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發展區域物流,不是要跟深圳搶飯碗
2010-5-24 23: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若干意見》的出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再度成為熱點話題。上周五,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凌接受媒體采訪,全面介紹了東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思路和做法。他認為,加工貿易是東莞的“命根子”,東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核心就是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東莞所做的核心工作,其中一條是突破體制障礙,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
如果沒有加工貿易,東莞的發展就沒法支撐,加工貿易是東莞的命根子。
轉型探索早已開展
上周五下午,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凌和東莞市委宣傳部、市外經貿局、經信局、科技局、人力資源局等部門領導接受了媒體集體采訪,全面介紹東莞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之路。
在江凌看來,東莞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探索并不是最近才開始。“東莞工業化起步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東莞已經開始探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那時我們已經感覺到,依靠大量消耗資源、勞動力,尤其是依靠外部需求來增長的模式始終是難以為繼,所以當時提出‘第二次工業革命’。這只是說法不同,本質上也是探討全新發展模式。本世紀以來,原有模式碰到的問題越來越顯著。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性,也更覺得緊迫。我們在2006年提出經濟社會雙轉型,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江凌說,其實在金融危機之前,東莞已經在進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探索了。
這條路并不平坦,江凌自己也曾有過苦惱。談到中國社科院倪鵬飛博士做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時,江凌說,2005年、2006年時,雖然東莞的排名在上升,但他個人卻處在擔憂之中“我擔心的是,再過幾年,東莞還會不會繼續提升。因為我們當時正苦于產業有沒有持續競爭力,有沒有繼續發展的方向。東莞繼續依賴大量資源、勞動力來發展,已經達到極限,再下去無路可走。”而在金融危機中,東莞去年的排名反而提高到15位,江凌卻一點不感到意外了,相反他認為倪鵬飛的研究體系是科學的。他認為東莞已經初步找到了保持城市競爭力的新的路徑,從傳統模式中走了出來。
“命根子”上下功夫
江凌如此自信的原因,是因為東莞這幾年,在沒有大量增加土地和資源供給的情況下,企業的效益很明顯在提升,政府財政效益也在明顯提升。而東莞為此所做的努力,最核心的就是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擺脫對土地、人力等資源的大量消耗。
“單從企業數量上說,我們并不能完全感受到加工貿易的主導地位。從稅收構成上說,由于加工貿易大多是保稅,納稅也少。從G D P貢獻來說,加工貿易企業只統計工繳費,占的比重也少。但在全市進出口中,加工貿易占了近90%。一般貿易中,也有一部分是從加工貿易轉化來的。根據我們測算,每增加10%的出口,就能拉動3個點的G D P。其他產業,如生活服務業,很多也是來自加工貿易的支持。如果沒有加工貿易,東莞的發展就沒法支撐,加工貿易是東莞的命根子。”江凌解釋東莞之所以把核心放在加工貿易的原因。
他表示,東莞推動加工貿易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動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特別是東莞的制鞋、家具、服裝、玩具,已經從專注于制造向研發設計方面延伸,東莞服裝行業更是已經完成了從設計、生產到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整合。二是幫助所有加工貿易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由于研發能力提高,東莞企業可以承接價格更高的產品,低價的產品就轉移到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方去了。三是幫助有條件的企業去拓展國內市場和新興市場,使他們既做貼牌代工,又自己做品牌經營。
“我們不是要調整東莞的三次產業關系,而是調整第二產業的內部結構。我們也相信,隨著制造業的轉型提升,也會給第三產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整個三次產業關系也會發生根本變化。但著力點會放在二次產業的提升跟優化。”江凌說。
基層存在抵觸情緒
江凌坦言,在探索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體制障礙。有些是所有城市都會遇到的,有些則是“東莞特色”了。
“過去國家政策設計更多不是立足于怎么幫助加工貿易企業提升,而是鼓勵加工貿易發展。現在我們國家還沒有更多政策來支持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甚至有些跟產業提升還有一定矛盾。這么多年,特別是過去兩三年,東莞在政策突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江凌說。
而“東莞特色”的體制障礙,則是市、鎮、村三級的關系。江凌說,東莞在發展初期,是依靠鎮村招商引資來發展經濟,久而久之,形成了與傳統發展模式息息相關的利益格局。“大量的中小企業、加工貿易企業在村里發展,租賃村里的廠房和宿舍,利益格局使得東莞的基層干部、老百姓對傳統發展方式多一份眷戀,從情感上來說他們比較難以割舍。”江凌說,在產業結構調整后,產業的集中度必然會提高,優質的企業會更多集中到市鎮兩級開發的園區去發展,從村里退出,使得村民物業收入減少。而另一方面,結構調整使得政府財政收入增加,但在現有體制下,村一級不參加稅收分成,得不到好處,對他們有害無利,所以基層的抵觸情緒也很容易理解。
“我們除了通過思想上的引導、教育,更主要是改變體制,理順市、鎮、村三級關系,探索更有利于發展的體制格局。目前黃江鎮跟厚街鎮在做試點工作,有一些初步效果。”江凌說。
答南都記者問
1做研發有條件,做營銷有難度
南方都市報:東莞企業的轉型方向是什么?
江凌:東莞的企業過去專注于制造,現在我們希望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延伸產業鏈。我們采取很務實的做法,我們感覺微笑曲線(“微笑曲線”是一個熱門的經濟理論,由研發、制造、營銷三點畫出一條附加值曲線)中,東莞做研發設計比較有條件,做品牌營銷則有比較大的難度。東莞這幾年,企業做技術提升相對強,品牌相對弱些。從世界范圍看也是,真正創立品牌的企業很少。我們計劃更多支持企業在研發、設計、產品開發方面做得更強。我們準備組建工業設計中心,我們知道順德也在做,但畢竟市場也有些不一樣。
2減少村級的行政負擔和支出
南都:您提到由于利益格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些阻力。東莞最近也提出要發展松山湖、虎門港、主城區三大經濟帶,是否有意打破現有利益格局?
江凌:我們的目的是實現資源的重新分配。以前東莞是市、鎮、村、組、個人五個輪子轉,好處是大大加速了農村工業化,解決了三農問題,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能迅速實現提升。但很大的問題是效益低下,粗放無序,也影響了規劃的實施。資源越來越緊張,尤其是可供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如果繼續保持過去的模式,分散使用資源,顯然是不行的。目前需要把資源引入更好的載體,另外,也需要集中人才。村的環境不利于吸引高素質人才。
三大經濟帶并不是要犧牲村鎮的利益,而是整合統籌發展,資源還是村鎮的。根據不同經濟帶的區位特點,相互分工,讓土地的效益更明顯。我們土地的使用是統籌的,但收益可以分享。
改革的另一個方向是減少村級的行政負擔和支出。由于歷史原因,東莞的村成為實際上的一級政府,承擔了教育、衛生、安全、社會保障等基礎功能。村為支付公共服務,投入非常大。我們把資源集中利用,必然帶來一個情況,就是村的收入會逐步減少。如果村的負擔不相應減少,會收不抵支,甚至資不抵債。所以我們逐步把村的公共服務職能分離出來,讓市鎮兩級來承擔。這樣它們盡管收入減少,但支出也減少,就還原為自治職能。
3“就地轉型”關乎“雙轉移”成敗
南都:最近省里也有一些關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政策出來,東莞會有些什么動作?
江凌:《關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若干意見》對我們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會有更好的政策支持。比如在拉動內需方面,我們很多加工貿易企業都希望通過內銷市場來推動經營方式的轉變。
落實“雙轉移”,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從珠三角城市的角度說,落實“雙轉移”應該兩手抓,有的地方忽略了另一手。我們跟東西兩翼聯手辦一些產業轉移園,這是解決產業承接問題。但我們還要推動企業就地升級轉型,這是解決轉出去的能力問題。如果企業不能在珠三角成功轉型,隨著成本提升,他們可能連根拔起。不單珠三角會空心化,我們要成功推動“雙轉移”也不可能。推動就地轉型,對推動“雙轉移”很重要。
4建設新興物流城市
南都:深莞惠一體化過程中,東莞如何尋找自己的城市定位?東莞最近也提到要做“物流城市”。
江凌:深圳更多是為莞、惠提供科技、金融、物流等方面的支持,已經扮演非常好的角色,不會跟東莞造成矛盾。對東莞來說,感覺更多應該專注于制造這一塊,我們會繼續把制造能力做強,把自己的制造業提升。我們轉型了,對深圳的產業也是個支持。我們轉出去,惠州是個很好的載體。
東莞建設新興物流城市,并不是要取代深圳的物流功能。我們下一步發展的物流是區域物流。東莞區域內的物流,更多希望是我們自己來解決,因為東莞產業鏈很完整。過去更多依托深圳、香港來完成,比如香港一日游。現在隨著企業競爭的加劇,物流成本已經起到很大作用,我們在東莞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會大大降低加工貿易企業的物流成本。當然我們的產品出口到國際市場,還是更多依托深圳和香港來完成,并不是要跟深圳相沖突。
5關注單位GDP能耗
南都:今年前兩個月,東莞單位GDP能耗曾經很讓人擔憂。現在如何?
江凌:我們為此特地開了一次會,但前景我比較樂觀,還是在向好的方面轉。我們這幾年,特別是去年采取了很多措施降低能耗,包括讓高能耗的企業必須停產。同時,金融危機實際上也淘汰了相當一批耗能企業,所以我覺得今年東莞單位GDP能耗從數字上看肯定比去年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