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方式、調結構是中央在國內外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舉措。港口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需要的海岸線、 土地以及海域等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用最少的岸線資源創造最大的吞吐量成為港口必然的戰略選擇。
近期,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即將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日照港作為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的“一體三帶”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魯南臨港產業帶規劃建設所依托的出海口,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升港口發展質量和科學化水平,增強服務輻射帶動城市及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既是港口可持續發展的自身需求,更是作為國有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日照港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和措施,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搶抓機遇,加快轉變,全面推進港口戰略升級與轉型,實現港口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
轉變發展理念 調整戰略思路提升戰略管理水平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轉方式調結構首先要轉觀念,以觀念轉變促進思路轉變。必須努力改變過去傳統的發展理念,著力推動港口實現“ 三大轉變”,即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科技進步、行業管理創新、勞動者素質提高轉變;由粗放型外延擴張發展向內涵式集約化協調發展轉變;由傳統港口物流向現代港口物流轉變,努力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效益型港口。以這些先進的發展理念為指導,不斷強化戰略意識,從戰略的層面和高度,對港口的發展模式進行規劃,找準發展定位,調整發展格局,優化港口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構建港口核心戰略優勢。
結合國家關于日照港的規劃和港口自身實際,我們經過梳理,進一步明確了港口未來發展的戰略思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日照港將著眼于打造“能力大、功能強、管理好、服務優、影響廣”和“創新學習型、誠信責任型、質量效益型、陽光和諧型”最具活力的國際一流強港,立足于解決高負債情況下的低成本融資、集團化經營情況下的資源配置、港口高成長情況下的人才培養、選用、引進和儲備“三大課題”,著力實施“五四四”工程—也就是突出“生產、建設、 管理、 合作、 資本運作” 五大戰略導向,生產上積極實施低成本戰略,建設上積極實施高起點戰略,管理上積極實施精細化戰略,合作上積極實施一體化戰略,資本運作上積極實施市場化戰略,通過戰略的精細化,促進發展的集約化;調整集團業務結構,打造“港口業務、物流與貿易、建筑與制造和綜合服務”四大業務板塊,通過業務的個性化發展,強化港口的集團化優勢;整合港口生產資源,構筑“大宗干散貨、原油、集裝箱運輸和現代物流”四大重點體系,加快推動日照港由億噸大港向億噸強港,進而向世界名港轉變。
轉變生產方式 調整業務結構提升現代化水平
縱觀世界港航業發展的趨勢,港口間的競爭逐步由規模和等級的競爭,轉向更多的依靠生產方式的變革、物流體系、服務功能的完善,轉向港口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對核心戰略資源的掌控。先進的生產方式和完善的產業結構成為衡量港口現代化、科學化水平的重要標準。如何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進一步轉變生產方式,完善和優化港口業務結構,整合物流鏈環節,提升港口生產效率,降低港口能源消耗和生產成本是當前港口轉變發展方式的重中之重。
港口的生產方式直接影響著作業效率和成本。與國外先進港口相比,當前國內港口普遍存在現代化水平不高,生產方式粗放的問題。日照港作為全國最年輕的億噸大港,必須充分發揮后發優勢,順應國際航運市場船舶大型化、碼頭深水化、生產專業化、管理信息化發展趨勢和國家關于建設“ 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 港口要求,努力推動生產方式的現代化。 一是要實施碼頭技術改造,優化生產工藝和作業流程,充分發掘設備和場地潛力,同時,增強精細化控制能力,做好港口物流鏈上下游各個環節協作配合和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減少能源消耗,降低作業成本。例如針對煤炭碼頭系統能力相對富裕、礦石碼頭系統能力緊張的情況,日照港通過對煤炭、礦石作業系統實施技術改造,實現煤炭系統和礦石系統的統籌使用,利用煤炭堆場堆存礦石,煤炭碼頭轉水礦石,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碼頭資源。二是要積極引進新設備新技術,大力推廣節能新產品、新技術,分步淘汰、更新能耗高、效率低的老舊機械設備,對作業機械實施節電技改,推行“油改電”,努力打造高效節能碼頭。三是加強員工技能培訓,提升員工隊伍操作技能和業務素質,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裝卸效率,通過提升效率實現港口生產資源占用的最小化。四是完善港口功能,推動港口從傳統運輸業向以保稅倉儲、加工和增值服務、國際物流配送、國際中轉和轉口貿易、物流信息處理等為標志的現代物流業方向進一步發展,朝著擁有現代物流功能的第三代港口和具備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第四代港口發展。特別是要依托B 型保稅物流中心建設,不斷完善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綜合功能,實現區港和港城緊密聯合,力爭早日建成具備自由貿易區特征的保稅港區。大力推進港航信息化建設,積極利用電子數據交換(EDI)、管理信息技術(MIS)、互聯網技術以及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物聯網(IOT)信息平臺,與客戶和口岸相關單位連接,對貨物運輸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
完善的產業體系是現代港口企業加強對戰略資源的掌控,增強抵御風險能力的重要保障。日照港經過 20 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產業板塊。未來,日照港將實施產業結構的適度多元化,依托核心資源與核心業務,加速支柱產業成長步伐,著力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努力構建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方面,努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立足于打造“港口業務、物流與貿易、建筑與制造和綜合服務”四大業務板塊,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進一步整合各板塊業務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明確不同業務板塊的管理體制和發展戰略,提升各板塊的競爭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貨種結構調整,搶抓日照鋼鐵精品基地、晉中南煤炭外運通道、 日照— 江蘇儀征管線、日照—山東東明管線“三線一基地”加快規劃建設的機遇,堅持“ 全力鞏固干散貨、 奮力突破液散貨、著力開發件雜貨、努力爭取適箱貨”的原則,強化以鐵礦石、煤炭為核心的大宗干散貨運輸體系,打造以原油運輸為核心的石化運輸體系,發展以鋼材、木材為核心的件雜貨運輸體系,培育集裝箱運輸體系,在鞏固我港全國礦石進口和鎳礦、木片、糧食裝卸第一大港地位的同時,大力發展原油、液化品運輸,努力提升集裝箱運輸規模,進一步優化貨種結構。
轉變管理方式 創新體制機制提升發展活力和發展質量
轉方式調結構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關鍵在于建立長效機制。必須把創新體制機制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根本動力和重要保障,進一步調整管理結構,推進港口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不斷增強港口內部活力和發展水平。
一是轉變資源配置方式。進一步轉變資源占用模式,堅持有效整合、統籌利用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存量資產,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逐步實現港口資源占用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根據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和港口總體規劃,積極順應事關港口發展的重大項目和腹地重大產業布局需求,調整碼頭功能結構,做好港口建設與腹地重大產業項目的銜接與配套,做到功能布局合理、泊位分工明確。二是轉變集團管控模式,按照集團化運作的要求,統籌增強集團管控力、約束力和激發發展活力的關系,進一步推進機制創新,全面推行卓越績效管理、對標管理和精細化管理,不斷夯實管理基礎。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更加靈活、更加適應現代化集團發展的用人、 用工、 投資、 資產、 資金等管理新模式。 三是轉變能源消耗方式,逐步建立并實施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三大體系,全面推行單船、單車、單班、單貨種、單項工程核算,制訂消耗定額,嚴格考核獎懲,努力降低能源綜合單耗,實現節能環保管理精細化。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中水利用,通過節能減排,最大限度地降低港口能源消耗。四是轉變環境影響模式,堅持“既要港口發展,又要碧海藍天”的發展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從港口規劃、 布局到建設、 生產,全面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建設綠色港口和生態港口,實現港口的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五是轉變對外合作模式。轉變招商理念,按照增量調整促結構優化的要求,依托港口優勢,積極推進港港、港企、港航和港路合作,精心選擇實力雄厚的“ 中字號”、“ 外字號” 、 “ 民字號” 大型企業,重點引進符合轉方式、調結構總體產業規劃要求、帶動能力強的港口項目、物流項目和高端產業項目,依托招商引資進一步拉長物流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升級。六是轉變資本運作模式。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融資平臺,通過定向增發、 吸收換股等方式逐步實現港口業務整體上市,進一步優化港口的資產結構。同時不斷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推進銀企合作,并積極創造條件設立財務公司,降低融資成本,實現港口發展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的“雙輪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