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進行全國首個系統完整農產品物流體系試驗
2012-6-26 9: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夏日來臨,“甲醛白菜”、“翻新土豆”、“藍礬韭菜”、“敵敵畏生姜”等農產品安全事故接連發生。這些危及生命的農產品皆因在物流過程中用有毒化學產品保鮮所致,農產品物流環節開始成為危及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這些怵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緣何會發生,監管為什么會失控,未來又將如何根治?
在山東,魯商集團下屬的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在開展一項高效生態農業冷鏈產業科技示范工程。這是全國第一 個系統、完整建設農產品物流體系的試驗。
該研究中心負責人指出,國外農產品物流安全是由冷鏈來保證的。可在國內整個農產品流通體系的研究與建設完全是一片空白,一邊是監管缺失,一邊是違法成本極低,冷鏈物流突破現有體制、保障食品安全困難重重。
冷鏈之憂
2011年5月,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始在山東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農業冷鏈產業科技示范工程。
根據規劃,該項目總投資1.9億元,目前正處于建設階段,預計2013年底將實現示范工程的推廣應用。作為中國物流領域第一個國家級工程中心,上述機構希望通過這一示范工程,建設一個高效生態農產品生產基地、搭建起農產品流通體系,完善高效生態農業冷鏈的規范、標準體系,以便在全國推廣。
該示范工程一方面在濱州沾化馬坊農場設立7000畝農產品種植基地;另一方面,借用山東魯商集團旗下遍布山東的百余家銀座超市,嘗試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從生產、加工、貯存、運輸到銷售整個產銷鏈條。
隨著近來天氣漸熱,全國各地接連出現了“甲醛白菜”、“翻新土豆”、“藍礬韭菜”、“敵敵畏生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這些令人怵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皆因農產品在運輸途中用有毒化學產品保鮮所起。有毒農產品層出不窮也暴露出中國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積弊。
對于緣何農產品物流環節頻發食品安全事故,該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國利解釋道,這是因為,中國農產品物流現實水平嚴重滯后于產業發展的需求。
農產品物流一頭連著CPI,一頭關乎食品安全。農產品流通是一個涉及跨專業跨學科、多領域多地域的綜合體系,國內僅就某一個環節、技術尚有個別機構研究,但整個流通體系的研究與建設完全是一片空白。
“有產就有流,產多大,流多大。”王國利舉例道,以山東為例,山東是中國農產品外銷大省。2010年肉類規模企業省內、省外、出口的銷售比重是46:53:1,2010年禽肉及其制品出口18.03萬噸,出口量占全國40%。大量農產品要外運,可山東并未形成一個獨立的農產品物流產業,也沒有與之相適應的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更沒有一個完整的研究框架。
根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肉類、禽蛋、水產品、蔬菜、水果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2010年,中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為5%、15%、23%。而目前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達95%以上。
冷鏈的缺失使得中國農產品銷售深受其害。2010年,中國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耗就達1000億元以上,損耗量居世界首位。而目前發達國家鮮活農產品流通損耗率僅為5%。由于冷鏈物流落后,致使很多產品達不到國外質量要求,被退貨甚至索賠。
身兼山東省物流與采購協會秘書長的王國利介紹道,冷鏈在農產品物流中分剛性需求和柔性需求。對于水產、肉類來說,冷鏈是剛性需求;對于果蔬類,卻是柔性需求。目前農產品物流存在剛性需求達不到標準,柔性需求標準模糊、監管不力的現象。
為麥當勞供貨的一家山東冷鏈物流企業曾遭遇到這樣一個事件。按照國標,雞肉必須保持在零下18℃。然而,這家企業的冷藏車中只有零下16℃,結果一個批次、50多萬元的雞肉遭到了麥當勞的拒收。而這家冷鏈物流企業卻轉而把產品賣給了超市。
速凍食品必須儲藏在零下18℃以下的溫度中,速凍水餃上的保質期是指在零下18℃以下的保質期。可目前在流通環節中,大多數企業都無法做到這一點。速凍水餃口感較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流通過程中的保鮮措施不力。
而冷鏈的柔性需求,更是難以監管。農產品物流有著獨特的時空特點,應根據季節、晝夜、地域、路況、氣候而定。有些果蔬在冬天可以常規運輸,在春夏卻必須冷凍保鮮;在南方必須用冷藏車運輸,在北方卻不用。可是,其中的界限卻是模糊的。
中國農業生產經營呈現出“小生產大市場”的特點,各類涉農企業共有48萬家,80%以上是作坊式的。夏日來臨,有的個體戶在車里放上兩個冰塊,有的干脆使用化學藥劑保鮮。
王國利表示,冷鏈的成本昂貴,農戶與消費者對農產品價格卻極為敏感。一邊是成本高漲、面臨生死存亡,一邊卻是監管缺失、違法成本極低。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甲醛白菜”的現象為何會層出不窮。而暴露出的問題或許也只是農產品物流積弊的冰山一角。
刻不容緩的革新
農產品的物流涉及一二三產業間的協同,沒有上游生產的安全、沒有下游強有力的終端渠道,冷鏈在國內難以為繼。
王國利心里清楚,冷鏈物流是建立在農業產業化的基礎上的,大量的小農戶、小作坊對于價格十分敏感,成本較高的冷鏈物流會讓其處于競爭的劣勢。因為物流應控制成本,可冷鏈物流卻增加了成本。
根據測算,如果普通貨運車運1噸菜的費用是100元,冷鏈蔬菜的成本至少要提高15%,有時甚至翻倍。如上述山東某物流企業在運送麥當勞雞肉過程中,溫度從零下16℃降低到零下18℃,每降低1℃,電費就會增加40%。
一般來說,冷鏈企業使用的冷藏車,一次性投入約30萬~40萬元/輛,是一般車輛價格的2~3倍;為了保鮮,一臺30噸規格的貨車一個小時就要增加5到6升的油耗用于制冷。建1萬平方米冷庫,企業在硬件設備上需投入經費1000多萬元,這樣的成本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承擔的。“優質優價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可現實中大多數冷鏈企業卻無法為高成本兌現。”王國利如是說道。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農業冷鏈產業科技示范工程創建之初,就形成了上游自建大規模種植基地、下游與大型連鎖超市合作的模式。憑借山東魯商集團旗下銀座超市,示范工程的農產品有著強有力的高端銷售渠道。在銀座超市內,肉菜果蔬的售價比其他市場得以相應提高,以化解冷鏈的成本。而有著安全保障的供應鏈也為下游終端賣場免除了后顧之憂。
山東省最大的商業企業、魯商集團董事長季緗綺表示,作為終端賣場的經營者,急切盼望著能有更多專業、可信賴的物流鏈條保障食品安全。盡管示范工程部分進入賣場的肉菜果蔬還處于虧損狀態,但這種合作的模式值得推廣。
示范工程實施過程中,讓王國利投入大量精力攻關的是,如何讓冷鏈物流自證“清白”,因為透明化是冷鏈得以實現優質優價的基礎。
可現實中,冷藏差個幾攝氏度,或以冰塊蒙混過關,或用化學藥劑保鮮,客戶與終端消費者用肉眼根本無從分辨,這也使得國內這一領域的盈利模式始終沒有建立起來。沒有盈利模式,社會資本的進入更是無從談起。
中外運集團在15年前就曾出現過這樣的尷尬。當時,中外運購進100多輛冷藏車,可在實際運營中,許多個體戶利用監管的缺失,有的達不到標準溫度,有的只能半程冷藏。結果中外運一度被一群個體戶所擊敗。
王國利認為,“目前中國在道德自律相對欠缺和法律監管體系尚不完備的條件下,必須輔以科技手段支撐食品流通競爭環境的規范。”目前,示范工程正以高科技技術、用科學的數據證實優質農產品的口感及風味優勢,為農產品獲得優質優價提供前期探索。
任何示范項目不僅僅要實現自身建設的創新,還要扮演推動現有體制機制改革的角色。近日,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山東省政府提交了一份《山東省肉菜流通監控追溯體系建設思路》的報告。其中就指出,農產品物流目前還存在縱不對接、橫不兼容的現象。
冷鏈物流涉及一、二、三產業的對接。目前中國農業“小生產大市場”使得產銷對接存在諸多障礙。保障農產品運輸安全的冷鏈物流成本較高,要求農業上下游產業化、規模化來分擔。可現實中,大多數小農戶、小作坊既無動力也無能力去遵循冷鏈標準。
同時,這份報告還指出,農產品物流涉及農業廳、商務廳、衛生廳、環保廳、海洋與漁業廳、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督局、畜牧局、食品安全辦公室等多部門的監管。這些部門都有各自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各系統之間無法兼容、數據不能共享,無法做到肉菜從種養到餐桌的全程監管。由此,示范工程正醞釀在一個縣市打通所有行政管轄界限的嘗試。
王國利表示,對于消費者來說,現在最為稀缺的就是有安全保障的食品。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倒逼農產品物流體系的革新,建立健全農產品物流體系已刻不容緩。(本文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