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國際貿易與物流的黃金通道
2011-12-23 18: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人類文明浩瀚的歷史煙河中,在中國西部的黃土高原上,逐漸
完成了一個由早期部落融合而萌生出的華夏文明,并以此為核心,在
秦制周禮的簇擁下形成了大漢民族,在這里,儒家思想也被確立為偉
大民族的同等價值觀,五個世紀后,終將龐大的帝國送到中古文明的
歷史巔峰。
在過去的五千年中,無論是羅馬和馬其頓王國,或者是奧斯曼帝
國和蒙古汗國的興起,戰爭成為各個部族部落乃至國家地區經濟發展、
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主導因素。但在公元前一世紀,一條以和平、
探索、友誼為基調的國際貿易物流大通道被打通,它就是始自長安的
絲綢之路。
在對東西方文明發展坐標上不同刻度的比對中,我們解讀中國東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平衡問題中的關鍵要素,通暢的國際商貿物流大通
道解決了世界多個文明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的諸多問題,人類
社會在這種交流中不斷融合,不斷進步,并攜手來到了21世紀,并締
造了當今史無前例的繁榮。
“我相信中國將會成為一個優雅的文明中心,如同她歷史上最偉
大的漢唐盛世,知識分子、藝術家都能快樂地生活和工作,并創造出
繁榮的文化作品。”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認為,中國復興需要包括
金融、商業、藝術、文化、時尚等在內的軟實力的提升,而這一切都
將伴隨,且必須伴隨經濟的同步增長而發生。
這位“中國事務最冷靜的觀察者”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認定中
國必定崛起,并將重新塑造世界格局。而早在李光耀之前,德國哲學
家雅斯貝爾斯就用哲學語言對此作出過預見。
“每一次文化上的飛躍都會燃起新的火焰來,像在歐洲、中國和
印度這些地方,會出現一種文化復興的狀態。”雅斯貝爾斯說,21世
紀的中國正處在一種民族復興的狀態中,因此一定要有文化復興作為
精神支柱,所以在中國,可能會有一種新的文化復興的出現。
無論是具有中國血統,還是日耳曼后裔,其觀點都得到了歷史的
呼應。
自人類誕生起,就沿著兩條道路在探索:東方文化發展道路和西
方文化發展道路。東方文化的本質是和諧共生,競爭也是為了更好的
合作;西方文化的本質是競爭和征服,合作也是為了更好的競爭,其
特性使它成為工業社會的主導文化。而今,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東
方文化正在逐步顯現著非凡的歷史作用。
從21世紀初開始,國學研究得到了比較普遍的重視,國學熱并非
突如其來,而是有著極大的內因——因為找到民族精神的支柱,必須
要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才行,如果不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那就很難
實現民族復興的要求。
“中國的崛起不僅是經濟硬力量的崛起,還有文化等軟力量的崛
起。”李光耀說,凡是經濟的崛起,國力強盛,必伴隨著文化藝術的
偉大復興——中國的崛起不是靠航空母艦和海上軍事力量來崛起,而
首先是文化的復興。
經濟與文化,究竟誰是誰的推手?
可以說,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既是東方文化復興的結果,又是東
方文化復興的條件。
或許,經濟與文化的高度融合才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最高
的境界,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的必然選擇!
兩千年前,起始于長安的古絲路給世界的變化就是最佳例證,沒
有它的繁榮,就難以成就大唐盛世經濟文化發展的偉大輝煌。
2011年9月24日-12月9日,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圓滿舉行,取得
豐碩的成果。
代表團沿著新歐亞大陸橋,經河西走廊、天山山麓,穿越哈薩克
斯坦、俄羅斯、土耳其、希臘、意大利、瑞士、德國等國,到達荷蘭
鹿特丹,全程歷時77天,行程16000公里,共經過9個國家和29座城市,
通過與沿橋各國、地區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陜西、西安的
區位優勢和西安國際港務區的交通樞紐節點作用,提高西安國際港務
區面向歐亞大陸橋經濟帶的服務能力,促進重新構筑歐亞大陸橋沿線
經濟發展的新秩序,推動我國與歐亞國家的合作發展,從而實現陜西、
西安外向型經濟新跨越。
在2011·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進行過程中,黨的第十七屆六中全
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
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成為時代新主題。
“這是指導中國文化改革發展,開創中國特色社會文化建設新局
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綱領性文件,提出建設文化強國長遠戰
略是公報最大亮點,體現出對文化創新創造的前所未有的重視。”西
安市副市長韓松認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實現了經濟飛速發展,
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但文化發展現狀與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國際影響
力尚不相稱,全會做出的部署意味著中國強化了文化在國際競爭中重
要性的自我意識,理清了以經濟強國推動成為文化強國、經濟與文化
發展并重的思路。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相關表述是公報最大亮點,將國家重
大戰略推向新的高度。”聯系到正在舉行的2011·新筑歐亞大陸橋活
動,中國交通物流協會會長、新歐亞大陸橋物流行業協會聯盟主席郭
敏杰指出,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承載了太多的經濟和文化內涵。
一方面,此次活動將對實現新歐亞大陸橋這條黃金通道真正意義
上通暢具有現實意義;另一方面,這也成為一次國際經貿文化的傳播
之旅——帶給中國一場文化覺醒,帶給歐亞地區一場有關中國的文化
穿越。
在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代表團對新歐亞大陸橋仍舊存在的寬窄
軌距等交通基礎設施和灰色清關等關貿政策等問題深思的同時,又懷
有喜悅地看到了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組建了關稅同盟,更
欣喜地對俄羅斯加入WTO之后對上述瓶頸問題所采取的措施深感期待。
代表團從熱情好客、開放寬容的土耳其人身上,進一步感受到了
一個和中國一樣懷有文化復興夢想的傳奇國度的多元文化交融的強大
力量。
光榮屬于雅典,偉大屬于羅馬——而在正于歐債危機中掙扎的希
臘和意大利,代表團通過中國企業在收購當地海港碼頭過程中的智慧
舉措,看到了中國經濟和文化對西方國家的適用性;
在德國、瑞士和荷蘭,代表團領悟到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在技術創
新、人力資源創新、資源配置效率對于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的奧
妙;
在荷蘭,代表團看到了驚奇相似的一幕,荷蘭人稱贊陜西人在內
陸地區建設“港口”的創舉,其“無中生有”堪比荷蘭“圍海造田”
的歷史;促進新歐亞大陸橋“黃金通道”的暢通,絲毫不比當年“新
航線”開通的創舉遜色……
從這兩個不同的角度看,以西安國際港務區為核心力量發起的新
筑歐亞大陸橋活動,無疑是一個創舉,正如哲學家羅素所說,“不同
文化之間的交流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每一次人類文化的交流,
都使得文化有一個大的提高。”
今天,站在二十一世紀嶄新的歷史坐標上,我們期望看到富有時
代精神的國際經貿與物流黃金通道——新歐亞大陸橋的繁榮,在它的
背后,我們也將因此感知西部經濟的崛起和文化的偉大復興。我們有
理由相信,西安國際內陸港不僅將成為陜西、西安對外開放的“旱碼
頭”,更將承載中國文化輸出和國際交流的歷史使命,成為名副其實
的“文化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