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代物流業:在“新平臺”上起跳
2012-6-28 8: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義烏物流業是伴隨義烏市場走的,內貿發展起來了,國內物流就起來了,后來市場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貨代物流也隨之快速發展。”在物流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陳說,這個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現在大大小小的企業有2000多家。
義烏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經義烏海關監管出口集裝箱均超過57萬標箱。這么大的貨物量,要通過國際貨代物流渠道走向世界各地,這數千家企業功不可沒,具體體現在報關運輸、訂艙清關等方面。但從整體看,這些企業大多屬于“小散”級,是做貨代業務的。小企業做貨代在找車、報關、訂艙、出關等環節由于體量小,存在諸多制約,因而競爭力不強。許多企業在對接馬士基、以星、達飛等海運巨頭時,顯得極不對稱,缺乏必要的話語權。
“為改變現狀,這些年來業內許多企業都在努力。”義烏市國際貨代物流行業協會的老黃說,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目前我市A級物流企業已達31家。從全省走勢看,物流企業已形成向義烏集聚的趨勢。生產廠家、商貿流通企業紛紛進行企業的物流改造,實現物流企業的外包,有效地推進了貨代物流企業在我市的發展和壯大。據工商部門數據顯示,2008年全市國際貨代物流企業注冊登記不足百家,而截至今年4月份,這個數字已超過300。
“抱團組合”并非簡單“取暖”
“要想說話有分量,必須做強做大。”近幾個月來,新組建的浙江義聯物流股份公司動作連連。6月初,“中量控股”等10家3A、4A物流企業“抱團組合”成立新公司;新公司與徐工集團合作打造的一期200輛懸掛大卡車隊項目實施,第一批汽車已到位;以“義聯”名義首次向大型船公司預訂了數十個集裝箱,這標志著我市首個“公共訂艙”平臺正式投入運行。
“這個平臺雖然是由10家企業聯手組建的,但它是個公共平臺,我市所有的貨代物流企業都可以利用這個平臺。”浙江集海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堅平說,“義聯”搭這樣一個平臺,就是要在做大做強中提升義烏物流業的“分量”。
張堅平說,企業過小過散,與人談判分量不足。譬如你拿10件貨去訂艙,人家覺得這點小生意無所謂。但要是你拿了10個集裝箱的貨,對方就另眼相看,這樣談起來,手里就有籌碼,訂艙價格可能下浮,運輸速度也可能加快,這就是平臺的集聚作用。“義聯”邁出這一步,就是要整合義烏的資源,達到以大帶小的目的,全市2000多家貨代物流企業都能利用這個平臺,并從中受益,這將促進我市國際物流業和國際貿易的整體發展。
行業發展瓶頸仍有待突破
義烏國際物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不少業內人士深刻認識到,要推進義烏國際物流發展,就必須整合資源,強身健體。
“義烏集裝箱出口資源豐富,但要把多個環節做順暢,還有許多事情要努力。”義烏市國際貨代物流行業協會會長、“義聯物流”董事長孫建宏說,在組建“義聯”、打造“訂艙平臺”等過程中,我市領導和政府部門非常重視,給予了極大的幫助。現在平臺搭起來了,戲就要開演。
“從某種意義上說,搭臺容易唱戲難。戲要唱好,唱長久,唱出韻味來,并不容易,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孫建宏說,接下來企業要發展,需要一個專業的團隊,有了職業經理人,還要有職業的部門經理,還要有職業的員工。只有擁有了一支過硬的隊伍,才能真正把平臺運作起來,才能推進國際物流的本質提升。
多家做國際物流的企業負責人也認為,現在我市對國際物流重視,企業也有了動作,這是大好事,對整個行業是一個大促進。期望著政府繼續支持國際物流業的發展,相關職能部門也能充分利用“試點”的機遇,爭取國家政策扶持,在一些瓶頸問題上有所突破。現在平臺結實了,就能把全市的資源整合好,把鏈條的每一環緊緊扣住,這樣物流順暢了,必然也會促進義烏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