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博弈進入“深耕時代”移動平臺掀“爭奪戰”
2012-5-8 13: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眾石
“團購”泡沫急速破滅的“陣痛”,預示著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可能正處于轉型前夜。調查顯示,國內團購網站數量已從去年高峰期的5000多家,下滑至3200多家。曾經風光無限的窩窩團、高朋網、團寶網等相繼曝出大規模撤站、裁員消息。今年以來,奢侈品電商網站網易尚品、呼哈網等“日子過不下去”的消息,則讓行業調整期明顯提前。
2011年電商行業的投資金額達53.53億美元,占互聯網投資總規模的65.6%,大規模投入激化了電商行業的競爭。國內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已經突破15萬家,可業內人士卻感到“遠遠沒有到收獲期”。
不過,電商的未來似乎并不悲觀。2011年,中國網民在線購物交易額達到7849.3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66%,遠超同期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11.6%。這說明宏觀環境向好的“大勢”并未改變。
需要考慮的是,在“百團大戰”、“千團大戰”、“零利潤網購”的這種“競底”式的血拼之后,下一輪競爭的勝者是誰?制勝武器是什么?
移動平臺“爭奪戰”
對新技術應用最敏感的電商們首先把目光鎖定在移動平臺。智能手機快速普及,移動平臺成為電商們尋覓的“新戰場”。包括京東、當當、蘇寧易購等在內的傳統B2C大佬,都已下注“移動電商”。
新一輪圈地運動已在無線領域展開。比如,剛剛進行了“整容”重塑的淘寶,最近為它主推的天貓網建立了iPhone客戶端。這顯示了無所不在的淘寶在“無線戰略”上已有新動作。專注于跨境B2C的電商企業蘭亭集勢(LightinTheBox.COM),則剛剛在北京發布了移動購物平臺。據稱,在過去幾個月的測試中,它的移動平臺銷售額漲了17倍。
IBM的行業分析報告稱,去年12月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的訪問量已占到整個電子商務產業14.6%,同比增長160%;移動購物銷售額占到整個產業的11%,同比增長100%。對互聯網產業而言,美國市場的變化具有風向標意義。
在中國,2012年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將達到1.6億部。有預測稱,2012年移動電商的交易規模可望達到251.5億元,2013年則可能突破400億元。不少電商都把2012年視為移動互聯網崛起的一個重要的臨界點。
電商競爭進入“深耕時代”
不過,移動平臺的“爭奪戰”并不能完全看做一種全新的市場增量,它更多的是,基于傳統網絡購物群體的一種“平行轉移”。即便預測更多的消費者將通過手機購物,而電商產業是由線上銷售和線下采購相結合的整體產業鏈,移動平臺上馬本身,并不意味著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電商的深度創新通常向兩個方向延伸:
其一,線上業務的進一步細分。比如,以美麗說、蘑菇街等為代表的購物分享社區、購物搜索、比價導購等新型購物網站。此類創新意味著傳統電商已從純商務功能向社交功能深化,電子商務、網絡社區與在線營銷的結合成為一種大趨勢。
其二,線下業務尤其是供應鏈的快速整合。這方面,在金融危機期間開始借勢崛起的跨國外貿類B2C電商是典型代表。其中,蘭亭集勢(LightInTheBox)、DX(DealeXtreme)、大龍網(DinoDirect)等網站,構成了“外貿B2C的集中勢力”。它們的銷售額,以及不斷吸引來的巨額投資,正在顯示潛在的價值。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下一輪電商競爭正是從這兩個方向上,開始進入“深耕時代”。相比而言,后者對“中國制造”供應鏈的整合,更能體現電商企業發展的潛在空間。
以蘭亭集勢為例,這家由前任Google中國首席戰略官郭去疾主持的網站,單單在定制婚紗這一個產品上,就在全球范圍內創造了數千萬美元的銷售收入。目前,經過幾輪融資之后,該網站已經涵蓋包括服裝、電子產品、配件、家居用品、時尚等14大類、近10萬種商品。有趣的是,這家以銷售“中國制造”為核心產品的電商網站,支持十幾種語言,惟獨沒有中文版本。“跨國外貿B2C”的含義,就在于它95%的市場在海外,事實上扮演了新一代網絡外貿商人的角色。與通常亞馬遜、當當等渠道為王的電商相比,外貿類B2C對整個供應鏈具有“重塑”效應。
打通“高利潤環節”
通常來說,“中國制造”的海外“旅行”要經過大致6個環節:本土工廠、中國出口商、外國進口商、外國批發商、外國零售商,外國消費者。“中國制造”之所以利潤率低、只能靠廉價競爭,主要在于定價權和利潤分成主要集中在海外批發與零售環節。“加工貿易”和貼牌生產(OEM)盛行,源于本土制造商無法掌握海外銷售渠道。
跨國外貿B2C的創新之處,就在于打通了最后的“高利潤環節”——解決了跨國支付和跨國物流之后,它們可以把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直接快遞到海外消費者手里。“我們不是超市,而是有特色的深度零售商。”郭去疾以婚紗為例,他認為,中國人高超的制造手藝,主要體現在那種小批量、靈活性強、高性價比的產品上。這要求電商要打造一個能適應多批次、小訂單、高質量的“中國制造”供應鏈。
蘭亭集勢在蘇州虎丘這個中國最大的婚紗生產集散地,發現了塑造理想中“超級供應鏈”的可能。他們專門選擇那種“有很強學習能力的小工廠”,幫助這樣的工廠做成本核算、長期可持續發展戰略、改進管理、生產流程,將這些從前只是被動接受貼牌式海外訂單的小作坊,變成適應電子商務需求的新型工廠。“那些以前開日產車的婚紗作坊主,現在都開上了寶馬X6。”
相對而言,在電子產品尤其是游戲配件領域獨領風騷的外貿B2C網站,如DX(DealeXtreme)、大龍網(DinoDirect)等,則通過整合深圳華強北恒河沙數般的小微型電子產品供應商,實現高速擴張。
尋求商業模式的創新
最近,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要促進實體購銷渠道和網絡購銷渠道互動發展,提高供應鏈和商務協同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這其實指出了當下國內電商行業發展的問題與出路:目前的電商企業,多數只提供戰略咨詢、網店裝修托管、推廣營銷或軟件開發等服務,一般都依托淘寶、京東等第三方購物平臺生存,而有能力提供電子商務“產業鏈整合”的企業并不多。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副總裁梁春曉認為,電商企業在物流、制度、數據挖掘等多個環節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可以預期,對本土電商企業而言,那些把“中國制造”的實業優勢,快速轉化成全球商業優勢的“新物種”,將在這一輪競爭中獲得優勢,并最終勝出。
正如郭去疾所言,很多人都關注“中國制造”的“山寨”能力,卻沒有發現“中國制造”中所包含的“高技能基因”。
在他眼里,伴隨今后一輪又一輪的消費品升級換代,高附加值的品牌也會兩極分化,強品牌通吃,而弱品牌消失。而中國本土電商一邊連著消費者,把握著流行趨勢;另一邊連著供應鏈,左右著制造業走向,它必須在商業上找到更恰當、更深入的解決方案。
當年,國美、大中、蘇寧等傳統流通業的競爭,就是陷入低成本的“殺價”策略中無法自拔。這給了宜家式的體驗型貿易商以巨大的機會。
對新一代電商企業而言,獲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算不上本事。在產業鏈整合的大方向中,在低成本與高品質之間,找到更具推動力量甚至革命意義的商業模式,才是真正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