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成本剖析
2011-5-18 18: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價壓力正波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用,無不讓消費者感觸明顯。通脹何以高企,成本為何居高不下?本報選取日常生活中如日化、餐飲、物流、服裝、運輸等最典型的行業,試圖從一部分細微的消費產品切入,來解剖價格成本鏈條,包括原料成本、生產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營銷成本、流通成本等,以期梳理眾多消費品背后的各項成本變化因素。
大米:每斤2元以下的長粒香米為何吃不到
在上海的超市里,我是一袋5公斤的大米,我有很多“馬甲”,有的叫“優選長粒香”,有的叫“特選長粒香”,不管叫什么名字,我現在的身價很少有低于每斤兩元的,如果你見到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不可能是超市在做特價,有可能你碰到了假貨。
我真正的名字叫做“綏粳4號”,綏是黑龍江綏化的綏,粳是粳稻,我的老家在黑龍江樺川縣。
你在上海吃不到每斤2元以下的長粒香米并不是你被超市忽悠了,就算在樺川,你也吃不到。我們穿著稻殼“衣服”的銷售價格在樺川已經到了每斤1.3~1.4元,一粒稻谷不是百分之百能夠變成大米,最好的水稻,大概只有65%左右能變成大米,其他是稻殼、米糠還有不斷揮發的水分。
如果你有計算器的話,一斤1.3元的稻谷,只有65%變成大米,相當于每斤大米的成本是2元,我們的出米率因為旱災、澇災、蟲災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往往到不了65%,差的時候,只有50%,那一斤大米的成本就要到2.6元了,現在在樺川縣,當地小米廠生產的長粒香米價格已經到了每斤2.3~2.4元,所以我肯定地告訴你,你基本不可能在上海碰到每斤2元以下的長粒香米。
你們可能要問,前兩年我們在超市還能看到很多2元以下的東北大米,現在你還在稻田里的時候,變成大米價格怎么就到了每斤2元以上了?我身價金貴真的不是自己主動要求的,原因還得問“大哥”和“二哥”。
“大哥”是土地,去年,我老家1公頃土地的承包價格是1.5萬~1.6萬元,現在漲到了1.7萬~1.8萬元,承包費每公頃至少漲了1000元。農民伯伯不是自己有地嗎?為什么還要承包土地?因為當地的農民伯伯們雖然人均有1公頃左右的土地,比起南方地區人均1畝多得去了,種地要想成萬元戶太難,還得去承包別人的土地,多多益善。
“二哥”是柴油,去年1桶175公升的零號柴油的價格是1200元左右,現在漲到了約1800元,“二哥”價格一漲,農藥、種子價格都得漲,我們的身價不水漲船高都不行。雖然賣到了每斤1.3~1.4元,農民伯伯們也沒有發財,刨掉成本,承包一公頃水稻凈收入也就3、4千塊錢,要想成萬元戶,得種3公頃。
我們從地里進到工廠,脫掉“衣服”裝袋就成了白白凈凈的“特選”或者“優選”長粒香米,要運到上海,這時候“二哥”地位更顯赫了,絕對是“大哥大”。
加工廠的叔叔阿姨算過,把我們從北京運到成都,因為“二哥”漲價,每噸增加的運費成本差不多40元,谷歌地圖顯示,北京到成都有差不多1800公里,從樺川到上海的話,走陸路有2700公里,每噸大米汽車運輸的話增加的運費差不多要60元,1袋5公斤的大米運費要多出3毛錢。
運到了上海,你在超市還見不到我。我要走進超市的大門,先得交開戶費,不交上2萬~3萬元,我還得在超市門口站崗;交了開戶費,還得交條碼費,1家店要200元,如果這家超市有50家門店,得要1萬元。總算進了超市了,你要一進門就看到我,我還得交堆頭費,一個1平方米左右的堆頭,可能要1000~2000元。
到最后你把我買回家的時候,我的身價已經可能飆漲到了每斤3元以上了。我也很無奈自己的身價漲到每斤3塊錢,我現在的希望是你的工資每年漲20%,5年以后,工資能夠翻番,農民伯伯能成萬元戶,我也可以名正言順地穿上每斤3元的“黃馬甲”。
餐飲:食材大漲 飯價勁升體量縮水
迫于物價不斷上漲,一線城市很多餐廳選擇了漲價,上海靜安寺附近一家廣告公司的康小姐,平時有空就愛跟同事去附近的一家港式餐廳吃上一頓,可本月去吃,跟以前類似的幾個菜,吃完后一看賬單,足足比以往多了60元。
不過,也有很大一部分餐廳并沒有漲價,但是飯菜瘦身了。4月中旬,上海周小姐去一家湘菜館吃飯,還是那幾個她最喜歡的菜,價格沒變化,卻明顯感覺菜量變少了,還沒吃飽。北京傳媒行業的劉小姐上個月去一家西餐廳,點了自己一直點的炒飯,炒飯還是28元一份,菜上來后,卻發現原來的兩個雞翅沒有了。
在大眾點評網上,記者看到了多條網友抱怨價格漲價或者菜量縮水的點評。一些網友抱怨,近來很多餐廳周末打折以及優惠都取消了。為了節約成本,很多消費者加入了團購大軍。
一家蘇州面館的老板告訴記者,成本漲得厲害,大米從去年2元/斤漲到現在2.5元/斤,去年菜油4.3元/斤,現在漲到了5.8元/斤。一碗大排面,大排從年初1.1元/塊漲到了現在1.5元/塊,一碗面的成本也從1.8元漲到了2元,調料漲得更加厲害。
“食材比去年同期上漲近10%、物流也跟著漲5%~10%,一頓飯保守估計成本至少上升了5%。”上海明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偉補充道,“這還不包括用工成本以及房租上漲。”
事實上,用工成本以及房租漲得更厲害。用工成本上,人均工資已經從去年的底薪1120元/月漲到了現在的1280元/月,加班費也從原來的6元/小時漲到了8元/小時,人均每月工資漲200元以上。老門店的低價房租也已經成為歷史,商品房限購后,也催漲了門面房等商業用房的房租,相同地段200平方米的門店,以前3萬元/月即可,現在5萬元/月都未必能租下來。公司無奈只好決定漲價,不漲價則縮水,也就是說,在這里一頓飯比去年要漲價10%左右。姜偉強調:“相比周邊餐飲企業,我們已經算是很晚才漲價的了。”
跟姜偉有同樣感觸的不在少數,《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數家餐飲企業,無一例外表示成本壓力下催生菜價上漲。北京一位餐飲企業負責人表示,肉類食材最近一個月漲價20%~30%,牛仔骨更是在數月內從30元/斤漲到了60多元/斤。用工成本則從去年9月到現在漲了50%以上,雖然對菜單進行了提價,但是又怕顧客流失,并不敢將所有上漲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現在每個月盈利已經比去年下降了20%左右。
從去年開始餐飲行業就已經步入漲價通道,但提價并不能抵消成本上漲的壓力。據中國烹飪協會統計,2010年全國前100強餐飲企業營業利潤率為27.41%,成本費用利潤率為7.5%,整體表現不佳。
同時,中國烹飪協會介紹,隨著物價上漲而催生的生活成本增加問題,使得本餐飲行業流失率處于高位,讓本就招工難的餐飲行業雪上加霜,用工難又倒逼餐飲企業不斷抬高工資留住工人,加重了成本壓力。
貨運:油費、過路費、人工費等成本高企壓低利潤空間
貨運司機難提價 鋌而走險超載
趙勇(化名)是一家小型貨運公司的老板,早些年通過干貨運發了家,一路順風順水發展到現在,目前,他手下已經擁有五輛載重30噸的貨車。不過,十幾年過去了,他發現,原來利潤豐厚的行當如今竟有些入不敷出。
利潤空間不斷壓縮
趙勇的運輸車隊以上海為中心,主要做一些散貨運輸,包括設備、鋼材和一些進口貨物等,憑借多年的運輸經驗和人脈,趙勇沒有像很多個體運輸司機一樣掛靠物流公司,也不需要交高額的掛靠費和保險費。相反,很多物流公司還會找到他,讓他的運輸車隊臨時做一些貨物的運輸。
但個體司機由于在運價上沒有任何發言權,只能接受物流公司較低的開價,才得以從中賺取差價。
拋開運輸價格過低帶來的困擾,油價成本、各種“過路費”和人力成本就是壓在趙勇頭上的“三座大山”。他粗略地算了一下,油價上調之后,原來2.7元/公里的成本就已經增長了10%左右,達到3元/公里。按一個月跑一萬公里計算,每個月在油價上的耗費就要達到3萬元。
高速公路上的各種過路費加上由于超載帶來的罰款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比如在廣州繞城公路上,每途徑一個收費站就要交10~20元不等的過路費,再加上廣惠高速收205元,惠河高速收260元,在廣州這一個地方,過路費就得交上500多元。
像趙勇這樣的貨運老板和司機很多,而油費和過路費所占的費用為60%~70%。
不僅僅是油價成本不斷提高,近幾年來,由于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物流企業的各項費用都在直線上升。“除了油價上漲,現在司機也難找了,今年司機的工資也從前兩年的3000元漲到了5000元。”趙勇告訴記者,現在他的利潤空間至少被壓縮了50%,最糟糕的時候收支平衡都很困難。
超載成行業潛規則
成本壓力之下,一些大型物流公司從去年開始紛紛宣布提價應對。比如國內最大的公路運輸企業德邦物流在今年就已經兩次上調運價,幅度分別在3%和5%左右。
不過,更多的貨運公司和貨車司機,并沒有提價“資本”。趙勇對記者透露,貨運司機目前成了很多行業里面門檻最低的工作,由于沒有完善的市場規范和定價機制,惡性競爭成為這個行業里最普遍的現象。
“你出50元/噸,我出40元/噸,他出30元/噸,最后肯定是出30元的人拿到訂單。而這樣的價格要是跑一趟,基本是不賺錢的。”趙勇說,30元一噸,除去油費、過路費和人力成本,再加上空車回來,如果正常情況下運輸的話,肯定是虧本的,而唯一的解決途徑,就是超載。
在趙勇的車隊里面,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情況下,載重30噸的貨車,要至少裝到35噸,車輛緊張的時候,還要多裝10噸左右。
趙勇坦言,司機普遍都抱有僥幸心理,因為高速公路上的監管人員并不是每次都嚴格按照標準來執行,可能超載10次,他會查到你一兩次,罰款的話,也沒有固定的標準,司機大多甘愿鋌而走險。“大不了就罰款嘛。”趙勇笑道,正常情況下,會罰四五千,偶爾也會罰六七千甚至上萬元。
有公路運輸企業相關人士對記者指出,降低物流企業的相關收費和稅收也是當務之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物流行業各個環節的營業稅稅率不一樣,比如沒有車輛只有倉儲的可能就屬于服務業,就要被征收5%的營業稅,有了車輛的可能就被歸入運輸業,營業稅就降低為3%。
出租車:油錢、份子錢占總收入超六成
一天工作20小時賺不到400元
今年已經51歲的夏師傅,已經過了十五年的“的哥”生活。十五年前,他與朋友承包雙班出租車,是上海大眾出租車公司的,兩人輪著開,開一天休一天。
十五年中,夏師傅在加油站目睹了無數次汽油牌價上調,可是要交給出租車公司的份子錢,卻沒見減少多少。“去年一箱油還是400元,今年兩次調價后就是450元一箱了,這樣折算下來每個月500多元就這么從自己腰包飛到石油公司去了。”夏師傅苦笑道。
夏師傅一天的收入中,油錢占到了整個收入的30.19%,份子錢占到32.02%,其他開銷平均在3.2%,拿到手里的收入只有34.59%。
天熱舍不得開空調
早上六點,夏師傅開著加滿油的車出發了,天氣很熱夏師傅舍不得開空調,因為這么一來一箱油更加不經燒了。“自己憋著熱熱無所謂的,乘客如果受不了才開空調,舍不得啊,這么高的油價都是燒自己的錢。”
凌晨一點半,記者搭乘夏師傅的車返回家中,“你就是我今天最后一筆生意,今天一共跑了405.8公里,搭乘50次乘客,總收入1093元。還算不錯,在我這個行業里算是中上的水平了。”
實際拿到并不多
夏師傅告訴記者:“按照今天跑的來算,一天下來需要耗油330元。現在每天吃飯我需要花費20元,還不包括早餐,現在什么都在漲價,去年一頓飯8~9元就可以解決,現在也要10元了。”
“我要到差不多快三點才能睡覺,因為加完油洗車后送去我車友那里后,我還要花10元坐三輪車返回家中。”
對夏師傅來說,能夠掙到錢,已經覺得很幸運的了。但實際上,辛辛苦苦一個月下來,實際拿到的其實并不多。
夏師傅坦言,差不多每八個月四個輪胎換一次需要1200元。大燈如果不注意使用可能一個星期就換一次,而一個大燈就需要25元。電瓶差不多每一年更換一次350元一個,雨刷6~8個月更換一次40元一副。消耗最大的是車拉手,經常換,因為客人不注意,一個拉手就25元。
記者幫夏師傅算了一筆賬。從早上六點出發到凌晨一點半收工,夏師傅一共工作了將近20個小時,獲得了1093元收入,去除當天的份子錢350元、油錢330元、飯錢20元、洗車錢4元和返回家中坐三輪車的10元。不包括定期的輪胎更換等的錢,真正到夏師傅手里的也就379元,相當于平均每小時18.95元。
下調份子錢沖抵高物價
5月1日起,對夏師傅等出租車司機來說,終于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上海出租車將下調承包指標(俗稱“份子錢”),并為出租車減免部分稅費支出,每車每月至少可減負350元,所有減免部分全歸駕駛員。
下調份子錢后生活是否能有所好轉?夏師傅依然只能苦笑:“雖然現在下調了份子錢每個月一輛車少交350元,平均到個人每月比過去少交175元。按照一個月30天來算,我工作15天每天其實也就少交了11.6元。可現在什么都在漲價,四月份油價再次上調后我每天比以前要多出20元左右的油費,比去年多出40元。飯錢也漲了幾元。老婆還抱怨生活用品漲價,蔬菜水果漲價。”
夏師傅對記者透露,其實他的狀況,在這個行業里還算做得比較好的,因為有幾個老主顧,可以跑跑長途掙些錢。“我自己開車早,當時還買得起房,現在很多年輕司機根本買不起房,只能租房住,今年房租費上漲后生活壓力就更大了。”
“眼看6月就要到來了,空調一開,油費跟著漲。這樣下來每天又要多出10公升油錢,每天的油錢大概在340多元,如果油價再漲我們的擔子就更重了。”(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