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物流業十年發展回望
2011-2-21 12: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物流這個概念從日本流入中國。我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進入21世紀后,發展勢頭強勁。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西部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劉建雄說,在很多人眼里,物流的概念就是貨車司機把貨從A地拉到B地。殊不知,交通運輸只是物流業的冰山一角。他援引了“四川省十一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中的一句話來證明,“現代物流業逐漸成為全省服務業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正由起步階段向快速發展階段過渡。”
從起步到加速,物流的輪子究竟轉速有多快?
十年風云激蕩,十載商海沉浮。財經風云人物的十年,也是四川經濟風云變幻的十年。一個個四川的企業家們,承載著財富之夢,十載鐵血礪劍,十年創業艱難。面對變幻莫測、日新月異的市場,這樣一群四川財經英雄,以超前的視野,豪邁的氣魄,為為四川經濟發展譜寫了壯麗的篇章。10年春華秋實,他們的榜樣力量一路引領著行業潮流。
本報推出的大型系列報道《十年風云激蕩》,在上一期盤點了“創業板3川股十年路”。
今天,我們回望的是“四川物流業,十年從跑變飛”的歷程。
物流插翅
南充韭黃賣到迪拜
非洲的土特產,挪威的海魚,巴西的咖啡,法國的紅酒……只要您想得到的,在如今這個時代都能夠得到。劉建雄說,這都歸結于物流的興起,現在四川開通了大量國際航線,比如從成都開通了直飛阿姆斯特丹的航班,架起了成都與歐洲之間聯系的橋梁,只要巴黎市場上市一款時裝,成都街頭很快就會出現。
物流發展讓四川企業家有了新的發展機遇,四川的企業家把南充的韭黃、胡蘿卜賣到了迪拜,越南的南瓜、緬甸的山藥出現在了成都市場。成都的一家物流公司,專門做農業物流。這位物流公司的經理說:“物流,讓我有了全球眼光和國際思維。”
快遞便捷
推動網購市場飛跑
相比以前,物流已不僅僅是南菜北運,它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代城市的市民享受著物流蓬勃發展給生活帶來的便捷,網上購物,電子商務這些不出門的生意,都在靠著物流的輪子向前快速發展。
小賴是一家快遞公司的業務員,他每天都會穿梭在成都大街小巷給市民送快遞,忙得不亦樂乎。一般情況下,上門收貨,送貨到對方門上,一公斤的物品收費也不過10塊錢。這樣的價格跟快遞興起之前相比,簡直算得上是九牛一毛。小賴說,如果沒有物流,估計網上購物的市場行情不會如此火爆。
劉建雄分析,物流業的發展,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并且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不過,相對于歐美國家,中國的物流依舊有很大的差距。
十年成長
全省現有8000物流企業
司機剛從洛陽出發,成都的物流公司就已聯系好了返程生意
劉東是洛陽人,當地一家物流公司的駕駛員,從10多年前開始,劉東就經常在洛陽和成都兩地之間穿梭。
他剛把一車花崗石從洛陽運到成都。把貨卸載到指定地點,就來到川陜物流市場跟貨主接洽。
幾年前,像劉東這種外地運貨來的司機一般只能空車返回。而現在,他才剛剛從洛陽出發,成都一家物流公司就已經跟他聯系,說有一車木耳需要運回洛陽。
胡志剛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有關部門做過統計,2000年初期,全國的空載市場有600億元的空間,即使
現在,空載市場空間依然很大。因此,物流業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經過十年飛速發展,目前四川省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有8000多家,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園區80個,等級貨運站490多個。
截至2009年11月,全省有20家企業通過國家A級物流企業的認定,國家A級信用物流企業有8家,國家星級倉儲物流企業4家,全國百強物流企業2家,納入國家稅收試點物流企業17家。
目前,我省正在制定《四川省重點物流企業的管理辦法》,將進一步推動物流行業發展。
十年打拼
“串串”當上了老總
“那時候我們靠賣信息賺錢,傳呼一響,就曉得生意來了”
“老板,我有幾噸木耳要往洛陽送,幫我聯系一個車。”2月16日,川陜貨運市場,在成都做副食品生意的老劉扯起嗓子喊。“好嘞!”一邊往小黑板上寫信息,物流公司的老板同時回了他一聲招呼。
有10來年歷史的川陜貨運市場見證了成都、四川物流市場的興起和發展。川陜物流公司副總胡志剛說:“以前簡直沒有想到,物流有這么大的市場。”
現在不少物流公司的老總,都曾經有過當“串串”的經歷。
張忠貴是成都環通物流公司
的總經理,他從事貨物運輸工作已經17年了。在他的記憶里,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川陜路沿線全是貨運停車場。
那時候,很多司機從外地把貨運到成都,由于外地師傅對成都的市場不熟悉,找不到貨源往回拉,基本上只能是空車返回,業內稱之為“空載”。有些精明的貨主就專門去找那種返空車,價格更低,可以節約不少的運費。
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串串”們應運而生,他們一方面幫貨車師傅聯系貨源,一方面也幫貨主找車。
“我們靠賣信息賺錢,現在很多物流公司的老總,都是從‘串串’起家的!”張忠貴笑得很爽朗,“有一次,我聽說有個貨主要發一堆貨去廣州,我趕緊一路小跑去找要回廣州的師傅。花了大半個小時,終于找到了,最后掙了100多元錢!”
張忠貴說起這事至今還樂呵呵的,他說:“那個時候通信不發達,傳呼一響,就曉得生意來了,放下手上的活路馬上就去找生意。”
時隔10多年,張忠貴早已組建了自己的物流公司,生意也做得很大,不再靠“跑得快”掙錢了。
十年行市
小黑板依然是信息源
人們喜歡在物流公司門口的小黑板前接頭,電子屏無法取代
每天在川陜物流市場內穿梭的人很多,有找車源的,有聯系貨源的。
但市場還是十幾年前那個市場,市場上有個獨特的現象,每家物流公司發布的貨源、車源信息,都習慣寫在門口一塊小黑板上,然后一撥接一撥的人湊過來看。
川陜物流市場方負責人說,他們曾經嘗試過將供求信息統計起來,在市場內一個大廳的電子顯示屏幕上滾動播放,以避免大家在市場內擠來擠去。
但實踐證明,電子顯示屏無法替代小黑板,絕大多數的駕駛
員和貨主還是習慣挨家挨戶看小黑板,湊近了去認真尋找粉筆寫的信息。這位負責人打趣說:“很多人喜歡在物流公司門口的小黑板前接頭。”胡志剛說,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物流業在成都,甚至在整個四川還沒有完全的現代化。
十年考驗
“拉飛” 依然無法避免
快速發展的同時,物流市場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信譽。2000年前后,貨運市場流傳這樣一個名詞“拉飛”,就是說,貨主遇到不良司機,貨主委托交付的貨不翼而飛;也曾經發生過貨主騙貨車師傅的事情。
隨著物流市場的不斷規范,類似這樣的現象已經急速下降,但“拉飛”的尷尬始終無法避免。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西部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劉建雄,就對幾年前發生在成都的一個“拉飛”事件記憶猶新:一家物流公司聘用了一名帶車入職的駕駛員,運輸一車價值80多萬元的電器,不料卻連車帶人帶貨消失了。物流公司到派出所報案,一查才發現,駕駛員的身份證是假的,貨車的資料也是偽造的。
劉建雄說,物流市場的殘酷競爭,也是一個讓行業逐漸走向規范的過程,散弱小差的企業、信譽不良的公司都會逐漸被淘汰。
同時,在1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物流企業自身的價值觀也發生改變,很多物流老板從過去一味賺錢,轉而開始主動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比如熱心慈善、主動解決就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