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費用高是好事
2011-5-12 1: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胡釋之/文 央視經濟半小時近日聚焦物流頑疾,為“菜賤傷農同時菜貴傷民怪象”提供了一個破解,即內地物流總費用太高,尤其堵在最后一公里,以致蔬菜從批發到零售價格上漲20倍。這是個似是而非的結論,需要細加拆解。
首先,物流總費用高本身并不一定是壞事。物流作為一個產業,越發達,收入越高,對別的部門來說就是負擔,是成本,但在一個交相利,不對別人好就別想自己好的市場經濟里,物流產業產值高一定是因為它創造的社會價值更高,不然沒人會去用物流。就像你要寄東西,不叫快遞公司服務,你的物流費用為零,但快速寄出物品的收益就享受不到了。所以物流總費用高本身并不意味著什么問題,更可能是因為物流量大,甚至是經濟活動頻繁、經濟繁榮的標志,低了降了反倒會是個問題。
再說物流費用本身也是一種價格,用價格上漲來解釋價格上漲是個套套邏輯,是走不出來的死循環。真實的情況是物流價格上漲也是通脹的結果。在貨幣超發過于嚴重的情形下,沒有什么東西逃得過漲價的命運,只是漲早漲晚,漲高漲低的差異。它們相互之間無法構成因果,都是通脹受害者,而貨幣多得發毛是唯一原因。并且物價上漲本身既是通脹造成的惡果,也是在對沖通脹的危害。看著物流費用與其他商品價格一樣水漲船高,其實要高興才對,說明在這個領域內的價格管制還不那么厲害,價格機制還在糟糕貨幣環境下發揮著火中取栗的作用,這是不幸中之萬幸,是件好事。
真正有問題的是,物流總費用中有多少是流入政府的,也就是說,有多少費用不是自愿花出去的,是不能換來幸福的。這是真正有害的社會負擔,總沒人主動叫人來罰自己錢吧。央視這個報道的有意義之處就在于此,揭示了很多不該有的物流費用,即各級政府部門的卡要。這確實是要靠社會各界施壓,呼吁降低減免的。但要嚴防打錯板子,轉而呼吁政府限制正常物流費用的上漲,那就悲劇了。
接著說,蔬菜從產地到市場價格上漲很多倍本身也并沒有什么錯。菜販通過機敏的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無中生有地創造利潤,對社會是有利的,并且差價越大,利潤越大,對社會的貢獻越大,他承擔的是一個價值發現和傳遞的角色。如果因為嫉妒菜販賺得太多,買賣差價太大,而據此進行打壓,就是否定他們對社會做的貢獻。其實要沒有菜販去運,你根本不知道各地的差價可以有這么大。
真正有錯的買賣差價,是因打壓中間商而致。要知道,中間商之間的競爭是縮小買賣價差的。他們在進貨時互相競爭抬高進價,而在賣出時則互相壓價。如此這般,價差被壓縮。現在之所以差價大,其實就是前段對中間商的嚴打惹的禍。去年農產品價格高漲時,各方錯把板子打在中間商身上,認為是他們炒高了價格,對他們進行嚴厲打壓,很多中間商因此被迫離場。菜販少了,自然競爭抬高進價的人就少了,而競爭壓低賣價的人也少了,所以就毫不奇怪地會出現農民地里的菜便宜得沒人要,而城里菜又貴得吃不起。
再說一個悖論,若錯把物流成本高和中間商利潤高都當做菜價高的原因,就會出現一種情況:我們去呼吁減少政府卡要,降低物流成本,但這樣就會導致中間商利潤更高,這豈不是又推高菜價了?所以這顯然是個不成立的悖論,因為事實上中間商從來都是菜價的做空力量。
民眾基于樸素的想法和情緒,不喜歡菜販賺得多,喜歡農民多賺點,喜歡市民買得便宜點。這就要靠增加菜販的競爭。要喜看他們發大財,以吸引更多的人去做菜販。真想讓菜價降,就得多正面宣傳幾個炒菜發大財的典型,這樣就會有人蜂擁而入。而不是去打壓現有菜販,這只會適得其反。菜販很“可惡”,但要還被減少了,菜從農民到市民之間的價差只會更大。
總之,若只是政府卡要多,那還好辦,只要社會輿論是站在中間商這邊,是同情中間商的,就容易形成合力推動關卡的撤銷,費用的減免。怕就怕社會輿論打錯板子,反倒呼吁政府多設關卡,“消滅該死的奸商販子。”部門既得利益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仇富情緒和對商人作用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