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增長與通脹 宏觀政策或“微調”非“松綁”
2011-6-2 14: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長江中下游的旱災還沒有結束,持續緊縮的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5月官方和匯豐制造業PMI皆創階段新低,再次確認經濟處于階段性回落通道。
與此同時,為糧價肉價為代表的食品價格不斷上漲,通脹壓力仍然高燒不退。加之部分地區旱情及缺電令通脹預期復雜化。經濟狀況的復雜性讓央行的決策越來越困難。如何平衡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脹的關系,將考驗調控者智慧,宏觀調控再次進入“敏感期”。不過,多數專家指出,當前經濟適度回落尚不支持宏觀調控過早松綁,政策可能“微調”。
●內外因疊加影響經濟放緩再次確認
5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0%,環比回落0.9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出現回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分析認為,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回落的可能性加大。特別是購進價格指數較比上月回落5.9個百分點,預示通脹預期可能改變,去庫存活動可能增加,這些都會使經濟增速減慢。
在通脹陰霾未去時,經濟列車已經開始悄然減速了。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增速同比減緩4.9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減緩0.2個百分點。
而近期的旱災使得水力發電受到影響,不少城市出現了“限電”的現象。電力缺口的緊張也將會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重要影響。
事實上,中國的工業生產在最近幾個月已有所放緩,從汽車行業可看出。最新公布的4月汽車行業的銷售數據表明,我國汽車銷售額已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這可能進一步影響到行業的盈利。
有數據顯示:汽車行業4月總體銷量達1552016輛,同比下滑0.2%,環比下滑15.1%,這是自2009年1月份27個月來首次負增長。
外圍經濟數據也發出疲軟信號、臺灣地區及韓國5月制造業PMI分創五/六個月的新低,美國5月芝加哥PMI為2009年11月以來最低,德國5月PMI初值則降至去年11月以來最低,均指向全球經濟復蘇暫時陷入停頓。
受希臘影響現已升級的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繼續產生影響。就出口而言,歐洲債務危機或許會影響歐洲的貿易需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表示,“危機的加劇意味著歐洲的進口需求會下降,整個歐元區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會卷土重來,中國的出口會面臨新的沖擊。”
一些國際證券研究機構的專家測算,歐元對美元每貶值1%,短期內中國對歐洲的出口增速將下降0.65%;若歐盟經濟增速下降1%,中國的出口增速就會下降6%。近三周來,歐元對人民幣已大幅貶值3.5%,這已給中國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壓力。有專家估算,這將使中國對歐出口增速可能會下降2%至3%。
●食品價格重回升勢6月CPI可能突破6%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5月上旬猛烈回調,使得中國PMI中購進價格明顯回落。然而近期政府小幅上調電價,南方旱情蔓延,以及大宗商品返身向上,令未來通脹情勢更加復雜。
干旱對于短期蔬菜價格的影響非常直接的。從近期統計局公布的農產品價格來看,一些蔬菜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并且,對CPI走勢反映比較準確的豬肉價格在經歷4月的不漲不跌后再次抬頭,5月價格壓力依然較大。
不僅是蔬菜價格受到旱災影響,糧食價格也不可避免。根據國家防總提供的統計數據,2010年全國受旱面積3.98億畝,因旱造成糧食損失168億公斤、經濟作物損失388億元,因旱直接經濟損失1509億元。今年截至目前的干旱受災面積為9251萬畝,為去年全年干旱受災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專業人士估計今年旱災影響也很巨大。
通脹雖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對通脹的預期。在市場情緒極為敏感的情況下,南方干旱引發的糧食減產預期也使得諸多專業機構調高了他們的通脹預期。
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由于5月中國食品價格重回升勢,非食品價格沒有松動跡象,翹尾因素回升,預計5月通脹將再創新高,同比增幅將達到5.7%,6月通脹繼續上行,超過6.3%的可能性較大。
中金公司昨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國內食品價格推升CPI超預期,5月CPI同比可能創本輪通脹新高,漲幅為5.3%~5.5%。
報告指出,食品價格5月環比降幅小于往年,且上漲壓力加大。5月中旬以來,蔬菜和豬肉價格反季節上漲顯著,而干旱則加劇水產品因休漁導致的季節性漲價及雞蛋價格的季節性上漲均超出歷史同期水平;另一方面,3月和4月非食品價格仍面臨反季節上漲的壓力。翹尾因素將推動6月CPI同比增速上升。中金指出,如果6月非食品價格的漲勢沒有得到較好抑制或者食品價格再度出現反季節性的上漲,6月CPI同比存在突破6%的可能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撰文指出,一旦糧價形成穩定的上漲趨勢,食品價格將全面起飛,通脹加劇毋庸置疑。蘇培科還指出,央行為了抑制通脹將采取更加嚴厲的緊縮措施,高昂的資金使用成本必將導致實體經濟減速,中國經濟“滯漲”的苗頭也將顯現。
●如何平衡保增長與防通脹政策可能“微調”不會“松綁”
經濟增速逐步下滑的態勢將延續至年中,分析師指出,全球經濟復蘇總體趨勢未變,以及國內保障房建設加快推進,使下半年經濟有望平穩回升。因此宏觀政策更可能出現微調,而非加碼或轉向。
“當前PMI值對應的經濟增速在9%左右,留給宏觀調控的空間已不多。”蔡進說,下一步如何平衡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脹的關系,將考驗調控者智慧,調控已進入“敏感期”。
6月初尤其是端午節假期仍然是敏感的加息時點。分析人士預計,端午節期間央行是否加息,將成為中央對經濟增速回落最直接的態度。
多數分析機構仍然認為,6月份央行還會繼續加息一次。中金維持6月份加息一次的預期,三季度或再加息一次。該機構預計央行會繼續使用包括存款準備金率在內的數量型工具控制貨幣和信貸增速。
瑞銀也認為,6月初尤其是端午節假期仍然是敏感的加息時點,但之后的政策選擇可能需要更加關注控通脹與保增長之間的平衡。
蔡進建議,宏觀調控有必要從此前考慮緩增長、控通脹轉至更多考慮穩增長、控通脹,具體則有必要在貨幣政策的調控力度和手段上進一步改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前央行副行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靈上周六卻表示,考慮到經濟只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通脹上升壓力依然嚴峻,央行將不會放松貨幣政策。
“如果我們心目當中還是以9%、10%的GDP增速作為正常標桿,就會認為(經濟放緩)偏離了自己的目標,就會在速度的壓力之下放松對信貸和貨幣的調控。其結果只能是進一步累積通脹壓力。”吳曉靈說。
吳曉靈的話道出了近期投資者最大的擔憂。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放緩經濟增速可能是中央既定的調整經濟結構的步驟之一,如果真是這樣,緊縮性貨幣政策不會因為經濟減速而回落。
劉煜輝建議,目前需要做的是用一個積極的真實利率去抑制政府的投資沖動和財政需求,需要行政壟斷部門能讓出地盤和信貸資源,給私人部門以更多自由的空間。
蔡進也特別提到,當前沿海地區一些中小企業遭遇融資難,一些企業甚至面臨停產、倒閉,這均會對經濟增長以及就業帶來負面影響。他建議,貨幣政策以及信貸政策應考慮采取辦法使有活力的中小企業獲得正常經營所需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