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核心是要素無障礙化流動
2010-2-26 17: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區域經濟規劃的逐個出臺,我國東中西并進的經濟版圖正在形成。在資本市場上,這些區域經濟概念已先行受到追捧,黃河三角洲、海峽西岸等經濟區域相關板塊股票都有不俗表現。就在區域規劃“遍地開花”之際,即將出臺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無疑最為引人關注。那么,長三角各地該如何充分利用政策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發展經濟,參與《規劃》編制工作的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劉亭對此作了解讀。
多方原因致《規劃》推后出臺《上海金融報》:據了解,《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004年就已經啟動,卻遲遲沒有出臺。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可否分析其中的深層次原因?
劉亭:《規劃》是國家“十一五”規劃體系所明確的兩大區域規劃之一,另一個為《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按照當時想法,兩個《規劃》應在2006年下半年或2007年上半年發布實施。推遲至今出臺可能有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規劃》是跨行政區的,協調有一定難度。
二是與計劃經濟條件下不同,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區域規劃的功能定位、主要任務、可起到的作用以及政府在其中應扮演的角色,都還處于一個探索階段。實際上,《規劃》和《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是改革開放后我國最早的兩個國家級區域規劃,如何編好這樣的規劃,難度很大。
三是長三角地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經濟較發達、城市化程度較高地區,戰略定位十分重要,如何編制好《規劃》,以能夠真正更好地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增強國際競爭力,國家十分慎重。
四是長三角地區一體化水平在我國來說,應該是相對較高,走在前列的。目前區域間三個層面的政府合作機制已基本形成。第一層面為長三角兩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第二層面為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第三層面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但在2004年前后,這些合作機制都還在探索、建立中,在這些合作機制相對完善基礎上,再給予總結、提煉與上升,對《規劃》出臺的高效實施,有著重要的保障意義。
《上海金融報》:國際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長三角地區經濟結構性矛盾。雖然現在經濟回暖,但危機的影響仍然存在。對此,有哪些值得借鑒之處,體現在《規劃》中?
劉亭:總結經驗教訓,《規劃》需進一步體現以下精神:一是更加強調經濟素質提高,特別是大力通過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例如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新材料與智能綠色制造體系,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等。
二是更加強調一體化合作。無論是物聯網、電動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等,都有足夠的市場空間來容納長三角地區地方政府間、企業間的戰略合作。同時,這些產業、行業發展所需的重大技術攻關、人力資本整合,也需要長三角地區間的深度合作。
三是更加強調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如今,上海、杭州、南京以及寧波、蘇州、無錫等中心城市,在高端科技人才集聚、金融創新、信息服務等領域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特別是上海,可進一步發揮龍頭作用,帶領長三角地區轉型升級。
江浙滬優勢互補多元協調《上海金融報》:可否談談江浙滬三地在區域規劃中的分工與協調發展?
劉亭:在區域規劃中的優勢分工上,上海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作為正在建設的國際化大都市,在科技、人才、信息以及金融、航運等領域優勢明顯。浙江的優勢,主要體現為:民營經濟發達,已形成一批較大規模、競爭力較強、活力較強的民營企業集團;海洋資源豐富,在深水大港建設、海島利用、海洋旅游與新型臨港重化發展等海洋開發上,具有巨大的潛力;電動汽車、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已搶占了一個先機。江蘇的優勢,主要體現為經濟總量大、轉型升級相對成功,沿海地區有著較充裕的可開發空間等。
兩省一市協調發展已有悠久歷史、較好基礎。可從三個方面重點加強協調。一是海洋開發,要加大合作與優勢分工,共同進行沿海產業帶建設;二是要素無障礙化流動,包括金融、旅游、人才等要素,這是區域一體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完善合作體制機制,特別是在加強政府合作的同時,加強行業協會、社會力量等多元化的合作體制機制完善。
另外,相對浙江、江蘇與上海間的接軌已比較深入,浙江與江蘇兩省間的合作目前還相對較弱,需積極通過寧湖杭產業帶、沿湖發展帶等戰略平臺的建設,強化優勢分工與多元協調。
《上海金融報》:目前,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主要問題?《規劃》的出臺,對于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有哪些實質性的促進作用?
劉亭:目前,長三角一體化還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區域各城市發展定位與分工不夠合理,區域整體優勢尚未充分發揮;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還沒有形成有效的配套與銜接,促進要素合理流動的制度環境和市場體系有待完善;產業層次與增值能力不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等等。
《規劃》的出臺實施,對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將有實質性促進作用。主要體現為:《規劃》明確了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和其他節點城市的戰略定位、發展重點等,有助于緩解各城市在定位、發展方向與策略上的千篇一律;明確了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領域的跨區域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規劃與布局,可有效提升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與互聯互通水平;明確了需跨區域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門類與在相關重點城市的分工布局,以避免重復建設;明確要重點突破的自主創新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并積極建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體系。
浙江省以《規劃》為契機謀發展《上海金融報》:以“長三角區域規劃”為背景,浙江民營經濟有哪些新發展機遇?
劉亭: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發展的優勢所在。《規劃》的出臺實施,對民營經濟的新機遇可能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是政策環境更加寬松、公平。民營經濟在融資條件、市場準入等方面,將有較大改觀。
二是市場一體化后發展空間擴大。民營經濟創新、生存能力很強。目前,在上海、江蘇的浙江民營企業很多。《規劃》實施后,市場一體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浙江民營企業到上海、江蘇發展的環境將更加優越,具有浙江特色的總部經濟發展可能會加快。
三是民營經濟的發展層次將有大的提升。近年來浙江民營企業的集團發展較快,已占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近半壁江山,同時也出現了吉利汽車、阿里巴巴等新型民營企業。《規劃》實施后,民營經濟面對的競合將加劇,民營企業將在制度現代化、規模集團化、業態多元化、領域高新化等方面加快發展。
《上海金融報》:《規劃》對浙江資本市場有哪些推進作用?
劉亭:《規劃》的出臺實施,對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上一個新臺階將有積極推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浙江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具體而言,一是有利于民間資本市場規范化發展。浙江民間金融較發達,《規劃》鼓勵加快區域金融創新,將進一步加快民間金融發展進入“主流”,并將有助于緩解浙江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二是有利于杭州、寧波、溫州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三個中心城市的金融發展各具特色:杭州將著力建設全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寧波將重點結合港口物流、國際貿易發展國際金融,溫州重點是發展民間金融。
三是有利于非銀行類金融發展。近年來浙江期貨交易量約占全國的20%,外匯交易也占相當比重,同時在塑料(11900,-40.00,-0.34%)、繭絲綢等領域的遠期合同交易上獨樹一幟。《規劃》的出臺,將有助于這些非銀行類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可能在某些領域、某些環節成為區域性乃至全國性中心。
四是有利于地方性金融集團的健康、壯大發展。
《上海金融報》:如何在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視角下,整體考慮浙江省產業結構調整?
劉亭:近年來浙江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突出體現在:服務業發展迅速,近10年來全省服務業年均增速比同期GDP快1.3個百分點,200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3%,在經濟較發達省份中僅低于廣東;石化、船舶、汽車、能源等高資金和技術含量的產業發展迅速;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迅速,農業組織化、現代化程度居全國前列。
但同時,也應看到浙江產業整體科技含量、增加值率等還偏低,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仍不強,外貿依存度過高,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壓力加大。在長三角一體化下,統籌考慮產業結構調整,應注重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近中期要著力抓好電子商務、金融服務、高端旅游、文化創意四大領域。二是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并有選擇地抓好三大重點,分別是裝備制造業、高新產業以及軍民結合產業。三是抓好產業集聚區建設。四是加強都市經濟圈培育。就浙江而言,重點是與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經濟圈培育結合起來。
同時,在長三角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需更加重視兩個方面:一是產業集群的跨區共育。以船舶工業為例,目前江蘇、上海、浙江分居全國前三位,江蘇在配件上、上海在設計上、浙江在整船建造上分別有著比較優勢,有著跨區共同培育世界級船舶產業集群的戰略必要。二是新興產業的跨區共興。例如,在物聯網的培育上,目前上海、杭州、嘉興、無錫都有著一定的科研基礎和成果,但離真正的產業化,特別是核心技術突破、行業標準制定、知識產權與商業秘密保護等方面,都還需四方加強合作,才能在全國乃至全球搶占先機。
《上海金融報》:隨著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步伐不斷邁進,浙江如何更好地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劉亭:上海國際金融、航運中心建設是國家戰略,既要發揮上海的核心作用,也需加強浙江、江蘇兩省的支持、共建與分享。同時,上海國際金融、航運兩中心建設是密不可分的,而浙江的金融服務、港口航運較為發達,很有特色,可以在上海國際金融、航運中心建設上發揮積極作用、扮演重要角色。
具體有以下四點:一是支持和鼓勵浙江金融機構主動接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開展資本、業務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形成比較發達的多功能、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二是加快杭州、寧波、溫州等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區建設,吸引金融機構總部的后臺服務中心、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金融服務外包中心等落戶浙江。特別要加快杭州全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建設。與此同時,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建設。以寧波———舟山港為核心,以資產為紐帶,以企業為主體,組建全省港口聯盟。此外,不斷培育高端航運服務,并加大力度拓展梅山保稅港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