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歐”鐵路讓重慶走向世界 物流格局產生變數
2012-6-14 18: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兩通西域,開辟了我國和西方的國際陸路交通道路。從此,一條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內,經過中亞和西亞,最后到達歐洲羅馬的“絲綢之路”正式開通。
通過這條橫貫古代亞洲大陸東西的貿易通道,從公元前2世紀到9世紀,以絲綢為主的中外貿易往來頻繁。19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希特霍芬首先提出了“絲綢之路”這一名稱。
此后數千年,這條在大漠高山中蜿蜒的商路成為東西方互通有無的標志詞語,“絲綢之路”四個字也因此跳出其字面意思,獲得了更加豐富含義,它更像是一種紐帶。
作為一段沉睡的歷史,“絲綢之路”早已湮沒在黃沙和歷史長河中,1000多年來僅僅以文字傳播于世,它的功能也被海運所取代。
如今,穿越黃沙、翻山越嶺的“絲綢之路”再一次跳出它的字面意思和蜿蜒的古道獲得新解釋,一條由鐵軌組成的鋼鐵絲綢之路連接在了中國西部重鎮重慶和德國西部工業重鎮杜伊斯堡之間,它就是渝新歐鐵路——新絲綢之路。
海洋運輸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運輸方式,國際貿易總運量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國絕大部分進出口貨物,都是通過海洋運輸方式輸出的。海洋運輸的運量大、費用低,航道四通八達,是其優勢所在。 但是,這個優勢與重慶的距離有整整2000公里。
2000公里其實只是一個概念,它僅僅代表深居西部被群山環抱的山城重慶與沿海的直線距離,是向東發展戰略要邁過的第一道關卡。為了逾越它,渴望開放和發展的重慶,需要付出更多的物流成本和運輸時間。
2008年,惠普筆記本電腦400萬臺內銷生產項目落戶重慶,重慶開始尋求方法,解決大型企業零部件進來,成套產品出去的物流問題。
經過與鐵道部多次磋商,重慶提出的2天到達沿海并轉船運的方案得到認可,并且將出海城市選在了深圳,而不是上海和寧波,新方案比過去縮短了4天時間。
2010年5月,按照設計好的方案,重慶打通了“渝深”鐵海聯運大通道。大通道的起點為重慶團結村集裝箱中心站,整條線路通過渝懷線、滬昆線、京廣線、平鹽線鐵路到達深圳鹽田港站,再轉國際海運航線到達全球各大洲。時間由原來的116小時縮短為約53個小時。
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在接受華龍網記者采訪時說,以原來重慶經長江水運至上海,再海運到德國漢堡為例,重慶至歐洲的距離需要40天來完成,“渝深”鐵海聯運大通道,由于實現了鐵路和海運的無縫連接,把去歐洲的時間壓縮至30天。
解決了進出的物流問題以后,惠普將重慶生產基地的訂單,從內銷400萬臺擴大到外銷4000萬臺。 幾經努力之后,重慶把去歐洲的時間縮短到了30天,但是2000公里并不是重慶發展的唯一障礙,當重慶的貨物在沿海裝船后,還需要南下穿越馬六甲海峽,再轉向西北才能前往歐洲。這一次,距離變成了20000公里。
打開地圖,我們發現重慶向西,到達歐洲卻只有10000多公里的直線距離。這條走向的載體是一條穿越五個國家的鐵路。
“能不能這樣走?”力求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重慶人,深居西部的重慶人,在這個對比上找到了靈感。
向西!走絲綢之路!這座長江邊上的西部大城,隨這個概念的誕生開始大步向著亞洲交通樞紐的地位前進,破解了千百年來的出海困局。
當然具體實施起來就沒有地圖上看到的一條線那么容易了。幾個簡單的數據和一個擺著的事實可以說明其中的艱辛。
首先,事實就是重慶人想到的貨物向西走鐵路直達歐洲,是有現成線路的,不用新建一枕一軌。但是以前就沒有實現過,因為很多難題擺在面前。
幾個數據更能說明問題,穿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和德國五個國家,通關手續繁雜。雖然地圖上是一根串聯好的鐵路,但是由于軌道寬窄不一樣,實際運行中還要進行兩次吊裝換軌。最后就是沿途溫差達到了令人乍舌的70攝氏度。
五定班列和不重復檢驗。有了創意,就要想好怎么解決,市經信委負責人介紹,重慶的解決方案就是,在渝新歐鐵路上,從重慶出發的列車明確了五定班列即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實現多國鐵路聯運。
另外,重慶發出的貨物各國不再重復檢驗,便捷通關。由于采用集裝箱運輸方式,沿途雖因各國軌道寬窄不同需要換車,但不用再像傳統貨運那樣反復裝卸更換車皮,貨物安全性和準點率大為提高。
而溫差的問題導致的冬季停運也將得到解決,市經信委的最新消息顯示,“渝新歐”低溫運行實驗目前已經取得重大突破,這一問題的解決將讓“渝新歐”列車實現今年冬季正常開行。
此路一開,重慶貨物與歐洲的距離縮短到11000多公里,運行時間只有17天。截至今年1月份,2011年開通的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專列已運載1488個標準貨柜的貨物來往于中國、俄羅斯和歐洲境內,為大批原本需要繞道海運的貨物找到了捷徑,也為重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在古代“絲綢之路”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的象征。
外來的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黃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
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制品。運往中國的還有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古代絲綢之路,因此改變了中國和世界。
如今,渝新歐這條新絲綢之路也開始逐步改變以往商貿發展依靠海運的格局,把海運逐步取代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倒過來重新書寫。
目前,每1-2周就有一班列車從重慶開往歐洲,待物流等環節全面成熟后,有望實現每天一班。
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渝新歐的出現,讓重慶的中心城市位置逐步顯現,中國西部和南方乃至東南亞的物流格局也因此產生變數。
上海、江蘇等地的貨物花兩三天從沿海運到重慶,再從重慶走17天到歐洲,也比原來沿海集裝箱運到歐洲36天的時間大大減少。
東南亞越南、老撾等的貨物都可以來重慶周轉運往歐洲,這比它們走海路穿越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要便捷得多。
這條縱貫歐亞的大動脈,開始改變世界物流格局,使得以重慶為中心,輻射中國西部及東南亞的大物流圈初現雛形,多年來困擾中國發展的“馬六甲困局”得以大大紓解。
走這條線路,運費比航空節省,運到時限比海運縮短,安全性更高,通關也更加便捷。
新絲綢之路的明天,也越來越值得期待。
沐華平介紹,目前這條聯運專線的經營權由重慶交運集團、中鐵、俄鐵、哈鐵、德鐵、奧地利遠東陸橋面等分屬五個國家的六家企業享有。渝新歐沿線國家曾于去年在重慶召開“五國六方聯席會議”,與會機構決定成立一家平臺公司,來協調、組織“渝新歐”通道的運輸管理。
按照計劃,這一平臺公司將在本月中旬正式掛牌成立,它的成立意味著以往缺乏相對統一規則和統一信息平臺的南線歐亞大陸橋的貨物運輸有了全新的協調平臺。
公司成立后,還將實施進一步的聯動降價計劃。
目前,重慶至杜伊斯堡全程運價已由每40英尺(集裝箱尺寸)9800美金降至8900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