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與物流互搶地盤
2012-12-20 10:3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蔡木子
可能沒有哪一個時點像現在一樣,全社會都關注著物流行業。“物流”,這個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隨著“市場營銷”傳入中國的概念,現在卻直觀的影響著市民的生活。而這背后的推手,正是蓬勃發展的電商行業。
既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近日舉辦的一個物流論壇上,電商與物流卻好似一對“冤家”,指責對方“相煎太急”。但事實上,京東、當當不惜燒錢無數,也要自建物流;申通快遞“愛買網超”、順豐快遞的“順豐優選”都已上線。一場左右手互搏,已經上演。
物流嫉妒電商吃肥肉
“未來,我們會想辦法降低電商件的占比。”申通快遞有限公司副總裁熊大海直言,“現在,電商件大概占了我們的75%,但如此依賴線上市場,是十分危險的。”
熊大海介紹,電商流量季節性太強,“潮汐式”的消費讓物流業難以應付。光棍節一天的量,可能是幾十天的總和,物流商不可能常年養那么多人、車,在短時間整合資源的難度頗大,這種矛盾短時間內還難以化解。
而真正讓物流商憂慮的,是電商自建物流越演越烈。
“自建倉庫、自建最后一公里配送、利用實體店讓消費者自行取件,這些都是現在電商在做的。”熊大海說,“雖然,現在他們還沒有能力做全國業務,但北上廣這種‘肥肉’已是電商自己吃,只有偏遠山區這種‘骨頭’才會給物流啃。這種做法,讓不少物流產生了觀望情緒。把‘寶’押在電商身上行么?”
憂慮之下,不少物流商決定“反客為主”。7月,申通上線電商平臺“愛買網超”,內容以食品、生鮮和水果為主,第一步打算做浙江內部市場;5月底,順豐速運的“順豐優選”上線,主打高端食品,僅限北京地區。
電商埋怨物流搞不定
但電商自建物流,也非沒有緣由。
“據統計,光棍節11~13日3天,快遞量最多時一天超過3000萬件。”商務部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介紹,“以后,電商銷售額一定會超過傳統零售額。”
如此集中的快遞量,曾讓無數電商英雄倒在了物流腳下。暴倉、暴力裝卸、延遲、消失……各種對物流的不滿,在網購群體中一直沒有間斷。而糟糕的物流體驗,直接影響了電商平臺的形象和聲譽。
“得物流者得天下。”聶林海認為,“但現在的社會物流,確實還沒有跟上電商發展的腳步。”據統計,現在全國的快遞件中,有60%都是網購產生。
為了提供更穩定的購物體驗,京東、當當不惜血本,堅持自建物流。
在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后,快遞龐大的市場也讓電商眼紅。不久前,京東宣布為第三方提供快遞服務。雖然起步價11~30元,比“四通一達”貴出不少,但由于支持“貨到付款”,仍被業內認為具有競爭力。邊出擊邊指責或致“雙輸”
在對方的地盤攻城略地后,物流與電商卻不忘互相指責。“電商做快遞,符合商人逐利的心態,但不符合現代經濟的主流。”圓通速遞副總裁戚建敏直指,“從世界經濟史來看,分工是趨勢。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家自營物流的電商贏利,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電商則諷刺物流業的失敗。在2008年,中國郵政與TOM集團聯合創建購物服務平臺“郵樂網”,銷售量相對冷清;2009年,申通創建了網上火車票代購服務專業平臺“久久票務網”,卻于2011年3月被“攜程網”收購。“一口吃下產業鏈肯定是一種倒退,有違專業分工的趨勢。”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丁俊發說,“但我國的第三方物流業應該盡快提高自己的能力,打造健全的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