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 上水平以物流服務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010-1-27 1: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會長 何黎明
一、2009年我國物流業發展的一些特點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連續推出并不斷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相關政策,較快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體回升向好。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2009年,我國GDP全年增長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5%。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2009年全年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增長13.8%。反映宏觀經濟發展的先行性指標——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12個月回升,10個月保持在50%以上,12月份達到56.6%。
在經濟總體形勢回升企穩的推動下,在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精神鼓舞下,我國物流行業抓住機遇,迎難而上,運行速度止跌回穩,為國民經濟較快復蘇提供了有力支撐。據初步測算,2009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長可達7%左右,物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約在8%左右;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比上年略有下降。
回顧2009年我國物流業發展,有以下一些新的特點:
第一,國務院發布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各地區、各部門共推物流業發展。
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我國物流業需求萎縮,市場低迷,困難加劇,信心不足。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把促進物流業發展納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極大地提振了全行業的信心,提升了物流業在國民經濟全局發展中的地位。
物流業發展受到國務院有關部門重視。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包括國務院辦公廳在內的15個部門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進行專題調研,調研報告已獲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國家發改委設立專項資金,對列入《規劃》的“九大工程”以貼息貸款方式予以支持。第5批93家試點物流企業經國家稅務總局發文確認,物流稅收試點企業總數已達487家。商務部組織開展了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的創建和評審工作,首批46個示范城市名單已經上網公示。財政部設立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發展專項資金、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服務業聚集功能區專項資金,對農村物流、商貿物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給予資金支持。2009年1月1日起,國務院批準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到年底已有13個省市取消了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撤銷站點1430個,占全國同類站點的74%。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于促進甩掛運輸發展的通知》,有效引導和推動甩掛運輸的發展。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鐵道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標準委、國家郵政局、民航局等部門,都在結合自身工作職能,研究落實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通過深入調研,提出了稅收、交通、投融資、物流企業、物流園區和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等六個方面的“60條”政策建議,為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具體政策作決策參考。
各級地方政府加大對物流業的支持力度。全國已有超過半數的省份出臺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了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上海市確定物流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制定了8項具體扶持政策。已有47家物流企業享受了差額征收營業稅的試點政策;99家物流企業享受了洋山保稅港區免征物流運輸等環節營業稅的政策。河北省開始實施推進物流業發展的“六大工程”,并謀劃100個物流重點建設項目。福建省人大立法組正加快制定《福建省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條例》,推進物流業法規建設。成都市強化物流辦職能,確保規劃落地。沈陽市、青島市出臺具體的財稅扶持政策,鼓勵工商企業分離外包物流業務。一些省市政府還成立了主管物流工作的常設機構,開始制定相應的專項法規,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好轉。
第二,物流市場總體上企穩回暖,結構性變化明顯。
2009年,是我國物流業應對危機走向復蘇的一年,也是物流格局加快調整的一年,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和結構性變化。社會物流總額增速前低后高,第一季度下降3.3%,上半年下降0.8%,第三季度轉為增長2%,四季度增長15%。在社會物流總額構成中,進口物流總額同比下降13%;工業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8%。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推動下,汽車、家電、電子產品物流高速增長;基礎設施建設、災后重建等物流需求大幅增長;農產品、食品和日用消費品等物流需求穩定增長;與此相關的城市配送、倉儲中轉、貨運快遞等保持了較快發展勢頭。從區域來看,東部沿海地區受外需萎縮影響較大,增速放緩;中西部地區以內需為主,加上產業轉移,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第三,物流企業向規模化經營和專業化服務擴展。
物流企業兼并重組形式多樣,步伐加快。如,中外運長航集團合并重組,中國郵政集團完成了速遞和物流兩大專業總部的整合。福建、河北、河南等地交通運輸行業整合重組,遼寧、河北、山東和廣西等地港口資源整合。誠通集團與中鐵快運、中鐵集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江蘇新寧物流作為首批創業板公司之一,開始在深交所掛牌交易。專攻醫藥物流的九州通和專攻冷鏈物流的山東榮慶等物流企業,先后獲得投資機構注資。中小型物流企業探索新型聯盟模式,實行組合式營銷。一些物流企業與大客戶結成戰略聯盟,在承包物流業務的同時,參與客戶營銷活動。一些有實力的物流企業與重點城市結盟,參與當地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開發和運營。通過物流資源要素整合,物流企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09年,中國物流企業50強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7%。
物流企業走專業化服務的道路。中遠物流側重于供應鏈的高增值及與海運業和跨國運輸相關的物流服務。中儲物流以倉儲資源為基礎,形成現貨市場、動產監管、大宗貿易、加工配送、貨運代理等有機結合的綜合物流業務模式。馬士基航運、普洛斯地產及四大國際快遞巨頭紛紛采取更加穩健務實的經營策略。遠成集團在鞏固鐵路干線運輸的同時,開辟公路新干線,發展區域配送。順豐速運在地面網絡加速覆蓋的基礎上,成立航空公司,首架自有飛機開始運營。許多物流企業的創新型業務和增值型服務,如供應商管理庫存、供應鏈金融、保稅物流等顯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第四,產業物流加快融合互動。
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增強了共識。國務院把物流業與其他九大產業一起列入調整和振興的十大產業,表明物流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重視。2009年10月,國家發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舉辦了“第二屆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大會”,近500位代表到會,100多家企業提供了書面材料,30多家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現場對話,交流了聯動發展的做法與經驗。總體來看,汽車、家電、電子等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速度加快,供應鏈一體化增強。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集中整合物流業務,與物流企業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兩業”聯動逐步延伸到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供應鏈金融介入產業鏈物流運作。
2009年,在擴大內需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分別達到12萬億元和27.74萬億元,因此帶來流通業物流量快速增長。傳統的各類批發市場提升改造物流功能,連鎖零售企業重構物流系統,新興的電子商務、網上購物、期貨交割等業態,越來越依賴于第三方物流企業。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物流予以重點關注,提出了具體政策。交通運輸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推動農村郵政物流發展的意見》,要求各地區把農村郵政基礎設施和郵政“三農”服務網點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給予政策支持,統籌協調推動。
第五,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
2009年,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最快的一年。全國鐵路全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6000億元,超過“九五”和“十五”的總和;營業里程達8.6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二位。全年全社會公路水路民航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3萬億元,同比增長31%。新增公路通車里程9.8萬公里;新增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96個;改善內河航道里程1192公里;民用機場航站樓總建筑面積增加66萬平方米。2009年,我國新修通高速公路4719公里。到2009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5萬公里,繼續居世界第二位。
在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背景下,物流園區獲得新的發展機遇。根據聯合會收集到的10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的數據,這13個城市規劃、在建和運營的物流園區有132個。前幾年運行情況較好的物流園區,如北京空港物流基地、蘇州物流中心等實現了逆勢增長;浙江傳化物流基地、濟南蓋家溝物流園區等加速連鎖復制;普洛斯中國地產被收購之后,繼續發展物流地產業務,其他國外物流地產商也在加快征地建庫的步伐。
第六,物流行業基礎工作扎實推進。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會同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編制的《2009年~2011年物流標準專項規劃》基本定稿,一批新的行業標準正在抓緊制定。依據《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國家標準》評審認定的A級物流企業已有743家。被評為物流行業A級信用的物流企業已有92家。社會物流統計制度定期發布,企業物流統計工作逐步擴大,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受到國務院領導重視和社會廣泛關注。開設物流專業的各類院校發展到2000余所,在校生突破100萬人;超過10萬人參加了物流師資格培訓,其中近7萬人取得高級物流師、物流師和助理物流師資格。物流理論研究邁上新臺階,僅第八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就收到論文860篇,研究課題112個,國內外、臺港澳、產學研各界近千人參加了年度物流學術盛會。
在回顧總結2009年物流工作新進展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比如,企業物流“小而全”、“大而全”,社會化需求不足;物流企業“散、小、差、弱”,供應服務能力不強;物流市場分割,地方保護、不規范競爭等。更為緊迫的是,《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落實的進度,與物流業發展的需要差距較大。比如,缺乏國家層面落實《規劃》的“實施細則”,具體政策亟待落實;扶持物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不僅總量不足,而且分散使用、重點不突出;國家層面落實《規劃》協調難度大,需要加強和完善綜合協調機制。
二、2010年我國物流業發展需要特別關注的幾個問題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貫徹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關鍵年。中國物流業經過30年持續高速增長,總量已達到相當規模,但粗放式經營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物流服務體系還不能夠適應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當前,世界經濟雖然步入復蘇進程,但許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國經濟雖然企穩回升,但一些深層次問題還需要解決,結構性矛盾仍很突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總體要求、大政方針和主要任務,特別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也對物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落實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加快物流業結構調整和業務轉型,全面提升物流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以物流服務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根據物流業發展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實際,我們應該特別關注這樣一些問題:
第一,物流總量持續增長,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隨著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國經濟將會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因此,2010年我國物流業增幅將會高于2009年。社會物流總額估計會有15%左右的增長,物流業增加值增長可達10%上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將會繼續有所下降。與此同時,物流業的需求結構、地區結構、行業結構等,都會加快調整的步伐,對物流服務質量的要求將進一步提高。
第二,物流服務的專業化和精細化要求越來越高。
隨著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物流市場的專業細分化速度加快,物流服務需求多樣化和個性化趨勢明顯。從供需結構來看,一般性的服務、傳統的運輸和倉儲服務,難以滿足專業化、個性化需求;專業化、定制化、供應鏈一體化的服務嚴重不足。從發展趨勢看,能夠適應企業專業生產需要的專業物流服務,適應精益化生產需要的精細化服務,將會獲得更大發展空間;而缺乏專業特色、簡單粗放的物流企業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壓縮。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相配套,物流業與制造業、流通業、金融業等多業融合,供應鏈一體化服務需求將會快速增長。
第三,物流企業成本上升壓力加大,兼并重組加速。
按照目前情況分析,國際油價進入上升通道,通脹預期增強,人力成本、土地資源成本繼續升高,物流企業運營所需的各種要素價格呈上漲態勢;加上市場競爭加劇,服務價格難以相應提高。受成本和價格的雙重擠壓,物流企業的利潤空間將進一步縮小。與此同時,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更多地向物流企業注資,推動物流企業結構調整和兼并重組。物流企業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業出于“抱團取暖”的需要,也將進行新一輪的整合與重組。
第四,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城鎮化對物流業的影響。
近年來,特別是2009年,國務院密集出臺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劃與政策,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在經濟發展的推動和國家政策鼓勵下,我國每年將有1000萬人口由農村進入城鎮,對物流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應該重視區域物流一體化和城鎮化發展,適時調整物流服務布局,更多地關注和支持中西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同城化發展地區以及城鄉一體化的物流服務。
第五,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新格局對物流業的影響。
由于國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促進了綜合運輸體系加快形成。一批客運專線建成投用,鐵路運能將快速釋放,為客貨分線創造了條件。高速公路網逐步形成,公路運輸格局將有新的調整。公路為鐵路和水運集疏運功能進一步顯現,多種運輸方式銜接的聯運、轉運樞紐面臨重新布局。各地貫徹《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建設將會加快進度。如何按照《規劃》的要求,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同時避免重復建設,將是一個新的課題。
第六, “低碳經濟”對物流業的影響。
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我國政府為此作出莊嚴承諾,減排目標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低碳經濟”的要求已對“綠色物流”形成某種倒逼機制,物流運作模式必須作出重大改變。
此外,還有許多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比如,物聯網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外貿結構多元化帶來的物流格局變化,我國企業“走出去”引發的物流需求,以及國外物流的新動向等等。我們要密切關注宏觀環境的變化,深入研究行業發展的趨勢,在調結構、上水平方面多下工夫,以適應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
三、關于物流政策的落實問題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要抓緊解決影響當前物流業發展的土地、稅收、收費、融資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國務院通過《規劃》已有11個月,3年規劃期即將過去一年,落實物流業具體政策的時間已經相當緊迫,廣大物流企業翹首以盼。我會經過深入調研,感到以下幾個方面,是業內反應最為強烈的問題。
第一,適當調整物流業稅收政策。
按照物流業一體化運作的需要和公平稅賦的原則,將物流業倉儲等環節營業稅稅率統一調整為3%;抓緊解決物流稅收試點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放寬“自開票納稅人”的相關規定;在3年規劃期內,對試點物流企業營業稅實行減半征收;倉儲設施土地使用稅稅率,以2006年底為基數,按照低檔、下限調整;出租倉庫只繳納單一的營業稅,取消庫房租金適用稅率;允許物流企業以營業稅享受增值稅轉型政策,支持物流企業設備更新;允許物流企業統一計算與繳納所得稅,支持物流企業網絡化經營;研究設計物流業專用發票,為“一票到底”物流業務提供方便等。
第二,改進和規范交通管理。
清理各類“大噸小標”商用車輛目錄,從根本上解決“大噸小標”商用車的管理問題;進一步控制收費公路規模,撤并收費站點;研究相關管理辦法,為城市配送車輛進城通行停靠和裝卸作業提供便利;建立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服務體系;支持甩掛運輸發展;切實解決大件運輸的相關問題;借鑒國外做法,推動中置軸掛車在國內的開發和應用;清理各地不同執法標準,設立全國性的統一執法與處罰標準。
第三,切實加大投融資力度。
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在防范資金風險的前提下,放寬物流企業貸款融資條件,降低其融資成本。鼓勵金融機構對信用記錄好、有競爭力、有市場、有訂單,只是暫時出現經營或財務困難的物流企業給予信貸支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物流業融資,發揮民間金融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滿足民間多樣化需求中的獨特優勢。建立支持物流企業貸款的專業擔保機構,開展物流產業投資基金試點,為物流企業上市、發行債券和其他融資創造方便條件。探討建立“中國物流銀行”。
第四,進一步完善土地政策。
對納入國家規劃的物流園區土地征用給予重點保障;對重點物流企業以原劃撥土地改建物流項目的,應優先辦理土地出讓手續;物流企業異地搬遷,原土地拍賣所得可返還用于搬遷安置;建設多層庫房的,應減免相關規費。鼓勵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地興辦物流企業,或交給物流企業托管經營,支持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對于資金短缺而成長性又較好的物流企業,允許其租用物流園區土地進行項目建設。重點物流項目用地,在地價上等同或低于工業用地,相關規費按照下限收取或減征、免征、先征后返。
第五,支持物流企業做強做大。
要進一步明確支持物流企業做強做大的政策導向,從工商登記、財政稅收、統計信息、法律事務等經濟管理的各個層面,對物流企業進行界定,明確物流行業的主體地位和主管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物流企業兼并重組;要允許物流企業分支機構使用總部取得的各類資質,簡化國有大型物流企業內部產權轉讓程序;為物流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提供方便,允許物流企業設立非獨立核算的法人單位;加快物流企業綜合評估工作進度,開展重點物流企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第六,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
要把“兩業”聯動作為推進制造業產業升級的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制造企業物流服務社會化;大力支持物流企業增強一體化服務能力;整合提升制造業集聚區物流功能;構建物流服務市場體系和公共信息平臺;鼓勵物流企業托管置換制造企業物流要素;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信息共享、標準對接;建立分行業的物流運行評價體系;采取鼓勵聯動發展的財稅政策;組織實施聯動發展示范工程和重點項目。
2009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經過深入調研,提出了60條政策建議,9月份就已提交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現在掌握的情況,國家發改委正在起草相關文件,與有關部門協調。作為行業社團組織,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將把推動物流政策的出臺和落實,作為新一年工作的頭等大事,繼續為政府和企業搞好相關服務工作。
2009年中國物流業的新進展已經載入史冊,2010年的艱巨任務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攜起手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物流業調結構,上水平,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