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物流業 物聯網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2011-6-28 15: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務院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8項政策措施給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我國物聯網產業應用發展的瓶頸有可能在物流業率先得到突破。”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 -
長張建寧表示。
日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工作,明確了8項政策措施,提出要加強物流新技術自主研發,加快先進物流設備研制,制定和推廣物流標準,適時啟動物聯網的應用示范,推進物流信息資源開放共享。
物聯網尋找發展突破口
物聯網是通過光學識別、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鏈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流業是順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運用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技術,對分散的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進行有機整合和一體化運作而形成的新興產業。
“物聯網與物流業結合,不僅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持,而且拓展了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空間。”張建寧向記者表示,物聯網產業相關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交通、工業、農業、醫療、衛生、安防、家居、旅游等10多個行業,但哪一個行業會成為發展突破口,率先得到示范應用,就看哪個行業能否率先找到與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共振點”。
張建寧表示,目前物流業發展急需信息技術的支持,而物聯網恰好能解決物流業的這一需求。物流業有可能成為我國物聯網應用發展的突破口。
“要使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必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真真表示,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建立起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節能環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必須提高我國物流業信息化水平。
李真真表示,要積極推進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盡快制定物流信息技術標準和信息資源標準,建立物流信息采集、處理和服務的交換共享機制。加快行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建立全國性公路運輸信息網絡和航空貨運公共信息系統,以及其他運輸與服務方式的信息網絡。推動區域物流信息平臺建設,鼓勵城市間物流平臺的信息共享。
助推物流業跨越式發展
“物聯網應用的一個重要方向是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美國的物流業發展到今天的水平用了100多年的時間,我國大可不必也用100年時間,利用物聯網,我國物流業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李真真表示,物聯網的出現和應用,對我國物流業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
據了解,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的全球化使我國的物流量驟增,但我國的物流運作水平與發達國家相差20-30年,嚴重阻礙了我國國民經濟效益的提高。
業內人士表示,利用物聯網技術,發展現代物流業,要加快對現有倉儲、轉運設施和運輸工具的標準化改造,鼓勵企業采用標準化的物流設施和設備,實現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推廣實施托盤系列國家標準,鼓勵企業采用標準化托盤,支持專業化企業在全國建設托盤共用系統,開展托盤的租賃回收業務,實現托盤標準化、社會化運作。鼓勵企業采用集裝單元、射頻識別、貨物跟蹤、自動分揀、立體倉庫、配送中心信息系統、冷鏈等物流新技術,提高物流運作管理水平。實施物流標準化服務示范工程,選擇大型物流企業、物流園區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工作并逐步推廣。
加快建設有利于信息資源共享的行業和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電子口岸、綜合運輸信息平臺、物流資源交易平臺和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鼓勵企業開展信息發布和信息系統外包等服務業務,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
同時,加強物流新技術的自主研發,重點支持貨物跟蹤定位、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軟件、移動物流信息服務等關鍵技術攻關,提高物流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適應物流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趨勢,啟動物聯網的前瞻性研究工作。加快先進物流設備的研制,提高物流裝備的現代化水平。
李真真表示,隨著信息采集與智能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的廣泛應用以及與傳感網結合的不斷深入,大規模發展物聯網的時機日趨成熟。在全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拋出與物聯網相關的信息化戰略,加大對物聯網的投入,力圖占據領先位置,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預見,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物聯網將帶來信息產業新一輪的發展浪潮,更是一場世界性的新技術革命,將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產生深遠影響。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機遇大于挑戰
“物聯網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概念,正在演變為政府的行動綱領和資本市場重要的投資方向。”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綜合處處長安筱鵬在日前舉行的2011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表示。
安筱鵬同時表示,應清醒認識到物聯網發展道路上面臨的諸多挑戰。這些挑戰來自于:物聯網規模化應用的不足,物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的迫切需求,物聯網缺乏能夠整合硬件、軟件、網絡應用等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本能力,以及物聯網標準化體制的滯后和安全隱患。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也有不少問題。一是企業規模偏小。目前很多企業已開始涉足物聯網領域,但這些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形成產業集群,產業聯動效應不足。特別是在應用領域缺乏大型企業,難以支撐以應用為牽引帶動產業的發展路線。在運營與服務環節,運營商也是初步進入該領域,市場仍處于探索階段,拉動效應不明顯。
二是技術標準缺乏。我國在傳感網國際標準制定中具備一定話語權,處于較為領先的位置,但總體來看,標準發展仍滯后于應用發展。“共性平臺+應用子集”的標準架構下,共性技術發展不夠成熟,應用子集也不夠豐富,特別是行業標準規范的缺失,大大制約了物聯網產品的產業化與應用的工程化。
三是創新體系不完善。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展開了物聯網技術研究,然而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尚未建立,產學研合作不夠緊密,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較慢。
四是應用數量層次偏低。全國范圍內已經出現了一些物聯網應用,但總的來說,現有應用數量仍不足以帶動產業發展。部分領域應用技術水平與工程化程度較低,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市場風險仍然較大,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
“目前,物聯網發展中的這些問題正在逐步得以解決。借力物流業的發展,物聯網產業將迎來發展新機遇。”李真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