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
2011-4-10 16:3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按:商貿物流是流通經濟發展的基礎。隨著我國外向型經濟向內外雙輪驅動的調整,以及流通經濟亟待升級發展,商貿物流的科學發展日益被國家重視。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商貿物流發展,提高商貿物流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商貿服務業競爭力,適應流通業發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根據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發[2009]8號),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供銷總社組織編撰并在近日正式發布了 《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現全文刊登如下,望相關主管部門,物流企業尤其是商貿物流企業認真組織學習,并積極抓好落實。
商貿物流是指與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商貿服務業及進出口貿易相關的物流服務活動。商貿物流屬產業物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高效、安全、通暢的商貿物流服務體系,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有利于促進商貿服務業轉型升級,提升流通產業競爭力;有利于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與繁榮;有利于減輕資源和環境壓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更好地為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商貿物流發展,根據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發 [2009]8號)和《商務部關于加快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發展的指導意見》(商改發 [2008]53號)的有關要求,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2015年。(下轉A6版)
(上接A1版)
一、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商貿物流發展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城鄉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城鄉商貿物流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服務功能不斷增強。隨著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工作的推進,城市商貿物流專業化、組織化程度有所提高,為城市商貿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農超對接”、“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工程”和農資流通體系試點等工作,有效促進了農村日用工業品、農資和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批發市場通過功能再造和制度創新,延伸了加工、配送功能,縮短了供應鏈流程、提高了流通效率。餐飲企業通過建立現代化主食配送中心,實現網點的統一配送、及時補貨,保證了食品的新鮮度,為方便居民消費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商貿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配套能力不斷增強。
近年來,我國商貿物流基礎設施投資穩步增長,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近十年來年增幅保持在40%左右。立體倉庫面積已接近倉庫總面積的20%,形成了通用倉儲與專業倉儲、常溫倉儲與低溫倉儲、普通倉儲與立體倉儲共同發展的格局。截至2009年末,全國連鎖零售企業擁有各類商品配送中心3426個,通過配送中心向連鎖企業配送商品金額達到1.2萬億元。一批商品集散地、產地和銷地批發市場經過建設改造,貨物集散、配送能力不斷增強,冷鏈物流設施成為新的投資熱點。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在商貿物流活動中得到廣泛運用。現代化的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對促進傳統物流模式轉變、提高城市和城際配送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商貿物流服務主體迅速成長,先進物流服務方式推廣速度加快。
隨著商貿物流社會需求的不斷擴大,多種所有制、多種服務模式、多層次的現代商貿物流企業群體迅速發展。商貿企業、物流企業積極推廣應用越庫配送、共同配送、供應商管理庫存等服務模式,滿足現代零售企業小批量、多頻次、快周轉的物流服務需求,限額以上連鎖超市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63.4%。汽車、家電、醫藥、煙草等專業物流形成一定規模。信息科技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商貿企業和物流、配送企業的服務能力和供應鏈管理水平。各地建設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有效地改善了物流信息的共享服務,促進了物流資源的供需銜接。
(四)商貿物流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各種支持和配套政策日臻完善。
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通過制定規劃、出臺政策、設立專項資金,從多方面支持商貿物流發展。中央財政通過設立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引導商貿物流健康發展。金融機構通過建立支持流通業發展專項貸款,支持商貿物流業進行基礎設施改造。供應鏈金融創新和貿易融資快速發展,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行業組織開展物流企業信用評級和綜合評估工作,推動了物流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商貿物流業快速發展對促進商貿繁榮、服務民生、改善消費環境、推進流通方式升級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我國商貿物流整體水平不高,物流效率偏低,難以滿足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商貿物流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組織化程度不高;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運作方式、運行模式不能適應工業和商貿企業精細化服務的要求;商貿物流基礎設施落后,配送能力不強;商貿物流缺乏統一規劃和布局,融資難、稅負重、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商貿物流業發展。
二、面臨的形勢
未來五年將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期,新型工業化和新一輪技術革命快速發展,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經濟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化,給商貿物流發展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
(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商貿物流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商貿物流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領域。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增強,資源環境約束更加突出,外資物流企業加速在國內物流市場布局,流通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要求商貿物流企業完善發展機制、創新服務模式、加快技術和裝備更新、發展低碳物流,為擴大內需、服務民生、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出積極貢獻。
(二)內需規模不斷擴大為商貿物流發展帶來巨大潛力。
201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5萬億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達36萬億元,進出口貿易額接近3萬億美元。隨著我國擴大內需長效機制的確立以及經濟增長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將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國內市場總體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到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分別達到30萬億元、76萬億元。商貿物流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三)流通組織體系變革催生商貿物流服務方式創新。
我國商貿服務業正面臨一場深刻變革,連鎖經營由傳統業態向社區便利店、大型折扣店等多業態、多業種延伸,對商貿物流提出更高要求。2009年,我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年銷售額2.2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6.8%。與此同時,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快速增長,預計未來五年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5年將達到12萬億元。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和流通方式變革催生物流服務方式創新,建設高效物流配送體系成為現代流通業發展的關鍵環節。
(四)科技進步為商貿物流提供了新的服務手段。
當前,以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格局正在形成,技術與應用創新已經成為我國商貿物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經過市場的培育和適應性開發,物聯網技術正在引領新一輪的物流技術革命。物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對商貿服務業和物流業變革將產生深遠影響,并推動商貿物流業效率和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三、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科技應用為支撐,通過健全法規,加強監管,規范秩序,完善標準,優化布局,引導和鼓勵企業物流服務模式創新,推進商貿物流服務的專業化、信息化、網絡化、規模化發展,不斷完善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增強商貿服務企業競爭力,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和全社會物流效率,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市場導向,政府推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我國市場需求巨大的優勢,運用市場機制促進商貿物流業健康發展。同時,要發揮政府在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應用、標準推廣、服務創新、主體培育等方面的保障作用,通過完善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商貿物流發展環境。
2.統籌規劃,聯動發展。加強對全國與區域、城市與農村的商貿物流發展的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區域和地區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商貿物流協同工作機制,以及商貿業與物流業協調發展機制,不斷提高商貿物流水平。
3.典型引導,有序推進。加強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工程建設,充分發揮試點、示范工程項目的典型帶動作用。不斷總結經驗、擴大示范影響,在試點、示范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商貿物流體系建設。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初步建立一套與商貿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高效通暢、協調配套、綠色環保的現代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形成城市配送、城際配送、農村配送有效銜接,國內外市場相互貫通的商貿物流網絡,引導和培育一批能夠適應商貿服務業發展需要、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商貿物流服務主體,較好地滿足城市供應、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進出口貿易等物流需求。規模以上連鎖超市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70%;農村“萬村千鄉”農家店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60%,農資連鎖經營企業商品配送率達到80%以上;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運輸率分別提高到20%、30%、36%;立體倉庫的總面積占倉庫總面積的40%;物流企業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商品庫存周轉速度明顯加快,流通環節物流費用占商品流通費用的比率顯著下降。
四、重點工作
(一)完善商貿物流網絡布局。
完善以現代物流配送中心為節點、以服務于商貿服務業和居民消費為目標的城市配送體系,實現城市配送與商貿服務網點、居民居住區的有效銜接。在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和農產品“農超對接”的基礎上,推進農村日用消費品和農資配送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城鄉一體化物流服務體系。充分運用社會物流資源,建立工業制成品、農產品、生產資料等大宗商品跨區域運輸的城際配送網絡,實現干線運輸與城市配送有效銜接。以國際商品交易中心、重點進出口口岸為依托,通過完善貨物儲存、配送功能,提高進出口貨物集散能力,形成連接內陸、貫通全球的國際物流通道。
(二)加強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在全國大中城市、商貿業聚集地、大型批發市場、進出口口岸,統籌規劃建設和改造一批現代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加強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完善產地預冷、銷地冷藏和保鮮運輸、保鮮加工等設施。建設、改造一批倉儲、分揀、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務等功能齊備的商貿物流園區,促進商貿物流產業適度集聚。加強倉儲設施建設,推進傳統倉儲向現代物流配送中心轉變,促進全社會物流設施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適應互聯網和物聯網發展趨勢,大力推進商貿物流公共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三)提高商貿物流專業化、一體化服務水平。
支持大型連鎖企業建設、改造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完善物流配送功能,發展統一配送,提高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精細化水平。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商貿服務業與物流業對接,發展專業化、網絡化、全流程的物流服務,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有機結合。鼓勵中小企業加強合作,創新物流合作方式和服務模式,發展共同配送。支持品牌生產企業與物流企業密切合作,建立專業化的城際和國際物流配送網絡。支持家電、服裝、醫藥、煙草、圖書、汽車、鋼材、散裝水泥、再生資源回收、糧食以及餐飲主食等專業化物流發展,滿足流通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四)引導和鼓勵商貿物流模式創新。
支持各類批發市場完善物流服務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倉儲、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批發交易型配送模式。建立以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統為支撐的電子商務物流基地,形成覆蓋主要城市、輻射農村的快捷、便利、暢通的網絡購物配送體系,滿足網絡購物快速發展的需要。加快物流電子交易平臺建設,在中心城市引導建立一批以網絡平臺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服務為主體,集信息發布、交易結算、跟蹤、信用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的網絡物流資源交易中心,促進傳統、分散的中小企業物流服務模式變革。
(五)提高商貿物流科技應用水平。
鼓勵企業加強物流裝備更新和設施改造,采用先進物流技術,實現物流作業機械化、自動化,提高作業效率。加大信息技術在商貿物流領域的推廣應用力度,鼓勵商貿物流企業廣泛采用條碼、智能標簽、無線射頻識別等自動識別和標識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可視化技術、貨物跟蹤技術等,實現商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物流流程可視化。支持商貿服務企業與物流企業、生產企業通過共用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共用、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企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能力和供應鏈管理水平。加大物聯網技術在商貿物流中的推廣應用,提高我國商貿物流現代化、智能化水平,推動智慧物流發展。
(六)深入開展商貿物流發展示范工作。
繼續深入開展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工作,以建設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為突破口,優化城市物流資源,完善城市配送功能,提高城市配送的組織化程度。適時啟動商貿物流園區、物流技術、物流配送中心示范工作。開展誠信經營示范活動,加強物流企業、物流園區信用體系建設。通過開展示范、試點和先進模式推廣等工作,以點帶面,合理布局物流基礎設施,增強物流服務主體功能、拓展服務網絡,提高商貿物流整體水平。
(七)大力推廣綠色物流方式。
按照循環經濟發展和構建低環境負荷商貿物流體系的要求,加大綠色物流裝備、設施和節能倉庫的推廣使用力度。進一步完善綜合運輸體系,優化各種運輸方式的比例。合理組織、配置物流資源,優化物流配送路徑,降低運載車輛空駛率。大力采用和推廣多式聯運,實現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有效銜接。引導建立服務于商貿服務業的逆向物流體系,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從流通末端應用入手,推廣托盤共用系統,鼓勵中心城市、重點區域運用物聯網技術,率先推動托盤共用體系建設。
(八)完善應急物流運行機制。
針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發事件具有偶然性、不確定性、非常規性、時間緊迫性等特點,突出政府層面的應急物流指揮調度和組織協調,以及商貿流通領域社會層面應急物流資源的優化整合、科學配置和統籌利用。加強應急食品、物資儲備庫的規劃建設,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管理信息系統,完善應急商品儲備、調運制度和應急處理流程,形成屬地為主、條塊結合、分級負責、與常態物流緊密結合的應急物流運行機制。鼓勵大型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制度性參與應急物流保障體系。
(九)大力推進商貿物流國際合作。
繼續推進物流業對外開放,鼓勵外商投資現代物流業,引進國外先進物流管理方法、運作模式和技術裝備。鼓勵物流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提高我國商貿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中日韓、中國-東盟、兩岸四地和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區域物流合作為重點,開展務實、高效的區域物流合作。引導企業在非投資建設物流中心,增強對非市場進出口貨物的集散能力。發揮我國大型物流企業的國內外網絡優勢,拓展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的服務范圍和增值服務空間,努力打造內外貿結合的商貿物流網絡,實現國際與國內商貿物流渠道的有效銜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商貿物流發展的組織協調和引導。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供銷合作社要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根據商貿物流發展特點,加強對商貿物流工作的規劃指導和組織協調,建立相關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在國家現代物流工作綜合協調機制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推動商貿物流發展的合力。行業社團組織要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做好行業自律,完善從業規范,推進行業制度建設,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二)改善商貿物流發展的市場環境。
加強對商貿物流領域的立法研究,制定適合商貿物流發展需要的法律法規。推進市場化改革和體制創新,增強商貿物流業發展活力。打破地區封鎖,構建公平、規范、有序的商貿物流市場體系,促進物流資源的自由流動。加強城鄉物流服務體系的整體規劃,通過地方立法和制定相關政策,解決干線運輸、城市物流配送車輛通行難問題。加強對商貿物流產業的宏觀調控和運行監測,加強物流產業安全評估及競爭力評價,完善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加強商貿物流信用體系建設,增強企業信用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
(三)加大商貿物流發展的政策支持。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供銷合作社要積極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協調相關部門運用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手段支持商貿物流業發展。認真做好商貿物流發展規劃,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倉儲設施、快速轉運中心、商貿物流園區等物流基礎設施項目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納入當地城鄉建設規劃。加大對重點商貿物流項目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推動、引導商貿物流企業“走出去”,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申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支持。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商貿和物流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按照企業需求,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抵押或質押貸款擔保方式。
(四)加強商貿物流基礎工作。
健全商貿物流統計分析制度,建立行業數據庫,監測、分析商貿物流運行狀態,提供行業服務、指導行業發展。加強倉儲、配送各環節及物聯網應用等相關技術和管理標準的制定工作,規范商貿物流服務行為、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有效銜接,重點做好蔬菜、禽肉、水產品、速凍食品低溫運輸、裝卸、倉儲、加工配送等冷鏈物流相關標準的推廣應用和銜接工作。加強商貿物流職業技能教育,開展商貿物流領域職業資格培訓工作,協調相關部門與行業組織推動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復合型商貿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及時輸送市場急需的商貿物流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