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物流帶動城鎮發展
2011-3-30 17:1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后一段時期,文峰鎮還將處在一個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文峰鎮作為隴西經濟重鎮,在全縣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后5年的發展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抓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的機遇,圍繞建設全省商貿重鎮的目標,走以商興鎮、以城帶鄉、城鄉共進的路子,著力擴張城鎮規模,提升特色產業,做強商貿物流,推進城鄉一體,增強保障能力,構建和諧社會,努力把文峰建成宜居易商、和諧文明、充滿現代氣息的小城鎮,實現經濟跨越式、超常規發展。
按照這一思路,在發展目標上,重點指標要按兩位數增長速度來遞增,即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18%以上,在“十二五”末達到191500萬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達到84500萬元,稅收年均增長17.5%,達到18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400元,達到58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430元,達到18120元。
(一)圍繞推進發展改革,實施城鎮規模擴張戰略。 城鎮是項目和產業發展的載體。文峰鎮要實施城鎮規模擴張戰略,總的想法是在空間上“東進西延、南拓北展”。“東進”就是向東推進,止高速出口的三十鋪村,圍繞高速出口和文鴛路,發展高效農業和物流業。“西延”,就是在空間上向縣城延伸,實現城關、文峰相向發展,與城關連成一體。這一片主要是整合市場資源,發展以建材為主的商貿物流業。“南拓”,就是抓住文殪路拓寬改造的機遇,將文殪路孫坪出口改道,沿遼西河川臺地布線,從凱華公司直通宇臻路,將這1.4公里的道路按城市型道路建設,發展汽配市場。“北展”,這是文峰鎮建設的重點,也是最大的發展空間。縣上在調整城市規劃時,立足于隴西火車站和渭水集團鐵路專線,將站北片區規劃為商貿物流區,三臺片區規劃為高新技術產業區和科研示范區。
(二)圍繞打造隴中現代物流中心,實施優勢商貿主導戰略。 隴西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打造隴中現代物流中心,省上也提出要把隴西作為全省六大物流樞紐之一來建設,而主要承載者是文峰鎮。一方面是立足文峰的交通區位優勢,另一方面是考慮文峰現有商流發展的基礎。為此,首先要以滿足當地群眾努力消費需求為著眼點,擴大城鄉商業網絡覆蓋。要以鎮區為中心,積極發展大型綜合超市、購物中心、特色商業街、餐飲服務業,建立配送中心,完善城鄉商業服務網絡,開拓農村市場,滿足群眾多樣化的購物和消費需求。其次要建設以農產品交易為主的農副產品市場,推動市場的專業化、規模化。再次要改造和提升專業市場,完善提高商品集散能力。主要改造中藥材綜合交易市場,規劃和建立建材、汽配、蔬菜物流中心,重新規劃建設木材市場,扶持和做強宇臻物流,構建大物流大流通體系。最后要突出主題市場,樹立文峰新形象。在配合加快中醫藥展貿城建設的同時,圍繞把文峰打造成中醫藥交易、倉儲、加工和信息發布中心的目標,著力做強中藥材倉儲物流業,努力把文峰建成甘肅乃至西北有重要影響的商貿強鎮。
(三)圍繞建設特色產業強鎮,實施農村產業提升戰略。 近年來,文峰鎮堅持走“養畜種菜輸勞務,穩藥擴芋種玉米”的結構調整之路,形成以中藥材、蔬菜、畜牧、勞務為主的支柱產業,成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主要來源。但要使農村產業水平有大的提升,實現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必須走規模化、市場化的路子。一是規模布局提升。結合自然環境、地質差異,按照“南藥川菜北玉米”的基本區域布局,在南部山區重點發展富有地域特色的中藥材種植,如黃芩、大黃、冬花等,形成規模,占領市場;在渭河沿川發展多種形式的蔬菜種植;在北部干旱山區重點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種植等抗旱增產技術,形成“糧——草——畜”協調發展的格局。二是科技包裝提升。蔬菜種植要以日光溫室為主,綜合配套沼氣沼液綜合利用、自動卷簾、無土栽培、電腦程控等現代科技措施;布局上堅持“園區帶沿川、企業帶農戶”的思路,以文峰農業園區為龍頭,帶動迎春堡、孫坪、尉家店、張磨、四十鋪、三臺等村的發展;扶持九方蔬菜種植農業合作社,建立500萬株蔬菜種苗生產基地。以煜秸公司為龍頭,通過科技組裝配套示范,提高農戶的種植水平。畜牧以推廣設施養殖為主,以飼草青貯、氨化為主,推進草畜轉化,提高綜合效益。中藥材種植以推廣標準化種植為主,提高中藥材品質。勞務產業以技術培訓為主,提高農民的從業技能,促進勞務輸轉由“苦力型”向“智力型”轉變。三是加工轉化提升。要立足農業辦工業,走加工轉型增值的路子。蔬菜種植要通過建立恒溫保鮮庫,進而脫水加工,平衡入市,加工增效。中藥材產業重點扶持各龍頭企業,采取切飲片和有效成分提取等加工模式,逐步向中成藥醫藥產業邁進。肉制品加工業堅持臘肉腌制、肉產品分割加工齊抓,傳統與現代加工工藝同步推進。
(四)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城鄉一體推進戰略。 對文峰鎮來說,要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首先要大力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抓住國家實施危房改造、生態林業、能源建設和省上積極推廣清潔能源、財政“以獎代補”等扶持政策以及實施引洮、農村安全飲水等工程的機遇,從解決農村行路難、吃水難、住房難、生產生活方式落后等直接影響農民生活的基礎條件著手,改善辦學、就醫條件,建設農家書屋等文化活動中心,使農民在生產條件、生活方式、精神領域諸方面縮短與城鎮的差距。其次,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培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扶持發展勞務產業,持續不斷地增加農民收入。再次,要培育新型農民。要從基礎教育抓起,提高義務教育水平,提升人口整體素質。要進一步加強對務工務農勞動力就業創業和增強技能的培訓,培養一批技能型、科技型勞動力。第四,積極推進各項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加快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放開戶籍管理,對轉為城鎮戶口的農民在低保、醫保等方面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政策待遇。解除對農民進城的限制性門檻,嚴禁收取“借讀費”“插班費”等不合理收費,使其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對缺乏基本生存條件的地方,要通過政府扶持、項目帶動,整體遷入鎮區或郊區,徹底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