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醫藥物流發展亟需提速
2011-4-30 0: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藥流通規模的不斷增大,原本作為藥品流通供應鏈補充的醫藥冷鏈物流的發展更加引人注意。尤其是隨著各類突發性疾病的爆發和對溫度敏感性藥品、食品在流通過程中非規范操作事件的曝光,更是提高了人們對其的關注度。
一方面,我國醫藥工業、商業、零售等供應鏈中各市場環節的規模都在逐年增長,區域型的規模企業不斷成長。例如,中國目前有各類在營藥品批發企業超過10000家,藥品零售企業和門店30萬家,農村各類藥品網點55萬個;眾多的藥品流通供應鏈節點對物流體系的規范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隨著全球醫藥生物市場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受AIDS、SARS、各類流感等病情影響,溫度敏感性藥品占藥品總量的比例越來越高,冷藏類藥品的年均增長率超過15%。按照2010年中國藥品流通市場規模近7000億元人民幣的基數計算,我國冷藏藥品的市場規模保守估計也在數百億元人民幣。
規范標準缺失
冷鏈醫藥物流市場的規模令人欣喜,現狀卻令人堪憂。目前,我國尚無一部國家級的藥品冷鏈管理法規或操作規范;各省在醫藥冷鏈標準上的建設與執行進度也不一。
據悉,目前我國正在制訂的三套醫藥冷鏈物流標準還在審議過程中,不少標準起草企業正為標準的署名問題爭吵不休;但是標準本身的適應性如何,卻還未進入廣大范圍的征求意見階段。另外,我國2010年底的新版GSP征求意見稿,首次將醫藥冷藏物流管理作為單獨附件章節體現,但是該GSP標準卻遲遲未得到公布。可以講,標準的缺失是我國醫藥冷鏈物流標準最大的硬傷。
值得表揚的是,浙江省已于2008年出臺《藥品冷鏈物流管理技術與規范》,該規范已經在近年來得到了推廣和執行,為全國其他省份出臺醫藥冷鏈物流標準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近期,江蘇省也出臺了類似標準。相信隨著各省規范管理的意識增強,陸續會有更多省級政府部門出臺類似的規范性文件,這對統一企業的醫藥冷鏈物流操作行為大有好處。
企業投入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醫藥冷鏈物流水平落后,與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較低也是有直接聯系的。需要強調的是,我國的醫藥商業企業從數量上看絕大多數是以配送第三終端網點為主的,這些企業的經營規模普遍不大,經濟效益較低,尤其是冷藏藥品經營品種數大多數不超過120種,僅僅占其藥品銷售總額的10%以內。但是,其直接配送的客戶網點卻往往超千家。在這種現實背景下,指望企業花大力氣建設各自的冷鏈物流操作供應鏈,從經濟效益上講是無驅動性的。
過去,我國大多數醫藥公司的冷鏈物流工具,主要是保溫箱和回收式冰袋;甚至不少企業用普通泡沫箱代替專業保溫箱,由冰凍礦泉水代替固體制冷劑。保溫手段的單一、落后,缺乏對溫濕度的全程監控手段,必然導致醫藥冷鏈物流水平的低下。
隨著行業平均利潤率的降低,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積極性也不高。除非國家出臺強制措施或引導文件鼓勵企業投入冷鏈設施、設備,并將其與業務如基本藥物配送等掛鉤,才有可能發揮明顯效益。
重拳出規范
藥品作為直接作用于人體內的特殊商品,其安全性在任何時期都不能忽視;尤其是隨著溫度敏感性藥品的比例增多,醫藥冷鏈物流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緩。
筆者認為,必要時應該出重拳引導企業投入,規范流通過程。
首先,應該盡快出臺醫藥冷鏈物流建設、管理、操作規范,將供應鏈的思路納入藥品冷鏈管理體系中。尤其是強調利用信息系統對溫濕度在倉庫、車輛運輸、中間分駁、零售終端全流程的監管,并且要實現數據的動態上傳。只有標準窗臺、手段跟上,才能提高冷鏈管理水平。
其次,應該將冷鏈物流管理水平與企業的經營范圍掛鉤。規定只有冷鏈物流水平通過認證的藥品企業,才有可能從事醫院藥品配送業務,建議將這一內容納入各省基本藥物配送企業選擇評分項中。
最后,規范我國醫藥冷鏈物流水平,還必須規范社會物流企業從事藥品儲運業務的資質。現實情況是,我國80%的藥品流通必須通過各類社會物流公司才能實現,但這些企業對GSP的理解和執行根本無法與醫藥公司相比,更談不上對冷鏈醫藥物流的執行到位。筆者認為,應該給優秀的社會物流企業頒發“第三方冷鏈醫藥物流許可”,只有獲得許可的企業才能從事冷鏈藥品的儲運業務,其他社會物流公司無資質提供該服務,這樣就能極大降低冷鏈藥品的失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