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網合璧”發展農村物流
2012-3-20 17:1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曹亞慧
進入21世紀以來,連續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問題。2月1日公布的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特別提出,要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關注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和農產品物流。
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大“三農”的投資力度。“三農”投資第二次超過1萬億元,達到12287億元,并提到了對流通經濟和農村物流的重視。
從2009~2011年,我國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連續3年超過2萬億元,標志著我國農村流通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同時,針對農村流通存在的問題,有關政府部門也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改善和促進。
發展農村經濟,亟須建設大流通和大物流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除了相關政策的推動外,更需要各方腳踏實地的探索。有專家表示,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和郵政在農村的物流網絡優勢,進而帶動農村物流和流通發展,或將成為一個重要方向。
在我國農村,有兩大網點遍布最廣的體系:一是供銷合作社體系;二是郵政體系。曾有專業人士指出,供銷社體系和郵政體系都擁有優質的服務資源和網絡優勢。如果能將二者寶貴的市場資源加以利用,發揮“雙網優勢”,發展連接農村與城市間的“雙向物流”,將對整個農村流通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因此,在新形勢下,供銷社、郵政將給重構農村流通新格局、重建農村物流體系帶來新的契機。供銷社網絡能否締造大市場?
從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到基層供銷社,供銷社網點遍布城鄉。在新形勢下,曾經的 “國字號”如何變身為 “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 “脈動”農村大世界,成為未來的一大猜想。
網絡現狀
供銷合作社,在全國農村商品流通中,曾經是具有絕對優勢地位的流通渠道和經營實體。20世紀80年代中期,個體、私營商販還沒有大規模出現之前,農民的衣食住行、生產、消費等等,幾乎都要依賴供銷合作社提供。“與農產品生產相聯接的是大市場,在中間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的是600萬農村經紀人、140萬合作經濟組織、4300個農村產業化龍頭組織。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253家,城鄉連鎖網店發展,促進了農村流通體系的初步形成。”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貿易系主任洪濤用一組數字形象地概括。
基層供銷合作社是供銷合作社的基礎,是為“三農”服務的前沿陣地。開拓農村市場,供銷合作社仍有優勢。
在洪濤看來,供銷合作社的網絡“不是一天兩天建立起來的,而是一個從縣到村的完整體系。這在農村是沒有什么機構能超越的。”“供銷社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具有溝通城鄉的多種功能。在農村商業繁榮和改善農村消費的過程中,供銷社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國供銷集團綜合部副總經理陳祖新認為,“除了幾十年積攢下的良好聲譽,供銷合作社還擁有強大的網絡優勢。”相比之下,大多數企業受利潤最大化的驅動,往往不會把網點深入農村,短期內也很難進入農村市場。
陳祖新還表示,在計劃經濟時代,供銷合作社還造就了一支熟悉農村環境和市場的人才隊伍。在從事為農服務的工作中,這些人成為了農村流通領域的“土專家”,這也是市場經濟下開拓農村市場的一筆寶貴財富。
目前,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現有省級聯合社31個,地、市供銷合作社 (聯合社)300多個,縣 (市)聯合社2300多個,基層供銷合作社近22000個,經營服務網點近70萬個。
2011年,全國供銷社全系統銷售總額突破2萬億元,利潤總額突破200億元。此外,全國供銷社系統充分發揮社有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和配送中心物流支撐作用,大力實施“小超市、大連鎖”戰略,加快推進連鎖經營網點向農村延伸。目前,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6.7萬家,綜合服務社23萬個,全系統已發展連鎖經營服務網點76萬個,覆蓋全國80%以上的鄉鎮和1/3以上的行政村。
據陳祖新介紹,供銷社系統近幾年用“市場的方法”,如通過資產整合、產權聯合、優化布局、參股/控股/投資、業務合作等方式,改造建設了一批體制機制更加靈活、服務功能更加完善的新型基層社。供銷合作社成為服務我國農業生產,活躍城鄉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
現實難題
在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在農村布有健全的網絡。每個鄉鎮都有一個供銷社,甚至在村這樣的“市場神經末梢”都有自己的銷售網點。然而,隨著農村市場需求快速增長,這套系統在商品經濟的沖擊下卻面臨“網斷線破”的危機。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分析認為,按計劃經濟需求建立起來的那一套系統,無法承擔“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的重任。
在應對市場競爭、打造現代流通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受個體私營經濟的沖擊,農村供銷社原有的經營體系“網斷線破”。作為供銷合作社傳統業務之一的農村日用消費品網絡發展緩慢,資金匱乏成為最大的難題。絕大多數基層供銷合作社的現有網點都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建設的,門面小且破敗不堪。
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歷史原因,基層社資產流失多、包袱重;隨著城鄉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流通市場百舸爭流。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供銷社開始全面走向市場。
固守陣地,注定不能長遠。商業流通領域,最終要回到競爭的軌道。對此,供銷合作社也有著清醒認識。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楊傳堂曾在一次會議中指出:“從外部來看,當前流通業的改革發展全面提速,流通業態加快升級,市場競爭特別是現代流通方式和經營手段的競爭日趨激烈。從我們自身來看,盡管這些年我們加快了在全國重點區域的網絡布局,但傳統流通資源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整合。網絡運營質量還不高,產業層次比較低,抵御市場沖擊的能力還不強。”
郵政網絡能否激活大流通?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都表現出對郵政服務 “三農”工作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郵政系統需借助 “三農”這個大課題,發揮品牌、網絡等方面的優勢,積極開展農村物流服務。網絡現狀多年來,隨著郵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郵政企業加快推進速遞物流專業化經營,大力開發農村市場,以服務“三農”為重點的連鎖配送業務快速發展起來。
有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共有郵政服務網點5.9 萬處,其中4.2 萬處在農村;郵政行業從業人員78.8 萬人,其中農村營業投遞人員近14 萬人。近年來,服務“三農”網點達到24 萬多處,覆蓋了全國86%的縣市和超過1/3的行政村,逐步形成了包括總部、省、市、縣、鄉村的5 級經營服務體系。形成了一條連接工業企業、商貿企業、零售店和農戶的市場鏈條,開辟了一條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新流通渠道。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劉安東曾介紹說,中國郵政依托網絡優勢,在全國初步建立了一個郵政農村物流經營服務體系,開展農資、消費品和農產品的分銷配送以及信息咨詢、技術培訓等服務。
更為重要的是,如今以連鎖經營為主要模式,最大限度方便農民的經營網絡,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郵政物流依托縣郵政局、鄉鎮郵政支局、村郵政所,建立了以鄉鎮自營店為經營管理中心、村加盟點為擴展服務區域終端的連鎖經營網絡。目前,已在農村地區設立了以經營農資為主的1.8 萬個自營店和20 多萬個連鎖加盟店。
近幾年,郵政物流還在山東、新疆、江蘇、江西、陜西等省 (區)拓展了農產品進城業務,積極探索“雙向物流”經營模式。此外,郵政還以為人民服務為基本出發點,推廣新科技,引科技下鄉,積極參與政府服務“三農”項目。如“萬村千鄉工程”、家電下鄉、醫藥配送等。
現實難點
在農村,貨物通過郵政網絡進入農村難度依然很大。相對于城市物流而言,郵政物流配送呈現出了“城鄉二元化”結構。其主要原因是,郵政局所網絡是農村郵政普遍服務和農村郵政物流發展的基礎。但農村郵政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網絡盲點依然存在。目前,全國大部分鄉鎮郵政局所建于20世紀60、70年代,有的鄉鎮未設郵政局所,“三農”服務點存在不足。
“雙網合璧”的誘惑與思考
“在農村,我國合作社組織和郵政網絡組織具有較廣泛的組織網絡,二者的融合可以做到商流與物流的合一。合作社組織具有悠久歷史,與農民聯系的更緊密,郵政具有非常稠密的網絡。如果相互相聯系,能夠產生較好的效果。”洪濤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供銷社、郵政被給予重構農村流通新格局的重任。據了解,在2011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中特別指出:發揮供銷社和郵政等物流體系在農村的網絡優勢,積極開展“農資下鄉”配送和農產品進城配送服務。
洪濤認為,未來的發展目標將是供銷合作社系統與郵政系統充分整合農村網絡資源帶動和加強農村服務網絡建設。發揮其“雙網優勢”發展連接農村-城市-農村“雙向流通”,在新農村現代流通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
此外,洪濤還指出,現在農村流通存在的問題是多種縱向流通體系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沒有形成一個綜合的合力。這樣導致有重復建設、趨同投資,甚至出現相互抵消功能,使農村流通體系沒有形成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的市場體系。“把這幾點做到了,農村流通體系就活了。”
王先慶也認為:“由于歷史、地理等因素的約束,郵政和供銷社網點是中國農村流通體系現實的最基礎的網絡體系,也是盤活農村物流網絡的最大現實資源。這是中國國情特色,值得珍惜和充分利用。”
但他提醒,各方也應該看到問題。由于兩大網絡的形成條件和功能,是與傳統的計劃經濟相適應的,在市場經濟的發育成長過程中,沒有被有效地進行革命性改造。從而變成了“兩不像”,計劃和市場的優勢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缺點卻得到充分暴露,從而使其生命力相當脆弱。就目前的現實情況講,全國的供銷社網絡亟待整合和變革發展,期待從點到面激活已有網絡體系。而郵政網絡的特殊背景使其形式一直沒有中斷發展,從而比較之下發揮的效力更大些。隨著電子商務和農村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郵政網絡承擔的物流配送功能也將越來越大。
王先慶提出,供銷社、郵政這兩大農村物流網絡,為了真正發揮起農村物流配送的生力軍作用,并使其在構建農村“雙向物流”中有效運行,宜推進以下幾項措施:
一是盡快清理和明確現有的供銷、郵政網絡資產的產權,引入現代企業制度,對其實現股份制改造。打破行政界限,鼓勵各區域的物流配送網絡體系可以委托或聯網運行,鼓勵各類優質長期資本參與對區域性供銷和郵政網絡體系的股份化改造,從而推進兩大網絡的資本化、市場化和現代化進程。
二是在不損害市場的有序競爭的前提下,允許區域性供銷社系統和郵政系統的資本并購和市場營運,以大區域性聯盟或類似于航空業改制的方式一樣,形成新的組織格局。堅持新型的優勝劣汰,提升兩大系統的競爭力。
三是國家財政投資或參與的農村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在保證公開、公平的前提下,可以以市場化或招標的方式,委托給兩大系統管理或經營,避免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混亂局面。
四是盡快破除兩大系統目前“政企不分、政商不分”的局面,理順體制,邊破邊立,建立與市場經濟相吻合的創新型現代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從而承擔起促進農村現代物流體系轉型升級的重任。
縱觀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在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中,消費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農村流通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而為了盡快構建農村“大流通體系”,如何將供銷合作社體系和郵政體系二者完美融合,已成為一個有必要認真思考和值得去探索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