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倉儲業醞釀轉變發展方式
2010-2-7 0:5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劉明宇
2009年我國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趨向好轉,危化品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呈現“雙下降”態勢。但在危化品倉儲領域仍有重大事故發生。例如,2009年9月2日15時30分,山東金蘭現代物流發展有限公司F3區的臨沂市運恒貨物托運部發生貨物燃燒并引起爆燃,釀成火災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10人受傷。
對此,國家安監總局監管三司裘凱棟分析說,這起典型事故看似偶然,但它的發生卻有必然性。這反映了在轉型中的中國危化品倉儲業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規范管理,推進現代化、專業化和標準化進程。
明確調整方向
據中國倉儲協會危險品倉儲分會秘書處柴保身介紹,該分會對國內危險品倉儲業現狀調查的分析報告提出:2008年,國內石油和化工產品品種4.2萬多個,80%以上是危化品,危化品總量已達14億噸;全國危化品從業單位41.4萬家,其中生產單位2.38萬家,經營單位23萬家,倉儲單位5000多家,運輸單位5000家,使用單位15萬家。近10年來,在石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化工園區、港口碼頭、危化品交易市場加緊建設的同時,帶動了危險品倉儲業的蓬勃發展。
該調查報告同時指出,危險品倉儲業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布局不合理、倉庫設施陳舊、標準不齊全、“黑倉庫”泛濫等。其中,危化品倉庫嚴重短缺,是我國各地市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一些城市和化工發達地區,缺口在30%以上,因而出現了異地存放,把危化品存放到非法經營的“黑倉庫”,安全隱患十分嚴重。
專家提出,解決倉庫嚴重短缺和“黑倉庫”問題,關鍵是要轉變發展方式,引導業內調整結構,打造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節能高效、安全有序的現代化危化品倉儲業,不斷提升我國危化品倉儲業的現代化水平。
首先是各地區和城市的政府要對危險品倉儲業進行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與化工產業、化工園區配套,建設現代化的危化品倉儲布局;其次是從單一倉儲服務模式,向倉儲、運輸、包裝、配送、加工和信息管理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務模式轉變;再次是鼓勵國企、外企和大型民營企業投資,建立集倉儲、配送、物流、銷售和商品展示為一體的危化品集中交易市場,促進產業鏈結構趨于合理,尤其在大、中城市要實現危化品的集中交易、專區儲存、專業配送。
完善法規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轉變危化倉儲業的發展方式,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必須同步跟上。由于危化倉儲業涉及到多個部門,目前在危化倉儲管理和設施建設中,標準不健全,現行的相關標準有些條款籠統、模糊、相互矛盾;另外,作業程序規范、職業技術等級等也無國家專業標準,現行標準均屬參照。因此,業內強烈要求盡快建立適應本行業發展的規范標準,如《危化品倉庫與庫區技術參數》、《危化品倉儲從業人員職業資質》等。
裘凱棟表示,國家安監總局已出臺關于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的有關分工方案,主要內容是依據職能,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互相銜接,加強對危化品物流跟蹤與監控,規范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他透露,《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修訂)》近日已由國務院法制辦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該《條例》明確提出鼓勵對危化品實行專門儲存、統一配送、集中銷售等。
“2010~2011年是危化品倉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要把握機遇,轉型中把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作為重中之重。”中國倉儲協會會長沈紹基對行業的轉型發展充滿信心。他表示,目前,一個以《安全生產法》為依據,以《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為主線,以相關配套規章、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等為輔助的危化品安全監管的法規標準體系已初步形成,并正在不斷完善和健全中。要處理好企業主體責任與政府監管責任關系,在努力執行國家政策法規的基礎上,開創中國危險品倉儲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