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強化物流職教的內涵建設
2012-12-1 12:4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張穎川
近年來,在物流職業教育領域,無論是教育研討會還是教學實踐,無論是在職業院校還是在物流企業,關于強化內涵建設的話題屢屢被提及,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科研院校、物流企業的高度重視。
而在日前由教育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承辦的“2012全國物流行業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強化物流人才培養內涵建設更是成為與會者熱議的焦點。
內涵建設是必然“教育的內涵建設,是相對于外延規模建設而言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任豪祥告訴記者,物流職業教育的內涵建設,主要包括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教材建設、課程建設等諸多方面。而加強內涵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最終目的是培養更加優質、技能全面的物流人才,意義重大。
近十年來,我國的物流職業教育得到了飛速發展,教育規模迅速擴張,職業院校數量激增,有些地區甚至出現教育資源的結構性過剩。具體表現為,由于物流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物流職業院校培養出的人才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在質和量上都存在較大差距,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同時,近年來無論是高職還是中職,生源都在大幅下降。廣大院校陷入了激烈的生源爭奪戰中,而專業、師資隊伍、課程等內涵建設的好壞,則成為院校吸引生源的制勝武器。教育大方向的發展趨勢以及嚴峻的客觀教育環境,要求我國的物流職業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內涵建設,由粗放型建設、規模建設向集約型建設、內涵建設轉變。
與此同時,我國物流人才培養工作近年來雖得到長足發展,物流人才緊缺的矛盾基本緩解,但在內涵建設方面仍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如國家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企業辦學缺少政策推動和制度保障,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學校和企業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和交流平臺,溝通不暢,合作難以深化;院校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用人崗位要求不能對接;缺乏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團隊,教師對企業的業務運作和實際崗位操作不了解,使教學與企業實際脫節;學生缺乏實習實訓環境,在企業中開展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更為少見,使學生不能適應企業的要求,造成就業困難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又反過來制約了物流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進行。
也正是鑒于此,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提出了質量建設工程,加強國家示范校、骨干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抓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內涵建設;而在即將發布的《關于促進物流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 (征求意見稿)》中,也明確提出“加強職業院校物流類專業內涵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強化物流職業教育內涵建設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專業建設是根本“專業建設是內涵建設的關鍵環節,是高職院校生存的重要基石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文振華這樣對專業建設進行定位。
據記者了解,物流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主要包括專業體系建設、專業品牌建設、專業管理建設等多方面。具體專業細分也是類別多樣,如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術、物流工程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等。
而在專業品牌建設方面,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可以說是不遺余力。據文振華介紹,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自辦學以來就始終堅持“品牌專業強校,特色專業興校”這一理念,以物流管理專業等重點專業建設為突破口,不斷優化專業設置,大力推進專業體系建設,現代物流專業內涵建設有效加強。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上海市現代流通學校在物流專業建設上也積極作為。一方面,他們大力推進物流專業教學改革,課堂教學與實訓教學相結合,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上手操作能力;專業教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學校重視所開課程能與企業的應用操作銜接;頂崗實習與畢業求職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另一方面,努力創新物流專業管理,教學管理與教學督導相結合,安排專業教師下基層調研、掛職,組織骨干教師參加國內外培訓,不斷加強國際交流。
上海市現代流通學校校長李建成告訴記者,正是由于大力推進專業品牌建設,使得該校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實習指導、實訓安排等各方面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學校的行業影響力大大提高,不僅在國內首屈一指,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力,目前有很多國外的院校到上海市現代流通學校進行交流合作。“一個職業院校,能夠在一個地區立足,不是靠學校規模多大,而是靠有沒有品牌專業,教學質量是不是過硬,這個是根本所在。”李建成強調。師資建設是保障
如果說,專業建設是職業院校的核心和根本,那么,師資隊伍建設就是職業院校教學的主導力量,是強化內涵建設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想強化物流職教內涵建設,推動物流人才培養,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至關重要。而“雙師型”教師隊伍成為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目標。
所謂“雙師型”教師,與一般教師不同,是指擁有雙重身份或職稱的教師。他們既要有從教的資格,是教育教學的行家里手,具有與從事教育工作相適應的理論水平和能力;又要有職業經歷,具有技師(工程師)的實踐技能,能夠及時掌握企業信息,掌握行業發展動態和行業最新技術,熟悉和精通相應專業的技術和業務。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職業學校物流專業發展的關鍵。”河北經濟管理學校物流系主任蘇國錦表示,職業學校物流專業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就要教會學生懂技術、會操作、能應用。這些操作應用能力在書本里和黑板上是無法學到的,需要通過教師的實踐性教學來實現。這就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出了客觀要求。
另據記者了解,我國的物流專業教師隊伍主要是“雙師型”教師缺乏。目前職業學校物流專業的“雙師型”教師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尚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需要,特別是與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所以,鑒于物流職業院校理論與實踐教學兼重的特殊性,以及當前的物流職教發展形勢,培養“雙師型”教師顯得非常重要。
在這方面,河北經濟管理學校的探索可圈可點,成效也是非常顯著。據蘇國錦介紹,該校是從2006年開始著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從最初和物流企業合作開發物流實訓中心,到物流專業老師開發“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研發校本教材,再到完成兩項國家級教學改革課題,物流專業一直走在學校,乃至河北省物流專業的最前沿。通過7年人才培養模式的開展,物流專業教師在企業環境中得到了鍛煉,職業能力、社會能力得到提高,“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我校物流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取得顯著效果,說明這一模式是切實可行的。而內涵建設的甜頭恰恰就在這里,叫做良性循環。你越強化自身的內涵建設,你越有實力;越有實力,有能力的人越向你那里集聚,教師隊伍會越來越壯大,教師素質會越來越高,各方面工作自然也會做得越來越好。”蘇國錦自豪地說。校企合作是關鍵“談到物流職業教育內涵建設,校企合作是關鍵和難點所在,亟待強化。”文振華對記者說。
所謂校企合作,是指學校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搭建教學和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標準對接的平臺,從而使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行業企業工作流程、崗位標準最大限度實現無縫對接,進而為社會培養出有用的職業人。校企合作做得好,對于物流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和物流人才培養工作無疑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從這個角度講,校企合作是物流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關鍵實不為過。
而說到它是難點,文振華告訴記者,在職業教育方面,校企合作已經談了很多年,但一直是喊的人多,做的人少,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總被一條“鴻溝”阻隔而難有實質性進展。
一方面,以往學校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是知識有余而實踐不足,應用性不強,很難受到企業的歡迎;另一方面,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不足。企業以營利為主要目標,其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源自其經營目標。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將參與職業教育視為直接或間接的利益損失,是否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于企業的投入和收益均不能產生影響。所以企業在沒有相應激勵政策和法規約束的機制下,并不一定通過直接參與職業教育來獲得人力資源。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致使物流職業教育領域“校企合作”嚴重脫節,用人單位和育人單位出現了“兩張皮”現象。學校培養了大批從業者,但是企業急需的人才沒有,供應與需求很難匹配。在這樣的情況下,強化落實校企合作自然成為重中之重。
首先,需要政府部門“搭臺”。各級政府應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統籌區域內相關企業和職業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形成統籌校企資源、服務區域經濟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政府職能部門還可以建立定期發布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和校企人才洽談會制度,促進人才需求信息交流,拓展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渠道,構建學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相對接的長效機制,助力“校企合作”落到實處。
其次,便是學校和企業“唱戲”。學校應該主動走向市場,深入到行業企業生產第一線,深入到實踐中去,了解企業在想什么、做什么,加強教學培養和人才教育的針對性,這樣才能受到企業的歡迎;作為企業,也應該有所作為,主動承擔起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強化校企合作,把用人的要求和標準融入到企業培養人才當中,讓學校的老師更多地了解企業運作情況、企業對實際人才培養要求,這樣才能為企業量身培養具有各種知識和能力的人才,才能夠符合企業的需要。“校企合作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更好地服務產業、提升產業,最終達到引領產業發展的目的。”文振華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