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腹地“近”享港口優勢
2010-8-19 11: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8月5日,沈陽大雨。大連港集團內陸場站采訪行的首站便在雨中開始了。
今年以來,沈陽內陸港以沈陽區域服務中心為龍頭,從戰略分析、市場營銷、公關商務、生產調度、客戶服務等多角度全面展開工作,進一步推動了區域內各相關資源的聯動與融合,充分發揮了內陸港的龍頭效應,更拉近了沈陽與大連港的距離,讓沈陽“近”享到港口的種種便利……
把港口搬到內陸
難怪許多沈陽人還不很了解大連港集團沈陽內陸港。如果不是沈陽內陸港員工的引導,記者做夢也不會想到,那綠樹群繞、貌似一座“大公園”的沈陽東站東貨場里竟然“別有洞天”:大連港集團內陸干港體系建設的先行者和龍頭——沈陽內陸港就藏于此。
走進沈陽內陸港,放眼望去,現代化倉庫鱗次櫛比;堆放有序的集裝箱堆場,集裝箱已摞成小山;兩條筆直的鐵軌,橫貫其中。除了沒有高大的岸橋和穿梭往來的集裝箱班輪外,這里和大連港大窯灣集裝箱碼頭幾乎沒有什么不同。
“倉庫面積5500平方米,集裝箱堆場一次堆存能力5400標箱,年處理箱量達25萬標箱。 ”對于沈陽內陸港,大連港集團沈陽內陸港遼寧集鐵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聞如數家珍。據介紹,沈陽內陸港采用鐵路、海關、商檢及相關單位“一站式”聯合辦公,客戶在此即可完成集裝箱的發運、交付、報關、報檢、審單、驗貨、熏蒸及放行等一切手續。目前,沈陽內陸港已申請海關和商檢監管場站資質并得到批準,海關已經設置了放行閘口、地磅等設施。
陸港合作現雙贏
“與區域內其他港口相比,大連港區位優勢明顯,靠近世界主航道,是東北走向世界最近的港口。但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與東北腹地的陸路距離較遠,是大連港先天的不足。為彌補這一劣勢,必須將港口功能向腹地延伸,實現港口功能與內陸城市無縫銜接。沈陽內陸港的成長過程,可以說正是大連港與沈陽經濟區周邊客戶合作雙贏的歷程。 ”沈陽內陸港總經理王聞說。
據了解,2003年7月,大連港集團對沈陽東站東貨場進行投資改造,正式組建沈陽內陸港,并與遼寧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遼寧集鐵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當時,主要為華晨寶馬、上海通用和華晨金杯等沈陽汽車企業提供整體物流方案和運輸服務。
讓熟悉碼頭運作的海港人棄海登陸,一切都需要摸著石頭過河。經過4年多的運營,遠赴腹地發展的大連港非但沒有水土不服,內陸港規模反而不斷擴大。 2007年11月,大連港集團與沈陽鐵路局繼續深入合作,完成了沈陽內陸港南側場地擴建改造工程。改造后,沈陽內陸港總面積達到13萬平方米。 7年后的今天,沈陽內陸港已發展成全國鐵海聯運作業量最大的內陸干港。除服務以華晨寶馬為代表的汽車產業外,還為LG、沈陽遠大、特變電工、撫順石化等沈陽及周邊地區廣大貨主提供班列運輸及延伸服務,“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已全面展開。去年沈陽內陸港進出港操作量達11.7萬標箱,今年將有望突破14萬標箱。按計劃,今年底沈陽內陸港將把東側場地擴建改造成集裝箱場地。屆時,沈陽內陸港總面積將達到20萬平方米以上。
海鐵聯運一體化
隨著內陸港“硬件”的不斷升級,“軟件”運營模式也在逐步創新轉型。 2003年10月,從第一批華晨寶馬進口集裝箱到達內陸港場站開始至2008年9月,沈陽內陸港一直以班列(沈陽東到大窯灣)裝卸點為主要經營模式。但這種模式相對規模小、服務少,一些增值服務滿足度不高。
結合沈陽地區實際情況與特點,在前期摸索試運營的基礎上,為充分發揮內陸港的龍頭效應,沈陽內陸港于2009年三季度啟動了大港集箱沈陽區域與內陸港的一體化運作模式,內陸港功能與服務開始全面升級、完善。
一體化運作,沈陽內陸港可綜合運用公路、鐵路、海運等不同運輸方式,對集裝箱貨物實行全程、跨國界的運輸組織和安排,將貨物及時運到目的地。此外,還可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和全程物流服務,并規劃、管理、參與生產企業的供應鏈重組改造。大連口岸能開展的拆裝箱、報關報檢、訂船(機)、訂艙、配載、國際貨物保險及海運、空運咨詢等服務,沈陽內陸港同樣可以辦到。一系列舉措使沈陽內陸港由傳統的“班列裝卸點”快速轉變成了“多元化內陸港”。
功能完善后,輻射范圍開始不斷擴張。據介紹,沈陽內陸港初期以沈陽東部汽車產業帶為基礎,目前已覆蓋到包括鐵西區、沈北新區、渾南新區、沈陽(張士)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內的沈陽主城區,以及沈撫連接帶、撫順、本溪、鐵嶺、彰武等地。
一位客戶告訴記者:“過去,企業進出口貿易不僅要在沈陽海關辦理出關手續,還要到港口聯系裝運業務。時間長不說,而且還費時費力。沈陽內陸港開港后,企業可就地實現進出港,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無論業務規模、服務模式還是服務能力,沈陽內陸港已經得到了客戶、鐵路方面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