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
2012-4-11 15: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馮國經
全球供應鏈正在不斷演變和創新
我們需要關注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體系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過去100年間世界曾經發生多次金融危機,但這些危機都發生在全球經濟的周邊,如東亞、俄羅斯、土耳其和拉丁美洲;而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卻發生在西方核心經濟體:美國和歐盟。
歐美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營、監管及貿易環境 (貿易保護情緒)高度不確定,不僅動搖了企業界的信心,且影響到實體經濟中的生產、交易、就業、投資及創新等環節。許多發達國家的政府、監管機構及國際組織在解決高失業率和金融危機時束手無策,更加深了大眾對前景的疑慮。許多曾支撐全球經濟及貿易的理論、統計框架、監管體系與監管方式都顯得缺陷重重,無法應對全球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全球供應鏈也在不斷進化。從亨利福特的“T型車生產模式”時代到最新的全球供應鏈網絡系統,我們見證了從最簡單的單個企業制造到如今通過高效的投資和流暢的跨境貿易,以及網絡化生產過程,從而創造更高價值。
以蘋果手機為例,全球供應鏈網絡使專業化分工及大規模生產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產品設計可以在世界上最合適的研發基地 (美國加州)展開,融資可以在世界上最合適的金融中心 (美國紐約)實現,零部件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合適的生產基地生產 (中國及亞洲其他制造業基地),再通過復雜的物流網絡運送到世界任何一個合適的組裝基地裝配,最終產品在世界任何一個合適的銷售基地發售給遍布全球的當地消費者。這個全球分工精細、緊密合作、規模巨大的供應鏈網絡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創造了大量就業、價值和激發創新。
全球供應鏈的幾個發展趨勢
1.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中的作用及比重可能不會繼續提升,甚至可能減少。主要原因是近幾年中國的生產成本相對上升較快,而購買力大大增加,逐漸成為消費大國。這為中國周邊的發展中國家帶來很好的創造就業及發展機會。
2.亞洲的消費和高附加值產業可能會不斷增長,而美國的高端制造業由于美國新能源的良好前景及運輸成本的上升,可能回歸本土。全球設計及消費、全球制造可能更符合未來趨勢。
3.在日本福島地震及相伴核事件及泰國水災等自然災害頻發時代,全球供應鏈地理位置分布將更趨多元,并將鞏固實體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但也會改變過去單一關注成本而忽視各類風險的管理模式。
4.全球多功能產業鏈發展創新的需求將提升通訊技術、資訊技術和交通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不僅會鞏固實體經濟的全球化,也將使經濟及貿易的國界變得更為模糊。而地理、人口及制度環境可能成為更重要的經濟與企業發展因素。
5.由于新興經濟體巨大的人口規模、自然資源及可消耗能源的限制,企業及國家將不得不更加關注生產和消費的可持續性發展。這對全球供應鏈將來的分布與演變帶來不確定因素,同時提供各種挑戰及機會。
6.金融及貿易監管與政策等宏觀環境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將越來越頻繁及嚴重,國家及企業需要更加關注全球治理的問題。特別需要從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國際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協調努力,維護我們正在享受的相對比較開放的國際貿易環境。
發展全球多邊自由貿易體系
中國在改革開放30年中參與并受益于開放的全球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目前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出現了僵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世貿組織對于貿易談判采取的一個“全盤承諾”的做法。即除非盤中的所有議案都取得一致同意,否則就不可能達成任何協議。
這意味著一個國家可以因為一個并不重要的分議案阻止一個惠及所有國家并給全球貿易帶來重大利益的一些并無爭議的協定。全球生產、消費及貿易實踐的變化如此迅猛,但全球貿易談判及全球治理的規則與方式卻不能與時俱進。我們需要新思想及創新實踐來打破不合時宜的舊思維和舊規則。
相信亞太經合組織 (APEC)遵循的“開放型區域化”原則可能是一個可借鑒的經驗,或許可以提供一個用來突破多哈回合談判僵局的模式。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個關于我們如何逐步實現貿易自由化,并如何在全球層面上向前邁進的務實問題。最關鍵的原則就是,這樣的“開放型區域化”的外向型的,對其他任何國家都是開放的,同時可以與世貿組織的多邊原則相容,并支持共贏的全球自由化進程。它的重點是先在區域集團內部之間建立自愿的開放性自由貿易全球協定,然后允許其他國家或地區加入。亞太經合組織的經驗表明,這個概念是可行的。但關鍵是其內容必須是為實體經濟的需要服務,并創造共贏及尊重各國自愿加入區域性全球協議的權利與意愿。(蔡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