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回升向好基礎更加鞏固
2011-1-5 15: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一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經信系統同心協力,克難攻堅,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全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特別是2010年以來,面對極為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全省經信系統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大力挖掘內需增長潛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呈現出創新引領、增長較快、質量提升、結構優化、后勁增強的發展態勢,使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更加鞏固。
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達到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分別達到9萬億元、7600億元和4700億元,分別增長27%、32%和36%。回顧2010年,重點抓了八個方面工作:
加強運行調節,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
堅持把危機之后穩增長作為全年工作首要任務,加大組織協調力度,著力鞏固工業經濟良性運行基礎。
強化經濟運行監測分析。以“一網九庫”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運行情況數據庫,監測企業由330家增加到530家,覆蓋所有397家大型企業,并對六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和船舶、汽車等重點產業進行專項監測分析,同時擴大重點中小企業監測面,又增加了對規模以下中小企業的抽樣調查季度分析,準確把握各類運行現狀及趨勢,及時實施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抓好生產要素保障。確保煤炭、成品油和天然氣供應穩定有序。加強發供電管理,確保高負荷時未出現大面積拉閘限電。加強交通運輸組織協調,確保重點物資運輸和春運安全。深入開展工業企業融資洽談活動,向各級金融機構推介融資項目超過6400項,促成5933個項目與銀行達成貸款協議,項目總投資8942億元,涉及貸款需求3515億元。
加快工業經濟新增長點培育。排出668個省級工業經濟新增長點,突出110個重點增量項目,加強跟蹤服務,加快項目早日投產達效進程,拉動全省工業增長6個百分點以上。
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組織企業參加第五屆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中國(蘇州)國際中小企業交易會、第六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第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成功舉辦江蘇產品萬里行系列活動,為企業開拓市場搭建了平臺,拓展了空間。
深化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取得新的進展
堅持以“調高調優調強”為基本取向,組織實施新興產業倍增、服務業提速和傳統產業升級“三大計劃”,促進工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
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全面貫徹全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會議精神,率先出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實施意見,著手編制“十二五”工業和信息化4個綜合規劃和25個專項規劃,引領今后五年發展。
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制定實施六大新興產業年度行動計劃,出臺加快發展軟件業政策措施,推進物聯網示范應用工程,組織或協調組織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江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展洽會、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博覽會和中國蘇州國際節能環保產品與技術展覽會,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與發達國家、先行地區在高新技術、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交流;成立江蘇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物聯網、信息安全、軟件外包等產業聯盟,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推進舉措,為全省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萬億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推進優勢產業提升改造。鼓勵支持首臺首套重大裝備研制應用,提升優化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重點產業鏈,增強裝備行業核心競爭力;組織實施“核高基”和“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兩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注重提升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專業園區發展水平;制定石化行業關鍵產業鏈優化提升行動方案,并落實到相關地區、企業和項目,去年全省三大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均超萬億。堅持提升改造與淘汰落后并舉,圍繞紡織服裝、冶金、輕工、建材四大傳統產業,制定《傳統產業升級計劃》和《傳統產業升級技術改造項目三年滾動計劃》,實施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兩化融合、節能減排等八大工程,三年投資1.52萬億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以高于全國的標準制定部分行業準入制度,停止審批、核準、備案“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擴大產能項目。
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制訂兩化融合產業服務示范園認定辦法、物流示范基地和示范企業評定管理暫行辦法,開展生產性信息服務示范園和物流示范平臺創建。組織第四屆中國國際物流科技博覽會,開展省重點物流基地、企業及技術中心認定工作。制定《關于加快全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籌備成立省工業設計協會,促進工業設計與產業發展互動并進。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把淘汰落后產能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大推進力度,全省承擔國家和省定任務的142家企業落后產能均在2010年9月底前關停,相關設備基本拆除。深入開展以“入園進區”和提升改造為重點的新一輪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全年關停化工生產企業403家。
注重應用示范,“兩化融合”進程進一步加快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扎實有效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
抓好示范試點。擬定兩化融合試驗(示范)區和示范(試點)企業評價體系,規范示范試點工作。全省50家示范企業、250家試點企業把兩化融合作為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熔盛重工三維造船設計、蘇寧電器全球供應鏈管理系統等一批成果得到推廣,信息技術在企業的應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列入國家和省規劃的兩化融合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工程機械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煤礦管理一體化系統等項目具備了產業化條件,諸如此類的應用示范項目帶動企業和行業兩化融合水平的有效提升。
推進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江蘇綢都網、焦點科技等成為國家電子商務試點單位,蘇州工業園區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成為國家物流公共平臺試點,一批面向節能環保、船舶海工、紡織服裝、工程機械、港口物流等產業集群和電子信息、光伏太陽能等產業鏈的信息服務平臺已具有較大覆蓋面,正更加廣泛地為企業研發、營銷及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輔導站,依托“中國制造網”啟動中小企業“百千萬”電子商務應用促進計劃。電子政務扎實推進,農村綜合信息服務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加強網絡信息基礎工作。加快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資源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支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制發《江蘇省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建設省級政務網站及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監測預警平臺,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的信息安全體系。圓滿完成上海世博會及滬寧城際高鐵無線電安全保障任務。
加大技改力度,發展后續競爭力明顯增強
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技術改造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工業經濟技術進步水平。
大力實施重點技改項目。編制《2010年江蘇省工業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扎實推進“百項千億”重點技改工程,對124項和116項總投資均在2000億以上的新開工及在建項目進行跟蹤推進,全年全社會技改投資達10750億元,同比增長22%。全省100個國家重點技改項目共獲中央財政專項資金2億元;20家企業通過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優惠審核,獲準免稅4.2億美元。
大力開拓項目源。圍繞加快發展新興產業、高端發展主導產業、提升發展傳統產業,注重長遠發展,加快重大項目源的儲備與開發,去年全省大工業用電報裝容量2409萬千伏安,同比增長73.7%,顯示出全省技改投入的強勁增長,表明新一輪發展有著強有力的后勁支撐。
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修訂《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加大培育力度,分別新增國家級和省級技術中心7家、139家。組織申報國家電子信息及技術改造專項和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施重點技術創新項目993個,總投資294億元。各地更加重視產品質量建設和技術標準體系的完善,群眾性質量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并取得顯著成效。
實施有效調控,節能降耗完成既定目標
面對2010年上半年節能指標凸現的嚴峻形勢,全系統認真貫徹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狠抓重點工作落實。
強化綜合協調。提請省政府及時下發了《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2010年度及“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方案》及部門分工,組織對各省轄市和“千家、百家”企業2009年節能目標責任的評價考核。把握自上而下強化節能工作的機遇,主動做好銜接協調工作,促成省人大修訂頒布了《江蘇省節約能源條例》。
強化用能管理。對全省1900多家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用能單位進行監察審計,提出一批超國家和省限額指標、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用能設備的企業名單,對有關企業執行懲罰性電價。
強化關鍵措施。以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等為重點,加快實施一批節能改造項目,形成300萬噸標準煤以上的節能能力。深入推進“千家、百家”企業節能行動,實現了相關年度工作目標。
強化預警調控。制定《關于實施節能預警調控的意見》,密切監測全省用電用能情況,同時堅持科學調控,實行“三保三壓一暫緩”的差別化政策,以既積極又穩妥的方式方法,在繼續保持工業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前提下,確保節能目標任務的完成。
推進兼并重組,優勢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更加凸顯
引導企業把握發展機遇,尊重市場規律,著眼調整轉型,實施各種形式的兼并重組,加快做強做大步伐。
注重政策引導。深入調研全省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分析典型案例,總結推廣基層經驗。依據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制定切合省情的工作指導意見,著力推進政策創新。
加強跟蹤服務。廣泛及時地收集企業兼并重組信息,對有兼并重組意向的企業,加強指導服務,促進重大兼并重組方案順利實施。建立協調機制,積極服務央企、軍企。以專項治理為重點,切實做好面向各類企業的“治亂減負”工作。
培育優強企業。建立大企業(集團)跟蹤監測制度,指導各地制定培育規模骨干企業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公布2009年全省百強企業和百強民營企業名單,營造更加濃厚的發展氛圍。
完善服務體系,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繼續優化
密切關注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服務水平,促進其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完善政策措施。提請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完善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平臺、緩解融資難題、放寬準入門檻、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擴大投資領域等方面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會同有關部門承擔全省民營經濟大會籌備工作,高度負責地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建議,積極推動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走轉型升級之路。
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服務中小企業的“12318”體系機制,推進各級成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至去年底市縣級中心覆蓋率已達97%。加快擔保機構體系建設,全年納入統計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總額300億元,新增擔保額1280億元。推進創業基地建設,認定50家小企業示范基地,實施“三年萬家”微小企業進規模培育工程。
加快科技創新。制定《江蘇省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示范企業認定辦法》,認定45家示范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向創新型企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專利產品產業化,認定230個專利新產品。不斷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支撐體系,建成各類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21個。
推動集聚發展。出臺《江蘇省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范區認定辦法(試行)》,認定19個省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范區,預計全省產業集聚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000億元。新增標準廠房2500萬平方米以上,營業收入超百億的產業集群達60個。
堅持軍民融合,軍工產業持續發展優勢得到提升
軍工產業是我省工業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過去一年在促進軍民結合、聯動發展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全力支持軍工重點工程。按照“儲備一批、爭取一批、建設一批”的要求,加快軍工核心競爭能力建設,項目投資成倍增加。圍繞國家和軍隊軍工科研生產部署,完善重點工程“綠色通道”,確保重點軍工任務圓滿完成。
加快發展軍民結合產業。積極開展“軍轉民促進年”活動,搭建軍民兩用技術雙向轉移平臺,跟蹤協調軍民結合重點項目,推進民口企業參與軍工央企資產重組。預計全省軍工企事業單位全年實現民品銷售收入400億元。
推進船舶產業快速發展。貫徹落實國家造船新標準,建立造船行業技術認可制度,扶持重點企業加快發展。打通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資、買方信貸等融資渠道,促成1200億元保函融資。海洋工程裝備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產值占全國的1/3,海工產品覆蓋了從近海到深海的若干產品門類。預計全年全省造船完工量2000萬載重噸,占全國的35%。
過去一年工作實踐中,有幾點體會:一是必須堅持發展為重。統籌安排穩增長調結構抓創新三個方面主要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做到狠抓當前穩增長,謀劃長遠調結構,提升優勢抓創新,在整個經濟企穩回升階段,尤其要高度重視鞏固擴大應對金融危機成果,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二是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始終把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進程作為戰略任務和主攻方向,大力推動新興產業規模發展、主導產業高端發展、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重在增強區域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是必須堅持融合發展。以更加扎實有效的措施促進兩化融合、軍民融合、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融合、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在要素整合、聯動發展中推動工業經濟加快轉型進程。四是必須堅持迎難奮進。過去一年,是省市經信機構第一個完整的工作年份,大事、難事、急事較集中,保持向好回升勢頭,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組織節能降耗攻堅、完成淘汰落后任務等,做“加法”壓力困難不小,做“減法”難度同樣很大,全系統積極應對挑戰,經受了攻堅克難的考驗,一年工作歷程為我們積累了許多可貴的經驗,而務實真抓、力解難題則是必不可少的精神狀態保證。五是堅持面向基層。高度關注地方黨政組織的重大關切,更多地采取省市聯手聯動的方式方法推進重要事項。圍繞創先爭優主題,深入推進“三走進三服務”活動,在為發展服務、為基層服務、為企業服務過程中,促進機關作風轉變和干部素質提升,實現業務發展與機關建設兩促進、兩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