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沙太路限行大貨車 八千物流公司叫苦
2010-9-9 14: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部分場主萌生去意,物流協會希望相關部門出臺變通措施
“每天7時至21時,沙太路禁止外地5噸以上貨車通行。”為改善交通環境,廣州市交委、市公安局數月前聯合制定了“限行令”。自今年3月20日限行以來,交警部門在沙太路大源村路段嚴格執法,不少外地貨車司機被罰得“頭疼”。受此影響,坐落于限行路段的12個大型物流園,近8000家物流公司的場主紛紛反映正常運營日漸艱難。而長達5年的限行期,讓部分場主有了轉移經營場所的想法。昨日,太和鎮物流協會等單位再次將意見書上交給相關部門,但尚未獲得正面回應。
無奈
司機闖禁區甘心認罰
安徽籍貨車司機李先生,來白云區跑物流生意已有六七個年頭。主要線路是從中山、珠海等地發貨,運往上海、杭州。李先生擁有一輛載重10多噸的大型拖掛車,生意一直平穩。然而從今年3月20日起,沙太路大源村段實施貨車限行之后,他多次接到罰單。
“白天出去進來,都會被罰,每次200元。”李先生回憶,剛開始那段時間,他曾為了躲避罰款,將車停在限行區外的北二環高速路口,“誰知只是打個盹,備用胎就被人偷了。”李先生的同行也反映,凌晨將車停在高速路旁休息,經常遭遇車胎被卸、貨物被偷等問題,“甚至連汽油都有人偷”。
李先生算了一筆賬,一個車胎上千元,一張罰單才200元,相比之下,他們寧愿硬著頭皮認罰,也要趕時間將車開進物流園,以確保安全和貨物的按時轉運。
失望
部分場主已萌生去意
在沙太北路,受限行困擾的不僅僅是貨車司機。據太和鎮物流協會工作人員出示的數據顯示,沙太路大源村路段約5公里長的限行區內,共有12家大型物流園,大大小小近8000家物流公司在此經營。
太和鎮物流協會的工作人員黃先生告訴記者,2004年前后,為了響應有關部門支持老沙太路河涌改造的號召,當地物流企業經過努力,才搬遷至沙太北路上,搬遷工作一直持續到今年9月才基本結束。“剛站穩腳根,又面臨長時間的限行。”據某物流公司的負責人陳先生介紹,新建一家大型物流園,投資高達幾千萬元。物流園依靠小型物流公司與客戶為生,物流公司又要依靠車隊運轉,交通則是貨車的生命。限行政策遏制住了物流企業的交通生命線,反過來會導致小型物流公司及客戶資源的流失,物流園也就經營不下去了。
“如果限行時間真的長達5年,那我們就只能另尋其他貨運場經營了。”泰幫物流園內,魯南貨運公司的老板劉先生表示自己已萌生去意。
擔憂
貨運壓力或致物價上漲
中秋將至,對于物流行業來說,一年中的貨運旺季也宣告開始。物流園負責人陳先生預測,近期無論是珠三角地區,還是全國各地的物流企業,將迎來新一輪的貨運壓力。
“貨運壓力增大,但貨物流通渠道卻受阻,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們一個地方物流企業的生意,還可能會導致所覆蓋區域的物價上漲。”陳先生分析稱,沙太北路白天對貨車限行,區域內的物流企業要找車就存在困難,運費將可能應聲上漲。而運費成本的上漲,最終還是將轉嫁到物價上面。
據了解,數月以來,白云區太和鎮物流協會已多次將限行政策對當地物流企業的影響,向太和鎮、白云區,乃至市交委等有關部門逐層反映,試圖獲得變通性措施,降低限行的影響。
昨日下午,記者就此事聯系了廣州市交委等相關部門,但尚未獲得正面回應。
失望
部分場主已萌生去意
在沙太北路,受限行困擾的不僅僅是貨車司機。據太和鎮物流協會工作人員出示的數據顯示,沙太路大源村路段約5公里長的限行區內,共有12家大型物流園,大大小小近8000家物流公司在此經營。
太和鎮物流協會的工作人員黃先生告訴記者,2004年前后,為了響應有關部門支持老沙太路河涌改造的號召,當地物流企業經過努力,才搬遷至沙太北路上,搬遷工作一直持續到今年9月才基本結束。“剛站穩腳根,又面臨長時間的限行。”據某物流公司的負責人陳先生介紹,新建一家大型物流園,投資高達幾千萬元。物流園依靠小型物流公司與客戶為生,物流公司又要依靠車隊運轉,交通則是貨車的生命。限行政策遏制住了物流企業的交通生命線,反過來會導致小型物流公司及客戶資源的流失,物流園也就經營不下去了。
“如果限行時間真的長達5年,那我們就只能另尋其他貨運場經營了。”泰幫物流園內,魯南貨運公司的老板劉先生表示自己已萌生去意。
擔憂
貨運壓力或致物價上漲
中秋將至,對于物流行業來說,一年中的貨運旺季也宣告開始。物流園負責人陳先生預測,近期無論是珠三角地區,還是全國各地的物流企業,將迎來新一輪的貨運壓力。
“貨運壓力增大,但貨物流通渠道卻受阻,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們一個地方物流企業的生意,還可能會導致所覆蓋區域的物價上漲。”陳先生分析稱,沙太北路白天對貨車限行,區域內的物流企業要找車就存在困難,運費將可能應聲上漲。而運費成本的上漲,最終還是將轉嫁到物價上面。
據了解,數月以來,白云區太和鎮物流協會已多次將限行政策對當地物流企業的影響,向太和鎮、白云區,乃至市交委等有關部門逐層反映,試圖獲得變通性措施,降低限行的影響。
昨日下午,記者就此事聯系了廣州市交委等相關部門,但尚未獲得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