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賤傷農菜貴傷民 物流鏈上“螞蚱”作怪
2011-5-17 17: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李可 高洪艷
編者按:高昂的油費、路橋費,難以避免的超載超限罰款,不同環節的重復納稅等問題一直阻礙著中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有數據顯示,中國的物流效率很低,國內商品90%以上的時間都用在倉儲、運輸、包裝、配送等環節上,加工制造時間不到10%。過高的物流成本使物流企業提高服務水平的步伐不斷放緩,更成為商品價格畸高的重要因素。
中國商品流通領域不斷被曝光的物流費用,讓人們看到了其如何嚴重增加民眾的生活成本,如何助長通脹的趨勢。社會輿論正普遍呼吁政府把降低過高的物流費用作為治理通脹的一個重要方面。
曾經,“要想富、先修路”讓國人憧憬起幸福生活;如今,“所有的道路都通向了收費站”卻只能令眾人感嘆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面對蔬菜低價滯銷的“骨感”現實,山東菜農選擇了自殺。讓人匪夷所思的卻是,城市菜價居高不下。一個“經典”的案例是:西葫蘆在山東產地的價格每公斤0.1元,但運到北京社區菜市場后,就變成2元錢一公斤,價格上漲近20倍……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直言是流通環節出現了“嚴重問題”。
“菜賤傷農,菜貴傷民”這一頗具中國特色的民生窘相背后,是中國物流頑癥的再次發作。有記者對山東壽光這個“全國最大蔬菜產銷基地”進行了深入采訪,從地里采摘、當地收購、運輸直到進入北京農貿批發中心再至菜市場,一路跟蹤,得出的結論是——種菜的、運菜的、賣菜的都沒賺什么錢。那么,漲了數十倍的利潤都流到哪里去了?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18%左右,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過高的物流費用是商品價格畸高的重要因素。順著田間到餐桌整個過程,業內對物流成本高企不下的追問一直在繼續,一個個線索直指中國物流業“大肚子病”的毒瘤,折射出中國分割式畸形市場的諸多弊端。
收費公路沒有少
遠在“菜賤傷農”現象集中爆發之前,包括全國人大代表在內的調查者早已公布了“公路三亂猛如虎”的調查結論;國家審計署則用精確的審計報告顯示,許多收費站都屬違規設置,不少地方自行提高收費標準多收濫收,由于批準收費期限過長,有的公路獲取的通行費收入高出投資成本數倍乃至10倍以上;公眾更沒有忘記,河南“天價過路費案”所揭示的那條仿佛是用黃金鋪就的高速公路……
4月底,央視財經頻道記者選擇國內現在最長的直達運輸線路之一廣東至遼寧線路,跟隨貨車司機進行了三天兩夜的體驗。調查結果發現,2800公里,過路過橋費近9000元,至少1/3的運費被高昂的過路過橋費吸走。
實際上,高速公路“freeway”直譯是“免費之路”。在全世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數最長的美國,絕大多數高速公路是不收費的。但是,中國高速公路上腸梗阻一樣的路橋關卡,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各省市有各省市的路橋收費,各地縣有各地縣的路橋收費,在運煤車云集的山西和內蒙古,路上的收費站如過江之鯽。雖然國家明令不許二級公路收費了,但呼啦啦一下子,好些二級公路都升了級,不是一級,也是準一級了,照樣收費。
“中國收費公路目的是為了集資建路,利用未來的營收使物流提前暢通,市場化的方式是為了公益事業,但現在收費公路與路橋公司誤入歧途,呈現尾大不掉之勢,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正在反噬中國的物流鏈條。”財經評論員葉檀指出。
路橋企業難“喊冤”
中國什么行業最賺錢?央視調查顯示,并非普通投資者印象中的石油、證券、地產、金融,而是高速公路。
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國務院曾經制定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從各地的“十二五”規劃看,把物流業列為優先、重點發展產業的更是不在少數。這幾年,隨著扶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進入物流的資本呈現劇增的態勢。
據統計,2010年在深市和滬市上市的19家路橋業上市公司中,凈利潤率最高的是五洲交通,為59.33%,凈利潤率最低的是海南高速,為19.87%。對比一下其他行業,2010年,萬科凈利潤率14.36%,中國銀行凈利潤率37.72%,中石油凈利潤率9.54%,中興證券凈利潤率40.70%。難怪《證券日報》2009年評比的三大暴利行業中,路橋收費業榮登榜首,金融保險業位居次席,房地產業只能敬陪末座。
罰款難阻違規上路
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看來,要擺脫中國物流業目前遭遇的巨大困境,要解決菜價冰火兩重天的亂象,除了路橋費,可以調整的,還有“罰款”。
從1994年起,國家開始對亂設站卡、亂罰款、亂收費的“公路三亂”進行治理。但治理17年后,在央視記者的鏡頭之下,違法亂收費、私吞罰款的交警、路政人員的形象再次觸目驚心。一位酒后吐真言的運管站長爆出的“與財政四六分成”的內幕更讓人心緒難寧。鏡頭中幾乎囊括了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無所不用其極的“非法罰款”形式的知法犯法大全。
比如,無任何法律依據的“落井下石”式罰款——貨車出現故障,在公路休息區正常停車修理,卻被路政部門要求“一小時罰300元”;不明確任何理由的“打劫”式罰款——在河南鄧縣,當地交警硬塞給司機一張只有罰款數額的罰單;非法隱蔽測速的“偷窺”式罰款——河南省鎮平縣交警的警車長期隱蔽測速罰款,一天就能開出罰款單100多張;再如,針對所有貨車的“雁過拔毛”式罰款、針對同一違法事由的重復罰款……
在河南省運輸重鎮西峽縣某路口,幾位剛剛被罰款的貨車司機給記者看了他們近6個月被罰款的單據。據他們說,一天最少得被罰100元,多的時候兩三百元,一個月下來,罰款估計5000元左右,甚至是七八千元。在他們眼中,在路上被交警和路政逮住罰款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記者了解到,公路罰款中最多的是超載,但貨車選擇超載也是無奈。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在她的議案中提到:山西大同市的交管部門已經做過一次實驗,用紅巖牌16噸的載重汽車按照規定裝載,從大同運往天津。一路上,那輛車沒有任何違規行為。但到達天津后,那輛車還是虧損了3200多元。因此,要么賠本,要么違規上路。在權衡利弊之后,幾乎所有的大貨車都選擇了超載。
物流圍城堵配送
然而,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沖破了重重關卡的運輸車輛還是被困在了城市的“1公里之外”。
專門從事城市配運的北京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告訴記者:“城市配送的最后1公里首先遭遇了路不暢的問題。很多城市擔心交通擁堵,對貨車限行,例如北京的王府井、中關村,都是貨物流通量比較大的商業區,也是對貨車限制最多的地方,怎么把貨送進這些區域一直是北京的物流企業最頭疼的問題。還有,物流中肯定涉及裝卸,貨一定要卸下來才能給客戶,但是,現在幾乎沒有貨運車輛的專門停車位。在城市里,出租汽車、公交車、旅游車等多種車輛都有停車的地方,而唯獨很少有供貨車停車的地方。”
“物流車輛在城市配送過程中,走不起來,停不下來。城市配送陷入物流圍城,恰恰是最需要物流的地方,是物流通行最困難的地方。”惲綿說。
雖然為了規范貨車,各大中城市對進入市區的配送車輛采取限制措施,頒發貨運通行證,但是,記者了解到,車多證少,大部分的貨車都沒有這個證件,通行證成了緊俏資源,“名額限制”面前,沒有門路根本辦不了。
蔬菜進城大工程
路難行,車難停,蔬菜進城自然成為了一項大工程。在北京五環外的蔬菜批發市場新發地,一位山東菜農向記者介紹了蔬菜進京的路徑圖:山東的西葫蘆經過長途運輸后來到北京的新發地,當初0.1元錢一公斤的西葫蘆加上運輸費用和新發地市場的費用,這時的批發價格已變成了每公斤0.5元左右。雖然知道城里的西葫蘆能賣每公斤2元,但由于運菜貨車進不了城,他也只能將菜低價批發給其他菜販。就這樣,如同接力賽一般,另外一些菜販把蔬菜從五環外的新發地批發市場販運進了四環內的岳各莊蔬菜市場,雖然距離并不算遠,但加上來回的搬運費、攤位費,這時,西葫蘆已經漲到了每公斤0.7元左右,漲幅高達30%。
在北京市內某社區賣菜的菜販舒先生告訴記者,他的菜就是從北京岳各莊蔬菜市場批發的,雖然新發地批發市場的菜價更便宜,但是,他卻很少去那里進貨。因為拉菜的都是人貨混裝的面包車,按照北京市交管部門的規定,人貨混裝的車輛是不允許上路的。所以,在北京市海淀區的一個菜市場附近,記者發現,不足200米的道路兩旁,停靠著數百輛小面包車——車窗戶上都貼了黑膜,車廂內所有的座椅也被拆掉了——這些車都是專門用來販菜的。
而從四環內的蔬菜市場再到各社區菜場,無疑又會增加攤位費、衛生費、水電費等等。在北京某社區賣菜的楊大姐說,她的菜攤每個月的各項費用總計達到1500元。北京市物流協會專門做了一個調查,發現蔬菜從批發市場到零售市場的這最后1公里,流通成本比從山東壽光拉到北京的費用至少高出150%,而這些成本,無一例外地,都被攤進了菜價。
進場上架遇“怪胎”
無論是高額的過路過橋費、公路上肆無忌憚的亂罰款,還是進了城區被喊打的意外成本,最終都變成了物價的一部分,像是一塊塊磚頭,壓得消費者直不起腰。不過,這還沒完。蔬菜要想進超市的門,擺上貨架子,供貨商還要向超市交納進場費。
張衛國表示,從菜地到餐桌這一過程要經過收購商、二級批發商、批發市場和攤主等數個環節,每一次轉手都會造成菜價走高。由于農超沒有對接,超市的蔬菜經過多道販子,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即使田間卷心菜價格下跌,菜販也不會輕易降價。而且,為保本,他們寧可少收或者不收田間卷心菜。不過,業內人士也坦言,即使是農超對接,也有很多費用,比如進場費、促銷費、堆頭費、條碼費,還有其他說不出名目的費用。
北京某超市蔬菜供應商告訴記者,各個超市收取的進場費名目繁多,包括開戶費、捷徑費、新店開張費、老店裝修費、新品費、條碼費、合同續簽費、海報費、堆頭費、信息共享費等十幾種。而各個超市合同返點不同,進場費不等,是造成同等商品在不同超市價格不同的原因之一。
供應商和零售商本應是魚與水的關系,而近年來,超市進場費變本加厲,供應商也在哭窮喊窮,兩方鬧矛盾的消息層出不窮,牽動著民眾的目光。因為大家很清楚地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在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就利潤的推推搡搡中,受傷的肯定還是消費者。
專家告訴記者,從目前全球主要消費市場來看,收取進場費幾乎是中國獨有的商業零售模式,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國式“商業怪胎”。發達國家現代零售業的利潤絕大多數都是來源于自身經營,賺取產品的購銷差價,對供貨商收取的促銷服務費用占利潤的比例很低,一般都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