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協調 注重引導
2011-11-8 18: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范云兵
在我國冷鏈物流行業中,存在著大量的掛靠冷藏車,這些車輛的管理難,成為行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左圖為一位司機在修理冷藏車,他告訴記者,他主要運輸山東的名貴果蔬、海產品等,有的時候以個人的名義跑運輸,有的時候會掛靠在企業的名下。
去年冷鏈發展如火如荼,企業并購、國企紛紛介入;今年的冷鏈市場雖然保持平穩增長,但并不如預想中的迅速:部分小企業收縮戰線,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冷藏車市場的不溫不火。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冷鏈物流市場的贏利能力并不像當初想像的那樣強。”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衛戰如是說。限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原因,冷鏈物流的消費市場沒有預想中的強勁,消費市場的增長落后于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
更為關鍵的是,國家出臺《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以下簡稱 《規劃》)以來,各種扶持措施并沒有真正落實,市場不如預期也在情理之中。
為此,前不久出臺的《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中要求優先發展農產品物流,加快推進冷鏈物流。
那么,要實現“優先”,就要求各管理部門加強協調,讓利于民,提高企業贏利能力、讓消費者看到冷鏈利好。
管理部門要讓利于民
“任何一個規劃的落實,都需要各個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尤其是對物流行業來說,既沒有專職的管理部門、又有很多兼職的‘婆婆’。國家不重視時,沒人管;國家重視時,大家又在搶。這是冷鏈物流規劃難以落實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位長期從事冷鏈物流的人士告訴記者。
冷鏈物流最大的三項成本是土地、耗電和車輛配送。《規劃》對于這三項成本支出,都有明確的規定:對冷庫建設新增用地,要在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的基礎上,合理安排用地;充分考慮冷鏈運輸車輛因增加保溫車廂和制冷機組使自重增加的特殊情況,合理確定運輸車輛的載重量;支持冷藏運輸車輛跨區域加盟,在車輛審驗、車輛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對冷鏈物流企業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與工業企業基本實現同價。
“但是《規劃》已經出臺一年半了,一項也沒有落實。”快行線(北京)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培軍告訴記者,對于已經自建有冷庫的企業來說,目前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城市配送車輛難進城。《規劃》規定要解決車輛難進城、“國九條”也規定要“進一步落實鮮活農產品配送車輛24小時進程通行”,但《規劃》出臺一年多以來,食品進城政策沒有任何松動的跡象。“優惠政策中還有一條是冷庫用電要與工業用電基本同價,可我們的用電一直是工業用電,所以這條優惠政策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只有城市中的大型商超冷庫才是商業用電。”劉培軍說。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土地、用電、車輛進城,這三項優惠政策在規劃中僅僅是幾個字,但要落實起來,涉及的是十幾個管理部門,包括國土、工信、電力、交通、市政等。要落實這些優惠政策,這些管理部門的利益就會受到影響。
以土地為例,土地收益是各地方政府的收益支柱之一,相應的優惠政策會影響政府的財政收入。用電優惠、車輛進城等政策會帶來相應管理部門的利益受損、工作難度加大。這些管理部門要做到相互協調、讓利于民,才能落實好《規劃》,“優先”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
讓冷鏈企業真正獲益
“國九條”中明文規定要“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這也是“優先”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最重要的扶持措施。
其實,在《規劃》的落實過程中,一些資金的扶持已經到位,包括農業部的產地冷庫、商務部的儲備庫等扶持資金。但這些資金基本上被國有企業“瓜分”,而沒有落到民營企業手中。“國家鼓勵我們發展農產對接冷鏈項目,冷鏈項目的投資動輒上百萬,可是政府又不給我們資金上的扶持。”一位大型民營超市的老總向記者抱怨說,因為采用冷鏈模式流通的蔬菜成本要遠遠大于采用傳統模式流通的蔬菜,削弱了該企業蔬菜的價格競爭力。
而一位國有冷鏈物流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稅收、用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惠,也得到過國家的一些資金。“國有企業有國家的資金扶持、政策優惠無可厚非,因為他們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劉衛戰說,但冷鏈物流行業的主體是民營企業,要想使這個行業活躍發展,必須讓更多的民營企業看到利好。把有限的資金分散投入到眾多的冷鏈物流企業中并不現實,因此要把資金投向冷鏈物流的公共基礎設施領域。
北京大學流通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麗華告訴記者,在韓國,所有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基本上都由政府來主導建設,再交給農戶、商戶來運營。這就降低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前期投入,使冷鏈物流企業更好的把注意力集中于運營、管理等環節。
同時,在管理部門引導冷鏈物流行業的政策中,存在揠苗助長的現象。河北省發改委去年年底確定了4方面服務業國債申報項目,其中就包括冷鏈物流服務項目。按照河北省發改委規定,今后要重點推薦涵蓋冷存、冷儲、冷加工、冷運輸、冷銷售全鏈條的冷鏈項目,單環節的冷庫或屠宰加工項目將不再受理。誠然,不管是從國家的發展規劃,還是行業專家的普遍觀點,或者企業的發展方向,全程的冷鏈物流服務是發展的方向。但按照當前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不具備冷藏運輸能力;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又幾乎不具備加工、銷售能力。因此,單環節的冷庫或屠宰加工項目,仍是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重頭戲。從另一個角度說,也只有不斷扶持提供單環節服務的企業,使其做強、做精,才能出現“超級大企業”,全程的冷鏈物流服務才可能成為現實。
讓消費者看到冷鏈利好
從短期和表面的消費來說,消費者并沒有看到冷鏈給農產品帶來質量的提高,卻看到了農產品價格的飆升。“消費者往往有這樣一個疑慮:為什么采用冷鏈的農產品價格這么高?消費者沒有看到冷鏈帶來的利好,冷鏈物流企業也失去了利潤源泉。”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國利告訴記者。
消費者看不到冷鏈物流的成本所在,也就難以接受價格的提高。要想讓消費者看到冷鏈物流的價值,有三個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個是要讓消費者看到冷鏈的重要性。管理部門在落實《規劃》時,往往更注重項目的建設,而忽視了觀念的教育。消費者并不知道冷鏈對于保證農產品質量到底有多大的作用,甚至沒有冷鏈的概念,自然不能接受冷鏈帶來的CPI上升 (對于培養消費者冷鏈物流觀念,上期已經詳細報道,本期不再贅述)。
第二要計算出冷鏈物流的成本。王國利說,國家當前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說明冷鏈物流到底給農產品帶來了多大幅度上的成本提升。可是,我國缺少這項數據。有關管理部門要協調一致,計算出這項成本。只有計算出冷鏈帶來運營成本上升的幅度,消費者才能坦然接受農產品價格的提升。
第三是要讓消費者“看”到冷鏈物流的運作過程。所謂“看”,就是能讓消費者追溯冷鏈物流從農田到餐桌的運作。王國利說,現在很多冷鏈物流企業在運作過程中,為了節省成本,存在關掉冷藏車、交接貨時再打開冷藏車的現象。甚至有商家“濫竽充數”,冒充經過冷鏈物流的農產品,而國家缺少一定的技術監管。只有讓消費者隨時查閱購買產品物流過程的溫度控制,讓消費者“看”到冷鏈物流的運作,才能讓消費者心悅誠服地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