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流通安全:上口的詞難譜的曲兒
2011-4-4 2:4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范云兵
那邊廂,三聚氰胺陰魂不散;這邊廂,“瘦肉精”風波又起。一次次的安全事故,一遍遍拷問著食品行業的良知,更敲打著消費者脆弱的神經。
被央視曝光部分肉制品含有“瘦肉精”之后,號稱“十八道工序”嚴檢的雙匯掉下神壇。不禁讓消費者產生疑問:我國最大、生產最嚴格的肉制品企業之一,尚且存在“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僥幸心理,那些中小企業呢?為什么“三鹿現象”屢禁不止?市場上是否還存在“健美豬肉”?它們流向了哪里?國家要怎么追查?
日前,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食品產業鏈長,涉及環節多。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儲存流通和餐飲服務等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上下游的食品安全。加強食品監督,嚴格把關食品生產、流通安全已成為重中之重。
政 策:九個部門能否管住 “一頭豬”
食品流通,相對于生產環節來說更為復雜。雖然三聚氰胺、“瘦肉精”都發生在生產源頭,但之所以能夠造成如此大的影響,還是因為流通環節把關不夠。為此,我國也以此次“健美豬”事件為契機,掀起了保證食品生產、流通安全的大檢查活動。
3月15日,國務院簽發了《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規定從食用農產品、食品生產加工和進出口環節、流通環節以及餐飲服務環節等四個環節入手,加強乳制品、鮮肉和肉制品、酒類等七類為重點對象進行檢查。在食品流通領域,《通知》明確規定,鼓勵和引導食品企業積極采用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技術等食品安全管理先進制度,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對快速檢測、貯存、運輸、信息化追溯等保障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
3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啟動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指出,必須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加強檢查監督。
與此同時,農業部將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工信部、公安部、商務部等九部門于近期啟動為期一年的“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
此外,各大部委也紛紛出臺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工信部部署了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三項任務;商務部在食品流通領域將重點支持冷鏈系統建設、加強生豬屠宰場的建設;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加大對乳制品行業流通環節的監管等。
制度是有了,可以說還不少。但多個部門能否管好“一頭豬”?農業部要聯合其他八部委徹查瘦肉精豬肉,也就是說,一頭豬從養殖到餐桌,要經過這九個部門的監管。肉類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平時這些部門各自為政,都是在各自的利益范圍內進行管理,“鮮有溝通”,并沒有形成良好的監督機制。
該負責人分析說,3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國家曾經掀起一次徹查乳制品安全的檢查活動。然而,在田文華 (三鹿集團前董事長)被判無期徒刑兩年后,三聚氰胺又死灰復燃,再一次把乳制品安全推向風口浪尖。“利益是我的,責任是你的。總之就是流通接駁環節缺少監管。”
最近發生在河南省衛輝市的一起事件也佐證了該人士的話。3月19日,衛輝市農民李金華從農貿市場購買了一些散裝小零食,他的3個孩子吃完之后幾分鐘,就出現上吐下瀉的癥狀。經醫院診斷,3個孩子為有機磷中毒,即農藥中毒。
對此,衛輝市工商部門表示,雖然工商所控制了售賣食品的商販以及食品,但因為沒有檢驗證明,沒有權力對其做進一步處理。李金華也表示,化驗要花費巨資,她無法承擔。無奈之下,李金華一家選擇了去派出所報案。而警方也表示,必須要對這些食品鑒定,確實有問題才能對商販立案偵查。目前,該事件尚未有實質性進展。“現在亟待解決的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系統,打破各個部門之間的行政利益劃分。”上述人士說。
技 術:麻繩怎樣穿入針鼻兒
日前,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表示,此次“健美豬”的追溯排查,豬肉和蔬菜的質量追溯系統起到了重要作用。商務部今年將新增10個城市啟動豬肉和蔬菜的質量追蹤體系建設。姚堅說,追溯體系會進一步促進中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的提高,用科技的方法、科技的手段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這項體制。
除了追溯體系,物聯網、冷鏈物流都成為被關注的、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技術。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工商聯就提出了《加快推進物聯網在冷鏈物流產業中的應用》的提案。提案提出要通過采用專用設施,使溫度敏感性產品從生產企業成品庫到使用單位過程中的溫度始終控制在規定范圍內的物流過程。
然而,冷鏈物流是個新興行業,目前還存在著技術、資金的難題。在此基礎上使用物聯網技術保證食品安全,技術和成本或更加不可控。
對此,全國工商聯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可在涉及民生領域、有政府監管需求的社會公共安全管理領域,如藥品、食品等的冷鏈物流應用上先行先試,再逐步推廣應用到公共服務市場、行業與企業應用市場以及個人家庭市場。由政府先期引導,并對重大項目提供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逐步發展到成熟并具有規模的市場。
該負責人表示,除了國家在資金上的支持,還要加快物聯網技術、冷鏈物流技術、操作標準的研究和推廣。
但一些專家也認為,我國物聯網和冷鏈技術并不落后,落后的是企業的推廣決心。說白了,還是企業是否敢把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完全透明的展示在消費者面前。
以記者的親身體驗為例。日前,記者購買了一些贛南臍橙,其廣告語是,消費者只要輸入產品數字代碼,就能獲取其一切生長、流通信息。然而記者在輸入其代碼后,雖然看到了其生長、農藥、施肥等信息,但是對這些信息的記錄并不詳細:只標出了使用了什么樣的農藥化肥,并沒有表明什么時候使用、使用的劑量是多少。此外,其從江西到北京的物流信息,幾乎完全沒有。
食品流通可追溯的另外一個難題,是我國食品經營企業數量眾多,幾乎大部分是“夫妻店”的形式經營,并未獲得國家頒發的食品流通許可證。這種“企業”絕大部分在農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很難追查。
一位食品專家曾表示,我國的食品市場就像一根麻繩,粗糙而難堪,而保證食品流通安全的技術就像是一個針鼻兒,精致而小巧。要想把麻繩變細變小,穿進針鼻兒,就要把食品市場做強,規范小企業,取締違法企業,支持大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