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空港區思考:“白云”如何居上
2010-2-1 1: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州空港經濟勢頭正健。昨天記者獨家獲得《白云區臨空產業發展規劃(2009- 2020)》,作為廣州最重要的兩個空港經濟區之一,到2015年,臨空產業將成為白云區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初步形成全區臨空產業發展的基本格局。實現直接經濟規模350億元,占全區生產總值的20%左右,臨空產業成為全區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白云臨空產業得天獨厚
《白云區臨空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認為,白云區發展臨空產業得天獨厚。白云國際機場是我國三大門戶樞紐機場之一。2008年白云國際機場累計完成飛機起降架次28萬架次,旅客吞吐量3340.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2.75萬噸,客貨吞吐量分列全國第二、第三位。
白云國際機場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目前正在加緊推進擴建工程,項目建成后可滿足到2020年旅客年吞吐量750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貨郵吞吐量超過400萬噸,預計客貨吞吐量將分別進入全球前15位和前10位。
特別是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已落戶白云國際機場并于2009年投入運營,對機場發展尤其是貨運量增長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將使白云國際機場取代菲律賓蘇比克灣成為聯邦快遞新的亞太轉運中心,承擔整個亞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貨物處理。
白云區的區位與交通優勢得天獨厚。白云區位于廣州市區北部,既是廣州市“北優”發展戰略的重要區域,又是珠江三角洲北行主要出口,是南北溝通重要咽喉,具有十分明顯的區位優勢。
特別是舊機場整體坐落白云區,新白云國際機場則跨白云、花都兩區,其中客運大樓位于白云區行政區域范圍之內,機場客流絕大部分經過白云區到達空港,白云區是名副其實的“空港門戶”區。
產業集群不斷擴大
與其他區域相比,白云區有良好的臨空產業發展基礎。由于舊的白云機場整體在白云區轄區內運作多年,已經推動舊機場周邊形成了比較龐大的臨空產業集群。
主要的業態表現為酒店、餐飲、維修等機場直接配套產業;倉儲、加工、包裝、貨運等產業鏈完整的物流產業;大規模的批發集貿市場;音像城、精品城、旅行社、咨詢公司等文化信息產業等。
而且,白云區臨空產業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機場北移和規模擴大,為白云臨空產業發展提供了兩大推動:一是北部地區由原來的空港輻射區轉變成為空港核心區,由此帶來的產業發展動力十分強勁;二是南部地區原來由于機場的存在,對城區建設和土地開發都造成了很大制約。隨著這一制約因素的消除,南部的發展動力十足,優化升級步伐明顯加快。
隨著珠三角一體化和廣佛同城化步伐不斷加快,為白云空港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發展定位要求以及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此外,隨著華南地區及泛珠三角地區合作進一步強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不斷建設,也將白云區臨空產業提供廣闊的發展腹地,人流、物流、資金流等各種要素流將更加活躍,形成新的合作與分工格局。
四道門檻
總體而言,白云區產業發展基礎有待夯實。一是空港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產業定位不明晰,臨空指向性比較弱,產業規模比較小,對腹地經濟拉動效應不明顯。
二是產業間關聯度較低。白云區確定了傳統優勢工業、商貿物流業、房地產業、都市農業、高新科技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七大重點發展產業,但產業空間上相互鄰近卻關聯性不強,未形成直接支持空港經濟的強大產業集群。
三是現代服務業相對滯后。總部經濟、商務服務、會展旅游、創意動漫和現代商貿業等新型業態尚未形成規模,商貿、物流等服務業發展基礎相對較好,但存在著傳統服務業比重大、層次低等問題。
四是高科技產業規模偏小。高新技術產業種類較多,但尚未形成規模,工業產值較低。
此外,產業發展還面臨用地瓶頸,涉及農保的空港經濟區項目區內調整的難度非常大,導致空港經濟區相關規劃確定的部分項目因為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而無法落地。
白云遠望900億臨空產業
規劃表示,到2015年,臨空產業成為白云區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初步形成全區臨空產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臨空產業實現直接經濟規模350億元,占全區生產總值的20%左右,臨空產業成為全區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遠期目標,到2020年,建成以生態和空港凝聚活力的創新型城區,廣州市中心城區的組成部分、市級公共副中心所在地和都市生態功能區,亞太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珠三角連接世界的重要門戶、臨空產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成為華南地區最重要的臨空產業集聚區,基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臨空產業體系。
臨空產業實現直接經濟規模900億元,占全區生產總值的30%左右,成為廣州及華南地區最重要的臨空產業集聚區。以總部經濟、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務會展、信息服務、科技研發為代表的現代高端服務業成為帶動地區發展的主要動力,高新技術產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規模和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基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臨空產業體系。北部空港新城和南部白云新城兩大核心帶動區基本成型,服務和輻射功能得到顯著提升。
為此,白云區將實施“空港帶動戰略”。承接白云國際機場和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的輻射,做大、做強、做優白云國際航空港,吸引更多國際航空客貨郵公司、貨郵轉運中心和貨運包機落戶形成集聚效應。
把發展空港保稅物流產業作為突破口,形成一體化的產業鏈,引領產業的整體升級優化和產業鏈的高端化演進。依托空港口岸,挖掘潛力,突出特色,優勢互補,與花都區競合發展,在空港周邊集約建設高端空港發展門戶,作為空港發力的核心。同時積極培育和發展空港新興產業,如流程服務外包、軟件外包業(研發與制造相結合),科技型中介服務業,國際交流、會展業等。
地理論見
白云:來自花都的挑戰
近幾年,白云區與花都區、白云國際機場管理公司都在進行空港產業規劃,存在比較激烈的競爭。特別是花都區,把發展空港經濟作為重要發展方向,已高起點、高標準規劃了36平方公里的空港經濟區,目前已有130多家國內外物流企業落戶空港經濟區,其中不乏世界知名企業和行業巨頭,對白云區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
而且,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于上世紀90年代開始規劃,2000年開始建設,2004年開始運營。相比于花都區,白云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新白云國際機場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估計不足、重視不夠,沒有形成總體發展思路和系統戰略規劃,在財政稅收、用地等方面未出臺有力的扶持和優惠政策,部分空港經濟重點項目如中央大廚房、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基地等進展不甚理想。空間規劃明顯滯后,至今尚未形成規模和影響較大、空港特征明顯的專業園區或經濟區。白云區北部多為城鄉接合部,城鎮建設落后,各鎮村基礎設施基本未納入市政建設和管理,缺乏相關配套設施,尤其是機場所在地人和鎮,城鎮建設水平與空港門戶鎮有較大差距。
根據《廣州空港經濟發展規劃》:廣州空港經濟將發展成為聯結華南地區與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性門戶經濟。形成國際大型門戶航空樞紐;航空產業、高端服務業、高新技術與先進制造業、臨空物流業中心;與城市協調發展的空港都會區;帶動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新引擎。
占白云區絕大部分土地面積的人和、江高、太和、鐘落潭等4鎮被列為空港核心區,其他區域被列為空港緊鄰區,從而使白云區成為白云國際機場最重要的“空港門戶”區。
未來白云區臨空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把握白云國際機場不斷擴容、國內外臨空產業迅速集聚的機遇,自覺遵從臨空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充分發揮白云區作為“空港門戶”的獨特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不斷完善生產與生活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