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二五”總體規劃全面部署物流發展
2011-4-24 22:4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湖北物流高校采訪團 宋雅麗
“十一五”時期是湖北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經濟發展提速增效,綜合實力顯著躍升。特別是武廣、武合客運專線的開通使湖北在全國較早進入高鐵時代。武漢成為首批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試點城市,現代物流業得到了空前發展。“十二五”時期,是湖北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加快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最近公布的《湖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對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作了全面部署。
一、主要目標: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基地
加快建設中部乃至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自主創新示范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建成中部地區經濟要素富集、充滿創新活力的區域、中部地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平臺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在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改革創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區前列,自主創新示范功能、對外開放服務功能、“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功能明顯增強,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作出更大貢獻。
二、戰略推進:加快建設長江中游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重點完善水運設施,積極推進港口與航道建設,大幅提升長江干線航道的通航能力,完善干支直達的水運網絡。支持江海直達運輸,加快發展標準化、專業化運輸船舶。積極建設長江中游現代港口體系,著力打造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加快建設沿江高等級公路、鐵路,完善沿江通道布局。著力構建江漢平原腹地綜合交通網絡。建設一批過江通道,提高南北貫通能力。加強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港口的輻射帶動能力。基本建成中部地區功能最完善、輻射面最廣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著力建設現代產業密集帶。堅持以“水”興帶,著力構建以水資源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優先發展涉水產業。積極發展以冶金、石化、汽車、船舶、裝備制造等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以電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為支撐的高新技術產業;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發展以現代物流和文化旅游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以高產優質水稻、名優特淡水產品等為主的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業。建設各城市功能定位與分工明確的產業園區,構建沿江區域間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
三、產業發展:構建現代服務產業體系
總體要求:把推動服務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以開展服務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企業分離試點和創建現代服務業發展示范園區為抓手,在全省構建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完備、生活性服務業豐富繁榮、新興服務業優勢突出的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旅游、文化、金融、商務等4個增加值過千億元的現代服務產業,現代物流業增加值力爭突破兩千億元,創建省級現代服務業發展示范園區60家以上。服務業增加值邁上萬億元新臺階。
第一,突破性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重點發展關聯性強、拉動作用大的金融、現代物流、信息、商務等服務業。打造武鄂黃 (石)冶金建材、武隨襄十汽車、武荊 (門)宜化工紡織3條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帶,引導資源要素集聚,帶動產業優化升級。
圍繞將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國重要現代物流基地的戰略目標,建設武漢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和長江物流帶,強化生產物流,延伸商貿物流,積極發展冷鏈物流,加快發展第三方綜合物流。培育物流骨干企業,力爭建設國家5A級物流企業5~6家,4A級10~15家,3A級25~30家。著力將武漢打造成全國重要的物流中心,加快建設宜昌三峽現代物流中心等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其他地區性物流節點城市。基本形成口岸物流、行業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相結合的現代物流體系。圍繞建設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支持襄陽、宜昌、黃石等爭取建立保稅物流中心,推進口岸物流發展;圍繞汽車、鋼鐵、石化等優勢產業,推進物流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圍繞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加快發展大宗商品和農村物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儲備;圍繞完善城市功能,促進城市配送物流發展。加強轉運設施建設,合理布局物流園區,加快推進武漢江北新港、宜昌港區、三峽、十堰等鐵路物流基地建設。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探索利用物聯網技術對物流環節進行全流程管理的模式,積極培育物流人才,推進物流標準化建設。
第二,大力發展農村物流。
挖掘農業增收潛力,增加非農產業收入,完善增收減負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挖掘農業增收潛力。引導農民優化種養結構,積極發展品種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和比較效益高的養殖、園藝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等,使農民在農業功能拓展中獲得更多收益。增加非農產業收入。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為農民創造更多的非農就業崗位,努力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或異地轉移就業。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在產區布局,加快發展包裝、冷鏈物流等,使農民在農業產業鏈延伸中獲得更多收益,不斷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占比。結合新農村建設,實施好以工代賑,增加農民勞務收入,增加財產性收入。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拓寬租金、股金、紅利等財產性收入增長 (收)渠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村辦企業等村級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結合國土整治、低丘崗地改造等,積極興辦一批農業項目。鼓勵符合規劃、依法取得的非農建設用地以使用權入股、租賃等形式參與企業經營。落實惠農增收政策,進一步落實好國家各項涉農補貼政策。落實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和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加強豬肉價格調控,保持價格合理水平。穩定農用生產資料價格。
四、重點開發區域
增強產業創新和集聚能力,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充分利用好現有空間,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聚集人口的能力,承接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和禁止開發區域的人口轉移,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進一步推動產業集聚,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人口和經濟密集區。
優先支持武漢做大做強,鞏固提升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把武漢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現代服務業中心和綜合高技術產業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基地,努力建設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爭取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強襄陽、宜昌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將其建設成為鄂西南和鄂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加快發展的引擎。支持襄陽建設成為鄂西北及漢江流域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規模達到200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打造全國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基地,區域性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支持宜昌建設成為鄂西南及長江中上游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規模達到200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打造沿江經濟走廊,建成世界水電旅游名城,全國最大的磷化工產業基地,中部地區重要的生物產業基地、光伏產業基地以及全省重要的食品飲料基地,區域性交通物流樞紐。
支持黃石、鄂州等市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鋼鐵、有色、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建成全省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大力發展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增強綜合實力。支持黃岡、孝感、咸寧等市發揮特色資源優勢,發展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旅游等特色產業,依托武漢發展配套產業,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建成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全省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及新型能源基地。支持仙桃、潛江、天門等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物流、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化工、紡織、食品等產業,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建成武漢城市圈先進制造業協作配套基地和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支持十堰、隨州等市發展整車 (專用)汽車及零部件、物流、旅游等產業,建成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集聚區、中國卡車之都、中國專用車之都、特色農產品出口基地、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生態經濟試驗區和生態文化旅游中心。支持荊州、荊門等市發展化工、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商貿物流和農產品加工,建成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基地,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認真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和民族地區發展政策,加快恩施州的交通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五、發展能源儲備等特種物流
加強能源儲備,保障能源安全。爭取國家在湖北省建設國家級石油、煤炭、天然氣儲備基地,布點煤炭交易 (集散)中心,建立華中電力交易中心。抓好武漢、宜昌等煤炭儲備配送物流中心建設。支持云應地區和潛江建設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和天然氣地下儲氣庫。加強能源區域合作,積極參與開發利用省外能源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