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流業發展正在提速
2011-1-24 23: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對外宣布物流戰略。集團將領銜千億資金投資建設為電子商務配套的現代物流體系,全力推動社會化物流平臺的建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云表示,中國有機會行業很多很多,但確保這個行業一定會成長、并且成倍數增長的行業并不多,而物流就是這么一個。
與此同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召開2011年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提出加大物流企業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整合內部物流資源,分離組建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企業。
物流產業地位顯著提升
物流業是基礎性產業,又是涉及諸多部門的復合型產業,2006年開始實施的“十一五”規劃綱要,突出強調“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物流業的產業地位首次在國家規劃層面得以確立。
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全國性物流業專項規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一步明確了物流業的地位和作用。《規劃》指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規劃》確定了“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以物流服務促進其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從而提振了業內人士的信心,提升了物流業的地位。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分別達到了125萬億元和2.7萬億元,與“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雙雙實現了總量翻番,分別年增長21%和16.7%。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約為18%左右,可望比2005年降低0.3個百分點,相當于新增社會經濟效益1000多億元。我國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可達7%左右,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約為16%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發展和發展模式轉變。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介紹,2010年,我國物流市場總規模達4.9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一倍多。值得一提的是,商貿物流加快發展。不僅蘇寧、國美等大型連鎖企業強化物流系統,網購爆炸式增長也帶來網購物流突飛猛進。去年我國網絡購物總額達到5000億元,比5年前增長22倍,國內每天流轉的快件量高達1000萬票。
另外,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和傳統批發市場增加儲存、加工、配送、網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形成了貿易加物流的新模式。隨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和“農超對接”等政策的實施,農產品進城、農資和日用工業品下鄉將促進物流需求較快增長。
目前,物流企業核心群體初步形成。據統計,2009年全國50強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4506億元,比2005年增長26%。所有5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10億元,其中9家企業超過百億元,中遠集團超過千億元。
商務部商貿服務管理司副司級商務參贊王選慶認為,物流需求的擴張、物流結構的分化以及服務業政策環境的優化,正在為我國物流業發展注入持久的動力,并將推動物流業進入難得的發展機遇。
五大問題亟需解決
盡管我國物流業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業內人士也指出,物流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不能夠完全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何黎明對此歸納為五個方面,一是競爭力不夠強。衡量物流業運行效率的指標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我國高出發達國家1倍左右。國內領先的物流企業與跨國企業相比,無論是規模、品牌、盈利能力、國際市場份額還是物流服務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等,均有較大差距。
二是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物流網絡完整性、協調性、配套性差,整體效率不高。物流市場主體龐雜,企業集中度低,誠信體系缺失,競爭秩序失范等問題比較嚴重。物流企業組織化程度和服務水平不高,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物流運作方式與資源、能源和土地消耗及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不平衡性較為普遍。普通倉儲、公路普貨運輸等傳統服務供大于求,供應鏈一體化的專業服務能力不足;東部沿海地區物流業發展較快,中西部地區相對較慢;城市物流相對發達,農業和農村物流相對落后;國際貨物貿易發展很快,但服務貿易滯后;物流資源整合不足,物流業和相關產業互動性不強;應急物流、逆向物流和綠色物流等環節比較薄弱。
四是物流企業生存和發展環境沒有根本性好轉。土地、燃油、人力成本等各項物流要素普遍短缺,成本持續攀升,而物流服務價格上升空間有限。多數企業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潤狀態下運行,缺乏發展后勁。
五是相關政策有待落實。《規劃》提出的具體政策落實不夠,物流業的產業地位尚未貫徹到具體的經濟管理環節,現行體制設計和政策思路與物流業運作模式不相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如物流運作環節稅率不統一,稅負偏高;倉儲類物流企業土地使用稅不堪重負;城市交通管理與物流業發展的矛盾等問題。
何黎明表示,業內企業迫切要求強化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支持物流業發展的合力,為物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并在此基礎上,探索物流業立法問題,為物流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物流振興細則或將出臺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初步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年均可比增長14%左右,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左右,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在17%左右。
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十二五”時期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提出了“十二五”時期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在抓緊落實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基礎上,爭取物流業發展的戰略思路在“十二五”規劃中突出體現,并積極協助政府有關部門籌劃2011年—2020年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目標是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節能環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物流業由注重基礎建設向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轉變。
根據培育適應客戶需求的物流企業群體,并以A級物流企業國家標準促使企業提升發展,出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整合優化物流設施設備,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管理、服務和技術創新有新的突破。物流市場環境得到優化,行業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有利于物流業發展的管理機制和政策體系逐步形成。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繼續下降。物流業在支撐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物流基礎。
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耿書海在日前召開的2011年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上透露,經過一年多的調研,包括物流業稅收、土地、車輛管理、改善行政管理、資源整合、技術創新等方面調研結果已聯合上報國務院。另據消息報道,一個關于物流業“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規劃也在擬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