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級物流支農惠農謀“大利”
2012-3-21 15: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3畝“高石脆瓜”賣了17萬元!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陜西省大荔縣。
冬棗每畝比往年多賣5000元,30畝即增收15萬元!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大荔縣冬棗種植戶趙滿榮身上。“發展農村物流確實給農民辦了一件大好事啊。”趙滿榮道出其中原由,“我們的瓜果蔬菜要賣上好價錢,關鍵要流通快,才能搶‘鮮’上市抓住商機。”
大荔農民交口稱贊的農村物流是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管理服務網絡為主體,以綜合信息服務網絡平臺為核心,以物流配送網絡為補充的三級物流體系。建成運行兩年多來,發布有效物流信息6800余條,直接和間接運銷農產品和工業品150余萬噸,農副產品成交額達1.4億元,為農民和企業增收減支、節約貨運成本達3000萬元以上,受到了社會各界普遍認可和好評。
政府:資金扶持 政策傾斜
大荔縣是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的地帶,總人口75萬,耕地面積140萬畝。近年來,以棉、果、菜、畜為主的特色產業不斷擴大,全縣棉花種植面積達50余萬畝,以冬棗為主的紅棗面積40余萬畝,早熟蘋果和時令水果30余萬畝,設施農業20余萬畝,一年四季均有大量的農產品上市。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縣、西北地區最大的反季節綠色瓜果菜生產基地縣、全省設施農業示范縣,被國家林業總局命名為“中國棗鄉”。
豐富物產和便捷交通催生了龐大的運輸市場,使大荔躋身全省乃至全國運輸大縣。全縣有貨運企業130余戶,貨運車輛達1.2萬輛,貨運信息部及中介代辦機構達2000余家,貨物運力達12萬余噸,占整個渭南市運力的48%。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協調和管理,全縣物流在很大程度上處于“分散運營,各自為戰”的散亂狀況。特別是農村物流,由于貨源和用戶相對零散,供需信息不靈,運營成本較高,大多數貨運企業和車主不愿去農村拉運貨物,大量農副產品主要依靠村里的中介代辦機構壟斷營銷和農民自找門路,自產自銷,大量季節性、時令性的產品很難及時外運外銷,有的甚至爛在地頭,即使農業增產,卻往往難以增效。同時,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所必需的工業產品由于沒有一個完善的配送體系,大多只能采取自購自運、雇車轉送和搭車捎貨的辦法解決。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2008年,大荔縣交通運輸局組織專門力量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發揮交通行業優勢,整合信息、運力資源,搭建農村物流平臺,構建三級物流網絡,繁榮農村商品流通,促進各方增效共贏”的工作思路,并專題向縣委、縣政府和市運管部門進行了匯報,受到了上級機關及相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09年初,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統一部署,決定由縣交通運輸部門牽頭,農業、工商、公安等各相關部門和各鎮配合,整合全縣運力和信息資源,全面啟動了農村三級物流網絡建設。
“發展農村物流雖然能實現信息共享,大范圍優化運力資源和貨物配置,但由于企業前期投資大,見效慢,再加上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學習借鑒,從企業到農戶都有疑慮。”大荔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王曉明說,“最終能搞起來,離不開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工商、稅務等部門的協作配合。”
為了促進農村三級物流開好局、起好步,盡快實現良性發展,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集交通、財政、經發、稅務、工商等相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確定了“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先行試點,逐步推廣”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加強了對發展農村物流的組織領導和傾斜支持。縣政府成立了“大荔縣農村三級物流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并先后下發了《大荔縣人民政府關于推動農村三級物流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大荔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村物流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示范帶動、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完善和發展農村物流產業,并相繼出臺和完善了一系列促進全縣農村三級物流發展的優惠政策。大荔縣長楊林告訴記者,“我們在財政很緊張的情況下,從2011年起每年拿出100萬元用于扶持全縣物流產業基礎設施、網絡平臺及站點建設,并要求經發、財政、稅務、農業、工商等部門在項目資金、稅收減免、農產品檢疫等方面最大限度給予支持、減免和優惠。”
如今,每年初縣財政部門就將用于扶持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和網絡建設的資金編列到全年財政預算之中,按期撥付到縣交通運輸部門和有關鄉鎮,為全縣農村三級物流體系的正常運轉和基礎設施的改善提供了資金保障。工商、稅務等部門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凡是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均在五個工作日內辦完工商注冊和稅務登記手續。同時,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免各項稅費,為物流企業的創辦和經營提供優惠服務和諸多方便。國土、公安等部門,在物流站場用地、物流車輛通行和農產品運銷秩序維護、物流運營環境保障等方面都給予了積極地支持與配合。各鎮政府積極配合縣交通運輸部門合理設置信息站點,協調解決鎮級貨運站設施配套和車輛停靠等問題。
行業:構建體系 完善網絡
需要運輸車輛怎么辦?找信息員幫你查詢!
有農副產品要銷售信息怎么辦?找信息員幫你發布!
有了運輸糾紛怎么辦?找信息員幫你調解!
遇到這些問題,大荔農民都可以找本村信息員解決。邵新強是新關村信息員,此前做了20多年農副產品的中介人,最多時他所掌握的客商也不過10多個,有時還得跑到西安去找車,兩三天發不了貨是常有的事情。而現在,客商資源達到了40多個,每天經他發走的車輛有5、6趟,東到山東、安徽,西到新疆、西寧等地。“現在信息靈通,太方便了,貨到即走!”老邵的這個信息點是大荔農村三級物流體系中的基礎結點,滿足了新關村536戶、2000多口人的需求,并輻射周邊村莊。在方便群眾的同時,老邵也實現了增收,每年至少多收入2萬元。在大荔,像老邵這樣的信息員還有260個,他們肩負著信息收集、發布和運輸糾紛調解的雙重職責,是謂“一崗雙責”。
圍繞建立健全物流運營體系,大荔運管部門首先搭建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在縣城設立了農村物流服務中心,為物流企業和貨運配送站、點提供運力調配、信息發布、業務對接等方面的綜合服務。物流服務中心在整個物流系統中起著中樞神經的總指揮作用,主要由信息發布大廳、二級貨運站(貨物集散地)、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辦公室幾部分組成。具體負責對全縣農村物流發展的規劃、指導等工作,對站、點實施有效的監督指導,規范協調等工作。
依托現有的公路交通網絡,在朝邑、漢村、羌白、官池4個基層運管站設立了物流服務站。服務站在三級物流體系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中級結點作用,具體負責本區域內的農村物流組織管理,信息點的監督管理、二級糾紛調解工作;收集上報本片區內車、貨需求信息;在朝邑、管池、韋林、羌白等鄉鎮,試點設立了貨運站。經過兩年多的不斷完善、規范運作,各站集鄉鎮運管站、客運站、物流服務站為一體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全面建立,綜合管理服務效能大幅提升,運政管理服務“三農”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詮釋,有力促進了農村物流的穩步持續發展。
在縣、鄉公路沿線的行政村、自然村設立了一批農村物流服務點,配備了電腦,建立了網絡聯系,規范了服務制度,選擇經驗豐富、素質較高的農村經紀人擔任信息員,及時收集反饋各類需求信息。服務點是大荔農村三級物流體系中的基礎結點,融信息服務與貨運糾紛調解為一體,推行“雙職合一”的管理服務模式,由所轄區物流服務站負責監督與管理。至2011年,全縣415個行政村設立了260個信息點,基本實現了縣境人口集中、盛產農副產品的行政村物流服務全覆蓋。
截止目前,全縣有1個農村物流服務中心、4個區域物流服務站(含4個信息服務站、6個貨運站、快速反應車隊)、260個行政村信息服務點,形成了覆蓋全縣大部分鎮、村,層次分明、職責明確、高效運作的農村三級物流網絡體系。
二是建立物流信息網絡。為更好解決物流信息平臺普遍存在的信息單一、區域性強、可靠性差等問題,運管部門充分利用既有的運政信息網,融入新的農村物流信息,建立了包含運力資源、購銷需求、貨源動態及各地農產品實時價格等網絡信息的《秦東物流信息網》。這個信息網與渭南市物流信息網互連互通,每月發布4000多條信息,為貨找車、為車找貨,只要點開秦東物流信息網,就能解決問題,而且不需花錢。目前共安裝并應用物流信息客戶端346個,初步形成了縣級設信息發布大廳、鎮級設物流信息服務站、行政村設物流信息服務點的三級農村物流信息服務網絡體系,為物流企業和運營車主拓展經營范圍、提升運營效率提供了豐富的實時信息服務。
三是建立貨運配送網絡。按照行政區域將全縣劃分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片區,相繼開通了四條貨運班線,投放貨運車輛4輛,每日往返于全縣18個鎮和200多個行政村,為物流企業采取“定時、定點、定線”配送貨物,實現“點對點、門到門”的精準定向服務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條件。在縣城貨運集中區建立了貨物配送中心,占地15000平方米,貨物倉儲面積1200平方米,已經有12家貨物托運部進駐經營。運管部門設立了運政駐站辦公室,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運價制度、統一服務標準的規范化管理。通過良好的紀律約束,文明經營,初步形成了外連西安、渭南周邊各縣城,縣內輻射各村鎮的零擔貨物運輸專線集散中心。在鎮、村農副產品集中區建立村級貨運站,吸納更多的個體經營戶進站從事配送服務,為貨運班線車的持續穩定運營提供了充足的貨源。兩年多來,通過貨運班線共運送各類農資1.13萬噸,日用商品2800余車次,為農民朋友節省運輸費用280余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
行業:構建體系 完善網絡
需要運輸車輛怎么辦?找信息員幫你查詢!
有農副產品要銷售信息怎么辦?找信息員幫你發布!
有了運輸糾紛怎么辦?找信息員幫你調解!
遇到這些問題,大荔農民都可以找本村信息員解決。邵新強是新關村信息員,此前做了20多年農副產品的中介人,最多時他所掌握的客商也不過10多個,有時還得跑到西安去找車,兩三天發不了貨是常有的事情。而現在,客商資源達到了40多個,每天經他發走的車輛有5、6趟,東到山東、安徽,西到新疆、西寧等地。“現在信息靈通,太方便了,貨到即走!”老邵的這個信息點是大荔農村三級物流體系中的基礎結點,滿足了新關村536戶、2000多口人的需求,并輻射周邊村莊。在方便群眾的同時,老邵也實現了增收,每年至少多收入2萬元。在大荔,像老邵這樣的信息員還有260個,他們肩負著信息收集、發布和運輸糾紛調解的雙重職責,是謂“一崗雙責”。
圍繞建立健全物流運營體系,大荔運管部門首先搭建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在縣城設立了農村物流服務中心,為物流企業和貨運配送站、點提供運力調配、信息發布、業務對接等方面的綜合服務。物流服務中心在整個物流系統中起著中樞神經的總指揮作用,主要由信息發布大廳、二級貨運站(貨物集散地)、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辦公室幾部分組成。具體負責對全縣農村物流發展的規劃、指導等工作,對站、點實施有效的監督指導,規范協調等工作。
依托現有的公路交通網絡,在朝邑、漢村、羌白、官池4個基層運管站設立了物流服務站。服務站在三級物流體系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中級結點作用,具體負責本區域內的農村物流組織管理,信息點的監督管理、二級糾紛調解工作;收集上報本片區內車、貨需求信息;在朝邑、管池、韋林、羌白等鄉鎮,試點設立了貨運站。經過兩年多的不斷完善、規范運作,各站集鄉鎮運管站、客運站、物流服務站為一體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全面建立,綜合管理服務效能大幅提升,運政管理服務“三農”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詮釋,有力促進了農村物流的穩步持續發展。
在縣、鄉公路沿線的行政村、自然村設立了一批農村物流服務點,配備了電腦,建立了網絡聯系,規范了服務制度,選擇經驗豐富、素質較高的農村經紀人擔任信息員,及時收集反饋各類需求信息。服務點是大荔農村三級物流體系中的基礎結點,融信息服務與貨運糾紛調解為一體,推行“雙職合一”的管理服務模式,由所轄區物流服務站負責監督與管理。至2011年,全縣415個行政村設立了260個信息點,基本實現了縣境人口集中、盛產農副產品的行政村物流服務全覆蓋。
截止目前,全縣有1個農村物流服務中心、4個區域物流服務站(含4個信息服務站、6個貨運站、快速反應車隊)、260個行政村信息服務點,形成了覆蓋全縣大部分鎮、村,層次分明、職責明確、高效運作的農村三級物流網絡體系。
二是建立物流信息網絡。為更好解決物流信息平臺普遍存在的信息單一、區域性強、可靠性差等問題,運管部門充分利用既有的運政信息網,融入新的農村物流信息,建立了包含運力資源、購銷需求、貨源動態及各地農產品實時價格等網絡信息的《秦東物流信息網》。這個信息網與渭南市物流信息網互連互通,每月發布4000多條信息,為貨找車、為車找貨,只要點開秦東物流信息網,就能解決問題,而且不需花錢。目前共安裝并應用物流信息客戶端346個,初步形成了縣級設信息發布大廳、鎮級設物流信息服務站、行政村設物流信息服務點的三級農村物流信息服務網絡體系,為物流企業和運營車主拓展經營范圍、提升運營效率提供了豐富的實時信息服務。
三是建立貨運配送網絡。按照行政區域將全縣劃分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片區,相繼開通了四條貨運班線,投放貨運車輛4輛,每日往返于全縣18個鎮和200多個行政村,為物流企業采取“定時、定點、定線”配送貨物,實現“點對點、門到門”的精準定向服務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條件。在縣城貨運集中區建立了貨物配送中心,占地15000平方米,貨物倉儲面積1200平方米,已經有12家貨物托運部進駐經營。運管部門設立了運政駐站辦公室,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運價制度、統一服務標準的規范化管理。通過良好的紀律約束,文明經營,初步形成了外連西安、渭南周邊各縣城,縣內輻射各村鎮的零擔貨物運輸專線集散中心。在鎮、村農副產品集中區建立村級貨運站,吸納更多的個體經營戶進站從事配送服務,為貨運班線車的持續穩定運營提供了充足的貨源。兩年多來,通過貨運班線共運送各類農資1.13萬噸,日用商品2800余車次,為農民朋友節省運輸費用280余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
企業:培育典型 市場運作
再過幾天,李正海注冊的荔農物流公司就開張營業了。他是大荔縣鴻盛物流的經理,注冊荔農公司之前進行了一番詳細調查。“大荔農村人口有60多萬,網購在農村很盛行,縣里已經有了8、9家快遞公司。”他也非常清楚縣運管所引導成立的速恒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托運部的經營狀況:每天發4個班車,運送貨物700多件,月收入2萬多元,收支基本持平。即便如此,他還是看到了商機:“這個運量還不到整個縣農村市場的十分之一。”他自信地說,“我們收費比郵政便宜,服務又好,肯定能做起來。”
這是大荔運管部門分片分類培植物流龍頭企業所帶來的示范效應。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加強指導,相繼培植了大荔速恒物流公司、大荔黃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兩宜宜豐冷庫等一批物流龍頭企業、農產品運銷大戶和貨運信息部,樹立了一批積極發展農村物流的“好典型”和“領頭羊”。通過“引領企業干、干給業者看”,使全縣相關專業協會、運銷大戶、瓜果代辦站等企業負責人充分認識和體會到了農村物流這塊“大蛋糕”的商機和效益,紛紛跟進、加盟到農產品運銷、工業品直送的物流產業鏈條中,從而帶動了大荔農村物流的穩步持續發展。
以速恒公司為例。這家注冊100萬元的公司由縣運管所引導成立,公司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將全縣分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片區,購置了2臺專用貨車。2009年6月,在東南片試點開通了第一條貨運班線,經過不斷探索,逐步完善,2010年根據貨運量、貨運方向,又購置了2臺專用貨車,全面開通了“定時、定點、定線”的四條貨運班車,實現了城鄉物品“門對門”的配送服務。目前,速恒公司有員工50余人,自有運輸車輛4臺,在全縣18個鎮設立連鎖配送站點。2009年至2010年,共承運農資、農副產品51萬噸,配送農村生活用品1260車次。除此之外,公司還在西安設立服務中心,為進一步建設大荔至西安中轉全國各大超市物流網打下了基礎。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村三級物流的發展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合理配置資源要素,公開公平有序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和良性發展。王曉明說,“農村物流發展之初,離不開政府支持和行業引導,最終一定要走向市場,這樣才有生命力!”為了確保農村三級物流“產業興得起,企業有效益,業者留得住,發展有后勁”,運管部門在爭取政府扶持引導,各方支持推動,社會關心關注的基礎上,堅持運用市場機制,大膽放手,搞好監管服務,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自行發展、自我壯大。
早在啟動發展農村物流的初期,運管部門就通過各種座談會、現場會和平面媒體,大力宣傳和推介農村三級物流的市場需求、廣闊前景和政府扶持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時,也不忘提醒企業、車主和有意“入行”者:開放性的物流產業是一個競爭性行業,沒有任何壟斷經營的可能,務必看清想透可能遇到的激烈競爭和市場風險,根據自身實際,綜合評估、分析利弊后,穩妥“入行”經營,使各企業參與者從一開始就樹立了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
堅持市場運作,決不包辦包底。無論是在四條貨運班線的開通運營,信息服務部的整合規范,還是在確定基層物流站點、龍頭企業、運輸車輛和貨源資源的優化配置方面,都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努力營造機會均等、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堅持“扶持不‘輸血’,補助不包底,服務不庇護”的工作原則。2009年,在選定四條貨運班線經營車輛中,運管部門公開線路走向、公開準入條件、公開運營要求、公開報名競標,擇優選定了四戶實力強、信譽佳、車況好的業者投入經營。經過一年多的營運,初步達到了“車輛有貨源、企業有效益、群眾得實惠”的基本目標。貨運班線車輛所到之處,老百姓紛紛交口稱贊,農民對電視臺“走基層”調查采訪的記者高興地說:“以前到縣上買個電器啥的,要自己雇車去拉,現在有了貨運班線,買東西就不愁了,班線車直接把貨送到了家門口,不但方便,而且省人省力,還省錢。”
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公共資源市場化。農村三級物流體系中的“綜合信息網絡平臺”,是整個物流網絡的核心和“大腦”,承擔收集整合、交換遴選、定向發布、實時反饋各類車源貨源、購銷供需、價格動態等方面的商業信息。為建立平臺,運管部門在硬件和軟件方面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還要不斷支付運行和維護費用,但由于農村物流發展還在起步階段,所以給縣內用戶提供的信息服務是完全免費的。今后,隨著物流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運管部門將進一步健全信息平臺硬件,不斷升級軟件,完善服務終端,提升信息服務的效能和“含金量”。同時,創造條件,積極借鑒其它商業網絡的運作機制,逐步由單向無償提供信息向雙向有償交換信息過度,最終構建起一個立足大荔、鏈接全國、服務三農、市場運作的專業物流信息網,促進大荔農村物流在市場機制下不斷發展壯大。
企業:培育典型 市場運作
再過幾天,李正海注冊的荔農物流公司就開張營業了。他是大荔縣鴻盛物流的經理,注冊荔農公司之前進行了一番詳細調查。“大荔農村人口有60多萬,網購在農村很盛行,縣里已經有了8、9家快遞公司。”他也非常清楚縣運管所引導成立的速恒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托運部的經營狀況:每天發4個班車,運送貨物700多件,月收入2萬多元,收支基本持平。即便如此,他還是看到了商機:“這個運量還不到整個縣農村市場的十分之一。”他自信地說,“我們收費比郵政便宜,服務又好,肯定能做起來。”
這是大荔運管部門分片分類培植物流龍頭企業所帶來的示范效應。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加強指導,相繼培植了大荔速恒物流公司、大荔黃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兩宜宜豐冷庫等一批物流龍頭企業、農產品運銷大戶和貨運信息部,樹立了一批積極發展農村物流的“好典型”和“領頭羊”。通過“引領企業干、干給業者看”,使全縣相關專業協會、運銷大戶、瓜果代辦站等企業負責人充分認識和體會到了農村物流這塊“大蛋糕”的商機和效益,紛紛跟進、加盟到農產品運銷、工業品直送的物流產業鏈條中,從而帶動了大荔農村物流的穩步持續發展。
以速恒公司為例。這家注冊100萬元的公司由縣運管所引導成立,公司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將全縣分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片區,購置了2臺專用貨車。2009年6月,在東南片試點開通了第一條貨運班線,經過不斷探索,逐步完善,2010年根據貨運量、貨運方向,又購置了2臺專用貨車,全面開通了“定時、定點、定線”的四條貨運班車,實現了城鄉物品“門對門”的配送服務。目前,速恒公司有員工50余人,自有運輸車輛4臺,在全縣18個鎮設立連鎖配送站點。2009年至2010年,共承運農資、農副產品51萬噸,配送農村生活用品1260車次。除此之外,公司還在西安設立服務中心,為進一步建設大荔至西安中轉全國各大超市物流網打下了基礎。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村三級物流的發展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合理配置資源要素,公開公平有序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和良性發展。王曉明說,“農村物流發展之初,離不開政府支持和行業引導,最終一定要走向市場,這樣才有生命力!”為了確保農村三級物流“產業興得起,企業有效益,業者留得住,發展有后勁”,運管部門在爭取政府扶持引導,各方支持推動,社會關心關注的基礎上,堅持運用市場機制,大膽放手,搞好監管服務,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自行發展、自我壯大。
早在啟動發展農村物流的初期,運管部門就通過各種座談會、現場會和平面媒體,大力宣傳和推介農村三級物流的市場需求、廣闊前景和政府扶持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時,也不忘提醒企業、車主和有意“入行”者:開放性的物流產業是一個競爭性行業,沒有任何壟斷經營的可能,務必看清想透可能遇到的激烈競爭和市場風險,根據自身實際,綜合評估、分析利弊后,穩妥“入行”經營,使各企業參與者從一開始就樹立了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
堅持市場運作,決不包辦包底。無論是在四條貨運班線的開通運營,信息服務部的整合規范,還是在確定基層物流站點、龍頭企業、運輸車輛和貨源資源的優化配置方面,都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努力營造機會均等、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堅持“扶持不‘輸血’,補助不包底,服務不庇護”的工作原則。2009年,在選定四條貨運班線經營車輛中,運管部門公開線路走向、公開準入條件、公開運營要求、公開報名競標,擇優選定了四戶實力強、信譽佳、車況好的業者投入經營。經過一年多的營運,初步達到了“車輛有貨源、企業有效益、群眾得實惠”的基本目標。貨運班線車輛所到之處,老百姓紛紛交口稱贊,農民對電視臺“走基層”調查采訪的記者高興地說:“以前到縣上買個電器啥的,要自己雇車去拉,現在有了貨運班線,買東西就不愁了,班線車直接把貨送到了家門口,不但方便,而且省人省力,還省錢。”
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公共資源市場化。農村三級物流體系中的“綜合信息網絡平臺”,是整個物流網絡的核心和“大腦”,承擔收集整合、交換遴選、定向發布、實時反饋各類車源貨源、購銷供需、價格動態等方面的商業信息。為建立平臺,運管部門在硬件和軟件方面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還要不斷支付運行和維護費用,但由于農村物流發展還在起步階段,所以給縣內用戶提供的信息服務是完全免費的。今后,隨著物流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運管部門將進一步健全信息平臺硬件,不斷升級軟件,完善服務終端,提升信息服務的效能和“含金量”。同時,創造條件,積極借鑒其它商業網絡的運作機制,逐步由單向無償提供信息向雙向有償交換信息過度,最終構建起一個立足大荔、鏈接全國、服務三農、市場運作的專業物流信息網,促進大荔農村物流在市場機制下不斷發展壯大。
企業:培育典型 市場運作
再過幾天,李正海注冊的荔農物流公司就開張營業了。他是大荔縣鴻盛物流的經理,注冊荔農公司之前進行了一番詳細調查。“大荔農村人口有60多萬,網購在農村很盛行,縣里已經有了8、9家快遞公司。”他也非常清楚縣運管所引導成立的速恒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托運部的經營狀況:每天發4個班車,運送貨物700多件,月收入2萬多元,收支基本持平。即便如此,他還是看到了商機:“這個運量還不到整個縣農村市場的十分之一。”他自信地說,“我們收費比郵政便宜,服務又好,肯定能做起來。”
這是大荔運管部門分片分類培植物流龍頭企業所帶來的示范效應。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加強指導,相繼培植了大荔速恒物流公司、大荔黃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兩宜宜豐冷庫等一批物流龍頭企業、農產品運銷大戶和貨運信息部,樹立了一批積極發展農村物流的“好典型”和“領頭羊”。通過“引領企業干、干給業者看”,使全縣相關專業協會、運銷大戶、瓜果代辦站等企業負責人充分認識和體會到了農村物流這塊“大蛋糕”的商機和效益,紛紛跟進、加盟到農產品運銷、工業品直送的物流產業鏈條中,從而帶動了大荔農村物流的穩步持續發展。
以速恒公司為例。這家注冊100萬元的公司由縣運管所引導成立,公司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將全縣分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片區,購置了2臺專用貨車。2009年6月,在東南片試點開通了第一條貨運班線,經過不斷探索,逐步完善,2010年根據貨運量、貨運方向,又購置了2臺專用貨車,全面開通了“定時、定點、定線”的四條貨運班車,實現了城鄉物品“門對門”的配送服務。目前,速恒公司有員工50余人,自有運輸車輛4臺,在全縣18個鎮設立連鎖配送站點。2009年至2010年,共承運農資、農副產品51萬噸,配送農村生活用品1260車次。除此之外,公司還在西安設立服務中心,為進一步建設大荔至西安中轉全國各大超市物流網打下了基礎。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村三級物流的發展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合理配置資源要素,公開公平有序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和良性發展。王曉明說,“農村物流發展之初,離不開政府支持和行業引導,最終一定要走向市場,這樣才有生命力!”為了確保農村三級物流“產業興得起,企業有效益,業者留得住,發展有后勁”,運管部門在爭取政府扶持引導,各方支持推動,社會關心關注的基礎上,堅持運用市場機制,大膽放手,搞好監管服務,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自行發展、自我壯大。
早在啟動發展農村物流的初期,運管部門就通過各種座談會、現場會和平面媒體,大力宣傳和推介農村三級物流的市場需求、廣闊前景和政府扶持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時,也不忘提醒企業、車主和有意“入行”者:開放性的物流產業是一個競爭性行業,沒有任何壟斷經營的可能,務必看清想透可能遇到的激烈競爭和市場風險,根據自身實際,綜合評估、分析利弊后,穩妥“入行”經營,使各企業參與者從一開始就樹立了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
堅持市場運作,決不包辦包底。無論是在四條貨運班線的開通運營,信息服務部的整合規范,還是在確定基層物流站點、龍頭企業、運輸車輛和貨源資源的優化配置方面,都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努力營造機會均等、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堅持“扶持不‘輸血’,補助不包底,服務不庇護”的工作原則。2009年,在選定四條貨運班線經營車輛中,運管部門公開線路走向、公開準入條件、公開運營要求、公開報名競標,擇優選定了四戶實力強、信譽佳、車況好的業者投入經營。經過一年多的營運,初步達到了“車輛有貨源、企業有效益、群眾得實惠”的基本目標。貨運班線車輛所到之處,老百姓紛紛交口稱贊,農民對電視臺“走基層”調查采訪的記者高興地說:“以前到縣上買個電器啥的,要自己雇車去拉,現在有了貨運班線,買東西就不愁了,班線車直接把貨送到了家門口,不但方便,而且省人省力,還省錢。”
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公共資源市場化。農村三級物流體系中的“綜合信息網絡平臺”,是整個物流網絡的核心和“大腦”,承擔收集整合、交換遴選、定向發布、實時反饋各類車源貨源、購銷供需、價格動態等方面的商業信息。為建立平臺,運管部門在硬件和軟件方面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還要不斷支付運行和維護費用,但由于農村物流發展還在起步階段,所以給縣內用戶提供的信息服務是完全免費的。今后,隨著物流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運管部門將進一步健全信息平臺硬件,不斷升級軟件,完善服務終端,提升信息服務的效能和“含金量”。同時,創造條件,積極借鑒其它商業網絡的運作機制,逐步由單向無償提供信息向雙向有償交換信息過度,最終構建起一個立足大荔、鏈接全國、服務三農、市場運作的專業物流信息網,促進大荔農村物流在市場機制下不斷發展壯大。
企業:培育典型 市場運作
再過幾天,李正海注冊的荔農物流公司就開張營業了。他是大荔縣鴻盛物流的經理,注冊荔農公司之前進行了一番詳細調查。“大荔農村人口有60多萬,網購在農村很盛行,縣里已經有了8、9家快遞公司。”他也非常清楚縣運管所引導成立的速恒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托運部的經營狀況:每天發4個班車,運送貨物700多件,月收入2萬多元,收支基本持平。即便如此,他還是看到了商機:“這個運量還不到整個縣農村市場的十分之一。”他自信地說,“我們收費比郵政便宜,服務又好,肯定能做起來。”
這是大荔運管部門分片分類培植物流龍頭企業所帶來的示范效應。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加強指導,相繼培植了大荔速恒物流公司、大荔黃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兩宜宜豐冷庫等一批物流龍頭企業、農產品運銷大戶和貨運信息部,樹立了一批積極發展農村物流的“好典型”和“領頭羊”。通過“引領企業干、干給業者看”,使全縣相關專業協會、運銷大戶、瓜果代辦站等企業負責人充分認識和體會到了農村物流這塊“大蛋糕”的商機和效益,紛紛跟進、加盟到農產品運銷、工業品直送的物流產業鏈條中,從而帶動了大荔農村物流的穩步持續發展。
以速恒公司為例。這家注冊100萬元的公司由縣運管所引導成立,公司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將全縣分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片區,購置了2臺專用貨車。2009年6月,在東南片試點開通了第一條貨運班線,經過不斷探索,逐步完善,2010年根據貨運量、貨運方向,又購置了2臺專用貨車,全面開通了“定時、定點、定線”的四條貨運班車,實現了城鄉物品“門對門”的配送服務。目前,速恒公司有員工50余人,自有運輸車輛4臺,在全縣18個鎮設立連鎖配送站點。2009年至2010年,共承運農資、農副產品51萬噸,配送農村生活用品1260車次。除此之外,公司還在西安設立服務中心,為進一步建設大荔至西安中轉全國各大超市物流網打下了基礎。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村三級物流的發展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合理配置資源要素,公開公平有序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和良性發展。王曉明說,“農村物流發展之初,離不開政府支持和行業引導,最終一定要走向市場,這樣才有生命力!”為了確保農村三級物流“產業興得起,企業有效益,業者留得住,發展有后勁”,運管部門在爭取政府扶持引導,各方支持推動,社會關心關注的基礎上,堅持運用市場機制,大膽放手,搞好監管服務,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自行發展、自我壯大。
早在啟動發展農村物流的初期,運管部門就通過各種座談會、現場會和平面媒體,大力宣傳和推介農村三級物流的市場需求、廣闊前景和政府扶持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時,也不忘提醒企業、車主和有意“入行”者:開放性的物流產業是一個競爭性行業,沒有任何壟斷經營的可能,務必看清想透可能遇到的激烈競爭和市場風險,根據自身實際,綜合評估、分析利弊后,穩妥“入行”經營,使各企業參與者從一開始就樹立了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
堅持市場運作,決不包辦包底。無論是在四條貨運班線的開通運營,信息服務部的整合規范,還是在確定基層物流站點、龍頭企業、運輸車輛和貨源資源的優化配置方面,都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努力營造機會均等、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堅持“扶持不‘輸血’,補助不包底,服務不庇護”的工作原則。2009年,在選定四條貨運班線經營車輛中,運管部門公開線路走向、公開準入條件、公開運營要求、公開報名競標,擇優選定了四戶實力強、信譽佳、車況好的業者投入經營。經過一年多的營運,初步達到了“車輛有貨源、企業有效益、群眾得實惠”的基本目標。貨運班線車輛所到之處,老百姓紛紛交口稱贊,農民對電視臺“走基層”調查采訪的記者高興地說:“以前到縣上買個電器啥的,要自己雇車去拉,現在有了貨運班線,買東西就不愁了,班線車直接把貨送到了家門口,不但方便,而且省人省力,還省錢。”
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公共資源市場化。農村三級物流體系中的“綜合信息網絡平臺”,是整個物流網絡的核心和“大腦”,承擔收集整合、交換遴選、定向發布、實時反饋各類車源貨源、購銷供需、價格動態等方面的商業信息。為建立平臺,運管部門在硬件和軟件方面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還要不斷支付運行和維護費用,但由于農村物流發展還在起步階段,所以給縣內用戶提供的信息服務是完全免費的。今后,隨著物流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運管部門將進一步健全信息平臺硬件,不斷升級軟件,完善服務終端,提升信息服務的效能和“含金量”。同時,創造條件,積極借鑒其它商業網絡的運作機制,逐步由單向無償提供信息向雙向有償交換信息過度,最終構建起一個立足大荔、鏈接全國、服務三農、市場運作的專業物流信息網,促進大荔農村物流在市場機制下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