃,系統與合理配備,是進行定項研究的基礎性技術工作。
2、積極發展大型企業集團
我國的食品和包裝企業多為中小企業,缺乏技術力量,缺乏自我發展能力,難以實現技術密集型的規模生產,難以滿足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因此我國的食品和包裝機械應該走企業集團化道路,打破部分界限,組織不同類型的企業集團、研究院所與高等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結合,有條件的要進入企業集團,成為企業集團的開發中心和人員培訓基地。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本行業的特點,從實際出發,采取靈活措施,支持企業集團在本行業得到迅速發展。
3、積極引進技術,增強自主開發能力
引進技術要和技術攻關與試驗研究相結合,安排足夠的消化吸收資金,通過技術攻關與試驗研究,真正掌握國外先進技術和設計思想、設計方法、測試方法及關鍵設計數據、制造工藝等技術訣竅,逐步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和改進創新能力。引進技術還要和企業的技術改進相結合,安排好相應的技術改造資金,使引進的技術能夠迅速形成生產能力,轉變成商品進入市場。要努力擴展渠道,采取各種方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包括合作開發、合作制造、人才引進、派出人才培訓等,取人之長,補已之短。
4、加強質量工作,確保產品質量提高
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在大發展的形勢下,要牢牢抓住產品質量這一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經得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來自市場的嚴峻挑戰。國產食品和包裝機械要建立與國際標準或工業發達國家標準相適應的產品質量指標體系,并貫徹于設計、制造、檢驗、安裝、調試、服務等全過程,對于量大面廣的重點產品實行許可證生產,企業要加強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政府有關部門要對現有的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進一步扶持完善,逐步形成國家級產品質量監督監測中心,它除承擔日常質量監督工作外,還負責出口產品的質量認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