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開放的國際城市 五大必然促昆明"國際化"
2011-1-4 23: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前 言
把昆明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區域性國際城市!
這是昆明2011年開年最響的聲音。
“區域性國際城市”這個曾經令人陌生和困惑的定位,隨著國家沿邊開放戰略的實施和橋頭堡建設進程的加快,將高調躍上昆明市最高規格的文件中,成為昆明市“十二五” 乃至更長遠發展規劃的方向性關鍵詞。
曾經只以“邊疆穩定、民族團結”為己任的昆明,真的需要“國際化”嗎?為什么?
今年,中國迎來“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依然深遠,連續30多年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早已全面融入世界經濟,并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此,中國經濟在“十二五”期間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不僅是中國自身的發展需要,也是全球經濟全面復蘇的重要保障。
去年12月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有“世界工廠”美譽的中國,經濟迅猛發展首先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巨大出口經濟拉動。“十二五”期間,在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中國經濟要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必須進一步擴大開放,以開放促發展。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已經從沿海開放進入了沿邊開放、全面開放的時代。
縱觀中國沿邊,云南擁有長達4061公里的邊境線,與緬甸、越南、老撾山水相連,有13個國家級一類口岸、7個國家級二類口岸、20多條出境公路、90多條邊貿通道和邊民互市點,這是任何一個省份都沒有的地緣優勢。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30多年的持續繁榮大大促進了東南亞、南亞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對于人民幣周邊化、區域化、國際化的最強呼聲就來自中國西南方向的東南亞、南亞國家。云南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中國主權貨幣借道東南亞試水國際化最前沿的“橋頭堡”。
作為云南的省會城市,昆明的發展首位度、經濟集中度、產業支撐度、社會集聚度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絕無僅有。因此,“十二五”中國經濟進一步以開放促發展首看沿邊、沿邊首看云南、云南首看昆明!
另外,有著“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獨特區位優勢的昆明,借著國家新時期能源戰略的布局和實施,昆明在國家能源安全方面,從“口袋底”一躍至“口袋口”,國際化色彩噴薄而出;同時,憑著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不斷提升昆明國際文化影響力,加快建設泛亞國際文化名城。昆明加快建設成面向西南開放的區域性國際城市,是中國和平發展之必然要求、是中國以開放促發展的必然定位、是中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必然抉擇、是中國能源機遇下的必然使命、是中國文化與泛亞國家深度交流融合的必然路徑!
中國和平發展的必然要求
昆明注定肩負“共贏促和平”的國家使命
核心提示:與三個東南亞國家接壤的云南自古就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門戶,昆明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最大限度地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謀求和平空間,加快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區域性國際城市。這是昆明偉大的歷史使命,也是中國和平發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的30多年,是中國和平發展的30多年。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深刻把握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研究借鑒其他大國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嶄新發展道路,既是我國發展戰略的重大抉擇,也是我國對外戰略的重大宣示。
但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影響力不斷擴大,少數西方政客和輿論卻拋出了所謂“獨秀論”、“責任論”甚至“威脅論”,質疑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同時,在貿易保護主義的利益驅使下,西方少數國家開始對中國的出口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去年下半年,釣魚島事件、朝鮮半島局勢、美日韓高調軍演都給亞洲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帶來了諸多不安定因素,這也預示著進入“十二五”后,中國奉行的和平發展道路必將要面對更加復雜的國際形勢。
無論是從“一衣帶水”的歷史淵源,還是新的戰略形勢要求,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進一步加強睦鄰友好、共贏合作在當前乃至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就更為重要。與三個東南亞國家接壤的云南自古就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門戶,昆明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最大限度地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謀求和平空間,加快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這是昆明偉大的歷史使命,也是中國和平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始終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與周邊各國友好合作全面發展。政治上,同亞洲各國高層交往密切,互信不斷增強。經濟上,致力于促進互利共贏,利益融合加深。安全上,主張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
2009年年底,第25屆東南亞運動會在老撾舉行,中國政府援建了包括老撾主體育館在內的東南亞運動會所有主要設施,其中最主要的老撾國家體育場從設計、采購、施工到最終交付使用,全部由云南建工集團獨立完成。老撾政府常務副總理宋沙瓦·凌沙瓦稱贊“這座漂亮的、現代化的,有著獨特建筑風格和老撾文化特色的體育場是老中兩國政府新形式合作的典范。”宋沙瓦·凌沙瓦還向云南建工集團頒發了老撾勞動勛章。
去年,經緬甸政府投資委及相關部門批準,云南建工集團與緬甸企業合作開展支那至班哨二級公路改建工程,合同總金額33億元人民幣,這是緬甸政府首次批準外國公司與緬方私營公司合作修建公路項目。云南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與緬甸電力一部、緬甸亞洲世界公司共同簽署瑞麗江二級水電項目協議備忘錄,而該項目已是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在緬甸瑞麗江流域規劃建設的第二個水電項目。
一個個“走出去”的云南企業,代表的都是中國!
在幫助東南亞國家打好硬件基礎的同時,云南發揮地緣優勢,大力促進邊貿發展,為與東南亞各國貿易發展創造良好軟環境。
去年6月,第18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暨第3屆南亞國家商品展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來自老撾、孟加拉、印度等3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國各地的客商參會,南亞地區8個國家均組織參加了南亞國家商品展和中國—南盟經貿高官會。展會期間還正式成立了“南盟各國工商會螺螄灣 (論壇 新聞)商務辦事處”;簽署了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框架協議等,第八屆東盟華商會簽署合作合同、協議共6項,總投資6.85億美元,達成意向協議72個,總投資7億美元。南亞國家商品展也永久落戶昆明。
去年7月,云南省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啟動,昆明區域性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成立。11月,富滇銀行在老撾首次設立境外辦事處,為當地中老兩國企業提供金融支撐和經濟服務,促進中老雙方貿易發展。
對于任何一個主權國家,發展都是其立國之本。面向西南,多年來中國一直通過貿易、援助、貸款和投資,積極主動地進入東南亞市場,積極加強與所有東南亞、南亞國家的關系,深化與這些國家的合作。中國提供給這些國家幫助并不附帶任何政治要求,因而也贏得了信任。
過去30多年,中國以自己的實踐打破了后起國家振興勢必掠奪、侵略、爭霸的歷史定律,開創著全球化時代靠勤勞智慧、靠合作共贏實現和平發展的全新道路。
毫無疑問,在中國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睦鄰友好、共贏合作的過程中,云南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昆明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共贏促和平是中國和東南亞、南亞國家共同的要求,昆明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也就更加迫在眉睫。
中國以開放促發展的必然定位
昆明已站在中國開放最前沿
核心提示:作為西部省會城市、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門戶,此次的發展機遇垂青昆明。國家已經明確要求昆明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和中亞區域等經濟合作平臺,深化與周邊國家的發展合作。
去年1月1日,世界第三大區域性經濟體——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云南在中國版圖上的開放優勢進一步凸顯。僅去年的前三季度,云南與東盟已實現貿易進出口總額31.67億美元,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44.8%,創歷史新高。出口方面,云南省對東盟出口商品高達2553種;進口方面,前三季度,云南省對東盟進口商品367種。其中,零關稅商品達88種。
作為省會城市,昆明近年來與東盟的合作也不斷深入,即使是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的2009年,昆明與東盟地區的貿易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幅度,同比增長24.2%。去年1—8月,昆明與東盟地區的貿易總額達13.7億美元,同比增長54.3%,占昆明地區對外貿易總額的19.7%。云南與東盟地緣相通、人緣相近,友好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千年之前,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就從云南開辟了一條中國與世界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的偉大通道。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合作進一步深入,擁有19億人口、近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4.5萬億美元貿易額的中國和東盟十國經濟合作也必將向更大規模、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015年,隨著東盟共同體建成,屆時一切貨物、貿易、投資等均可在東盟區域內自由流動,云南產品將因此直面東盟十國,5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云南省商務廳巡視員、中國駐老撾大使館原商務參贊陳漢皋曾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云南與東盟經貿合作的形勢和對策”的演講時如是說。
此次昆明也及時抓住了中國-東盟國際自由貿易區成立的機遇,瞄準東南亞、南亞市場,調整出口貿易結構,積極擴大對外貿易的規模。積極改善區域交通條件,建設了可以承接區域性商貿中心的昆明螺螄灣國際商貿城 (論壇 新聞),在優化主城商業格局的同時,規劃建設專業化的市場,促進昆明泛亞商貿物流中心的建設,積極舉辦大型國際商貿會展,如2009年昆明舉辦了昆交會、旅交會、房交會、農博會等100多項大型展會,累計交易總額約240億元。
去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提出,要提升沿邊開發開放水平、大力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全面推進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打通陸路開放國際通道,打造昆明等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今后1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作為西部省會城市、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門戶,此次的發展機遇垂青了昆明。國家已經明確要求昆明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和中亞區域等經濟合作平臺,深化與周邊國家的發展合作。
肩負重任的昆明堅定邁向“國際化”,昆明已經站在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昆明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區域性國際城市是大勢所趨,是中國經濟面向西南開放、以開放促發展的必然定位!
中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
轉變的必然抉擇
人民幣區域化先行在昆明
核心提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必將完成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轉變,人民幣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必須先從周邊化走向區域化。
逐步把昆明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打造成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人民幣跨境資金融通中心、人民幣跨境直接投資中心、人民幣跨境金融產品創新中心、人民幣跨境資金流動檢測中心、金融管控中心、金融人才聚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乃至金融服務外包中心。
2008年下半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作為一個外貿依存度高達66%的開放大國,中國在這場風暴中也不可能“獨善其身”。世界貿易環境惡化也一度導致中國出口增速迅速回落。
兩年多過去了,金融危機影響依然深遠。2009年開始,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又不斷爆發。“十二五”期間,全球經濟格局和全球貨幣體系將進入結構調整期。金融危機暴露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諸多弊端。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其貶值使得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體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必將完成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轉變,人民幣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必須先從周邊化走向區域化。
去年7月27日,云南省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啟動、昆明區域性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揭牌。與云南同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資格的有20個省區,為何區域性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卻單單花落昆明。昆明何以“得天獨厚”?云南與周邊國家山水同源、貿易交往淵源深厚。2009年在云南的邊境貿易當中,人民幣的結算比例達到96.7%,2010年預計達到97%。“這說明云南已經逐步成為人民幣周邊區域泛亞國際化的最重要舞臺,也是最好的先行先試的試驗基地。”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光溪表示。為此,他提出“中國向上,人民幣向南!”的獨特論斷。
數據佐證,2008年云南省人民幣跨境流入流出量為699.64億元,呈現平穩增長態勢。人民幣在周邊國家邊境地區的市場作為支付結算工具地位穩固。劉光溪表示,當前啟動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實際上還是在較窄范疇內的合作,僅涉及商品進出口。但沒有投融資放開和信貸放開,要順利實現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是不可能的。因此,某種程度上看,貿易結算的率先放開,對放開投融資、貸款等領域跨境結算有著倒逼作用。昆明為實現做泛亞地區重要金融商貿聚集地這一終極目標,提出將逐步把昆明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打造成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人民幣跨境資金融通中心、人民幣跨境直接投資中心、人民幣跨境金融產品創新中心、人民幣跨境資金流動檢測中心、金融管控中心、金融人才聚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乃至金融服務外包中心。央行在滇也會分階段、分層次推進人民幣周邊化和區域化,最終形成以人民幣為計價、結算貨幣的東南亞、南亞區域人民幣跨境清算圈,形成金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昆明將在三年之內建設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再利用三年的時間建成一個金融服務中心,做好金融服務,形成金融根據地、金融洼地。再過五年,建成昆明泛亞金融中心,從貿易領域擴展到投資、信貸、衍生品等很多領域。
昆明已經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灘頭陣地!可以說,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是昆明偉大的歷史使命,也是中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必然抉擇!
中國能源機遇下的必然使命
昆明成國家重要能源安全通道
核心提示:開發一條長期、穩定、安全的供油體系,既是中國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長遠布局,也是當務之急。
能源機遇下的昆明,國際化使命責無旁貸。這既是昆明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的空間和動力,也是領導和能源專家們相中昆明的邏輯起點。
2010年6月3日,溫家寶總理在內比都與緬甸總理吳登盛共同觸摸標志中緬油氣管道開工的電子球,歷經6年,經歷了鮮為人知的波折,工程終于正式開工建設。同年9月10日,云南千萬噸煉油項目在昆明安寧的草鋪鎮舉行了一個開工儀式。開工儀式在近年來昆明的工業重鎮安寧并不少見,然而,此次開工足以在昆明乃至云南發展史上記下重重一筆。因為這意味著昆明從沒有石油資源一躍成為石油煉化大市。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所長李向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評價:“中緬油氣管道對中國有深遠影響,這不僅是加強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推動南北走廊經濟建設,特別是加強中國與大湄公河流域國家,如越南、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這些東盟國家的合作。”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發展中國家,中國對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從1993年起,中國就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中石化有關分析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石油凈進口量同比增長8.8%,達到21838萬噸,石油進口依存度估計達到56%。其中,原油的進口量則連續第8年上升,全年進口量首次突破2億噸,達到20379萬噸,比上年增長13.9%。而在未來,中國對成品油的需求還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按照國際慣例,50%的石油進口依存度是一條“警戒線”,中國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石油需求放在國際貿易上,這意味著國際油價波動、地緣政治、氣候變化、運輸等種種因素都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變動聯系也更加緊密。進一步分析發現, 2009年,中國進口原油超九成是通過海上運輸,八成的進口原油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這個戰略咽喉通道,但有不測,馬六甲海峽即成中國能源安全一大瓶頸。難怪國外有媒體分析:中國在地緣上容易遭到海上封鎖,中國沿太平洋一線的原油進口極易受制于他國。
開發一條長期、穩定、安全的供油體系,既是中國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長遠布局,也是當務之急。
早在謀劃新世紀發展藍圖的時候,黨中央、國務院就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提出把南亞、東南亞、西亞、南歐、非洲,作為我國21世紀前20年黃金發展期最重要的國際合作大區域。
2006年5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云南時要求,把云南建設成為帶動中國大陸,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面向南亞、東南亞、西亞、南歐、非洲的國際化大通道。2009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到昆明考察時,再次明確要求加快大通道和大陸橋的建設。
很難說,這些來自中國高層的最高指示與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考慮沒有關聯。
而中國的能源安全專家,也一直主張建立一條能連接中外的陸路跨國石油管線。2004年,云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吳磊等多位專家,就共同遞交了一份《關于修建從緬甸實兌到昆明輸油管道的建議》。昆明,首次在書面上進入了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視野。
曾經定位“邊疆省會城市”的昆明,在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仇和看來,卻有著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優勢。將昆明置于世界的版圖下,我們不難發現,昆明,是南北國際大通道和以深圳為起點的第三座東西向亞歐大陸橋交匯點的重要節點城市,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西亞乃至南歐和非洲五大區域開放的橋頭堡,肩負著帶動全省,輻射大西南,連接東、中、西部,面向南亞、東南亞、西亞、南歐、非洲五大區域的光榮使命。
這既是昆明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的空間和動力,也是領導和能源專家們相中昆明的邏輯起點。
規劃中的中緬油氣管道,西起緬甸西海岸實兌港,經曼德勒,然后從瑞麗進入中國境內,直達昆明。比起通過馬六甲海峽將石油運抵湛江或寧波,提煉后再運往中國各地,這條管道至少能縮短1200公里的路程。緬甸油氣資源儲量十分豐富,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54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位,原油儲量也有32億桶。根據中緬兩國協議,中緬油氣管道建成后將每年向中國輸入2200萬噸原油和120億立方米天然氣,政策維持30年不變。天然氣主要來自緬甸近海油氣田,原油則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
中緬油氣管道建成后,將和今年1月1日已經開始投入運行的中俄原油管道以及中哈國際油氣管道一起,從西南、東北、西北三個方向成功打通三條重要陸上原油進口戰略大通道,加上海運,石油進口路徑多元化,中國“四面來油”的局勢形成,能源安全系數大大提高。因此,中緬油氣管道項目一經實施,各界給予一致地評價——為中國能源安全開辟了新路。
對圍棋高手而言,“妙手”一出,即定乾坤。斗轉星移,此次“妙手”,落在了昆明。
能源機遇下的昆明,國際化使命責無旁貸。
中緬油氣管道設想自提出后,就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同為陸上油氣管道,和中俄、中哈兩條油氣管道相比,由于氣候、地理條件,中緬油氣管道的成本更低、也更加安全。云南千萬噸煉油項目投產后,預計產量780萬噸,成品油將主要供應云南、貴州、廣西三地。四川、重慶等地媒體也紛紛報道,兩年后,他們也將能共享來自緬甸的油和氣。
業界人士稱,中緬油氣管道的開工,會讓中國石油煉化格局重新分配。目前國內已建的年產量超千萬噸的大型煉油石化企業主要分布東南沿海、東北以及西北地區,新建或在規劃當中的大型石化基地也基本無緣西南地區。現在,作為中緬油氣管道這條重要的能源供給線的終點,石油煉化項目在昆明建成后,這一局面將發生逆轉。相關機構提供數據顯示,以往中石油是將蘇丹原油經馬六甲海峽運往北方各煉油廠,再將煉好的成品油運到缺油的西南地區;一旦昆明的煉油廠投產,僅運輸成本就會降低200元/噸以上,這對穩定國內油價將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石油管道局、中國石油管道分公司高級顧問潘家華教授表示:“這意味著中國能源戰略布局的重大調整。云南煉化基地項目建設的展開,將會加快優化我國煉化工業布局,緩解整個西南地區的成品油和乙烯產品供需矛盾,帶動地方工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對調整區域產業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云南省經濟研究院院長段剛也認為,“石油煉化項目落戶昆明以及今后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將是形成云南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一個契機。中緬油氣管道建設從國家層面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完善了能源供給通道格局,尤其是西南地區能源過去主要依靠水電和煤的格局將明顯改善,而且填補了西南地區石油能源空白。”
俗話說,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能源的機遇,離不開交通的便捷。經過“十一五”的長足發展,特別是近3年來的跨越式發展,昆明無論是從城市品質還是發展實力,已為國際化打下了一個初步的基礎,特別是在交通等基礎設施方面,正在修建中的昆明國家門戶樞紐機場,設計吞吐量6500萬人次,建成后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并列全國第二。城市地鐵系統建設全面啟動,2013年首期工程將建成通車。7條國內鐵路交匯,4條國際鐵路出境,構筑起昆明“七進四出”的鐵路大通道。5000多公里等級公路通達省內各地和鄰省鄰國,6條高速公路輻射全省,4條國道通向川、黔和越、老、緬。昆明—曼谷公路已全線貫通,泛亞鐵路、昆明—仰光公路等國際大通道正在加速建設。
隨著云南鐵路建設“八入滇、四出境”規劃全面實施,公路、鐵路、民航、管道、航運“五通互聯”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正在形成,昆明對外開放的優勢和特色更加凸顯,建成國家重要能源安全通道的目標也愈加清晰。
中國文化與泛亞文化深度交流
融合的必然路徑
昆明已成為促進對外文化交流
“第一舞臺”
核心提示:昆明作為云南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樞紐城市,不僅承擔著云南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開展文化交流合作的主要任務,近幾年還通過“水陸空”三方打造立體交通樞紐網絡,為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舞臺。
云南作為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的“橋頭堡”,在與周邊國家政治、經濟交往的同時,文化交流更是源遠流長。山川同源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云南與東南亞國家民族的歷史親緣關系。中越邊境地區有傣、苗、瑤、哈尼、拉祜、仡佬等民族;中緬邊境地區有傣、景頗、阿昌、傈僳等民族。他們跨國境而居,族源相同,風俗一致。這些親緣民族在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素養、宗教信仰方面有很多相同之處。
2006年2月14日,在中國駐孟加拉國大使館、中國漢辦以及云南大學的共同努力下,南亞第一所孔子學院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南北大學正式掛牌。同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云南高校“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意見。近年來,云南憑借獨特的民族、人文資源以及毗鄰東南亞、南亞的地緣優勢,努力將建設漢語國際推廣多民族體驗基地,積極加強漢語國際推廣能力。目前,在昆高校諸如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民族大學、云南財經大學等均已在孟加拉、泰國、斯里蘭卡、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建立了多所孔子學院、孔子課堂或漢語培訓中心,讓漢語熱從云南“燒”遍南亞、東南亞。
在教授漢語的同時,孔子學院不僅承擔起漢語的推廣,更重要的是將中國文化向當地民眾推廣,包括文學、藝術、電影、武術、美食以及中國的各種生活習慣等都在孔子學院舉辦的各類文化活動中展示出來,并給當地民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當地群眾研究文房四寶、觀看中國旅游圖片、翻閱中國菜譜、甚至是使用筷子吃中國美食的同時,中國的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認同。
昆明作為云南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樞紐城市,不僅承擔了云南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開展文化交流合作的主要任務,近幾年還通過“水陸空”三方打造立體交通樞紐網絡為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舞臺。中國打造的“四出境”國際通道中,中越、中緬以及中國經緬甸至南亞的鐵路就交匯點在昆明,再加上貴昆、成昆、南昆、內昆等“八入省”鐵路;在公路較發達的云南,通往東南亞的所有公路干線都以昆明為起點,直接連接國內省市區和周邊國家;水路方面,中老緬泰瀾滄江—湄公河商船正式通航運行已進入了第9年;昆明國際新機場也將在今年年底運營。
另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門戶網站”已建立,這意味著唯一的中國與東盟的應用型電子商務平臺也在昆明。目前,中緬、中老光纜傳輸系統的完工和中國電信昆明區域國際局的正式運行,也為昆明建設面向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信息中心打好了基礎。2009年,昆明公務員全面開始進行越南語、緬語、老撾語中的日常交流用語的“小語種培訓”,這意味著在“路通”、“網通”的同時,昆明還要做到“語通”,而這一切的暢通都是為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在密切經濟文化交流的同時,加強溝通、促進友誼、增進理解。
昆明是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今后,昆明要深入挖掘特質鮮明多元文化共生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資源,積極開掘得天獨厚的春城和中國—東盟自貿區橋頭堡區位優勢,建設民族文化強省樞紐,加大對外開放交流,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強昆明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組織開展面向東南亞南亞國家的特色文化交流活動,建立一批功能性強、輻射面廣的文化交流合作基地,進一步成為促進中國文化泛亞交流的“第一舞臺”。
文化的交流、包容是為了增加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互信合作,昆明邁向“國際化”是中國文化進一步與東南亞、南亞、泛亞乃至世界文化增進交流融合的必然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