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海洋經濟發展繁榮與隱痛
2011-1-17 13: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這是一座因海而興的城市。
一座海洋經濟占絕對比重的城市。
當傳統的漁農經濟讓位于現代臨海工業,舟山經濟開始了迅速增長,在金融危機之前的6年里,GDP平均增速高達15%,一度領跑富庶的浙江。
曾經的“東海漁都”,化身為船舶制造基地和大型物流港。
奇跡般增長的背后,是在政府意志推動下不斷涌進的外資。投資者帶走了利潤,留下的是猛增的GDP,包括舟山人夢寐以求的大型港口和跨海大橋。
光環背后,環境污染和產業結構的隱痛,也在孕生。
當“海洋經濟”成為國家戰略,這片被定為國家級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的異常富饒的海域,將迎來機會,也將面臨挑戰。
“漁都”轉身
30年前,17歲的大學新生樓加金第一次來到舟山群島時,這個在中學地理課本上被描述成“祖國漁倉”的地方,最大的島上也只有區區幾棟樓房,一條半街,花不了多長時間就能逛完。
沒人想到,30年后,它已經成為中國大陸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金融危機之前的6年里,GDP的平均增速超過15%,一度領跑富庶的浙江。在2010年的全國相對富裕十大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八位。
另一個引發當地人熱議的榜單,是由一家名為“宜居城市研究”的機構發布的《2010年7月中國城市房價排行榜》,舟山排名全國第十。以至于對房價不滿的當地網友,將自己的城市自嘲為“小曼哈頓”。另一個理由是居高不下的物價,當地媒體最熱衷的民生話題,是“為何菜價比上海還要貴”,而初到此地的旅行者,則常常為水果攤上四五十元一斤的葡萄標價而咋舌。
當夜幕降臨時,幾乎每條繁華街道上,都擠滿了娛樂場所。寒冬也沒法降低人們的消費熱情,從門口扎堆的奔馳、寶馬轎車就能看出生意之旺盛。
來自舟山市發改委的材料顯示,2009年,舟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082元。
當然,這個全國排名也能靠前的數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數量不多的人口。舟山是浙江省最小的地級市,戶籍人口迄今不過百萬,外來人口約為其五分之一,1390個島嶼散布在茫茫東海之上。
這也是一座因海而興的城市
它最早被國人所熟知,源自于中小學地理課本上的描述,“世界四大漁場之一”,水產豐盛。在上世紀90年代前,40%的舟山人屬于漁業戶籍,漁業是當仁不讓的支柱產業,“東海漁都”,是它最響亮的城市名片。
但因為長期的高強度捕撈和海洋污染,這片水域凸現出巨大的危機:水質惡化,魚種急劇減少,產量式微。“到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曾經是主要經濟魚類的大小黃魚,幾乎絕跡,舟山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曾任舟山市海洋和漁業局副局長的鄔振元說。
另一個沖擊,是2001年前后生效的中日韓漁業協定,這意味著,舟山漁民必須退出濟州島、大小黑山等傳統捕撈區域。當地政府隨即成立了“雙轉”辦公室,開始有計劃地將漁民輸送到其他崗位。
這也預示著,持續多年的漁業支柱走到盡頭,舟山人必須找別的出路。(本文來源:新金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