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歇
2010-8-25 0: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王紅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事,而惟以求真的態度做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成。”李大釗的這一句名言,正是日照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集發分公司經理崔勇的真實寫照。崔勇自1986年參加工作。1996年,日照港集裝箱業務開始起步,崔勇主動要求做了一名集裝箱場站員,從此與集裝箱結下了不解之緣。后來又先后做過調度員、計劃員、調度主任、操作部副部長、貨運站經理等,從“兵”到“將”一路走來,在他24年的職業生涯里,崔勇滿懷著對集裝箱事業發展的熱愛與激情,親歷并見證了日照港集裝箱事業從無到有、從躑躅前行到穩步發展的歷程,成為了日照港集裝箱業務發展的領軍人。白手起家 攻艱克難求生存
2007年5月,為適應集裝箱業務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港口功能、做大做強港口物流、拆裝箱等業務,人員從日青公司分離出來,成立了集發分公司,崔勇任副經理。公司成立伊始,員工年齡偏大、專業技術缺乏、設備陳舊老化、場地狹小、沒有市場開發經驗,崔勇切實感受到了身上的重擔。
在重重的困難面前,崔勇沒有彷徨、沒有氣餒,帶著一往無前的勇氣迎難而上,帶領集發分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闖出了一條生路。
多年的集裝箱工作經驗使崔勇意識到,港口集裝箱業務的快速發展,需要有完善的拆裝箱等輔助業務作支撐。如何使眼下一年幾百個箱量的拆裝箱業務實現量的突破?“必須走出去,向市場要箱量。”他迅速組建了一支市場開發隊伍,著手開展集裝箱貨運代理業務。在內部管理上,他制定了《市場營銷業績考核辦法》,將實施業務量與績效工資掛鉤,形成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大大激發了業務員開發市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外部營銷方面,他提出了“依托現場開拓市場”的經營思路,充分利用港口的貨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大力開發“海鐵聯運業務”、“青島至日照海運直通業務”、“臨沂無水港中轉業務”等。為此,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與業務員一道,南下廣東、福建、浙江開發石膏石、生鐵業務;西進甘肅、青海開發鐵路集裝箱大列業務,北上東三省,開發大豆、石膏石業務。就這樣,集發分公司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客戶群,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營銷網絡。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箱量的快速增長,實現日照港集裝箱的長遠發展?崔勇又將目光瞄向了“散改集”業務。“在做大做強基礎貨源的前提下,我們發展散改集就是充分利用日照港大宗散雜貨的優勢。‘散改集’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與其他船公司在傳統貨源領域內的競爭,而且可以實現公司與客戶的雙贏。”一項新業務的開發總是意味著超常的辛苦付出和孜孜以求,更何況這是從傳統的散貨運輸模式向集裝箱運輸模式的轉變?如何讓客戶接受新的運輸模式?“降低成本,實現‘重去重回’是開發散改集業務的關鍵。”于是,崔勇和他的業務團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征程。一方面,他們找到客戶,一筆一筆地給客戶算好成本,一項一項地把集裝箱環保、無貨損、成本低的優勢詳細地介紹給客戶。另一方面,他們在腹地區域內努力尋找回程的貨源。
在開發石膏石“散改集”海運業務中,他多次帶領業務人員深入腹地、深入礦區的各個礦井,丘陵山區交通不便,道路崎嶇、泥濘,有時甚至需要步行十幾里才能找到客戶,但他們不畏艱辛,多方位地了解貨物屬性、流向以及供需方的要求,向客戶反復宣傳集裝箱運輸的優勢。對于“散改集”海運的貨物,如卷鋼、生鐵、煤炭等,南下至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需要及時送到收貨門點,在卸貨工藝方面,也不同于一般的適箱貨。崔勇帶領業務人員不辭辛苦,親自到南方各港口聯系集卡車隊、理順目的港疏港環節,并幫助收貨廠家改進拆箱工藝。
自主創新 改進工藝謀發展
創新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是發展的動力,更是成功的保障。崔勇十分注重技能人才的培養,把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公司長遠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他鼓勵職工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帶領公司員工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加快發展、趕超一流的新路子。
“有什么樣的貨種,我們就有什么樣的設備和工藝。”崔勇說這句話時擲地有聲。的確,2008年1月,由公司員工自主研制的第一臺固定液壓式集裝箱裝箱平臺試載成功,成為了集發分公司自主創新的起點。到今天,他們先后制作了大豆裝箱皮帶機、兩臺固定裝箱平臺、20英尺和40英尺裝箱平臺及一些裝拆箱工屬具20余套,并針對不同貨種和裝箱要求制定了《散木片裝箱工藝》、《散大豆裝箱規范》、《進口礦砂裝箱工作流程》等30多套作業工藝流程。專業設備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單臺作業效率由原來的40分鐘/TEU提高到15分鐘/TEU。2010年6月,他們又創造出了84TEU的單班作業新記錄。這4臺自行設計開發的平臺設備相繼投入使用的近兩年里,已累計為公司產生52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真誠服務 合作共贏鑄品牌
“客戶選擇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在服務方面,我們一直倡導‘比客戶多想一點’,想客戶之所需,急客戶之所急,打好這兩張牌,自然就會爭取更多的客戶。”看似簡單的話語,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
初做“散改集”業務時,很多客戶持懷疑態度,崔勇就告訴客戶:“您只需要打個電話,剩下的事情我們來做。”崔勇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陸路疏港業務開發初期,為了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崔勇想辦法組建了自己的集卡車隊,實現了代理、運輸、拆裝箱“一條龍”服務,最大程度上方便了客戶,也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為將貨物及時運送到位,崔勇跑碼頭、跑貨場,理順每一個作業環節。去年7月份,在開發濱州魏橋的鋁礬土業務時,為了解決鋁礬土黏性大、卸箱難的問題,崔勇帶領著技術人員去濱州,現場研究、改進卸箱工藝。堆存場地不允許小車入內,崔勇就和技術人員頂著烈日、踩著泥濘的道路步行兩三公里,這一去就是六趟,終于制定出了一套方便可行的辦法,解決了客戶困擾多年的問題。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全面掌握車、船、貨等環節的銜接,集發分公司的業務人員經常到客戶貨場蹲點,有時貨場較為偏僻,他們就帶上煎餅、面包,一連幾天吃住在駕駛室,客戶常常感動得熱淚盈眶,連聲稱贊:“日照港人真是不簡單。”
“做事先做人”,崔勇一次次地用真誠打動了客戶的心,很多客戶現在都成了崔勇的老朋友,他們說:“我們選擇集發分公司,就是沖著崔勇這個人,就是沖著他們的服務。”也正是有了這樣一些忠實的穩定客戶,集發分公司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2010年上半年,集發分公司完成“散改集”貨運量25019TEU,同比增長226%;拆裝箱完成25000TEU,同比增長119%;其中僅6月份就完成5601TEU,比2007年的總量超出1200TEU,貨種由公司成立之初的生鐵、鐵礦石兩個,增加到現在的石膏石、木片、大豆、鋁礬土、木薯干、焦炭、塊煤等20多個,集發分公司的業務已呈現出“穩扎穩打、遍地開花”的發展態勢。
3年多的努力,崔勇帶領集發分公司成功地走過了發展的“徘徊期”,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然而,他沒有停止奮斗的腳步。“集發分公司的發展,我們才剛剛起步,將來我們要有更大的場地,更專業的設備和岸線,做日照市最好最專業的集裝箱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