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流通規劃推熱第三方物流
2011-5-13 19: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看到規劃里關于鼓勵發展第三方醫藥物流的明確規定,我們很欣喜。”浙江邦達物流公司董事長孫震日前在接受《醫藥經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周前,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副司長溫再興到邦達考察其第三方物流的進展。
5 -
月5日,醞釀已久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終于出爐,明確指出“推動醫藥物流服務專業化”,這無疑為包括邦達在內的醫藥第三方物流近10年的探索提供了發展的注腳。
而上海醫藥近期與中國郵政的高調牽手,更為業界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政策層面的放開是否會引發商業配送權的泛市場化競爭?標準之爭會否有所突破?在醫藥商業集中度將明顯提高的未來數年,醫藥物流究竟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是否會引發變局?
打破對GSP的糾結?
對于醫藥行業第三方物流的定位、發展與監管,此前政策態度曖昧。2005年8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加強監管促進藥品現代物流發展的意見》。其核心內容除了要求對申請開辦藥品批發的企業,要按照《藥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規定,具有現代物流的準入條件外,還允許具有現代物流條件的批發企業接受已持有藥品經營許可證的藥品企業委托的藥品儲存、配送業務,同時也允許有實力,并具有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及技術的企業,為已持有許可證的藥品企業開展第三方藥品現代物流配送。這一規定被業界視為官方首度對第三方醫藥物流的認可。但在隨后幾年里,第三方醫藥物流在政策層面鮮被提及,這與現實中該領域的迅猛發展形成落差。
“醫藥第三方物流在我國已經普遍存在,包括國藥控股在內的大商業公司都必須借助社會物流,但嚴格來講,目前不少第三方物流業務是違反GSP規定的。”有業內人士表示。此前,在相關政策存在真空的情況之下,“沒有被挑明”的第三方物流事實上長期行走在灰色地帶。
對第三方物流發展的爭執焦點之一,就在于對其標準的界定,是否應將GSP作為門檻。其中,一派觀點認為,藥品是特殊商品,必須獲得GSP資格才能承擔配送功能;另一派觀點則認為,通過GSP認證即成為一個商業批發企業的角色,既喪失了第三方的中立性,也未能體現第三方物流所帶來的“效率和成本的最佳優化”,此外,GSP對于在途運輸的規范也不盡完善。
這一矛盾在現實中愈演愈烈。一方面,盡管有關部門已陸續發放第三方醫藥物流牌照,但發放牌照的對象僅限于擁有GSP的醫藥批發企業。
由于醫藥商家之間天然的競爭關系,使得商業物流資源無法整合;工業-商業-終端的供應鏈體系無法優化;醫藥行業的獨特專業性與社會物流資源成本效率的相對優越性無法對接,導致一些已獲第三方醫藥物流牌照的醫藥批發商業公司缺少訂單,難成氣候;而一些已經集約大量醫藥工商企業物流資源的第三方醫藥物流公司則缺少可以進一步規范發展的牌照和中轉庫。
這一錯位局面有望被新的《規劃》打破。《規劃》提出,“推動醫藥物流服務專業化發展。鼓勵藥品流通企業的物流功能社會化,實施醫藥物流服務延伸示范工程,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向醫療機構和生產企業延伸現代醫藥物流服務。在滿足醫藥物流標準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郵政、倉儲等社會物流資源,發展第三方醫藥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