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的評價體系與方法
2011-6-17 14: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分析供應鏈的管理績效,以及管理投入所帶來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是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的組成部分,通過建設和納入供應鏈管理成熟度這一指標,能夠有效補充和完善供應鏈績效評價 -
體系,得出制約整個供應鏈運營的關鍵因素,從而為供應鏈的動態優化提供依據,同時為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進行指標的選取和權重的分配提供參考。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對于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對其指標的選取和模型的建立方面.國外代表性的研究有Douglas M.Lambert等(2000)提出從管理結構、管理策略和管理環境3方面衡量供應鏈管理成熟度;PMG(2001)將供應鏈管理成熟度分為關注部門職能階段、內部整合階段、外部整合階段和跨企業合作階段4個級別,并結合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CM),對供應鏈進行綜合績效評價.我國對于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的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如東南大學的趙林度教授不僅強調了設置供應鏈管理成熟度這一指標的重要意義,而且詳細論述了供應鏈管理成熟度表現中的供應鏈柔性和敏捷性;同濟大學的霍佳震教在系統地論述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的同時,把供應鏈管理成熟度這一指標也包含其中。另外,楊軍強從運營過程、管理過程、運營及管理效果3個方面建立了供應鏈成熟度測評體系,并對各個指標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趙道致、張強、孫建勇則將MIcK一4FI資源運營模式引入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研究。
2 構建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指標體系
基于以上認識,本文將在深入分析供應鏈管理內涵的基礎上,既考慮供應鏈上各個節點的衡量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的相應指標,又考慮供應鏈作為一個統一、協調的整體所對應的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指標,進而得到關于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對于供應鏈管理的定義,目前存在著很多的觀點,本文采用我國發布實施的《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的定義“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等。基于上述供應鏈管理定義的內涵,本文將從供應鏈管理的主要職能即計劃、組織、協調以及控制出發,并在其中貫穿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的具體表現,來研究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的指標選擇問題.另外,鑒于創新在企業管理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此也把創新這一職能考慮進去,衡量并選取相應的反映供應鏈管理創新的指標。
2.1 基于供應鏈管理計劃職能的指標選擇
(1)目標一致性.指供應鏈上各個節點制定計劃時的目標一致程度.供應鏈上各節點所設定的供應鏈運作目標的一致程度能夠體現供應鏈管理的成熟度。具體地,可以從是否以整體最優為首要目標和人員價值取向一致度2個方面來衡量供應鏈目標的一致性.人員價值取向一致度指的是各個節點的人員尤其是管理人員在處理供應鏈條上的各種事務,包括矛盾、沖突、關系等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這是一個較為根本的問題,能從較為深層次的角度來反應供應鏈上各個節點的人員所持有供應鏈管理目標的一致性程度.其相關計算公式:人員價值取向一致度=具有一致價值取向的人數÷員工總數。
(2)作業計劃統一率.因供應鏈上各節點負責不同的工作,所以各自制定的作業計劃難免在連接整個鏈條上的實際操作中出現沖突,這就要求各節點在制定計劃時要考慮供應鏈的其他節點,以保證整個鏈條上作業計劃的銜接性和統一性.計算公式:作業計劃統一率=一致的作業計劃÷供應鏈上的所有作業計劃。
(3)預測準確性.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在作計劃時需要對未來的生產,顧客的需求及競爭對手、市場等外部環境進行預測.相關計算公式:預測準確性=偏差較大的預測÷所有的預測。
2.2 基于供應鏈管理
組織職能的指標選擇管理中的組織有2個基本要求:①按目標要求設置機構,建立一個統一的具有一定柔性的組織系統;②按實現目標的計劃和進程,合理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
(1)組織變革度.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及時對組織中的元素進行結構性變革,以適應未來組織的發展要求.計算公式:組織變革度=內外環境變化周期內組織變革的次數÷周期時間。
(2)先進技術使用率.為保證供應鏈上的物流、資金流等的暢通,需很多的技術手段如網絡、條碼技術等作為支撐,先進技術使用率可衡量供應鏈組織設計和運行的先進性,越先進則意味著其供應鏈管理的成熟度越高.計算公式:先進技術使用率=某一定時期內使用的先進技術÷該時期內所有在用的技術。
2.3 基于供應鏈管理協調職能的指標選擇
協調是指使組織內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員的個別行動都能服從于整個集體目標,是管理過程中帶有綜合性、整體性的一種職能.協調也可以通過調整人際關系、疏通環節、形成共識等途徑來實現平衡。
(1)節點問企業文化兼容性.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是企業行為與作風的指導思想,若各個節點問的企業文化不兼容,則文化差異會轉化為經營管理上的差異,加大管理難度舊].對于該指標的衡量則可設定不同等級,并對每一等級設定分值,然后請相關專家進行評估和打分。
(2)節點間企業合作關系.現在的競爭日益表現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需要互相合作,將信息與資源進行集成與優化,才能獲得競爭優勢.而節點間企業合作關系主要體現在相互間的信任度和風險分享度上.信任度同樣可以利用專家打分的方法進行評估.風險分享度的計算公式:風險分享度=節點間共同承擔風險的次數÷發生風險的總次數。
(3)溝通暢通性,節點問暢通無阻的溝通是供應鏈上的“三流”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由于溝通和信息傳遞之間的密切關系,這里選取以下幾個指標對其進行衡量:信息準確率、信息時效性、以及信息系統先進性.計算公式:信息準確率=信息正確傳送次數÷信息傳送總次數;信息時效性=及時傳送有效信息次數÷傳送有效信息總次數;信息系統先進性=該時段內總銷售收入÷該時段內對信息系統總投入。
(4)柔性.柔性可認為是供應鏈管理協調成熟度的主要表現.選取產品柔性、時間柔性、數量柔性和聯接柔性4個指標對其衡量.其中,時間柔性反映了供應鏈對顧客需求的響應速度;數量柔性主要是顧客需求的不確定性引起的,反映了供應鏈對顧客需求數量變化的適應能力;而聯接柔性反映了供應鏈所能規避節點間所發生沖突的能力.計算公式:產品柔性=新產品數量÷產品總數量;時間柔性=對顧客需求的平均響應時間;數量柔性=可滿足的需求÷市場需求總量;聯接柔性=1÷該時段內發生沖突的次數。
2.4 基于供應鏈管理控制職能的指標
選擇控制職能是按照既定的目標,對組織活動各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檢查和考察,使工作能按原計劃進行.這里主要從財務、產出和資源3個角度出發,選取相應的指標進行衡量。
(1)財務角度.財務直接關系到各節點的經濟利益,所以有必要進行評估以找出那些偏差過大的指標,并分析其原因,以便及時糾正.成本和收益是2個比較重要的指標,且易于測量.成本表述為成本節省度,描述的是通過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所節省的成本;收益則用凈資產收益率來表示.計算公式:成本節省度=該段時問內節省的成本÷該段時間內發生的總成本;凈資產收益率=稅后利潤÷凈資產×100%。
(2)產出角度.主要涉及產品和客戶2個方面.產品主要包括質量可靠性和準時交貨率2個指標.而客戶主要選取客戶滿意度這一指標.對于其測量,可通過在一定時期內對顧客進行顧客滿意度的回訪,并紀錄其評分,然后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公式:質量可靠性=1÷該時段內發生質量問題的次數;準時交貨率=該段時問內準時交貨的次數÷總交貨次數;客戶滿意度=所有客戶的評分之和÷回訪的客戶總數。
(3)資源角度.供應鏈的各個節點都擁有很多資源,這些資源須在合理計劃的基礎上進行合理配置,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用,浪費或過度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應鏈管理的不成熟性.這里主要選取資源利用率這一指標對其進行衡量.計算公式:資源利用率=合理利用的資源量÷所擁有的資源總量。
2.5 基于供應鏈管理創新職能的指標選擇
創新指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對舊的管理方式、制度等進行改良、改造和更新的過程。鑒于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的評估有一定的時間限制,而制度、觀念等的創新則需要較長時問,所以在此只考慮技術創新,其具體衡量指標則選取研發投入回報率和新技術采用率這2個指標.相關計算公式:研發投入回報率=研發產生的回報÷研發的總投入;新技術采用率=新技術產品產值÷產品總產值。
3 基于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指標體系的評價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的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首先,對指標體系的各個指標值進行測量,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各個指標的相應權重,然后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那些邊界不清、不易定量的指標如目標一致性、節點問企業文化兼容性等進行定量化,最后通過對各指標和相應權重的乘積進行加總得到最終指標值,即綜合評價指標值=單指標值×相應的權重.評價方法的主要步驟:
(1)根據各指標間的關系,建立目標指標的評價體系(表1).本文將選擇其中一個指標集,如表2所示,即以從協調角度出發的指標為例來對余下的步驟進行說明。
(2)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層次分析法(AHP)是通過分析復雜系統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將問題分解為不同的要素,并將這些要素歸并為不同的層次,從而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判斷矩陣是AHP的關鍵一步,判斷矩陣表示針對上一層次某一因素而言,本層次與之有關的各因素之問的相對重要性.假定A層中因素A1與下一層中因素。有聯系,則構造判斷矩陣見表3。
其中,bij是對于Ak而言,Bi對口,的相對重要性的數值表示,bi的取值根據所選擇標度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人們所采用的標度為1—9標度法.其含義:bij=1,表示B1與Bi一樣重要;bij=3,表示Bi稍微重要;bij=5,表示Bi比Bf明顯重要;6if=7,表示Bi比Bf強烈重要;bij=9,表示Bi比Bi絕對重要.它們之間的數2,4,6,8及各數的倒數具有相應的類似意義。在1~9標度下,判斷矩陣見表4.請專家根據各指標的相對重要度,對照表所列出的標度得出相應數值,按1~9標度進行打分,并將比較結果填入權重調查表.對調查表進行處理后,得到判斷矩陣,并運用AHP求得指標權重.本文從協調角度出發的矩陣見表5,其中B,表示從協調角度出發,B,ci為其二級指標層,表5中。i即為其指標問的相對重要性.另外,在一致性檢驗時采用如下公式:c。=C。/R,,其中c1為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1為判斷矩陣的一般一致性指標,具體計算公式:C1=(An)/(n1),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A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R1為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當n=1~9時,R1=0,0,0.58,O.94,1.12,1.24,1.32,1.41,1.46.當CR<0.1時,可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一致性,否則應重新調整判斷矩陣中的元素。
(3)建立模糊評語集合V=(V1,V2,V3,V4)分別表示指標的評語為“優、良、中、差”。
(4)確定評價指標隸屬度,并建立隸屬度矩陣R屬度矩陣R。可通過專家調查法或德爾菲法得到。
(5)模糊矩陣運算.首先對各子因素層指標B3 Cij。的隸屬矩陣R。作模糊矩陣運算,得到二級指標B3,Ci對于評語集y的隸屬向U=yiiRi=(),則一級指標隸屬矩陣R,根據層次分析法確定的一級指標權重矩陣A3=(y1,y2,y3,y4),然后按模糊關系運算式u=A,R=(b1,b2,b3,b4)進行運算,最終得到目標層指標B對于評語集y的隸屬向量u,即認為該供應鏈管理協調功能為優的比例為b1,為良的比例為b2,其他以此類推。
(6)綜合評價.對于每一級評語Vj(j=1,2,3,4),賦予一個分數值Z=(10,7,5,3),由此求出u中各分量6i的加總分值(記為M),即M=b×10+6:×7+6,×5+b×3.根據M的分值確定指標體系的評價結果.對于其他的各個職能的指標值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計算,在此基礎上用相應的指標值乘以其權重,由此即得出基于供應鏈管理職能成熟度指標的最終測評值。
4 結論
在理解供應鏈管理內涵的基礎上,從供應鏈管理職能出發構建了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的指標體系需要指出的是,創新作為供應鏈管理職能之一被提出并對其設置了評價指標.由于評價指標有些是數值難以量化的定性指標,并且評價指標數據采集有一定的困難,本文建議考慮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原則,運用AHP和模糊綜合評價相結合的組合評價模型對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指標體系展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