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11-5-6 13: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座城市,一個市場;一座中等規模的城市,一個全球性大市場!
這就是義烏。在這里,每年吸引著多達20多萬名的國外客商,常駐境外客商達1.2萬名;在這里,為全球供應170多萬種的小商品;在這里,即便每個商鋪僅停留三分鐘,走完所有商鋪也需要一年半時間。
5月5日,義烏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隨著試點匯報會和動員會的相繼舉行,“義烏試點”正式啟動,義烏市場再次起跑! > 這注定是一個新傳奇的開始。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黃志平自信地告訴我們,面對國際貿易的新形勢、新問題,面對遍地開花的“義烏小商品城”,面對勢不可擋的網購浪潮,面對種種制度性制約等等新問題,試點啟動為義烏突破發展“瓶頸”創造了最好的契機,義烏已經做好準備。
新義烏的新藍圖正呼之欲出!
新貿易:從出口獨大到進口、轉口并重
有一個指標,讓很多國內一線城市都難望義烏項背:常住國外采購商有1.2萬多名。
與該指標一致,義烏市場的外向度也高達65%以上,出口遠高于內銷。2010年,義烏小商品出口達到57.6萬個標箱,按金額折算,約合200億美元之巨。
出口強當然是榮耀,但成就與瓶頸,也往往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經歷多年的出口繁榮后,義烏人意識到,貿易不可能只出不進,要成為全球性貿易中心,要真正實現“買全球貨,賣全球貨”的目標,必須拉長“進口”、“轉口”這兩塊“短板”。
發展進口也不僅是市場自身升級的需要,“同樣重要的是,如果義烏能夠成為全國進口貿易中心,浙江企業就可以通過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品牌,為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增加新的驅動力。”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如是認為。
趨勢已然明朗,新的路線圖也開始繪就。在試點總體方案中,義烏確定了“三口聯動”的新貿易格局規劃,到2015年,進口、轉口貿易和服務貿易比重將比2010年翻一番。
這不單是一紙規劃。一如在過去30年中所做的那樣,看準了方向的義烏人,已經走在了實踐新愿景的路上。一個廣為人知的事件是:2008年,義烏在國際商貿城第四期內,新設了5萬平方米的“進口館”,如今,這里已引進了52個國家和地區的2.7萬種境外商品。
導向就是機會。進口館的“越南商品館”由義烏紫光進出口有限公司獨家打理,總經理施新雨告訴我們,原來“紫光”只做對越南出口生意,現在進、出口各占一半了,“紫光”還在越南設立生產基地,把越南工廠生產的產品通過在進口館展銷的方式銷往其他國家或地區。
更多的“紫光”還將不斷涌現。5月5日,國際商貿城第五期開始營業,最寶貴的一樓整個都是進口商品區,面積達到10多萬平米,預期進口商品來源地有望達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市場:“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互促共榮
在“淘寶”,交易超過50萬筆的“金冠”店鋪,相當稀罕。但在義烏青巖劉村,這樣的店鋪卻多得出奇,有統計稱,“淘寶”近十分之一的“金冠”店鋪都集中在這里。
青巖劉村的崛起,見證的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另一個發展新趨勢:更快捷、更方便的無形市場正在加速崛起,這也是試點方案中義烏市場未來發展的另一個新目標。對其意義,一位義烏市場研究者甚至稱,“30年前義烏靠實體店鋪改變命運,30年后將靠電子商務改變命運。”
但疑問隨之而來,“無形市場”一旦在義烏大行其道,是否也就意味著傳統小商品市場退出歷史舞臺?“絕對不會!”現任義烏市江東街道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的劉文高篤定地告訴我們,沒有作為有形市場的“小商品市場”,就沒有今天的“淘寶村”——青巖劉村。
劉文高所言不虛。在青巖劉村2000多家淘寶店鋪中,很多店鋪都來自我省各地甚至重慶、安徽、遼寧等地,原因是,義烏有全國最便宜的快遞費,有便捷、多樣化的物流服務,而且,騎著三輪車就可以到義烏小商品市場“拼單”進貨。
而不僅是在青巖劉村,在整個義烏,“無形市場”、電子商務等都已經不是新鮮名詞。統計顯示,義烏現有綜合性電子商務門戶網站100多家,在國際商貿城,二成多經營戶已建立自己的公司網頁,近五成經營戶通過相關平臺發布商品信息。
“無形市場與有形市場不是一對矛盾體,而是相互交融、互促共榮的共同體。”對于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無形”前景,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董事長金方平非常自信,在他看來,因為實體市場、實體店鋪的存在,無形市場發展中一些令人頭疼的問題如“誠信問題”,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管理。
試點獲批后,一幅無形市場與有形市場互促共榮的新藍圖還將加速展現。在這幅藍圖中,義烏不僅有規模嘆為觀止的實體市場,還將有一個同樣規模的網上市場,并通過運用第三代移動通信和物聯網技術,打造一個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
這些聽著遙遠的前景,其實已經在悄然運作中。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是,義烏正在積極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合作,利用“云計算”技術,共同打造一個“義烏云”——小商品市場的海量數據中心,為“無形市場”和“有形市場”的融合提供強大技術保障。
新商品:既賣生活消費品,也賣生產資料
4月7日,一場名為“義烏市場轉型升級暨國際生產資料市場建設”的研討會在義烏高調舉行。這是試點獲批后,義烏召開的首個高規格研討會。
不僅是“務虛”的研討,就在三個月前,小商品城集團正式公布董事會最新決議,將以總投資超百億元的力度,建設“義西生產資料市場”,力爭用10年時間,再造一個與國際商貿城遙相呼應的12平方公里的國際生產資料市場。
已經有了獨步全球的小商品市場,還要建設國際生產資料市場。義烏人有著深遠的謀劃:建設生產資料市場,不僅是義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選擇,還具有更高層面的戰略意義,可以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對外貿易平衡。金方平則稱,義西生產資料市場將成為義烏的另外一臺發動機,與現在的小商品市場一起推動義烏在未來前進,形成新的雙核市場結構。
而在采訪中,我們也意識到,打造一個全新的生產資料市場,于義烏而言,其實是一次富有危機感的戰略決策。
這危機在于,盡管義烏小商品城市場成交額連續20年位居全國各大專業市場榜首,但義烏小商品市場已頻頻被全國各地復制,一些外地“義烏小商品市場”甚至把廣告做到了義烏。而且,隨著“劉易斯拐點”的逼近,勞動力成本幾乎可以肯定將繼續上揚,本地小商品制造企業成本壓力加大,小商品市場的產業支撐未來將遭遇更大挑戰。
所有這些,都在倒逼義烏人去思考,當一種成功樣本成為可以被批量復制的固定模式,義烏市場新的突破在哪里?
建設生產資料市場就是這思考的成果。而且,與當年小商品市場的民間自發發展路徑不同,義烏生產資料市場的建設,從一開始“有形之手”就強勢介入,將其列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八大重點項目之首。
黃志平介紹,根據規劃,未來的義烏生產資料市場將成為輻射全球的現代化一流生產資料展示交易中心和權威的價格形成、發布中心。為此,“十二五”期間,義烏將先期完成占地2.6平方公里、建筑面積200萬平方米的供應商產品展示交易及配套用房建設,而新型原材料、成套設備、工器具、零部件、配件及原輔材料等生產資料市場有望率先形成。
先行先試,先機何在獲批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后,義烏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未來,義烏如何借助試點賦予的“先行先試”優勢,真正成為國際貿易大平臺?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如何在義烏試點中找到自己的機會?
記者:義烏試點獲批后,對浙江有怎樣的特殊意義?
姚作汀:義烏是繼國家設立9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后、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又一個綜合改革試點,是我省第一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也是全國首個由國務院批準的縣級市綜合改革試點。
成為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意味著浙江在轉變國際貿易發展方式上擁有了先行先試權,不僅能夠在國際分工中發揮獨特作用,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而且有利于帶動區域聯動、推動內外貿共同發展。
記者:為什么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最終落戶在浙江?
姚作汀:這是由浙江經濟發展特點決定的。首先,浙江既是經濟大省、市場大省,又是外貿大省,改革意識較強讓浙江擁有體制機制先發優勢,良好的經濟基礎也為浙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條件。而且,率先發展的浙江,在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探索中,也率先碰到了一些體制機制性問題,最需要率先進行改革突破。
同時,浙江外貿商品多為一般貿易,產業鏈長、帶動效應明顯,尤其是義烏小商品,其發展關系著全國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統計顯示,全國有20多萬家中小企業為義烏市場直接供貨,帶動產業工人就業超過1000萬。這是廣東等省的加工貿易特點所不具備的。
張漢東:在我理解,將我國首個單設的國際貿易領域內的體制創新試點設在浙江義烏,既是國家重視區域發展戰略的體現,也是義烏和浙江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
簡單理解,今天“義烏模式”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國內中西部地區甚至海外的中東、迪拜等地批量復制,這種情況下,原來屬于義烏市場的特有優勢逐漸淡化。對義烏乃至整個浙江市場來說,在新的國際經濟趨勢下,傳統的專業市場亟待乘上政策“東風”,增強特色優勢。
記者:那么在國際貿易體制機制的創新方面,我們今后重點會從哪些方面著手努力?
姚作汀:圍繞國際貿易,義烏急需建立物流、人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等幾大方面的規范高效運作機制,沖破體制性的障礙,最大程度上減少人、物、信息和資金的流通成本。
義烏如今已然成為國內的小商品市場“集散地”,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希望它快速發展成長為國際上最大的采購基地之一。同時積極引進其他國家生產的優質商品,大力發展出口、進口和轉口貿易,提升發展國際貿易水平,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貿名城。
物流方面,義烏正在規劃立體交通樞紐建設,加強與寧波-舟山港等口岸港口合作,實現港口功能延伸,加快建設新型通關體制。也只有通過利用現代流通技術,建立共享式市場平臺,推動流通現代化。
信息流的建設已經有所進展,如加快建設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創新電子商務發展管理機制,建立和完善“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做大做強“義博會”、“文博會”等,加快建設政府主導、能全方位反映各種商品信息的公共服務平臺。
資金流方面,主要是加快構建現代金融服務體系,通過引入外資銀行,發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企業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加快產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發展,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試點,創新外匯管理政策等來帶動。
總體來看,義烏國際貿易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核心,是如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讓義烏市場由原來的國內小商品集散交易,進一步向國際化、全球性的商品貿易集散地拓展,打造浙江經濟競爭新優勢。
記者:義烏小商品有著小而散的特點,上百萬種產品為產品的標準化、海關檢驗帶來了難度,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國際貿易的發展步伐,該如何破解?
張漢東:國際貿易的發展讓專業市場的運作復雜化了,這是義烏市場發展遭遇的最大瓶頸。所以,現在的義烏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國家層面上的體制機制創新實現突圍。
最早的義烏市場,是為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逐漸發展輻射到周邊,再到滿足全國市場的需求。前幾年,隨著國際客商的逐漸增加,這個市場又自發興起了一種被稱為“旅游購物”的貿易模式,這其實正是義烏市場發展國際貿易的雛形。但是,隨著國外客商數量的增加和他們采購規模的擴大,傳統的海關監管制度、國外客商的簽證機制等都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
這是一對激烈的矛盾。一方面市場本身發展進入到要求更為高效的要素流通機制,但同時市場又必須借助監管、市場標準的制定來實現規劃化運作。所以如何通過“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建立,實現“管得住、通得快”,是義烏試點的機制改革的核心點所在。
義烏試點的先行先試,會體現國際貿易幾大新趨勢: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體現內外貿融合新趨勢;實體市場和虛擬市場的結合趨勢;從單一的小商品貿易到股權、資本等各種生產要素大市場的延伸;并實現從實物交易向產品展示加訂單、現貨交易向期貨交易的新型貿易方式轉型。
姚作汀:當然,試點獲批還只是開始。未來幾年,我們還需要制定更為具體的實施方案、爭取國家層面更多的政策支持。目前省里已經起草了針對試點的“三年實施計劃”,重點改革任務已經明確,未來三年要加快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加快建設“義烏港”等18項主要任務。
記者:面對全新的發展機遇,企業該如何抓機遇?
姚作汀:針對小商品的特點,接下來一個重要的創新在于產品的分類管理、源頭管理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的建立,致力于從企業生產主體這個“源頭”開始建立一套高效、規范、優質的產品質量監管機制。
未來的義烏,要成長為世界領先的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和宜商宜游宜居的國際商貿名城,它必須是有質量、有標準、有門檻準入和一整套源頭治理、動態管理和責任追溯處理的規范管理制度,并非對所有的商品來者不拒。
這種進入門檻對欲進入義烏市場、從而邁出產品國際化的中小企業制造提出了新的轉型升級要求——要從沒有品牌向自有品牌發展,從沒有質量認準向建立產品質量標準看齊,從引進技術向自主創新跨越。
新產業: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
5年內,投入150億元,發展LED產業!這是“浪莎”在“十二五”轉型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
從襪業到LED,翁榮金的發展思路盡管極具跳躍性,但內在邏輯卻驚人一致。在他的擘畫中,“浪莎”LED產業發展路徑是:從德國引進設備和技術,集中精力主攻最核心、附加值也最高的芯片,而后利用義烏市場的放大優勢,將產品發往全球各地,供應給下游做應用產品的企業。
這種以義烏市場為核心的成長模式并不新鮮,它已經幫助“浪莎”等義烏本土企業在過去數十年間成長、成功,翁金榮相信,它也一定能讓“浪莎”成功在LED領域取得一席之地。
翁金榮的執拗,其實反映著義烏企業的一種普遍直覺:市場是核心,是生產的起點和終點,產業轉型必須通過市場才能最終實現。而這直覺也恰好與義烏試點的一個戰略意圖完全契合——“通過市場帶動,形成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集群”。
金華市副市長、義烏市市長何美華認為,義烏市場在過去的發展,得益于長三角輕工制造尤其是日用消費品生產加工的支撐,同時也為這些制造企業提供了快速壯大的發展平臺。而未來,義烏市場能否持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決于與制造業的這種良性互動關系能否持續。
也正是在這種思路下,義烏在“十二五規劃”中確立了發展面向紡織品、工藝品的新材料、面向食品、藥品的生物產業、以LED照明、家用電器為重點的電子電器產業、裝備制造業、汽車零部件產業等五大新興產業。細細分析下來,所謂五大新興產業,其實是“10+5”,即在原有的十大傳統產業基礎上的延伸,連起義烏市場的過去和未來。
以市場為核心,在未來的產業愿景中,已經頗具基礎的義烏服務業也將實現新的突破。在試點實施后,義烏將以市場貿易為龍頭,打造貿易、電子商務、物流、會展、金融、總部經濟、創意、購物旅游、商務服務、生活服務等十大平臺,建設以現代服務業為特色的產業集聚區。
新物流:打造國際小商品貿易的物流高地
物流之于市場,猶如血管之于身體。而在義烏,物流之價值尤甚。
統計顯示,在義烏,每天公路貨運量近3萬噸,國際規模最大的20家船運公司17家來開展業務,全球前十強航運公司都設立了辦事處。
更直觀的表現是:在“雪峰路”,每天下午3時左右,就會出現一條一眼望不到邊的集裝箱車隊長龍,長龍盡頭是義烏國際物流中心,每天至少有1000多個滿載小商品的集裝箱,要從這里運往寧波或上海口岸。
但物流對義烏市場的支撐,卻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義烏國際物流中心這條“物流神經”已明顯過勞。去年,義烏小商品出口集裝箱達到57萬個標箱,國際物流中心的設計能力只有10多萬標箱每年,遠遠超出負荷。同時,義烏本地物流企業雖然有2000多家,但大多規模小、能力弱。
物流不升級,市場就無法升級。“買全球,賣全球”目標的確定就同時決定了,義烏必須同時打造為國際物流節點城市。
值得欣喜的是,打造新物流格局的進展超出預期。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向南約1公里處,有一座巨大的現代建筑,與國際商貿城遙遙相對,這里就是被義烏人稱之為“內陸口岸”的新國際物流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今年10月就將投入使用。而整個新國際物流中心建成后,占地1050畝,總投資30億元,設計標準為每年110萬個標箱,相當于目前使用中的物流中心設計標準的10倍,可以容納395輛集裝箱車同時裝卸、查驗。在我國內地,獨此一家。
小商品國內物流中心、小商品出口監管中心,都將在今年年內開工。未來幾年,義烏在物流和交通上的投入,將會達到500億元。
而且,未來,義烏還將吸引更多國際國內知名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到義烏設立區域性總部;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改變目前義烏集裝箱車輛高達90%“重進輕出”的現狀等。
“通過所有這些努力,最終,義烏將成為具有域名和口岸功能的‘始發港’和‘目的港’,成為小商品國際物流高地。”義烏物流辦主任黃旭光說。
新制度:從單兵突進到一攬子解決
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外事審批權試點縣級市,海關總署在義烏實行“旅游購物商品”監管模式和簡化歸類政策……義烏從來不乏制度創新。
但“這些制度突破往往是單兵突進式的,也已接近現行政策制度框架下的創新極限。”義烏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施文臻認為,必須改變當前“小馬拉大車”的政策不匹配現狀,進行一攬子的制度創新。
監管模式的創新為例。義烏小商品種類多達170多萬種,小商品貿易具有單筆規模小、貿易主體多、交易頻繁等特征,與我國現行的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兩種貿易方式都迥然不同。因此,在小商品貿易中,如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實施監管,存在歸類難、核價難、成本高、效率低等種種弊端。
對這些弊端,在義烏開了五六年集裝箱車的張濤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小商品出口集裝箱多為拼柜,一般都有十幾種以上的產品,多的時候有上百種,而最早義烏海關總共只有7個人進行通關查驗,他每次都要花上大量時間排隊等待,現在海關查驗人員雖然增加了一倍,但顯然還是遠遠趕不上查驗工作量的增加。
為加快義烏小商品通關速度,此前,海關總署已經為義烏量身定制了“旅游購物商品”監管模式和小商品歸類簡化政策。但由于沒有明確“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合法地位,在某種程度上,這些依然是一種權宜之計。而且,涉及稅務的出口退稅等問題一直都無法解決。
在試點獲批后,這些問題都迎來了破解契機。試點方案明確規定,“要探索實施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相適應的監管措施和辦法”。而且,這是一次性的根本突破,涉及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外匯、工商五個部門,不僅將解決小商品通關對應的監管問題,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還將改變小商品貿易無法辦理出口退稅以及外匯核銷、外貿主體資格等方面問題。
一切都還剛剛開始,人們有理由相信,新義烏必將創造出人類歷史上更輝煌的商業傳奇!
鏈接:義烏市場四階段
第一階段:1978-1984年,義烏市場的產生和發育階段。義烏自古有“雞毛換糖”的經商傳統,1978年底,義烏稠城、廿三里兩鎮的農民自發地在鎮區馬路兩側擺起地攤,并逐步形成時間、地點相對固定的“馬路市場”。1982年,義烏縣委、縣政府作出開放小商品市場的決策。提出一系列允許和扶持發展市場的政策,并出資搭建了簡陋的市場設施。這些措施給予小商品經銷者以合法的市場經營主體地位,大量農民紛紛加入經商隊伍,并逐步轉變為職業商人,第一代小商品市場自此應運而生,并迅速發展。1984年,市場攤位已經發展到1887個,年成交額2321萬元。
第二階段:1984-1992年,義烏市場快速發展階段。1984年,義烏縣委、縣政府提出了“興商建縣”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市場在義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龍頭地位,以商貿業作為義烏的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小商品市場,第二代、第三代小商品市場相繼建成,到1990年底,已形成占地面積5.7萬平方米、設有8503個固定攤位、1500多個臨時攤位的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專業批發市場,成交額躍居全國各大專業市場之首,1992年8月,國家工商局正式命名“中國小商品城”。義烏市場從區域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集散地。
第三階段:1992-1998年,市場帶動產業發展(工商聯動)階段。1993年,義烏市委、市政府適時提出,引導部分已完成原始積累的經商戶把商業資本投資制造業,以市場化帶動工業化,形成了與專業市場緊密聯動的產業體系,為義烏市場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
第四階段:1998年至今,城市化和國際化發展階段。義烏的工貿聯動戰略催生和促進了義烏城市化進程,義烏逐漸發展成為現代化商貿名城。與此同時,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內需相對不足,為進一步拓寬小商品市場的銷售渠道,義烏及時提出“鞏固國內市場、拓展國際市場”的思路,積極“走出去”、“引進來”。1998年,義烏提出建設“國際商貿城”,如今,義烏市場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10多個專業市場、30多條專業街相互支撐,擁有經營面積400余萬平方米、經營商6.2萬多個,從業人員和日客流量均達到幾十萬人次,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本文來源:浙江日報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