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樣的“物流者”王衛:寧可戰死也不賣身
2011-10-21 16: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果沒有王衛,不會有今天的順豐。
順豐一直是中國物流界的一個謎,核心在于創始人王衛自己也是一個謎。“即使王衛18年絕緣媒體,也并不妨礙順豐成為中國快遞業的孤獨求敗。”一位同行調侃道。
他是一個謙遜、謹慎乃至有些悲觀主義,且攙雜著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主義的人。
王衛的“謙遜”,相關主管部門的官員應深有體會。行業主管部門通知開會探討行業問題,沒有誰比他更有資格充當“布道者”,但王衛常常以自己不善言辭為由派副手出席。2011年王衛破天荒接受了《人民日報》專訪,但談及最多的仍舊是中國民營快遞企業與國際巨頭的差距,沒有絲毫的沾沾自喜。
王衛的“謹慎”,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表現最為明顯。物流業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在2009年遭遇歷史性低谷,加之在華跨國公司的價格戰打壓,很多公司虧損、倒閉,“也許最后只有順豐等少數幾家公司可以活下來。”彼時,一位現在已遠離快遞業的資深人士憂心忡忡地說。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只要中國快遞業還有幸存者,順豐一定身在其中,只要順豐還活著,中國民營快遞業就不會全軍覆沒——唯獨王衛不這樣認為。在2008年底的一次內部名為《用生命捍衛價值觀》的講話中,王衛顯得頗為悲壯。他說:“3年后,順豐是不是能成為中國民族快遞業的驕傲,我們能不能打贏這場與國外對手的保衛戰,也許都不重要了。因為,我們要讓大家看到的是:在中國的速遞行業中,曾經有這樣一批人……曾經有一家叫順豐的民營企業,能從心底讓對手感到可怕更可敬!人可以輸,但不能輸掉尊嚴!死隨時都可以,但要死得有價值!——戰死,好過做俘虜。”
一位業內人士聽到這段話,向本刊記者證實說,中國民營快遞企業里,不乏嘴上喊堅持民族品牌,一看到國外巨頭的收購支票就心軟的主兒,“唯一一個堅持從來不賣身,對任何收購企圖一向嚴詞拒絕的,只有順豐。”他指出,如果順豐肯賣,過去行業內所有的并購案,甚至都不會發生,因為無論UPS還是FedEx抑或海航都明白,沒有哪個企業比順豐更有收購價值。也正因此,王衛的悲壯有其道理,別人做不下去尚可被收購,但順豐不行,要么生,要么死。
但是,如果你真的被王衛煽情的演講所感動,以為順豐大廈將傾,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個擔心自己明天會死掉的企業會在今天買飛機嗎?要知道,飛機這玩意剛買來時,只花錢不掙錢,且要持續相當長時間。對完全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至今的順豐,若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那無疑是雪上加霜。
2009年底,民航總局發布了一條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順豐航空正式獲準運營。順豐申請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購買兩架屬于自己的飛機,正是在王衛發表“末日演講”之后不久——這也是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第一次擁有自己的飛機。
耐人尋味的是王衛后來的反應。2010年,順豐的一位高管透露,經濟形勢一好轉,王就連連叫“后悔”,說自己保守,早知道危機這么快過去,飛機當時那么便宜,應該一口氣多買它幾架。
王衛的保守也好、低調也罷,不過是一家民營企業長期以來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本能反應。業內一直有傳言說,早年面對郵政部門的罰款,王衛從來都是眼都不眨罰多少交多少,并一再“教育”底下人要對有關部門“感恩”。另一位曾經和王衛同桌吃飯的人說,王衛根本不是什么“不善言辭”,性格也很開朗。低調的原因,一是怕樹大招風,二是“和物流行業無關的事,從來不關心”——包括媒體,這也是王衛幾乎從不接受采訪的原因,“王衛認為和媒體交流不會對業務有什么幫助,他個人也不想靠媒體出名。”
即使在同行眼中,王衛也不好接觸,有位同行經深圳市政府領導介紹,見到了王衛,雙方見面無言,“可能他覺得和我沒什么好說的,他也不會因為領導在就教我兩招,我的公司也沒有什么讓他感興趣的。”
鮮為人知的是,王衛還熱衷公益事業,只是從來不肯出鏡,個人捐款多算在公司名下。“王衛有三個特點,第一是對員工很尊敬,第二是有理想主義,第三是有社會責任感和一種關注弱者的情懷。”一位被王衛挖角到順豐的高管說。
申通的老板陳德軍曾直言,不懂得王衛為什么要這么累,財富對于王衛早已不是問題。“別說王衛,一個順豐的副總裁,就可以做到同時擁有好幾部豪車、見什么人開什么車的地步。見政府官員就開最好的車去。”對于有媒體稱順豐2010年營收為120億元,這位知情人士一笑:“太小瞧順豐了,只多不少!”
而王衛曾說,同樣畫畫,有人一輩子為畫匠,有人卻是畫家。顯然,他希望自己是后者,在談及中國民營快遞企業與國際巨頭的差距時,王衛直言缺乏戰略眼光是中國民營企業的短板。這個只關心“物流”,“物流以外的事情都不關心”的人,對物流有著宗教徒般的忠誠和獨立人格,這,正是即使強大如馬云,也難以撼動他的地方。王衛以及順豐對于電子商務大潮的冷靜與隔岸觀火,也因此可以理解——順豐終究是要做一家真正的物流企業,而不是誰的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