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是智能物流發展的前提
2012-2-8 2:1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張艷
《物聯網規劃》的出臺,必將加速物流信息化走向智能化的進程。但就智能物流本身而言,戴定一認為,當前的發展還存在著技術驅動超前于產業需求驅動的問題。
他表示,從智能物流的發展進程來看,技術已經推進在前,技術驅動超過了產業需求的驅動,導致了當前技術與應用存在不匹配的現象。而產業需求的驅動,取決于產業的集約化和規范化程度。也就是說,如果產業自身不具備這些要求,光有先進技術,也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
戴定一告訴記者,目前的物聯網技術應用相對較好的幾個領域,基本上都是產業集約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程度較高的領域。最明顯的例子是汽車行業,其次是連鎖超市,還有就是醫藥、食品等領域。這些領域由于監管需要,要求其集約化、集中管理,且全流程透明。
“產業發展需求的高低,決定了用什么層次的技術作為支撐原動力。”戴定一進一步解釋說, “比如蔬菜管理,如果大家都還是停留在從地攤購買,就不可能用上物聯網。只有農超對接,集中生產的蔬菜,進入了集中采購中心,再統一配送到各個超市,這樣的模式才可以實現集中、規范管理。這時,信息化或者物聯網技術就能夠支持其降低成本,實現安全可靠的物流管理。”
他還提到過一個生動的例子:如果大家吃餃子仍然是每家自己買菜、買面,自己搟皮自己包,就不會有物聯網支撐的餃子的監控體系。只有大家都放棄這種生活方式,到超市去買速凍餃子,而這些餃子又都是由大型企業集中生產供應的。這樣,餃子的生產、物流配送、冷鏈等就可以實現全程信息化管理。而且,如果是集中生產配送,一旦吃餃子發生中毒,是可以追根溯源,查出問題的。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技術和產業本身的發展程度是密切相關的。這里講集約化要求并不一定是指資產層面的集中,信息時代已經出現了資產雖然分散,但是組織管理相對集中的新模式,即資源可 “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因此要重視信息的集中和標準化可以加快產業集約化進程的規律。
所以,戴定一認為,物流發展是需要先進技術支撐的。但現階段的技術推動已經超前了。對物流業者來說,需要發現物流產業自身是否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去支撐、去解決管理問題,這也決定了物流行業能不能上個臺階。而這,在 “十二五”期間是有機會的,因為我國的產業發展方式正在轉變,因此,物流業應該抓住集約化發展方向,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