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二五”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正當時
2011-4-30 0: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十二五”規劃所關注的重中之重,加強冷鏈工程建設為現代農業保駕護航則是眾多企業、專家考慮的焦點,是農業走向市場的有效途徑。伴隨著《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出臺吸引社會2000億的擴容資金使越來越多的企業轉戰農產品冷鏈沙場,這將改變“十二五”期間我國農產品流通的格局,可以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有望實現大跨越,迎來黃金發展期。
政府導向提供發展新契機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對生活有了質的追求,政府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扶持冷鏈物流發展的政策。據制冷快報記者了解,從2007年《易腐食品機動車輛冷藏運輸要求》頒布施行到2009年《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強調要重點發展農產品和食品的冷鏈物流體系,再到2010年《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七項主要任務:一是推廣現代冷鏈物流理念與技術,二是完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三是建立主要品種和重點地區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五是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六是加快冷鏈物流裝備與技術升級,七是推動冷鏈物流信息化。
為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規劃》提出要實施八大工程:一是冷庫建設工程,二是低溫配送處理中心建設工程,三是冷鏈運輸車輛及制冷設備工程,四是冷鏈物流企業培育工程,五是冷鏈物流全程監控與追溯系統工程,六是肉類和水產品冷鏈物流工程,七是果蔬冷鏈物流工程,八是冷鏈物流監管與查驗體系工程。
《規劃》給“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冷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成為我國冷鏈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貫徹落實《規劃》的第一年,我國農產品流通與冷鏈產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指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嚴重滯后,冷鏈設施短缺,加上不合理的包裝、運輸和儲存,鮮活農產品流通損耗很大,據空調制冷大市場采購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將建成一批運轉高效、規模化、現代化的跨區域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企業,初步建成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使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0%、30%、36%以上,流通環節產品腐損率分別降至15%、8%、10%以下。
空調制冷大市場資深專家指出,《規劃》的出臺將改變我國農產品在流通時存在的巨大損失,改變農產品供應受到嚴重限制的現狀,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
2000億資本強勢注入 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制冷學會理事、全國制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徐慶磊表示,“隨著節能、環保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體現,農產品冷鏈物流這一細分市場將進入高速增長期。”據空調制冷大市場采購數據顯示,我國生鮮品年總產量約7億噸;冷凍食品年產量超過2500萬噸,總產值超過520億元;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食品冷凍、冷藏企業約2萬家,就業人員250萬人。截至目前,我國共擁有2500多家規模以上的肉類食品廠,年產肉6000萬噸,且產量以5%的速度在逐年遞增;規模以上的乳品企業1500余家,年產量800萬噸,且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逐年遞增;規模以上的冷飲企業4000余家,年產量超過150多萬噸,且每年以7%左右的速度逐年遞增……
上述數據,足以證明我國冷鏈物流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越來越多的食品、農產品企業開始關注冷鏈物流,冷鏈物流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一些原本不以冷鏈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外資也紛紛掉轉船頭,轉戰冷鏈市場。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預計,《規劃》的實施,將帶動社會資本投資2000億左右,使得我國農村品冷鏈物流產業邁上一個新臺階。
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出臺,各地和企業也都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冷鏈項目也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其動作之大,發展之快令人咋舌。2011年作為“十二五”開局的一年,各地、各企業紛紛重拳出擊,全國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呈遍地開花之狀。據制冷快報記者了解,廣東汕頭臺資企業海霸王食品有限公司將投資6億元人民幣在汕頭建起中國第一座冷凍食品“博物館”,目前已完成了環評立項、總體規劃,正進入項目設計和地質勘探階段,爭取今年年底動工;煙臺以安德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為載體,預計5-10年內,在全球建立冷鏈物流戰略基地30個,打造一支網絡遍布全球、業務橫跨五大洲的超級冷鏈物流航母;目前天津濱海新區數十個萬噸級冷庫正在抓緊規劃建設中,欲打造我國北方冷鏈物流基地;3月26日,貴州省最大的冷鏈食品交易市場烏當區東風冷凍食品交易市場暨瀑布冷鏈物流5萬噸冷庫正式建成營業;重慶市編訂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日前已通過專家審查會,計劃打造國家級冷鏈物流樞紐,將在白市驛、萬州、涪陵等地布局冷鏈物流體系,到2015年重慶的冷庫總需求為63萬噸;廣西要把南寧國際綜合物流園建成面向西南地區和東盟國家的核心“無水港”。重點加強南寧國際綜合物流園冷鏈物流項目建設,使南寧“無水港”成為西南地區面積最大、設施最完備、功能最齊全的冷鏈物流基地……
謀劃布局 重點發展
隨著我國農村品冷鏈市場看好,蛋糕越做越大,但呈現的問題也著實不小,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解讀規劃時指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鮮活農產品通過冷鏈流通的比例偏低。二是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能力嚴重不足。三是冷鏈物流技術推廣滯后。四是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滯后。五是冷鏈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不健全。如何把握發展方向,從何處著手爭奪這塊蛋糕是眾多企業謀劃的方向,編者從以下幾點來淺析發展前景。
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在涉及民生領域的農村品冷鏈物流市場,由政府先期引導,逐步發展到成熟并具有規模的市場,實現政府與市場雙輪驅動。
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謀求長遠發展。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落后,冷藏運輸效率低、空載率高,缺乏上下游的整體規劃和整合,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在冷庫、冷藏車等一系列基礎設施上加大投入。然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和維護費用相對較高,讓很多有意加快發展的冷鏈企業感到有心無力,但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先期的投入,長期的回報才是發展所在。
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冷鏈發展離不開科技,要用技術體現價值。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上充分利用現有RFID技術、3S(GPSGISRS)技術及冷鏈物流信息化技術,加快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促進冷鏈運輸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體化。
四、完善農產品物流監管體系,形成安全冷鏈標準。建立多種組織形式并存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以加工企業為核心,產供銷一體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以物流配送中心為核心,發展區域內農產品短途冷鏈物流體系:利用第三方物流,發展跨區域的農產品長途冷鏈物流體系,才能將我國冷鏈物流方方面面都一同提升,這樣才能實現供應鏈物流管理模式的實施,雖然《措施》出臺,整個冷鏈產業也都在不斷提升,但如原料基地生產標準與規范、預冷與貯藏標準、加工標準等細分問題上都需要完善標準,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控制,要建立健全檢查與監督機制,積極推行專業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質量安全屏障,進而推動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縱觀行業發展方向,《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出臺給“十二五”期間的冷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成為我國冷鏈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不僅是物流配送行業問題,更關系民生的大計,政府的引導和支持非常關鍵,企業自身實力的打造也至關重要,當然,緊跟市場的步伐,以市場決戰天下方是王道,“十二五”——讓我們拭目以待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