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省級物流指數江蘇出爐
2011-11-9 9: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8日,江蘇省經信委和省現代物流協會聯合發布了江蘇省物流綜合指數。這是全國省級政府發布的第一個物流指數。
物流業被江蘇省定為經濟轉型中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2010年,江蘇全社會物流業增加值2660億元,占省國內生產總值的6.5%,占第三產業增加值15.9%。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沒有發達的物流業與之匹配,要率先轉型升級是不可能的”,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周毅彪對本報記者表示。
省級物流指數的發布,對于認知宏觀經濟走勢提供了重要參考,被稱為“國民經濟的另一個晴雨表”。
在地方率先探索的基礎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既定方案,中國物流運行景氣指數將在明年上半年正式對外公布。該協會發布的“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成為了中國調查統計制度中的重要數據。
以本次增值稅改革內容來看,崔忠付認為,改革方向要堅持,但不能使得從業者的負擔增加。
首個物流指數出爐
“判斷經濟是否發達或者經濟能否率先復蘇,物流業是最先體現出來的”,省經信委交通與物流處副處長殷今紅對本報表示。
由于物流業與制造業緊密聯系,因此指數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地方經濟總體發展趨勢。
由江蘇經信系統首次發布的物流綜合指數,覆蓋了省級和全部13個省轄市,采用了三個一級指標和36個二級指標。
其分領域物流指標包括,物流行業基礎條件效益發展指數、物流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指數、物流行業綜合物流指數以及物流發展與經濟總量關系指數。
周毅彪向本報表示,江蘇物流指數定位的空間仍是以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作為前提,因此在指標權重的選擇上,物流發展的基礎條件以及與經濟總量的關系這兩項指標占比較大。
因此,盡管有“貨運車輛二氧化碳排放量”、“運輸傷亡率”等涉及綠色低碳和安全穩定的6個指標,但所占權重僅為0.062。“隨著轉型的加速,下一步會擴大物流對發展環境指標的重視。”
本次發布的物流綜合指數介于0-1之間。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學院院長喬均表示,指標越趨向1,表明地區物流水平越發達,對經濟貢獻度大。一般而言,小于0.3代表“差”;0.3-0.35代表“一般”;0.35-0.45表示“較好”;0.45-0.65代表“好”;0.65以上表示“非常好”。江蘇省級本次得分0.4373。
發展物流業在江蘇已嘗到甜頭。省經信委的數據顯示,2010年江蘇社會物流總費用占比GDP低于全國平均和2005年的2.3個百分點,意味著新增社會經濟效益900多億元。
省經信委表示,物流綜合指數將每季度發布一次。
增值稅改革能否為物流行業減稅?
江蘇在金融危機期間,曾主推一項“只做不說”的政策,即推動各類制造業企業主動剝離旗下三產。
通過剝離,使得原包含在制造業企業中的物流、倉儲、勞務、國貿、資本經營等環節的地稅收入獨立繳納;而隨著剝離出去的企業從事生產性服務業,使得營業稅等稅種的地稅收入也會不斷加碼。
以江蘇省轄泰州市看,2008年8家試點工業企業實現主輔分離后,其被剝離企業主要從事物流業,當年使得地稅收入增加389萬元;到20家企業剝離時,增加地稅收入達1000萬。
事實上,這一剝離并非江蘇個案。浙江紹興進行剝離的252家重點企業,2008年累計新增營業稅及其他地方稅費5314萬元,累計新增企業所得稅4688萬元。
這一方式,極受地方政府的歡迎與支持,其較大擴大了地方稅基,豐厚了地方財政稅收。實際上是地方在有限的權限范圍內,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從而想辦法增加地方收入。
而如今,增值稅擴圍在上海交通運輸業以及現代服務業進行試點,其淺層次看在于減少營業稅重復征稅的部分,但實際上由于增值稅的“環環相扣”以及業務越發展所交越多等特點,是否能夠真正為物流企業帶來減稅尚不得而知。
由于增值稅的75%劃歸中央收入,因此隨著增值稅改革深入,地方上的政策是否能夠延續仍有待觀察。
在江蘇公布的物流指數中,涉及到物流企業效益的有7個指標,其中涉及到物流成本的有四:制造業、運輸、商業企業物流成本占營業收入以及制造業企業貨物庫存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但微觀上看,整體權重微乎其微。
就此,崔忠付認為,增值稅改革能否真正推動物流業的發展,主要有兩個問題:增值稅稅率以及納稅的基數,“如果搞不好,會把物流企業圈死。”
這其中,稅率不能太高;而稅基問題,則是要核定哪些成本進行抵扣。
比如,物流業中,固定資產占企業資產主體,因進項增值稅不能抵扣而導致稅負過重是一個現實問題。
“像物流這樣的生產型服務業,人工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一塊,如果不能抵扣,那么對物流企業肯定不是太好。”
崔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文件的中心思想是降低物流企業的成本,這應該是本次增值稅改革的前提和框架。(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