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發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012-6-26 14: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上海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現代物流業是以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為核心,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流通加工業等一體化發展的復合型服務業,不僅具有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增長的作用,而且在推動制造產業結構升級、服務業態模式創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大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對于“十二五”上!皠撔买寗、轉型發展”,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國務院發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和《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的現狀與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的現狀
“十一五”以來,上海物流業發展抓住“搭好平臺、培育主體、建立網絡”三個關鍵環節,增強城市物流功能,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為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1.物流業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
“十一五”期間,上海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在國家“調結構、擴內需”政策和《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指導下,上海克服困難、積極推進,物流業發展取得新的突破。2010年,上海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037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1%,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1.2%。2010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6.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900萬標準箱,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371萬噸,其中浦東國際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
2005-2010年上海物流業規模
指標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平均增長率
物流業增加值(億元)11751339157317601694203710.0%
貨物運輸量(萬噸)6874172617781088434776968810232.7%
航空貨郵吞吐量(萬噸)22225329030529837011.3%
港口貨物吞吐量(萬噸)4431753748561455817059205653398.3%
集裝箱吞吐量(萬標準箱)18082172261528002500290710.6%
注: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物流業增速有所減緩。
2.重點領域發展成效顯著
口岸物流實現了海、陸、空港保稅物流功能全覆蓋。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的成立,標志著“三港”、“三區”實現聯動發展,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推進,洋山保稅港區營業稅免征政策效應初顯,出口加工區拓展保稅物流等功能有序開展,跨國采購、國際配送、貿易展示、出口集拼、中轉分撥等業務得到拓展,上海物流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制造業物流以四個專業物流基地為代表,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深入合作,9家企業被評為“全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示范企業”,物流業對制造業支撐能力得到強化。城市配送物流推廣配送標準、優化通行政策,上海城市配送的物流效率、服務能力和交通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為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有力保障。
3.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功能性、樞紐型、網絡化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洋山深水港三期和外高橋港區六期基本建成使用;浦東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的擴建工程完工并投入運營;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滬杭客專、滬寧城際鐵路建成通車,內河航道整治進展順利。重點物流園區和專業物流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深水港物流園區海鐵聯運、水水中轉和國際中轉能力逐步提高;外高橋物流園區跨國采購和國際配送功能不斷拓展;浦東空港物流園區的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營;西北綜合物流園區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務功能進一步凸顯。四個專業化物流基地以制造業配套為核心,吸引物流企業集聚發展,相關開發建設以及項目引進都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4.信息化和標準化得到加強
上海電子口岸平臺主要口岸物流單證電子化率達75%,上?诎锻P效率和物流信息服務水平大大提高;管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標準化立體倉庫、自動揀選設備等物流信息系統和技術裝備逐步推廣和應用。物流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累計研究各類物流標準達20多項,牽頭研制的《物流中心作業通用規范》、《物流園區分類與基本要求》等多項國家標準已獲得國家標準委評審通過;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三方物流分技術委員會落戶上海;選擇試點企業積極開展物流服務標準化示范試點;發布實施了本市地方標準《食品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規范》,制定實施了《城市配送物流車營運技術規范》和《冷藏保鮮車輛營運技術規范》。
5.企業主體不斷發展壯大
支撐上海口岸物流、制造業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等重點領域發展的現代物流市場多元化體系已基本形成。國際著名物流企業紛紛進入上海;大型中央企業以上海為基地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本地國有物流企業逐步轉型,通過外包重組和整合資源延伸服務功能,逐漸成為現代物流企業;一批民營物流企業總部集聚上海,形成自身獨特的管理理念和業務模式。截至2010年底,上海已有國家A級物流企業107家,其中4A級以上企業54家。30家企業獲評“全國先進物流企業”,石化、汽車、醫藥、電子等專業物流與產業融合互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6.區域物流聯動效應顯現
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有關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推進長三角地區現代物流聯動發展的若干措施》,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長三角地區道路貨運(物流)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物流相關行業協會加強與江蘇、浙江物流行業協會的互動,并建立行業自律機制。上海物流企業加快對接長三角的步伐,港口企業與沿江多個港口建立合作關系,成立專業化港口物流公司,促進沿江物流資源整合。
(二)存在的不足
“十一五”期間,上,F代物流業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與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明顯不足。一是高端物流功能亟待加強。物流業總體仍處于產業鏈中低端,特別在本市土地、交通、人力等投入要素成本相對較高的情況下,迫切需要提高物流業的增值能力。二是物流集約化程度有待提升。物流設施的相互銜接和社會化運營水平仍然較低,中小物流企業的專業服務能力欠缺和“散、亂”現象并存,產業集中度較低。三是物流運行方式亟待進一步轉變。傳統運輸、倉儲等物流環節的節能減排和交通組織壓力較大,全社會運用信息化有效配置物流資源的能力仍顯不足,各物流環節標準化的統一和宣傳貫徹力度有待加大。四是現代物流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有待進一步突破。物流一體化運作需要盡快改變條塊分割管理,鼓勵物流服務專業化、社會化運作的財稅改革剛剛起步,發展物流總部、物流金融等高端功能需要進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和外部管制。這些,要以更大的改革開放勇氣和不斷創新的辦法來加以解決。
(三)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是上海深入推動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內外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既為本市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
一是加快建設“四個中心”,為培育高端物流功能提供了重要機遇。金融、貿易、航運活動與物流業密切相關、相輔相成。國務院明確上!八膫中心”建設要著力提升資源配置功能,金融產品創新、新型貿易發展、航運中轉集拼等業務拓展步伐加快,這些,都需要堅強有力的物流體系支撐。因此,上海必須更加注重高端物流功能培育,重點發展疊加資訊、交易、結算等高增值物流業務,增強對物流資源、網絡的控制力。
二是加速調整產業結構,為提升供應鏈管理服務帶來了有利契機。物流業是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調整,物聯網等戰略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生產方式加快向智能化方向變革,國內外跨地區產業轉移和區域產業一體化進程加速,這些,為物流技術革新和拓展供應鏈管理服務空間帶來了契機。因此,上海必須加快提升供應鏈管理服務水平,促進制造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綜合服務功能。
三是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為物流服務模式創新創造了良好條件。物流業對滿足消費需求起到基礎保障作用。城市化進程加快和配套舉措落實,擴大內需戰略的政策效應明顯發揮,居民消費規模持續快速擴大,網絡購物等電子商務新型消費方式迅猛發展,這些,對通過改善運營方式來擴大物流規模創造了條件。因此,上海必須加大物流服務模式創新力度,切實降低流通費用,更好地滿足人民多樣化、高質量、安全性的消費需求。
四是強化節能減排約束,對轉變物流運行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傳統運輸、倉儲等物流環節面臨較大能耗和環保壓力。外部環境約束及資源供給趨緊,發達國家逐步推行碳關稅等綠色壁壘,我國逐步推進各領域合理使用能源消費總量方案,把節能減排作為硬約束,這些,對物流業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上海必須切實轉變物流運行方式,節約集約利用物流資源,發展低碳物流。
五是推進增值稅改革試點,對營造現代物流發展環境提出了明確任務。物流業健康發展離不開政策措施的完善。國務院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出臺了調整振興規劃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并選擇上海率先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這些,對本市促進社會化、專業化物流發展提出了明確任務。因此,上海必須大力營造符合現代物流發展的政策環境,理順體制、機制、法制、稅制,形成示范效應。
二、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體目標,切實按照“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要求,把現代物流業作為發展服務經濟的重要內容,以供應鏈管理和信息技術為支撐,加快轉變物流產業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高端物流資源集聚和高端物流功能塑造,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拓寬發展空間、優化發展環境,為“十二五”時期上海初步形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提供堅實的物流支撐,不斷增強上海參與國際國內物流資源配置的能力,持續提升上海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上海物流業的國際化水平和全球競爭力。
(二)基本原則
1.高端帶動,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上海的要素集聚和綜合服務優勢,大力發展技術、知識、資金密集型的高端物流服務,進一步強化信息化的基礎作用和人力資源的關鍵作用,加快推動物流服務模式創新,帶動上海物流業發展能級和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2.產業互動,融合發展。重視現代物流業對制造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互動和支撐作用,大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第三方物流,把握面向消費需求的生產轉型趨勢,促進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切實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3.低碳推動,綠色發展。進一步提高物流設施和各種物流資源的集約利用率,鼓勵和推廣低碳物流裝備和技術的應用,不斷降低物流業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確保物流業安全、有序運行,走經濟社會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
4.區域聯動,改革發展。進一步加快物流市場對內對外開放步伐,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強與長三角、長江流域、全國乃至全球的物流業合作聯動,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改革完善有利于現代物流業一體化運作的市場體系,更好發揮物流樞紐城市的服務功能。
(三)目標
以高端物流服務為核心,加快物流業向“高效率、高增值、低消耗”轉變,到2015年,使物流業成為上海推進“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的重要產業載體,使上海成為全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引領示范高地,形成與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核心功能相匹配,初步具有全球物流資源配置功能的國際物流樞紐城市和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之一。
主要預期指標如下:
“十二五”期間上海市物流業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
序號指標名稱2015年預期目標
1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0%左右
2物流業增加值/全市生產總值13%左右
3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全市生產總值15%以下
4航空貨郵吞吐量500-550萬噸
5港口貨物吞吐量保持在6.5億噸左右
6集裝箱吞吐量3300萬TEU左右
7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45%
8鐵路集疏運比重進一步提高
9鐵路貨運比重5%以上
10江海聯運、水鐵聯運、公鐵聯運比例進一步提高
11物流信息化和標準化水平有較大提升
12口岸物流通關單證電子化率80%以上
13國內外優勢物流企業總部、本市大型綜合物流企業以及專業化物流服務企業數量進一步提高
三、重點發展的領域
“十二五”期間,按照有利于體現工作的延續和銜接,有利于豐富城市物流功能,有利于提升物流業發展能級的原則,規劃發展口岸物流、制造業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以及電子商務物流四個重點領域。
(一)口岸物流。著眼于充分發揮上?诎冻鞘械木C合服務功能,構建緊密聯通國內外口岸、具有較強增值能力的口岸物流體系。積極推動本市各出口加工區拓展保稅物流、研發、檢測、維修等功能,促進加工貿易調整升級;積極放大外高橋保稅區效應,推動“三港三區”建立海、陸、空保稅物流聯動發展機制;積極推進長三角、長江流域保稅物流快速通關和聯動機制,提高上海口岸對于腹地的輻射服務能力;積極探索口岸物流監管模式創新,進一步推動與國際慣例接軌;不斷增強口岸物流服務“四個中心”建設的高端功能。
(二)制造業物流。著眼于進一步提高本市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構建一體化運作的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積極提升本市供應鏈管理的設備技術水平,不斷降低制造企業應用成本;積極提高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各制造業領域專業化服務的能力,適應本市制造業高端化發展趨勢;將本市打造成為供應鏈管理服務中心,實現服務制造企業向全國拓展生產、銷售網絡;不斷增強制造業物流服務本市產業結構升級、布局調整優化的功能。
(三)城市配送物流。著眼于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廣泛覆蓋城鄉居民、提供市民更加優質生活的城市配送物流體系。積極推進現代商貿配送物流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由綜合物流園區、大型分撥配送中心、社區末端配送節點組成的三級城市配送網絡;積極推進“綠色物流”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物流運行安全和節能減排能力;積極推進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著力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和降低中間費用;不斷增強城市配送物流服務落實擴大消費戰略的功能。
(四)電子商務物流。著眼于加快轉變物流運行方式,構建更加信息化、便捷化、智能化的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積極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更多惠及本市航運物流、貿易物流等各個領域,促進物流效率提高和監管流程不斷創新;積極推動電子商務與全社會物流資源更加緊密結合,進一步加快本市物流服務模式和業務流程創新;加大物流業體制、機制、稅制、管制改革力度,努力建立適應現代物流業一體化運作的發展環境;不斷增強電子商務物流服務智慧城市運行的功能。
四、發展的規劃空間布局
“十二五”時期,圍繞本市“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根據本市現代物流業發展目標和重點發展領域,規劃布局五大重點物流園區、四個重點制造業專業物流基地,規劃引導形成一個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帶,進一步強化與城市規劃、產業結構、節能降耗、交通組織等方面的銜接,形成科學合理的物流業發展布局。
(一)重點物流園區
依托海、陸、空港門戶,加強多式聯運能力建設,突出功能提升和聯動發展,搭建對接國際、連接腹地、服務全國的物流設施平臺。
1.深水港物流園區。依托洋山保稅港區和臨港產業園區,以建設“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為契機,積極打造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核心功能載體,積極探索實施“啟運港退稅”、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登記、期貨保稅交割等制度創新,大力發展“水水中轉”和國際中轉集拼分撥等功能,加快形成面向亞太的采購集拼和分撥配送中心,加快拓展貿易展示、大宗商品集散、離岸云海數據、檢測維修制造等功能,形成保稅功能與臨港產業優勢融合的港口綜合型物流園區。
2.外高橋物流園區。依托外高橋港區和外高橋保稅區,以建設“國際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為標志,積極打造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重要服務支撐載體,大力發展為專業化進口貿易平臺服務的航運物流樞紐功能,進一步培育為國際貿易結算中心服務的國內外物流業務管理中心,不斷拓展以文化貿易、醫藥研發、檢測維修等服務貿易為特征的物流功能,形成國際物流與進出口貿易緊密結合的區港聯動型物流園區。
3.浦東空港物流園區。依托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和空港產業園區,以建設國際臨空服務創新實踐區為抓手,積極打造國際航空物流樞紐的主要服務載體,大力發展國際國內著名航空公司的亞太貨運樞紐功能,積極推進國際快遞、國際中轉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時效性的航空物流服務,加快拓展融資租賃、設備維修、貿易展示等航空物流增值服務,形成航空產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航空口岸型物流園區。
4.西北綜合物流園區。依托普陀槎浦、未來島和嘉定江橋物流基地,進一步加大傳統陸路貨物集散功能的調整升級力度,積極打造城市商貿配送物流的標志性載體,大力發展保稅物流中心、陸上貨運交易中心、大型城市超市配送等平臺功能,積極推進物流總部經濟、商務會展、教育培訓等服務功能,不斷拓展鐵路班列運輸、北虹橋臨空物流等服務功能,進一步推進落實桃浦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規劃,推動貨運停車場向更具市場經濟性的綜合貨運樞紐搬遷,形成具有國際化城市物流服務特點的物流園區。
5.西南綜合物流園區。依托發達的加工制造業基礎和西南綜合交通門戶樞紐的區位優勢,積極打造重要陸路物流樞紐的功能載體,大力發展面向長三角制造業的物流服務功能,積極推進與電子商務更加融合的物流功能,不斷拓展城市配送和區域分撥等物流服務,進一步優化集疏運體系,落實規劃建設,推動產城融合,形成具有國際供應鏈管理特征的物流園區。
(二)重點制造業物流基地
以先進制造業基地為依托,通過企業主體的市場化運作,實現專業化物流服務資源集聚,拓展提升制造業物流的服務功能。
1.國際汽車城物流基地。依托國際汽車城產業基地建設,發揮龍頭物流企業帶動整合作用,打通采購、生產、營銷、售后各產業環節,不斷優化公路、鐵路運輸方式的銜接,為汽車與零部件的研發制造、貿易銷售、博覽展示、檢測維修等全流程提供物流服務。
2.化學工業區物流基地。依托上;瘜W工業區建設,以化學工業區物流產業園為核心,推動化工物流與化工貿易的市場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滿足各種化工產品生產流通需求,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加工、包裝、配送、儲運等物流服務。
3.臨港裝備制造業物流基地。依托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對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兩化融合試點區域建設,為發電及輸變電設備、大型船用關鍵件、航空設備及配套、自主品牌汽車及零部件、大型工程機械等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提供專業化的物流及延伸服務。
4.鋼鐵及冶金產品物流基地。依托精品鋼基地建設,著力推進羅涇港配套產業區發展,加快吳淞國際物流園轉型升級,通過資源整合和模式創新,大力發展集流通加工、分撥配送、信息發布、市場交易、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電子商務鋼鐵物流貿易平臺,為鋼鐵產業鏈提供現代化的物流服務。
(三)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帶
結合本市綜合貨運樞紐規劃建設,依托市場形成的相關物流企業總部和項目,規劃引導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配送物流帶,促進企業和項目集聚,物流設施集約建設使用。
電商快遞和快速消費品城市配送帶。依托本市境內沈海高速沿線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較強的市場經濟性,匯集國內著名電子商務企業地區總部和快遞企業總部,不斷深化完善對于城市配送網絡的銜接和管理功能,努力形成快速響應城市居民消費需求,輻射長三角周邊城市,嘉定、青浦、松江組團式發展的良好格局。
“十二五”期間,在充分利用現有物流資源、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的基礎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物流業發展力度,對列入重點物流園區、重點制造業物流基地和城市配送網絡體系的項目用地需求,給予重點保障,并促進項目進入綠色通道,加快項目建設進程。同時,結合各區縣物流業發展實際,合理布局區域性物流基地和配送節點,促進本市現代物流業與區域產業發展、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相適應,形成層次清晰、相互銜接、運作高效的現代物流網絡。
規劃空間布局示意圖如下:
重點物流園區、重點制造業物流基地、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帶布局示意圖
五、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著力推動轉型,培育符合“四個中心”的高端物流功能
著力推動上海物流產業轉型發展,加快培育與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建設緊密結合的高端物流服務,進一步發揮物流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提升物流市場資源配置能力。一是深化拓展高端物流金融功能,鼓勵本市有條件的物流企業開展預付貨款、代收貨款、倉單質押、存貨監管等物流金融服務,推動相關技術領先和管理規范的物流企業與金融企業合作,開發專門保險、擔保交易、單證貼現等物流金融增值服務。二是加快發展高端物流航運功能,積極參與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大力發展“水水中轉集拼”業務,依托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大力發展國際中轉集拼分撥業務,不斷深化保稅貨物與保稅延展貨物一體化運作機制,加快在本市形成面向亞太的國際采購、分撥配送中心。三是積極推進高端物流貿易功能,圍繞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目標,大力推動為進口汽車、航空設備、機械設備、高端消費品等保稅展示交易平臺服務物流的發展,不斷加強為新型國際貿易發展服務物流的銜接,依托本市期貨產品創新、期貨保稅交割等政策,逐步建立聯系國內外市場的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平臺,加快培育建設各類物流資源交易市場體系。四是大力發展高端物流總部經濟,鼓勵跨國公司在本市設立亞太采購配送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集成營運管理、質量控制、信息處理、資金結算等功能,支持本市相關龍頭物流企業積極對外投資合作,推動本市業務向業務管理中心、單證管理中心、結算中心等轉型。
(二)適應產業升級需要,加快提高供應鏈管理服務能力
大力推進供應鏈管理技術研發應用,加快發展供應鏈嵌入式物流,打造供應鏈管理中心,提高為制造業布局調整服務的能力。一是依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大力研究物聯網技術、移動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應用發展,不斷推進電子標簽等應用成本下降,保持本市在供應鏈管理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二是把握本市制造業向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等智能發展模式變革趨勢,加快推進落實國家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要求,大力推廣供應商管理庫存(VMI)、及時生產(JIT)、電子數據交換(EDI)等物流服務,支持本市制造業向高端化發展。三是配合本市化工、汽車、裝備等制造企業開展生產組織長三角一體化、分銷網絡全國化拓展的需要,積極發展集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產成品包裝銷售、售后零配件供應維修于一體的全過程供應鏈物流服務,推動本市相關專業物流企業向供應鏈管理中心轉型。四是滿足一般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向內地轉移后迫切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不斷增強鐵路、空運、內河等遠程物流運輸的綜合運作能力,提供高效便捷的多式聯運物流服務,繼續保持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
(三)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大力建設現代商貿物流體系
大力建設現代商貿物流體系,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更高質量、更加安全的物流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一是制定發布本市《城市配送物流發展實施方案》,大力完善落實三級城市配送網絡體系,鼓勵本市相關自有物流資源網絡企業加強合作,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在快速消費品、鮮活農產品等領域率先開展城市共同配送工程示范,便利城市居民生活。二是加快發展冷鏈物流配送,支持建設產地預冷、銷地冷藏、保鮮運輸、保鮮加工等設施,完善溫度監控和追溯體系,確保生鮮食品、生物制劑等在生產流通各環節的品質和安全。三是大力發展醫藥物流,推動醫藥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提高醫藥直供配送比率和運行效率,確保醫藥送達安全、及時、準確,有效降低醫藥物流成本。四是強化城市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管理信息系統,完善應急商品流通預案和應急物資配送預案,提高本市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的物資保障能力。
(四)提高技術研發應用水平,積極建設“智慧物流”城市
加強以信息化帶動物流現代化,不斷提高本市物流先進技術、設備的研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推動本市物流企業業務流程創新、服務模式創新,促進本市物流以更加智慧的方式運行。一是大力推進集裝箱電子標簽、托盤和貨架電子標簽、手持和車載閱讀器的研發推廣,促進本市航運、貿易物流運行效率提高,加快推進口岸綜合信息平臺、電子艙單管理平臺、船舶自動識別平臺、智能交通管理平臺的應用建設,支持本市航運、貿易監管方式不斷創新。二是支持本市電子商務快遞企業積極運用二維碼、現代化立體倉庫、自動分揀設備等技術設施,提高快速響應網絡購物的配送能力,支持本市電子商務網站、快遞企業與社區物業、便利店合作,構建低成本、廣覆蓋的系統配送網絡,提高電子商務配送的滿意度。三是積極推進大宗商品物流運行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鼓勵本市互聯網信息資訊企業整合各地區大宗商品物流資源,促進大宗商品物流有序流動,支持本市鋼鐵、化工、有色金屬等相關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加快發展。四是進一步加快本市物流資源交易平臺向全國拓展業務,促進全社會物流資源供需的有效對接,進一步鼓勵面向小微物流企業的集成化服務平臺加快發展,促進廣大中小物流企業管理水平和運營能級的提升。
(五)更加注重物流安全,推進“綠色物流”體系建設
注重城市物流運行安全,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制度建設,促進物流資源充分利用,打造本市“綠色物流”體系。一是加快本市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布局調整,加強對本市;窔馄侩娮訕撕灅俗R,實現數據實時采集和動態跟蹤,建立健全零星危險化學品物流服務體系,實現對;肺锪鲀Υ婧团渌偷娜鞒虒崟r安全監控。二是加快建立本市運輸等行業能源消耗和排放統計及分析制度,建立健全行業節能減排考核體系,建立《道路運輸證》配發與車輛燃油消耗量監測相結合的工作機制,鼓勵城市運輸企業使用節能環保車輛。三是深入推進本市甩掛運輸試點,選擇管理規范、有穩定業務需求的企業開展試點,探索甩掛運輸運營組織模式,發揮示范效應。四是進一步加強涉及城市廢舊資源回收、加工、交易、連鎖的逆向物流體系打造,積極鼓勵“在線收廢”等回收物流模式創新,促進城市資源的再生利用。
(六)發揮大市場、大流通作用,推動農產品物流加快發展
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努力減少農產品物流環節,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追溯體系,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進一步加強糧油、蔬菜、冷鮮肉等流通設施建設,推進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江橋、江楊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和升級改造,全力以赴建好外高橋現代化糧食物流中心,提高其港口、鐵路、內河散糧聯運接卸能力。二是培育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大型鮮活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發展,推動產銷一體化和產業化經營,進一步完善本市糧油、豬肉等主副食品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提高市場應急調控能力。三是大力推動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等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逐步推進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發展,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降低農副產品流通成本。四是積極運用電子標簽等信息技術,建立完善本市覆蓋面更廣的農產品流通追溯系統,形成從生產、批發到零售終端全過程、全方位的農產品物流安全監管網絡。
(七)優化貨物運輸結構,加快形成多式聯運物流體系
充分發揮本市海、陸、空綜合交通樞紐優勢,進一步優化完善貨物集疏運體系,大力推動海運、內河、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的有效銜接,大力推進多式聯運發展。一是積極推進江海直達船型標準制定和推廣應用,加快外高橋、洋山集裝箱港區集裝箱內支線泊位建設,實施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及后續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黃浦江上游、杭申線、大蘆線二期等內河高等級航道工程,培育內河航運市場,不斷提高江海直達運輸比例和水水中轉效率。二是合理規劃布局本市公路綜合貨運樞紐,完善貨運通道網絡,優化和規范外高橋港區對外貨運通道和場站布局,進一步加強與長三角貨運通道對接,提高陸路集疏運效率。三是結合滬通鐵路建設,啟動外高橋集裝箱貨運場站建設,加快調整優化上海鐵路貨運服務體系布局,進一步發揮蘆潮港集裝箱中心站功能,加強與公路、港口、機場、物流園區等設施的銜接,大力發展鐵路集裝箱班列運輸模式。四是加快建設和完善浦東機場西貨運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整體封關設施,支持基地航空公司貨站設施及西貨運區DHL貨運樞紐等工程建設,加快建設上?崭圬浳镄畔⑾到y,打造優質高效的貨運樞紐運行平臺。
(八)高度重視物流標準化,不斷提升物流業服務水平
堅持“先行先試、服務全國”的原則,積極推動本市物流標準化建設工作,大力推進長三角物流通用標準的合作和互認,促進本市物流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一是支持本市物流企業、大專院校、研究機構以及相關行業協會積極參與物流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的研究和制定,配合國家研制海鐵聯運等重要標準,推動本市化工、鋼鐵、醫藥、食品冷鏈、農產品、快遞等領域的物流作業服務地方標準走在全國前列。二是大力宣傳貫徹并組織實施國家物流園區、托盤等物流標準,積極推廣《城市配送物流車營運技術規范》等上海地方標準,結合本市物流重點領域和重點園區發展需要,大力開展物流標準化示范工程。三是加快推進長三角物流信息領域標準化合作試點,加強區域物流標準聯合研制,逐步建立區域物流行業標準對接以及協調互認的工作機制。四是不斷推動政府物流信息平臺的標準化,努力做到信息聯通共享、數據兼容和格式統一,逐步形成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的一體化監管平臺。
(九)加快制度改革突破,大力營造現代物流業發展環境
抓住本市率先實施相關制度改革試點的重大機遇,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大力營造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一是把握物流業實行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契機,研究完善增加增值稅進項抵扣項目等措施,鼓勵企業延伸物流鏈條,將產業細分并實現一體化運作,整合業務資源,拓展業務空間。二是結合深化浦東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等,深化推進物流業與金融、貿易、航運、電子商務等高端服務領域結合的管理舉措,研究完善公益特性物流項目落地的市級統籌和區縣補償協調機制,加快提升全市物流發展能級。三是大力推動物流領域誠信體系建設,通過不斷推動口岸查驗部門信息共享,企業分類通關改革,加強市場監管部門與信用服務企業合作等,構建企業“守信便利、失信懲戒”的機制。四是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堅決治理交通運輸領域亂收費、亂罰款,糾正大型零售商業企業違規收費行為,建立健全運輸價格與成品油價格聯動長效機制,加強對物流運力的運行監測和宏觀調控。
(十)建設開放的市場體系,進一步推動區域物流聯動發展
進一步擴大本市物流市場向國際、國內開放,加強本市企業與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合作交流,積極支持本市品牌物流企業“走出去”,推動區域物流聯動發展。一是充分利用本市吸引外資和總部經濟等政策,鼓勵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到上海設立總部和分支機構,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智力支持,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二是深化長三角物流區域合作,鼓勵本市優勢企業積極承接長三角物流業務,繼續推動長三角地區政府相關部門開展物流資質互認和監管協同,搞好長三角“5·6物流日”等活動,加快區域物流一體化進程。三是加強長江流域口岸物流通關協作,構建物流快速通道,支持本市優勢物流企業通過資本入股、管理輸出、業務聯合等方式,整合長江流域的港口碼頭、物流園區、倉儲設施等物流資源,加快長江流域物流聯動發展。四是鼓勵本市龍頭物流企業“走出去”,不斷拓展全國沿邊、沿海等物流通道,采取并購、股權置換等方式,逐步建立全球物流網絡,增強上海物流品牌的競爭力和輻射力。
六、發展的配套政策措施
(一)進一步完善工作推進機制
建立健全與國家相對應的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組織協調工作推進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力度,形成各區縣、各部門推進合力,共同推進重點物流園區和重大項目建設,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繼續發揮上海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聯席會議的作用,做好本市物流業運行監測、協調推進和服務企業的工作。
(二)進一步改進行政管理方式
加快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產業統計、工商注冊等方面研究明確現代物流業類別,改進資質審批管理方式。清理針對物流企業的資質審批項目,逐步減少行政審批。積極為物流企業設立法人、非法人分支機構提供便利,鼓勵物流企業開展跨區域網絡化經營。進一步簡化交通、公安、環保、檢驗檢疫、消防等方面的審批手續,提高審批效率。
(三)支持企業主體創新做強
積極支持企業進行業務流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大中型企業的物流資源和業務整合,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整合扶持力度,加強對現代物流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創新的知識產權認定和保護。支持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加強對物流關鍵技術和設備的研制,根據規定,給予采購設備等優惠和扶持。進一步完善物流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標準,大力開展推選“全國先進物流企業”、“上海服務名牌”等品牌建設,對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給予通關、檢驗檢疫、外匯管理等方面的便利。
(四)加快符合現代物流發展的稅制改革
貫徹實施本市物流業實行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的重大舉措,按照“總體稅負不增加、基本消除重復征稅”的原則,不斷調整完善,充分發揮注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內企業從事相關物流及輔助業務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政策效應,推動實施啟運港退稅。對物流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實行匯總申報繳納所得稅,落實調整完善部分農產品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完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稅等政策。在本市率先形成有利于現代物流產業一體化運作和專業化分工的稅制。
(五)進一步優化物流口岸環境
深化推進上?诎锻P無紙化改革,進一步加強上海電子口岸“大通關”平臺建設,繼續深入推動“一單兩報”試點、關檢聯網核查、關稅電子支付、提貨單電子簽章放行等工作。加強長三角、長江流域等跨區域電子口岸合作,逐步推廣“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口岸轉檢、屬地施檢”、“產地施檢、口岸直通”的區域快速通關模式。依托“三港三區”等,啟動實施保稅延展、檢測維修、國際采購等業務的分類監管措施,研究實施新型貨物貿易企業、國際物流服務外包企業等外匯便利管理制度。
(六)改善物流車輛交通管理
按照“依法、高效、環保”的原則,研究制定城市配送交通管理辦法,結合道路交通實際情況和重點配送物流企業需求,完善中心城區貨運通行政策,優化通行證發放辦法,改善中心城區車輛?、裝卸作業管理。確定城市配送車輛的標準環保車型,鼓勵支持環保配送車輛使用,研究統一本市快遞業收派件車輛標識、標準,合理解決快件收派車輛通行、?侩y問題。研究完善適合甩掛運輸發展的車輛保險和海關監管措施。大力推行不停車收費系統,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七)多渠道加大物流業資金投入力度
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結合本市物流業發展重點領域,積極爭取國家服務業專項資金,積極運用本市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技術改造和信息化專項資金等,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投資的扶持力度。積極利用相關政策性資金,對符合條件的設立國內外物流企業總部和物流運營中心、企業運用低碳環保技術設備、物流科技項目投入給予支持。建立政府資金投入統籌評估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積極引導銀行資金、社會資本通過信貸、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提高對物流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
(八)加強物流專業人才引進培養
構建物流專業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的激勵機制,吸引海內外高層次物流緊缺人才來滬。加快搭建高校和企業互動對接平臺,積極引導高校和科研機構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和著名物流企業開展交流合作。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支持建立多層次的物流綜合培訓體系、實驗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開展多渠道物流專業人才培訓,加快將本市打造成為我國物流人才教育培訓基地。
(九)建立健全物流統計調查制度
加強物流統計基礎工作,完善本市物流業統計指標體系,研究科學統計方法,明確統計口徑。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探索建立本市物流業統計調查與核算制度,定期發布本市物流業運行情況。積極支持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作用和力量,開展物流統計調查,促進物流統計信息交流共享,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十)發揮行業中介組織作用
充分發揮物流、倉儲、交通運輸、港口和國際貨代等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在調查研究、提供政策建議、做好服務企業、規范市場行為、開展合作交流、人才培訓咨詢等方面的中介服務。建立長三角地區物流協會誠信建設協調機制,支持物流企業參加誠信守法及等級評估,促進物流行業規范自律,推動物流市場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