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為產業基地戴上“紙枷鎖”
2012-10-1 10: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每天過億元的吞吐
“3月的物流支票要到5月底才能全部兌現,雖然出貨量今年上半年增加了,但多方折算,利潤還是下滑。”環邦電子總經理龍華無奈說道。據其介紹,物流支票占其應收款項比例超過20%,且均超過2個月的兌現期,資金鏈壓力不小。
其實,談起古鎮的物流,相信很多人腦中會呈現“兩頭現象”--豎起大拇指稱贊的同時也無奈地搖頭。
“目前古鎮平均每天會有價值超過1個億的燈具通過物流輸送到全國各地經銷商處,每天貨運量在3萬立方米左右。”一位當地道路運輸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據官方統計,古鎮現有貨運部、托運部、快遞公司等物流運輸企業193家,從業人員2000余人,但其中116家為個體工商戶,經營面積為50平方米左右,管理粗放。
2011年,古鎮貨運總量達700萬立方米,超過20萬噸,運營線路配送網涉及國內近70個地區,貨運營業額超過3億元。貨物來源主要是燈飾照明產品及配件,并形成了曹一天宏物流市場、海州物流中心、岡東鴻力物流貨運場等專業市場網絡。此外,毗鄰古鎮的小欖金鍵物流園也成為古鎮物流市場的有益補充。
乍看,數額龐大,但一取平均值,每家企業的營業額不到200萬元。難怪秦粵物流董事長封建中坦言:“物流確實是古鎮燈飾的命脈。但企業數量眾多,品牌信譽和產值產能差距極大,甚至達到百倍之巨。可以說古鎮物流市場仍處于散兵游勇狀態。”
而長期以來,古鎮絕大多數燈飾產品靠汽車貨運公司來承擔運輸,廠家、商家、物流形成了利益共存的“鐵三角”關系,甚至演變出物流公司托運代收、代付、墊付等貨運部充當“交通銀行”角色的情況。一旦物流“跑路”,企業必損失慘重。
物流變身“交通銀行”
古鎮成熟的產業集群催生了數量龐大的企業,且其中95%為中小型企業,全國有實力的大商家比例也不超過10%,現金周轉壓力可想而知。加上產品和渠道同質化嚴重,行業誠信度低,代付、墊付也確實為中小企業解決了資金流問題。
古鎮周邊沒有港口、機場,因此,公路成了唯一的交通載體。而眾多中小企業和經銷商之間信息不明朗,貨款結算或者糾紛解決就十分麻煩。“假如客戶發送1萬元的貨物到烏魯木齊,能有20%的毛利,但若是需要去當地追討貨款,路費就不止2000元。” 封建中介紹道。
剛開始是廠商和物流公司之間自發形成貨到驗收后由物流公司人員代收貨款;后來,廠家與商家也并不再“貨到付款”,而是銷售一批貨物后再付款,頻繁周轉兩者之間的物流公司又承擔其代收功能;而如今,廠家需要更快回籠資金,于是又與物流公司達成墊付協議,即物流公司在貨到無誤后邊開出墊付貨款的支票,等從商家處回籠貨款后再與廠家兌現支票款項。自此,物流公司正式充當了“第三方銀行”的角色。
可見,物流企業承擔著代付風險的同時,也掌控了某段時間的現金支配權,并會向廠家開具30天到60天不等的預期支票。而且,物流還能收取貨款的5‰作為手續費。
有物流公司老板對記者算了一筆賬:“假如每年古鎮‘代付、墊付’支票金額達到10億元,那么就等于給1000家企業每家提供無息貸款100萬元。生產與銷售不再受到資金到位滯后的約束,產業鏈正常運轉無疑解決了很多要做大做強的中小型企業的現金流問題。”由此看來,貢獻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