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冷鏈須抓源頭
2012-6-2 10: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柴鳳偉
近日,山東省濰坊市的兩個毗鄰縣級市,因 “甲醛白菜”和 “敵敵畏生姜”而“名聲大噪”,并引發了公眾對于食品安全的進一步關注。
據媒體報道, “甲醛白菜”肇始之地山東省青州市東夏鎮,由于當前氣溫不斷升高,為了防止白菜在長途運輸中腐爛變質,當地個別菜販對運往各地的白菜噴灑甲醛進行保鮮,并且這樣的做法已經使用三、四年了;而在東夏鎮史鋪村,部分菜農在冬季儲存生姜時,則使用 “六六粉”和 “敵敵畏”驅蟲保鮮 (“六六粉”是國家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農藥)。
他們為什么要使用這些有毒物質對蔬菜進行保鮮?稍加分析,便會明白,成本低是核心因素。以 “甲醛白菜”為例,據當地菜販介紹,一車10噸的白菜只需噴灑半瓶甲醛溶液即可,其成本價僅為3.5元。相反,如果用冰瓶的話,需要100個冰瓶,每個冰瓶0.35元,保鮮成本需要35元;如用風筒的話,一車需要20個風筒,每個風筒4元,保鮮成本就需要80元,而且冰瓶和風筒既占位置又增重。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 “甲醛白菜”還是 “敵敵畏生姜”,之所以能大行其道的背后,不僅僅暴露出相關部門對蔬菜監管存在巨大漏洞,以及我國對保鮮劑標準的缺失。更應該引起我們關注的,是國內冷鏈物流成本高、難普及的嚴峻現狀。
在我國,高成本始終是冷鏈發展的一座“大山”。在高成本運輸的情況下,整個流通環節的各個主體都可能在冷藏溫度上動歪腦筋,甚至不惜鋌而走險,觸犯法律。上述“甲醛白菜”和 “敵敵畏生姜”便是這一問題的突出表現。
當然,正是認識到這一問題,近年來,我國政府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對冷鏈發展的扶持力度,并采取了建設大型冷庫,對大型企業進行資金扶持等多項舉措。但是,筆者認為,國家在扶持冷鏈發展時,更要把住細節和源頭關。比如,如何讓一個普通的菜販更方便廉價地進行冷藏保鮮,如何加大田間地頭冷庫的建設力度,解決農民的保鮮成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