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PMI繼續回落表明經濟回穩趨勢尚不明確
2011-2-2 18: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首月PMI繼續回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公布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9%,較上月回落1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出現回落,不過,購進價格指數卻在12月份的短暫回落后止降回升。
專家指出,PMI繼續回落表明近期經濟回穩趨勢還不明確,潛伏繼續回調的可能,購進價格指數繼續提高,反映企業訂單減少而成本壓力加大,企業面對困難比較大,成本壓力或倒閉企業加快發展方式轉型,且所剩時機已不多。
經濟回穩趨勢尚不明確
當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9%,較上月回落1個百分點,這是PMI指數連續第二個月出現回落。此前,2010年7月至11月,PMI指數連續五個月上漲至11月的55.2%,12月份回落至53.9%。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分析指出,繼上年12月份以后,1月份PMI指數繼續回落,表明近期經濟回穩的趨勢還不明確,潛伏繼續回調的可能。
持續關注PMI指數的宏源證券(000562)高級研究員何一峰更直言:“1月份PMI數據表明經濟出現明顯減速跡象。”
當日公布的分項指數顯示,同上月相比,除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等少數幾個指數有所上升外,其余各指數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生產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回落幅度較大,超過2個百分點。
這其中,生產指數較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回落幅度較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來自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的分析說,這顯示出當前生產增速繼續減緩,這其中,以設備制造業為主的行業以及同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食品、飲料、煙草制造業等行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紡織業、家具制造業、玻璃和水泥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生產增速回落較大。
“PMI此番回落較為顯著,不過也存在一定積極因素。”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一方面,去年的超過10.3%的經濟增速依然有些高,適度回落有利;另一方面,PMI回落與宏觀調控轉為穩健有關,是主動調控的結果,有利于抑制通脹。
以近期國家不斷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措施為例,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說,在國家繼續加強房地產調控背景下,紡織業、家具制造業、玻璃和水泥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與房地產關聯度較高的行業生產增速回落較大,后期房地產市場走勢值得密切關注。
值得一說的是,同日公布的匯豐中國1月份制造業PMI則從去年12月的54.4%上升至54.5%,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這顯示制造業經營狀況有實質改善,說明增長勢頭依然強勁,為政府全力控制流動性和通脹壓力留下了空間。
購進價格回升施壓通脹率上漲?
相較生產,價格可能更受一般消費者關注。當日公布的購進價格指數在12月份短暫回落后重拾升勢,1月份PMI購進價格指數達到69.3%,比上月回升2.6個百分點,凸顯控通脹壓力依然較大。
而且絕大多數行業購進價格指數保持在60%以上。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說,受食品類價格上漲拉動,1月份購進價格上漲勢頭明顯反彈,這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上升到70%以上,升幅逾7個百分點。
這與記者節前走訪各大消費市場感受相吻合:蔬菜、水果等農產品(000061)、服裝價格均出現較為明顯的上漲,且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價格繼續維持高位的可能性較大。
這其中,農產品價格尤為引人注目。記者查看商務部網站國內市場行情分析欄目看到,“大米零售價格小幅上漲”“豬肉批發價格小幅上漲”“水產品價格繼續上漲”“蔬菜價格繼續上漲”,幾乎無一例外與“上漲”有關。
“購進價格上漲原因較為復雜。”蔡進分析說,價格上漲與全球普遍性的自然災害、近一年多來一些國家經濟迅速恢復導致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不可逆上漲以及當前的流動性過剩均存在關聯,總體上看,當前通脹還是“成本推動型”。
那么,購進價格回升會否進一步加劇物價“上漲”呢?一般來說,購進價格指數和PPI關系較為密切,如果PPI走高,農資產品價格會上漲,農產品生產成本會增加,另一方面農民生活成本也會提高,農產品價格也會隨著提高。
不過,“由于農產品價格受季節性影響較大,雖然從長期來看來自PPI的壓力最終都將傳導到CPI上,但短期這種傳導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何一峰說。
盡管如此,包括屈宏斌、國泰君安呂春杰、海通證券(600837)劉鐵軍在內的眾多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認為CPI進一步上漲壓力較大,不排除未來有創出階段性新高的可能。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也公開表示,目前國內通脹率仍存在進一步走高的空間,央行必須對通脹保持警惕;央行30日發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警示,價格上行風險不容忽視。
蔡進進一步認為,考慮到當前價格上漲成因復雜,針對通脹的治理也必須是綜合性的調控措施。
成本壓力倒逼企業轉型 時日已不多?
購進價格回升,企業面臨壓力不小。張立群分析指出,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購進價格指數繼續提高,表明企業訂單減少而成本壓力加大,企業面對的困難比較大。
中國人民銀行此前發布《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的一項數據顯示,2010年進口價格同比上漲13.7%,遠遠高于出口價格同比漲幅2.4%。
“隨著購進價格的不斷上漲,進出口價格的‘剪刀差’對企業的利潤空間造成了迅速擠壓,也使企業的現金流趨于緊張,融資需求大增。”何一峰指出。
環球資源近期針對中國出口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半數受訪企業認為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為最大挑戰,七成企業表示將提高營運效率和減少產品瑕疵率。
何一峰說,從PMI數據看,一些企業在通脹壓力下也做出了諸如減少生產以減少現金流支出、加大原材料采購力度以防范未來的通脹風險等措施。
海通證券分析師劉鐵軍表示,進口原材料多為剛性需求,企業即使壓縮利潤也必須采購,面對成本上升,企業有必要加快產業升級,提升議價能力,生產更多技術含量高的產品。
蔡進更指出,當前的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升均不可逆,成本上升或倒逼一些企業加快發展方式轉型,“必須轉,而且轉型的時機已不多,不轉就可能面臨退出”。
蔡進并表示,企業通過轉型降低成本的空間和潛力巨大,以物流成本為例,當前我國物流硬件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管理水平仍停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水平,通過提升物流管理水平至少還可以降低一半的物流成本,這對于提升企業競爭力至關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