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空港綜合經濟區建設東風 推進平安跨越發展
2010-8-28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省將圍繞西寧曹家堡機場打造青藏高原航空樞紐,形成以西寧為中心,輻射全國大部分省會城市及各大旅游城市航線網絡新格局,并以此為基礎,建設空港綜合經濟區,實現民航事業與地區經濟互動發展。這是省委省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青海四個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空港綜合經濟”,就是以機場為依托,在方圓百公里左右打造一個綜合經濟圈,使地方區域經濟發展與空港發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空港綜合經濟區作為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省內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柴達木循環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和青藏空港、陸港物流業的綜合經濟區,具有帶動精深加工和空港保稅性的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競爭、合作的有力支撐點,對地方經濟產生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近日,記者就如何搶抓空港綜合經濟區建設這一機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縣域經濟四個發展,采訪了平安縣委書記何延年。
記者:何書記,你好。平安縣地處我省空港綜合經濟區中心地帶,這對平安縣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你覺得應該如何把握這一機遇,使之成為推動縣域經濟四個發展的新的契機?
何延年:如你所說,在空港綜合經濟區建設中,我們平安縣占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能否抓好這一機遇,事關平安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因此我們不斷深化認識,創新思路,積極主動搶抓機遇,迎接挑戰。
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央、省委、地委多次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尤其是強衛書記提出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進程決定著新青海建設的進程",闡明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極端重要性。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觀念先行、思想先轉、思維先變,不斷破解制約科學發展、阻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陳舊觀念、思維定勢和行為習慣。要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機遇意識,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干部執行落實的能力,切實把各級領導班子的精力用在"加快"上,心思花在"轉變"上,功夫用在抓落實上。要把擴大對外開放、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招商引資作為推動四個發展的戰略舉措,堅持多元招商思路,創新招商機制,瞄準金融危機后全國乃至全球產業轉移趨勢,立足空港綜合經濟區,做好內引外聯,有目標、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招商活動。
記者:就如何融入空港綜合經濟區建設圈,書記能否談談一些具體設想?
何延年:好。空港綜合經濟區的規劃建設,是省委省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青海四個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必將對海東尤其是平安的跨越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我們要融入大局,主動承接,把平安經濟發展主動融入到蘭(蘭州)西(西寧)銀(銀川)、蘭(蘭州)西(西寧)格(格爾木)和全省經濟一體化的大格局、大背景中去謀劃、去發展,真正從觀念上、格局上、體制上主動融入區域經濟建設大局中,把重大戰略機遇帶來的重大勢能轉變為能夠直接推動區域發展的建設動能,把各方面的利好政策轉變為加快城市和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動力。多元經營,著力打造精品。優選現代農業、城市工業、現代物流、特色旅游、現代服務業等作為主導產業,以產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工業化發展城鎮化,以市場化推動城鎮化,以非農化加速城鎮化;鼓勵社會資金、外來資金采取獨資、合資、合作、入股、拍賣等多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積極探索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為加快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轉移創造外部條件。深化改革,凝聚發展合力。改革完善城鎮建設用地制度,探索新模式,放手吸引能人、富裕戶、外地人進城鎮,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良好格局。
再是謀劃項目,延伸鏈條,突出三產。樹立“無中生有”的開放思維模式,圍繞大上項目、上大項目做文章,傾力打造優質園區平臺,力促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培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推進產業對接,把“短”鏈做長,把“弱”鏈做強,把“小”鏈做大。把第三產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發展物流、商貿、金融、保險、中介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餐飲、旅游、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不斷擴大三產領域,壯大三產規模。依托峽群林場、洪水泉清真寺、小峽鎮河湟奇石、農家樂垂釣中心,發展自然風光、文化宗教古跡、民俗風情、休閑觀光等特色旅游。充分發揮空港綜合經濟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作用,大力發展航空食品、航空輔助服務、住宿餐飲、物流儲藏、交通運輸等,加速提升第三產業水平。
記者:在發展中,如何立足縣情,突出綠色和諧理念,何書記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何延年:沒有綠色和諧的發展是跛足的發展。因此,在發展中堅持綠色和諧理念十分重要。在平安,我們要充分利用富硒自然稟賦和潛在資源優勢,推進綠色發展。認真開展富硒系列產品品質鑒定、品牌認證、精深加工和市場開拓,始終把富硒農業開發作為現代農業的突破口,讓科技唱響主旋律,品牌成為助推劑,園區變成聚寶盆,大力培育富硒產業,建設生態、優質、高效農業,努力做好富硒“肉、蛋、奶、禽、糧、油、果、蔬”八大文章,全力打造“北方硒都”,從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和諧發展,是改善民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提高社會保障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加大勞動力培訓力度,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大力發展衛生事業,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繼續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扎實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扎實推進"康福家行動"試點工作,統籌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積極探索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加大殘疾人生產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努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高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作者:甄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