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商機火熱 沈陽菜商試水
2010-9-10 12: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以來,國內蔬菜價格持續高位運行,自6月起已經連續上漲,漲幅超過30%。
在我們每天都要接觸的蘿卜土豆大白菜問題上,政府的調控意識因菜價大漲風險而逐步顯現:8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治理買菜難,到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穩定蔬菜價格,《通知》中特別提到,要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
而之所以要發展冷鏈這個聽起來陌生的產業,源自菜價走高背后國內農產品產業鏈條的不夠完善。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果蔬的流通腐損率達到15%,果蔬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也就是說,本就因城鎮化而高速擴大的蔬菜需求,面臨著鮮菜還沒上市便“夭折”的供應壓力,從而間接助推了菜價的高漲。
國家發改委不久前正式公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此來加快建設“從田間到餐桌”的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全國一場“冷”商機應聲而起……
在沈陽市土地儲備交易中心近日成交的地塊中,有一處地塊因競得人的身份與眾不同關注而惹人關注。
其他競得人大都是房產開發商,而鐵西區雨山湖街附近的一個地塊競得人是家名為盛發的菜果批發公司。
沈陽大型蔬果批發市場之一的盛發,還要擴大規模?
公司負責人曲堂盛說,他們打算用這塊地建冷庫。
沈陽菜商欲建冷庫
國內冷鏈投資正熱
沈陽市土地儲備交易中心近日公布的地塊交易結果中顯示,名稱為“雨山湖街-3”的地塊于8月27日成交,競得總價1787萬元,競得人是“沈陽盛發菜果批發有限公司”。
盛發是沈陽大型蔬菜批發市場,此次在菜價走高的背景下拿地有何用意?公司負責此事的曲堂盛透露說,他們初步的打算是在這個地塊上建冷庫,“現在的菜價一天一個價,炒作起來沒個準,其實我們一直在想怎么能讓生意更穩定,正好前段時間,國家提到了鼓勵建冷鏈物流,這種方式或許是降低風險的一個辦法。”
對于這個行業的風險的理解,曲認為主要來自于流通環節的成本壓力和本地需求之間很難平衡,“現在本地菜的量和品類雖然也在增加,但還是不能夠滿足本地市場的全部需求,而且本地菜也并不全在本地銷售,現在都是全國各地穿插著賣,哪有利潤商家就往哪跑。”
這樣就會存在運輸成本,很多時候從廣東那邊收上來的菜收購價七八毛錢一斤,但一路幾千公里的運費攤在成本上甚至比菜本身還貴,有時會達到一塊多錢一斤。
“綜合成本這么貴上來的菜,到了本地你還不能儲存的話,那只能現買現賣了,利潤并不能保障。”曲堂盛說,基于這樣的擔憂,他們有了自己建冷庫的想法,“那樣就可以在低價的時候買進來,見利潤就走了,但這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市場上并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
這個“冷”商機的確是空白地帶,記者采訪了沈陽多家蔬菜批發商后發現,現在沈陽本地的蔬菜批發商基本沒有冷庫儲存蔬菜。沈陽市有關主管部門透露,目前已經開始對當地農產品領域進行冷鏈物流調研。
在國家公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之后的一個月之內,國內各地已然掀起了一股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投資熱潮。
例如,在天津濱海新區目前數十個萬噸級冷庫正在抓緊規劃建設中,眾多國內外從事冷鏈凍品加工物流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紛紛進入新區。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近日曾預計,《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實施將帶動社會資本投資2000億左右。
提高蔬菜利用率
緩解突發性供應緊缺
曲堂盛所說的風險在蔬菜流通行業有著較強的共鳴,在十二線蔬菜批發市場批發土豆的劉彩華也感觸頗深。
“現在蔬菜批發的風險很大。”劉彩華說,前幾天她家從黑龍江拉回來一車土豆,結果天氣原因到家之后土豆全爛掉了,一萬來塊錢的本錢就這么打了水漂,“我們這些小批發商沒有資金能力建冷庫,要是有實力建個冷庫這種風險就小了。”
而冷鏈物流之所以給菜商帶來希望,是因為國內包括蔬菜在內的農產品行業,存在著產業鏈條上的缺失。
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介紹說,“中國的農產品價格過去比較低,而且消費需求也不高,農產品在大量增產的同時,物流系統這一塊一直沒有發展起來。”與發達國家相比,農產品在流通環節的冷藏能力處在剛剛起步階段。
“但隨著蔬菜消費需求質量的提升,現在冬季大家也吃綠葉菜,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和需求之間的平衡性產生了明顯矛盾。”李國祥表示。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令這一滯后性表露無遺:目前,我國蔬菜類進入冷鏈系統的比重只有5%,而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農產品進入冷鏈系統流通的在95%以上。由于流通過程中腐損率高,每年我國僅果蔬類流通的損失就超過了1000億元。
“蔬菜的損失不光是農戶收益減少,同時也會間接增加消費者負擔。一旦有冰雪等交通運輸的問題,馬上就造成鮮菜供應量減少,價格上升。而這一塊做得好,就可以平抑菜價。”李國祥分析說。
短期有價格炒作風險
需要政府規范
冷鏈物流的前景令人充滿期待,據了解,商務部同財政部、農業部從去年開始試點的“冷鏈物流”和“農超對接”項目,到現在的效果是,農民銷售的農產品價格平均提高了15%,而超市的售價相應下降了15%。
但各地有了冷庫儲藏能力之后,商家是否會出現價格炒作的風險?李國祥認為,短期內不排除會出現這樣的風險,但即使如此,也要堅定推進冷鏈物流的建設,長期來看還是有更大的積極意義。
李國祥表示,“之所以短期內可能會出現價格炒作的風險,是因為這個領域需要企業主體來運作,現在這個行業在國內才剛開始起步,冷庫建好了再哪收菜儲存、什么時候出售,都沒有一個可以借鑒的規范,市場不成熟,商家就有可能會壓著貨等高價再賣,價格被炒高。”這就需要政府的規范和扶持。
沈陽市一家蔬菜出口企業負責人張先生說,他家鮮菜平均的損耗率在5% ̄10%之間,他也一直在想建一個冷庫,預計明年會著手。但“價格風險的確是一個問題,現在的菜價行情很難把握,建冷庫一方面可以保障蔬菜的量,如何來保障銷售時機還需要琢磨。”張先生說。
來自山東的馮一平一直在沈陽批發蒜薹,其實山東地區已經有挺多小型的冷庫,“我知道一個農業大縣就有四五百個小冷庫”,但有儲存并不一定菜價就不會走高。
“像有些菜本地周邊沒有,還是需要從山東等外地運過來,如果把菜運回到本地儲存,到沈陽就有可能沒那么新鮮了,比如蒜薹,拉回來即使有冷庫也有可能會不新鮮,都黃了。”馮一平說,與其這樣,還不如從產地冷庫買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